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试题20170516 积累运用(1分) 1.下面这段话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扬州瘦西湖以自然风光旖旎①ni)著称于世。四时八节,风晨月夕,瘦西湖 幻化出无穷的天然之趣。丰富的历史文化,使瘦西湖如醇厚的佳酿②( liang),常 看常新,回味无穷。窈窕③tio)曲折的湖道,串以长堤α(di)春柳、四桥烟雨 石壁流淙⑤(zong)、春流画舫⑥(fang)、万松叠翠等景点,俨⑦yaη然一幅天 然而成的国画长卷。荡舟湖上,沿岸美景纷至沓⑧(ta)来,让人应接不暇,心迷 神驰。 A.①③⑧B②③⑤C②④⑧D④⑥⑦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HN9型禽流感是一种耸人听闻的新型禽流感,于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 先发现。 B.中国海监飞机和舰船对我钓鱼岛开展海空立体巡航的消息,让国人顿感振奋 鼓舞,扬眉吐气。 C.我欣喜地发现昔日的土路已经被宽阔的马路代替,鳞次栉比的汽车川流不息。 D.我只是一个普通莘莘学子,没有显赫的背景,也没有帅气的容貌,但我有不服 输的精神和意志。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能否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是能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B清明节前夕,来自扬州大学、扬州新东方中学等学校大约万名左右大中小学生 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C.我国推进城镇化,需要走集约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特征、大中小城 市和小城镇并举。 D通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使我了解到扬大附中髙一学生徐砺 寒是一个敢于担当、有责任心的诚信中学生 4.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底下愿意勇敢”“曾经”都是名词
九年级语文试题 20170516 一、积累运用(31 分) 1.下面这段话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 分) 扬州瘦西湖以自然风光旖旎.①(nǐ)著称于世。四时八节,风晨月夕,瘦西湖 幻化出无穷的天然之趣。丰富的历史文化,使瘦西湖如醇厚的佳酿.②(liàng),常 看常新,回味无穷。窈窕.③(tiǎo)曲折的湖道,串以长堤.④(dī)春柳、四桥烟雨、 石壁流淙.⑤(zōng)、春流画舫.⑥(fǎng)、万松叠翠等景点,俨.⑦(yǎn)然一幅天 然而成的国画长卷。荡舟湖上,沿岸美景纷至沓.⑧(tā)来,让人应接不暇,心迷 神驰。 A.①③⑧ B.②③⑤ C.②④⑧ D.④⑥⑦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H7N9 型禽流感是一种耸人听闻 ....的新型禽流感,于 3 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 先发现。 B. 中国海监飞机和舰船对我钓鱼岛开展海空立体巡航的消息,让国人顿感振奋 鼓舞,扬眉吐气 ....。 C.我欣喜地发现昔日的土路已经被宽阔的马路代替,鳞次栉比 ....的汽车川流不息。 D.我只是一个普通莘莘学子 ....,没有显赫的背景,也没有帅气的容貌,但我有不服 输的精神和意志。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能否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是能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B.清明节前夕,来自扬州大学、扬州新东方中学等学校大约万名左右大中小学生 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C.我国推进城镇化,需要走集约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特征、大中小城 市和小城镇并举。 D.通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使我了解到扬大附中高一学生徐砺 寒是一个敢于担当、有责任心的诚信中学生。 4.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底下”“愿意”“勇敢”“曾经”都是名词
B.“庄严肃穆”爱国情怀”都是并列短语,“敬畏自然”热闹极了”都是动宾短语。 C.“美国摄影师阿尔伯特在肯尼亚拍摄的照片《垃圾堆上的阅读》在第56届世 界新闻摄影比赛中获得当代热点类单幅一等奖。”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阿尔伯特拍 摄照片获得一等奖”。 D.“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个复 句是假设关系。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醉翁亭记》《出师表》《捕蛇者说》《陋室铭中的“记”、“表”、说”、“铭” 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其中“表”是奏议的一种。 B都德和莫泊桑都是法国的著名文学家,他们都有著名短篇小说被翻译成中文。 C.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小石潭记》,文章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 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静谧,全文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欢乐之情。 D.《二十四孝图》选自鲁迅惟一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重点描 写了自己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 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填写在田字格内,4分) 推开故宫的铜铃大门,一缕阳光lue过,万la寂静。雕龙的台阶,红墙绿瓦 的宫殿,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比的hong伟与尊贵感受到中华建筑的精髓和神 yun。 7默写。(每空一分,共9分) (1) 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2)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3) ,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4)水至清则无鱼, (司马迁《东方朔传》) (5) 犹有花枝俏。 (毛泽东《咏梅》) (6)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赤壁》) (7)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B.“庄严肃穆”“爱国情怀”都是并列短语,“敬畏自然”“热闹极了”都是动宾短语。 C.“美国摄影师阿尔伯特在肯尼亚拍摄的照片《垃圾堆上的阅读》在第 56 届世 界新闻摄影比赛中获得当代热点类单幅一等奖。”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阿尔伯特拍 摄照片获得一等奖”。 D.“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个复 句是假设关系。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醉翁亭记》《出师表》《捕蛇者说》《陋室铭》中的“记”、“表”、说”、“铭” 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其中“表”是奏议的一种。 B.都德和莫泊桑都是法国的著名文学家,他们都有著名短篇小说被翻译成中文。 C.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小石潭记》,文章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 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静谧,全文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欢乐之情。 D.《二十四孝图》选自鲁迅惟一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重点描 写了自己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 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填写在田字格内,4 分) 推开故宫的铜铃大门,一缕阳光 lüè过,万 lài 寂静。雕龙的台阶,红墙绿瓦 的宫殿,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比的 hóng 伟与尊贵,感受到中华建筑的精髓和神 yùn。 7.默写。(每空一分,共 9 分) (1)______________, 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2)长风破浪会有时 ,__________________ 。 (李白《行路难》) (3)______________ ,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4)水至清则无鱼,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东方朔传》) (5)_______________,犹有花枝俏。 (毛泽东《咏梅》) (6)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 (7)___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
(8)陆游的诗大多雄浑豪放,但也有抒写日常生活的清新之作,如他那首《游 山西村》颔联“ 就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 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广泛传颂。 8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共8分) 班级开展“虎”专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的学习 任务。 材料一明孝宗弘治年间,某知府贪酷无比,治下昏天黑地。有一天,当地 猎户捕获了一只老虎,送到知府衙门。知府大开筵席,请人饮酒,观赏老虎。酒 席之上,觥筹交错,宾客们极尽吹捧之能事。有位生性鲠直的书生,以虎之口吻 写了一首打油诗相嘲,诗曰:虎告相公听我歌,相公比我食人多。若公今 日行仁政,我已双双北渡河。 (《虎文化 集锦》) 材料二明成祖朱棣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后来却对他大不满意,一怒之下, 将朱髙炽逐出皇宫。当时任翰林学士的解缙,就送给朱棣一幅《猛虎顾彪图》, 并在上面题诗一首: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虎文化 集锦》) 材料三**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 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 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水浒传》) 材料四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腐败的坚定决心、坚强意志以及反腐败取得 的明显成效,贏得了全社会的支持。随着反腐败斗争的高歌猛进,一只又一只老 虎落马的消息不断增强着社会对反腐败的信心,也不断提升着社会对反腐败的期 待 (《半月评论》) (1)“虎”在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较阅读材料一、二,完成填空。(2分) 材料一中的打油诗是以老虎食人讽刺知府 材料二中的题画诗是以老虎顾彪讽谏皇帝
(8)陆游的诗大多雄浑豪放,但也有抒写日常生活的清新之作,如他那首《游 山西村》颔联“. , ”,就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 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广泛传颂。 8.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共 8 分) 班级开展“虎”专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的学习 任务。 材料一 明孝宗弘治年间,某知府贪酷无比,治下昏天黑地。有一天,当地 猎户捕获了一只老虎,送到知府衙门。知府大开筵席,请人饮酒,观赏老虎。酒 席之上,觥筹交错,宾客们极尽吹捧之能事。有位生性鲠直的书生,以虎之口吻 写了一首打油诗相嘲,诗曰:虎告相公听我歌,相公比我食人多。若公今 日行仁政,我已双双北渡河。 (《虎 文化 集锦》) 材料二 明成祖朱棣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后来却对他大不满意,一怒之下, 将朱高炽逐出皇宫。当时任翰林学士的解缙,就送给朱棣一幅《猛虎顾彪图》, 并在上面题诗一首: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虎 文化 集锦》) 材料三 ﹡﹡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 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 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水浒传》) 材料四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腐败的坚定决心、坚强意志以及反腐败取得 的明显成效,赢得了全社会的支持。随着反腐败斗争的高歌猛进,一只又一只老 虎落马的消息不断增强着社会对反腐败的信心,也不断提升着社会对反腐败的期 待。 (《半月评论》) (1)“虎”在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较阅读材料一、二,完成填空。(2 分) 材料一中的打油诗是以老虎食人讽刺知府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中的题画诗是以老虎顾彪讽谏皇帝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材料三内容,为上联拟写下联。(2分) 上联:长坂坡子龙单骑救主 下联 (3)仔细观察漫画《合力打虎》,联系材料四,简要说说漫画的内容及寓意,至 少 运用一个成语。(4分) 漫 的 内 (3分) 画 的 寓 意 (1分)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9题。(6分) 恨别①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②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③。 【注释】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诗。②胡骑:指安史之乱 的叛军。③760年,校检司徒李光弼在此大败叛军 9.(1)请联系写作背景,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2)请根据材料三内容,为上联拟写下联。(2 分) 上联:长坂坡子龙单骑救主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观察漫画《合力打虎》,联系材料四,简要说说漫画的内容及寓意,至 少 运用一个成语。(4 分) 漫 画 的 内 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漫 画 的 寓 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9 题。(6 分) 恨别①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②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③。 【注释】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诗。②胡骑:指安史之乱 的叛军。③760 年,校检司徒李光弼在此大败叛军。 9.(1)请联系写作背景,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诗中“四千里”“五六年”,品味“兵戈阻绝老江边”中的“老”字的 表达效果。(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0-13题(共16分 张仪①受辱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②,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 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醒③之。其妻曰:“嘻!子 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 在也。”仪曰:“足矣!”……张仪既相秦,为文檄④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 我不盗而⑤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⑥且盜而城!” (选自 《史记》) 【注释】①张仪:与苏秦同为战国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②学术:学 习游说之术。③醒(shi):通“释”,释放。④檄(x1):征讨的文书。⑤而: 你的。⑥顾:却,反而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门下意张仪()(2)掠笞数百( (3)为文檄告楚相()(4)我顾且盗而城!() 11.下列各项加点的“以”字与“苏秦自以不及张仪”中“以”字意思和用法相 同的一项是()(2分) A.不以物喜 B我以日初出远 C.卷石底以出 D.太医以王命聚之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2)联系诗中“四千里”“五六年”,品味“兵戈阻绝老江边”中的“老”字的 表达效果。(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10—13 题(共 16 分) 张仪①受辱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②,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 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③之。其妻曰:“嘻!子 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 在也。”仪曰:“足矣!”……张仪既相秦,为文檄④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 我不盗而⑤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⑥且盗而城!” (选自 《史记》) 【注释】① 张仪:与苏秦同为战国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②学术:学 习游说之术。③醳(shì):通“释”,释放。④檄(xí):征讨的文书。⑤而: 你的。⑥顾:却,反而。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1)门下意.张仪 ( ) (2)掠笞.数百 ( ) (3)为.文檄告楚相 ( ) (4)我顾且.盗而城!( ) 11.下列各项加点的“以”字与“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中“以”字意思和用法相 同的一项是( )(2 分) A. 不以.物喜 B.我以.日初出远 C. 卷石底以.出 D.太医以.王命聚之 12.翻译下列句子。(6 分) ⑴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 ⑵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