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2019届九年级语文3月调研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积累运用(3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怜悯(min)吮吸(yin)浸渍(zi)万恶不赦(she) 恻隐(ce) 腼腆(tian)癖性(pi)相形见绌(ch) C.贮(zhu)藏推搡(sang)深谙(an)杳无消息(yao) D.箴言(zhen)请责(j1)矜持(jn)风靡(mi)一时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王小波是当代较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入木三分 B.拾级而上,树木葱郁,空气清新,使人神清气爽:登高望远,瘦西湖风貌尽收眼底,让 人心旷神怡:小金山上风景无限,可歌可泣 C.看完了电影《老炮儿》,我们对于老北京的生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从内心深处感到开 卷有益 D.韩剧《太阳的后裔》像核弹一样引爆整个亚洲演艺圈界,主演宋仲基也成为目前亚洲最 炙手可热的男星之 3、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倍受人们喜爱的贝多芬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大量浪漫古典、情趣激昂的交响曲。 解说:“一生留下交响曲”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B、歌曲《成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解说:这句中的标点使用不正确,“成都”是歌曲名,不应该用书名号 C、精神焕发美丽祖国调査研究世外桃源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严格美丽热情狡猾 解说:这几个词都是形容词。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一剧通过威尼斯法庭审理夏洛克诉讼的场面,揭露了高利贷者 自私自利、冷酷无情的丑恶嘴脸。 B.小说《热爱生命》通过淘金者深陷绝境,以顽强的毅力,战胜饥饿、寒冷与病痛,艰难求 生的传奇经历,表现人在恶劣环境中的坚强意志和对生命的热爱 C.《左传》长于描写战争,《曹刿论战》正彰显了这种特色。在《曹刿论战》中从战前准备 到战争场面以及战后分析都作了详细精彩的描绘 D.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共10篇文章,其中《二十四孝图》里批判了“老莱娱亲”和 郭巨埋儿”的孝道。 5.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今天,“迫害”“杀1( )”那些往事不仅对于我们,即使对于犹太人本身一—特
1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 2019 届九年级语文 3 月调研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积累运用(33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 ....的一组是(2 分) ( ▲ ) A.怜悯.(mǐn) 吮.吸(yǔn) 浸渍.(zì) 万恶不赦.(shè) B.恻.隐 (cè) 腼腆.(tiǎn) 癖.性(pì) 相形见绌. (chù) C.贮. (zhù) 藏 推搡.(sǎng) 深谙.(ān) 杳.无消息(yǎo) D.箴.言(zhēn) 诘.责(jí) 矜.持(jīn) 风靡. (mǐ) 一时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 A.王小波是当代较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入木三分 ....。 B.拾级而上,树木葱郁,空气清新,使人神清气爽;登高望远,瘦西湖风貌尽收眼底,让 人心旷神怡;小金山上风景无限,可歌可泣 ....。 C.看完了电影《老炮儿》,我们对于老北京的生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从内心深处感到开. 卷有益 ...。 D.韩剧《太阳的后裔》像核弹一样引爆整个亚洲演艺圈界,主演宋仲基也成为目前亚洲最 炙手可热 ....的男星之一。 3、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 A、倍受人们喜爱的贝多芬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大量浪漫古典、情趣激昂的交响曲。 解说:“一生留下交响曲”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B、歌曲《成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解说:这句中的标点使用不正确,“成都”是歌曲名,不应该用书名号。 C、 精神焕发 美丽祖国 调查研究 世外桃源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严格 美丽 热情 狡猾 解说:这几个词都是形容词。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完全 ...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 A.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一剧通过威尼斯法庭审理夏洛克诉讼的场面,揭露了高利贷者 自私自利、冷酷无情的丑恶嘴脸。 B.小说《热爱生命》通过淘金者深陷绝境,以顽强的毅力,战胜饥饿、寒冷与病痛,艰难求 生的传奇经历,表现人在恶劣环境中的坚强意志和对生命的热爱。 C.《左传》长于描写战争,《曹刿论战》正彰显了这种特色。在《曹刿论战》中从战前准备 到战争场面以及战后分析都作了详细精彩的描绘。 D.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共 10 篇文章,其中《二十四孝图》里批判了“老莱娱亲”和 “郭巨埋儿”的孝道。 5.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 分) 今天,“迫害”“杀 lù( ▲ )”那些往事不仅对于我们,即使对于犹太人本身——特
别是他们中年轻的一代,也遥远到只剩下记忆中的一个痕迹。戴维来了,精干、灵活的高个 子青年,他除了天真和快乐,还有超出他同龄人的某种冷静与rui(▲)智。戴维说 口自然、流利的普通话,咬文jiao( )字准确自如,运用词汇贴切xian(▲) 熟,使初次听他讲中文的人不免惊讶。 默写。(每空1分,添字、漏字、错字均不得分,共9分)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2)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 5)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6)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8)李白的《行路难》中,“ ”两句, 充满对未来的憧憬,是鼓舞人心的名句 7.综合实践(11分) (1)阅读下面的这则材料,并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2分) 化工企业关停后,留下“伤痕累累”的土壤怎么办?江苏省环科院副院长李冰研究员做 了阐述。江苏在产业类型上与台湾现状有相似之处,但台湾2000年左右就颁布了土壤与地 下水整治法,并且对土壤污染掌握得很淸楚:废弃场地12万块,需要开展环境隐患排査的 有4.2万块,需要管控的遗留污染场地3182块。而目前江苏到底有多少被污染的土地,还 没有一个明确的数据。 为了建立污染土壤档案,李冰也透露,现在江苏各地对要开发的场地都在进行环评调査, 所有退出来的工业场地要建档,整个江苏省土壤修复的建档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答 (2)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塑料制品,产生了大量“白色垃圾”,你能介绍几种处理“白色垃 圾”的方法吗?(介绍三种方法,3分) 答 (3)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学校决定开展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绿色 活动,请你拟写一则“倡议书”。(6分) 二、阅读理解(54分) (一)名著阅读(10分) 8.(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2分)
2 别是他们中年轻的一代,也遥远到只剩下记忆中的一个痕迹。戴维来了,精干、灵活的高个 子青年,他除了天真和快乐,还有超出他同龄人的某种冷静与 ruì( ▲ )智。戴维说一 口自然、流利的普通话,咬文 jiáo( ▲ )字准确自如,运用词汇贴切 xián( ▲ ) 熟,使初次听他讲中文的人不免惊讶。 6..默写。(每空 1 分,添字、漏字、错字均不得分,共 9 分) ⑴ ▲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⑵ 此中有真意, ▲ 。 (陶渊明《饮酒》) ⑶ ▲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⑷ 受任于败军之际, ▲ 。 (诸葛亮《出师表》) ⑸ 水何澹澹, ▲ 。 (曹操《观沧海》) ⑹安得广厦千万间, ▲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⑺ ▲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⑻李白的《行路难》中,“ ▲ , ▲ 。”两句, 充满对未来的憧憬,是鼓舞人心的名句。 7.综合实践(11 分) (1)阅读下面的这则材料,并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 15 个字,2 分) 化工企业关停后,留下“伤痕累累”的土壤怎么办?江苏省环科院副院长李冰研究员做 了阐述。江苏在产业类型上与台湾现状有相似之处,但台湾 2000 年左右就颁布了土壤与地 下水整治法,并且对土壤污染掌握得很清楚:废弃场地 12 万块,需要开展环境隐患排查的 有 4.2 万块,需要管控的遗留污染场地 3182 块。而目前江苏到底有多少被污染的土地,还 没有一个明确的数据。 为了建立污染土壤档案,李冰也透露,现在江苏各地对要开发的场地都在进行环评调查, 所有退出来的工业场地要建档,整个江苏省土壤修复的建档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答: ▲ 。 (2)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塑料制品,产生了大量“白色垃圾”,你能介绍几种处理“白色垃 圾”的方法吗?(介绍三种方法,3 分) 答: ▲ 。 (3)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学校决定开展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绿色 活动,请你拟写一则“倡议书”。(6 分) ▲ 二、阅读理解(54 分) (一)名著阅读(10 分) 8.(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2 分)
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 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汉,寻 赤脸长须。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 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这样的白描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 这段文字出自《 这里所说的“赤须”指的是▲(绰 号+人名) (2)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写道:“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 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 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5分) 这里的“正人君子”指的是 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这部集子中的哪些文章中还提到了这类人?(请结合具体文章说明) (3)分析“长妈妈”这一人物形象,并说说作者对“长妈妈”的情感态度。(3分) (二)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滁州西涧 韦应物(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初夏,韦应物自尚书郎出任滁州刺史。大约在兴元元年(784)或 贞元元年(785)春,他罢滁州刺史任,但仍留在滁州闲居西涧约半年,后改任江州刺史。这 首诗大约就写在此时。 9、(1)对于一些好诗,我们常常誉之以“诗中有画”。这首诗确实就像画一样,请用形象的 语言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 (2)试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3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 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①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 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
3 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 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汉,寻 赤脸长须。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 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这样的白描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 这段文字出自《 ▲ 》,这里所说的“赤须”指的是 ▲ (绰 号+人名) (2)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写道:“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 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 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5 分) 这里的“正人君子”指的是 ▲ 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这部集子中的哪些文章中还提到了这类人?(请结合具体文章说明) 答: ▲ (3)分析“长妈妈”这一人物形象,并说说作者对“长妈妈”的情感态度。(3 分) 答: ▲ (二)阅读诗歌,完成第 9 题。(6 分) 滁州西涧 韦应物(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初夏,韦应物自尚书郎出任滁州刺史。大约在兴元元年(784)或 贞元元年(785)春,他罢滁州刺史任,但仍留在滁州闲居西涧约半年,后改任江州刺史。这 首诗大约就写在此时。 9、(1)对于一些好诗,我们常常誉之以“诗中有画”。这首诗确实就像画一样,请用形象的 语言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3 分) 答: ▲ (2) 试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分) 答: ▲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 10—13 题。(13 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 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①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 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
争出避水。轼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 涂潦②,吾侪③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④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板。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为木岸 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改动) 【注】①范滂:东汉人,曾任汝阳太守属吏,因抑制豪强,反对宦官,33岁死于狱中。其 母深明大义。②涂潦(l如:泥水。③吾侪(chai):我们。④锸(cha):锹。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吾在是(▲)(2)卒全其城(▲) 1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2分) 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2分)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分)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分) 13.请结合文章说说苏轼是个怎样的人?(3分) 答 (四)阅读《整饬人生的“精神牧场”》一文,完成14-17题。(12分) ①身处喧嚣浮躁的社会环境,如何纾解应接不暇的物质焦虑、精神因惑?人生究竟应向 何处去?灵魂又该在哪里安放?这些追本溯源的生活命题,事关一个人怎样安身立命。或许 在广袤的大自然里涵养情趣、放飞思想、诗意栖居,学会体悟自然旨趣,是抵达内心安宁的 条通途。 ②感受“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的诗意禅境,聆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自 然物语,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图景……生活中总会有某个时刻、某种场 景,让人气定神闲。苏东坡认为,人生赏心之乐事良多: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 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柳荫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亲近自然的情趣,犹如淸新洁
4 争出避水。轼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 涂潦②,吾侪③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④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板。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为木岸, 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改动) 【注】①范滂:东汉人,曾任汝阳太守属吏,因抑制豪强,反对宦官,33 岁死于狱中。其 母深明大义。②涂潦(láo):泥水。③吾侪(chái):我们。④锸(chā):锹。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⑴吾在是.( ▲ ) ⑵卒全.其城( ▲ ) 1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2 分) 筑 东 南 长 堤 首 起 戏 马 台 尾 属 于 城。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 分) (1)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 (2 分) 答: ▲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 分 ) 答: ▲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 分) 答: ▲ 13.请结合文章说说苏轼是个怎样的人?(3 分) 答: ▲ (四)阅读《整饬人生的“精神牧场”》一文,完成 14—17 题。 (12 分) ①身处喧嚣浮躁的社会环境,如何纾解应接不暇的物质焦虑、精神因惑?人生究竟应向 何处去?灵魂又该在哪里安放?这些追本溯源的生活命题,事关一个人怎样安身立命。或许, 在广袤的大自然里涵养情趣、放飞思想、诗意栖居,学会体悟自然旨趣,是抵达内心安宁的 一条通途。 ②感受“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的诗意禅境,聆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自 然物语,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图景……生活中总会有某个时刻、某种场 景,让人气定神闲。苏东坡认为,人生赏心之乐事良多: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 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柳荫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亲近自然的情趣,犹如清新洁
净的空气,吐纳之中令人消解困顿、获取力量 ③大自然是最好的美育课堂。从纷乱闲杂中抽身休憩,在自然中行走,于自然中体悟, 既是对灵魂的涤荡,也是对精神的洗濯。人之如器,如果不被高雅的情趣所充盈,低俗、粗鄙 的情趣便容易乘虚而入。现实中,从痂迷玉石的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到沉溺赌博的遵义 市委原副书记罗其方等,都最终被俗趣所击倒。情趣是一面镜子,既可窥见人生的境界高下 也可映照出成败的内在逻辑 ④浸润于自然、涵养高雅情趣,何尝不是在深耕心灵的土壤,播撒精神的种子,拔节生命 的高度。《论语》记载,孔子与几个弟子谈论社会、政治和个人生活志趣,众弟子或谈治军, 或谈富国,或谈守礼之道。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暮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暮春三月,穿上春衣,约上五六 个成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家,这让孔子很 感叹:“我赞成曾皙啊!”由此可见,一个人不仅要有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略,也应怀有对美 好自然的向往追求 ⑤天光云影的大自然里,刻录着快乐的密码,流淌着诗意的华章。梭罗28岁时,曾在 新英格兰的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简陋的小木屋,独自一人在那里生活了两年多。他在丛林 中漫步,聆听自然曼妙的声音,欣赏湖畔四季变换的风景与色彩,思考人生的本质和意义。 他坚信,一草一木都蕴含着宇宙真谛和无上法则,一个人通过内省、与自然交流,可以领悟 自然界所蕴含的信息。聆听自然、寓于自然,能让人找寻到精神的新高度,赋予人无穷的智 慧和力量 ⑥有人说,生活虽不总如自然那般美好,但我们仍可让生活充满诗意。对于我们每个人 而言,其实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牧场。与自然交流对话,在自然中涵养情趣、体悟人 生,我们就能厚植信仰的土壤、沐浴爱的阳光,让人生的精神牧场绿草如茵。 14.阅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15.本文②③两段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16.第②~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2分) 17.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在体悟自然中让你“人生的精神牧场绿草如茵” (100个字左右)(5分)
5 净的空气,吐纳之中令人消解困顿、获取力量。 ③大自然是最好的美育课堂。从纷乱闲杂中抽身休憩,在自然中行走,于自然中体悟, 既是对灵魂的涤荡,也是对精神的洗濯。人之如器,如果不被高雅的情趣所充盈,低俗、粗鄙 的情趣便容易乘虚而入。现实中,从痂迷玉石的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到沉溺赌博的遵义 市委原副书记罗其方等,都最终被俗趣所击倒。情趣是一面镜子,既可窥见人生的境界高下, 也可映照出成败的内在逻辑。 ④浸润于自然、涵养高雅情趣,何尝不是在深耕心灵的土壤,播撒精神的种子,拔节生命 的高度。《论语》记载,孔子与几个弟子谈论社会、政治和个人生活志趣,众弟子或谈治军, 或谈富国,或谈守礼之道。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暮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暮春三月,穿上春衣,约上五六 个成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家,这让孔子很 感叹:“我赞成曾皙啊!”由此可见,一个人不仅要有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略,也应怀有对美 好自然的向往追求。 ⑤天光云影的大自然里,刻录着快乐的密码,流淌着诗意的华章。梭罗 28 岁时,曾在 新英格兰的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简陋的小木屋,独自一人在那里生活了两年多。他在丛林 中漫步,聆听自然曼妙的声音,欣赏湖畔四季变换的风景与色彩,思考人生的本质和意义。 他坚信,一草一木都蕴含着宇宙真谛和无上法则,一个人通过内省、与自然交流,可以领悟 自然界所蕴含的信息。聆听自然、寓于自然,能让人找寻到精神的新高度,赋予人无穷的智 慧和力量。 ⑥有人说,生活虽不总如自然那般美好,但我们仍可让生活充满诗意。对于我们每个人 而言,其实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牧场。与自然交流对话,在自然中涵养情趣、体悟人 生,我们就能厚植信仰的土壤、沐浴爱的阳光,让人生的精神牧场绿草如茵。 14. 阅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 分) ▲ 15. 本文②③两段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 分) ▲ 16. 第②~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2 分) ▲ 17.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在体悟自然中让你“人生的精神牧场绿草如茵”。 (100 个字左右)(5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