湖北省黄冈市2007年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英山县长冲中学程文彬最入整理 语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答题。(6分) 狡(xia) 者鄙读书,无知者(xian) 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 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拮难作者,不 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A 数学使人B,科学使人C,伦理学使人D,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E (培根《谈读书》) (1)根据拼音写汉字,改正加点词中书写有误的字,并将其依次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田字格 内。(2分) (2)请从下列选项中给文中A、B、c、D处选填合适的词语。(只选序号)(2分) 选项:①周密②庄重③灵秀④深刻 我会选:A B C (3)请根据语境给文中E处选填合适的语句。()(只选序号)2分) A.凡有所学,定成性格 B.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C.凡有所学,能不成性格?D.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哉? 2.请从下面A、B两句中自选一句进行品析。(2分) A.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流沙河《理想》)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 我会品 句 按要求默写。(4分) (1)半亩方塘一鉴开 (朱熹《观书有感》)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3)陶渊明《饮酒》一诗中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句是“ (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请写出古诗词中表现人们“辛勤劳动”的诗句 4.暑假期间,希望中学开展了“我与家长共读名著”的读书活动。张家父子同读《水浒》
湖北省黄冈市 2007 年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满分:12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英山县长冲中学程文彬录入整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 26 分) 1.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答题。(6 分) 狡(xiá) 者鄙读书,无知者(xiàn) 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 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拮难..作者,不 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 A , 数学使人 B ,科学使人 C ,伦理学使人 D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 E (培根《谈读书》) (1)根据拼音写汉字,改正加点词中书写有误的字,并将其依次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田字格 内。(2 分) (2)请从下列选项中给文中 A、B、c、D 处选填合适的词语。(只选序号)(2 分) 选项:①周密 ②庄重 ③灵秀 ④深刻 我会选:A. B. C. D. (3)请根据语境给文中 E 处选填合适的语句。( )(只选序号)(2 分) A.凡有所学,定成性格。 B.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C.凡有所学,能不成性格? D.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哉? 2.请从下面 A、B 两句中自选一句进行品析。(2 分) A.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流沙河《理想》)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毛泽东《沁园春·雪》) 我会品 句: 3.按要求默写。(4 分) (1)半亩方塘一鉴开, 。 (朱熹《观书有感》) (2) ,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3)陶渊明《饮酒》一诗中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句是“ , 。” (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请写出古诗词中表现人们“辛勤劳动”的诗句 “ , ”。 4.暑假期间,希望中学开展了“我与家长共读名著”的读书活动。张家父子同读《水浒》
当他们读到“鲁提辖打死镇关西”这一情节时,引发了一段对话。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 对话。(2分) 崇拜英雄的儿子说 身为律师的爸爸说 5.仔细观察右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3分)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漫画的内容。(2分) (2)根据漫画内容设计一条有文采的广告语。(1分) 别出圈 6.综合性学习。(9分) 桥是一条放大的板凳,这是科学家形象的比喻;路断了还有桥,这是文学家表述的哲理 桥是历史的见证,桥是心灵的纽带。今天,就让我们起走进桥的世界,去欣赏多姿多彩的 桥之美,去领略意蕴丰富的桥文化 【活动一:识桥】从同学们搜集的资料中,你会发现我国的桥梁命名十分有趣,如:根据所 在地命名A,根据形状命名_B,根据习俗命名_C_,以抒情方式命名_D。请从 下列选项中给A、B、C、D处选填合适的桥名。(只填序号)(2分) 选项:①放生桥②销魂桥⑧赵州桥④钥匙桥 我会选:A B C D 【活动二:赏桥】下图是标志黄冈市经济腾飞的鄂黄长江大桥。请你观赏此桥,展开合理想 象,并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来描绘图中美景。(2 谐场4如请业用简的奇清的语言说一个与桥有关的故事。(1分) (2)请结合你的积累,说说卢沟桥的历史意义。(2分) 【活动四:架“桥”】请仿照示例,架设两座无形的“桥”。(2分) 示例:知识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桥”。 二、阅读理解与欣赏(共44分) (一)欣赏下列诗歌,完成7~8题。(4分)
当他们读到“鲁提辖打死镇关西”这一情节时,引发了一段对话。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 对话。(2 分) 崇拜英雄的儿子说: 身为律师的爸爸说: 5.仔细观察右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3 分)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漫画的内容。(2 分) (2)根据漫画内容设计一条有文采的广告语。(1 分) 6.综合性学习。(9 分) 桥是一条放大的板凳,这是科学家形象的比喻;路断了还有桥,这是文学家表述的哲理。 桥是历史的见证,桥是心灵的纽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桥的世界,去欣赏多姿多彩的 桥之美,去领略意蕴丰富的桥文化。 【活动一:识桥】从同学们搜集的资料中,你会发现我国的桥梁命名十分有趣,如:根据所 在地命名 A ,根据形状命名 B ,根据习俗命名 C ,以抒情方式命名 D 。请从 下列选项中给 A、B、C、D 处选填合适的桥名。(只填序号)(2 分) 选 项:①放生桥 ②销魂桥 ⑧赵州桥 ④钥匙桥 我会选:A. B. C. D. 【活动二:赏桥】下图是标志黄冈市经济腾飞的鄂黄长江大桥。请你观赏此桥,展开合理想 象,并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来描绘图中美景。(2 分) 【活动三:说桥】(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个与桥有关的故事。(1 分) (2)请结合你的积累,说说卢沟桥的历史意义。(2 分) 【活动四:架“桥”】请仿照示例,架设两座无形的“桥”。(2 分) 示例:知识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桥”。 (1) (2) 二、阅读理解与欣赏(共 44 分) (一)欣赏下列诗歌,完成 7~8 题。(4 分)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起,到 终。以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 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 景的迷恋。(2分) 8.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 现的画面。(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15分) 【甲】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佚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 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日:“吾与 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 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妄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干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瞎,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起,到“ ”终。以“ ”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 ”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 景的迷恋。(2 分) 8.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 现的画面。(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5 题。(15 分) 【甲】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佚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 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 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 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妄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瞎,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 廷
9.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朝服衣冠()(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0.翻译下列文言语句。(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1.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 12.邹忌成功说服齐威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2分) 【乙】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 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日:“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 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 足者患处之③。”孙叔敖再拜日:“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日:“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 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 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虛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14.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3分) (2) 15.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除甲、乙两文之外(1分) 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三)阅读《听泥土说话》,完成16~20题。(13分) 听泥土说话(查一路) (1)儿子失败了,带着沮丧从那个城市回来。母亲是个哑巴,从菜园里回来,见了儿子 就明白了一切,用手比划着,又觉得比划不清。于是,将准备放下的锄头又拾起来,挖了 块土递给儿子。 (2)这一夜,儿子没睡。月光照在方桌上,方桌上放着那块泥土。儿子望着泥土出神。 后来,他仿佛感觉到泥土在跟他说话。是啊,没什么大不了的,就算输光了一切,家乡的泥
9.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朝服.衣冠( )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10.翻译下列文言语句。(2 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1.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 分) 12.邹忌成功说服齐威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2 分) 【乙】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 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 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 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 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 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 14.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3 分) (1) (2) (3) 15.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除甲、乙两文之外)(1 分) 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三)阅读《听泥土说话》,完成 16~20 题。(13 分) 听泥土说话 (查一路) (1)儿子失败了,带着沮丧从那个城市回来。母亲是个哑巴,从菜园里回来,见了儿子 就明白了一切,用手比划着,又觉得比划不清。于是,将准备放下的锄头又拾起来,挖了一 块土递给儿子。 (2)这一夜,儿子没睡。月光照在方桌上,方桌上放着那块泥土。儿子望着泥土出神。 后来,他仿佛感觉到泥土在跟他说话。是啊,没什么大不了的,就算输光了一切,家乡的泥
土输不掉。就算不被任何城市收留,这块泥土会接纳他。就算失败如影相随,只要是块泥土 播下种子总有发芽的机会。儿子看着泥土一夜没睡,对着月光想了一夜。 (3)第二天,儿子走了, (4带上那把泥±上路。儿子的心如泥土般踏实,性格如泥土般坚韧,待人如泥土般诚 恳,为人如泥土般坦荡 (5)十年的掙扎、打拼,儿子成功了。一身光亮从城里回来,得意洋洋。 (6)母亲从菜园回来,显然较之十年前已苍老了许多。儿子接过母亲的锄头,怨责母亲, 您老这是何苦?这锄头您今后再也用不上了。”说完,就要把锄头扔了。母亲比比划划,感 觉到比划不清时,又把锄头重新拾起来,挖了一块土,送给儿子。 (7)-如十年前的那个夜晚,月光照亮了儿子屋里的小方桌和方桌上这块新的泥土。眼 前的情景让儿子想了又想,又和泥土对了一夜的话。泥土永远处在低处,所以不会从高处落 下来,跌得很痛。月光下,只有泥土黑漆漆一片,它不以光亮示人,它的光芒永在内心,才 有质朴浑厚的力量。泥土不会因为身处山峰而自傲,也不会因为身处低谷而自卑。每一块泥 土都很自然、平静、从容,所以才如此博大、深厚 (8)第二天,儿子走了,带着深深的羞愧。 (9)从此,儿子处世如泥土般低调,性情如泥土般内敛,为人如泥土般虚心,对待成 败得失亦如泥土般自然、平静和从容。 (10)几年之后,与儿子同时发迹的伙伴,三三两两地从很高的位置掉下来,跌得很痛。 只有儿子一步一步走得很稳 (11)“发迹之后,我就扔掉了那把土。不过,好在失败之前,母亲送给了我这把土。 儿子常对朋友们说,“再把这把土扔了,就等于扔掉了我的整个人生。” 16.文章构思巧妙,两次写儿子在不同经历中倾听泥土说话,第一次是在 时倾听,听到的是:
土输不掉。就算不被任何城市收留,这块泥土会接纳他。就算失败如影相随,只要是块泥土, 播下种子总有发芽的机会。儿子看着泥土一夜没睡,对着月光想了一夜。 (3)第二天,儿子走了, 。 (4)带上那把泥土上路。儿子的心如泥土般踏实,性格如泥土般坚韧,待人如泥土般诚 恳,为人如泥土般坦荡。 (5)十年的挣扎、打拼,儿子成功了。一身光亮从城里回来,得意洋洋。 (6)母亲从菜园回来,显然较之十年前已苍老了许多。儿子接过母亲的锄头,怨责母亲, “您老这是何苦?这锄头您今后再也用不上了。”说完,就要把锄头扔了。母亲比比划划,感 觉到比划不清时,又把锄头重新拾起来,挖了一块土,送给儿子。 (7)一如十年前的那个夜晚,月光照亮了儿子屋里的小方桌和方桌上这块新的泥土。眼 前的情景让儿子想了又想,又和泥土对了一夜的话。泥土永远处在低处,所以不会从高处落 下来,跌得很痛。月光下,只有泥土黑漆漆一片,它不以光亮示人,它的光芒永在内心,才 有质朴浑厚的力量。泥土不会因为身处山峰而自傲,也不会因为身处低谷而自卑。每一块泥 土都很自然、平静、从容,所以才如此博大、深厚。 (8)第二天,儿子走了,带着深深的羞愧。 (9)从此,儿子处世如泥土般低调,性情如泥土般内敛,为人如泥土般虚心,对待成 败得失亦如泥土般自然、平静和从容。 (10)几年之后,与儿子同时发迹的伙伴,三三两两地从很高的位置掉下来,跌得很痛。 只有儿子一步一步走得很稳。 (11)“发迹之后,我就扔掉了那把土。不过,好在失败之前,母亲送给了我这把土。” 儿子常对朋友们说,“再把这把土扔了,就等于扔掉了我的整个人生。” 16.文章构思巧妙,两次写儿子在不同经历中倾听泥土说话,第一次是在 时倾听,听到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