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利弊 优点 固定汇率 ○推动了战后经济的繁荣 缺点 储备货币的供应缺乏有效的调节机制,导致清偿力与信 心的矛盾(特里芬两难) O汇率制度过于刚性,限制汇率政策等手段运用,因而国 际收支调节机制效率不高,即过分依赖于国内政策手段 不得不采用牺牲国内经济目标的财政货币政策来调节国 际收支,不利于各国内外均衡目标的同时达到。 O美国与其它国家的调节不对称,调节的重担落在其它国 家头上。美国不存在责任,并利用该国际货币制度牟取 特殊利益:获取铸币税;增强美国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操纵其它国家的货币政策。 ○逆差国与顺差国调节不对称。德国等顺差国不愿货币升 值,结果导致通货膨胀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利弊 ⚫ 优点 固定汇率 推动了战后经济的繁荣 ⚫ 缺点 储备货币的供应缺乏有效的调节机制,导致清偿力与信 心的矛盾(特里芬两难)。 汇率制度过于刚性,限制汇率政策等手段运用,因而国 际收支调节机制效率不高,即过分依赖于国内政策手段, 不得不采用牺牲国内经济目标的财政货币政策来调节国 际收支,不利于各国内外均衡目标的同时达到。 美国与其它国家的调节不对称,调节的重担落在其它国 家头上。美国不存在责任,并利用该国际货币制度牟取 特殊利益:获取铸币税;增强美国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操纵其它国家的货币政策。 逆差国与顺差国调节不对称。德国等顺差国不愿货币升 值,结果导致通货膨胀
特里芬两难( Triffin dilemma) ●信心与清偿力的矛盾 O保证美元按固定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信心 ○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支付能力)一一美元 ○矛盾:世界经济增长要求美元供应不断增长。而 美元供应受制于美国货币政策和黄金储备,因此 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使美元同黄金兑换性(按固 定比价)难以维持,这使人们对美元的可兑换性 信心开始动摇。 ○人们对美元的可兑换性信心危机—美元危机爆 发
特里芬两难(Triffin Dilemma) ⚫信心与清偿力的矛盾 保证美元按固定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信心 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支付能力)--美元 矛盾:世界经济增长要求美元供应不断增长。而 美元供应受制于美国货币政策和黄金储备,因此 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使美元同黄金兑换性(按固 定比价)难以维持,这使人们对美元的可兑换性 信心开始动摇。 人们对美元的可兑换性信心危机 美元危机爆 发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 1950s各国从战后中恢复,需要大量美国产品,造成美 元荒 O马歇尔计划、麦克阿瑟计划 前三次美元危机及其拯救(1960s美国的贸易、财政双 赤字,越战的影响) 1960年的美元危机及拯救:借款总安排、互惠信贷 协议、黄金总库 第一次美元危机:1971年8月15日,美国实行“新经济政 策”,停止美元兑换黄金。 ●1973年,第四次美元危机爆发,布雷顿森林彻底崩溃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 ⚫ 1950s各国从战后中恢复,需要大量美国产品,造成美 元荒 马歇尔计划、麦克阿瑟计划 ⚫ 前三次美元危机及其拯救(1960s美国的贸易、财政双 赤字,越战的影响) 1960年的美元危机及拯救:借款总安排、互惠信贷 协议、黄金总库 第一次美元危机:1971年8月15日,美国实行“新经济政 策”,停止美元兑换黄金。 ⚫ 1973年,第四次美元危机爆发,布雷顿森林彻底崩溃
第四节牙买加体系( Jamaica system) 建立背景 O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全球性的固定汇率制度 被五花八门的汇率安排所取代,日元、马克迅速 崛起,开始成为各国储备货币; ○在1973年至1975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浮 动汇率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01976年MF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召开会议,签订 《牙买加协议》,在此协议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货 币体系即为“牙买加体系
第四节 牙买加体系(Jamaica system ) 一、建立背景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全球性的固定汇率制度 被五花八门的汇率安排所取代,日元、马克迅速 崛起,开始成为各国储备货币; 在1973年至1975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 ,浮 动汇率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1976年IMF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召开会议,签订 《牙买加协议》,在此协议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货 币体系即为“牙买加体系
二、牙买加协议主要内容 ○增加IMF的SDRs单位,修改成员国在MF的SDRs 的比重 ○取消美元中心汇率制度,确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 允许各成员国选择自己偏好的汇率制度,但不能 “操纵汇率以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这间接 支持了浮动汇率制。 ○黄金非货币化 ○提高SDRs的国际储备地位。 ○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二、牙买加协议主要内容 增加IMF的SDRs单位,修改成员国在IMF的SDRs 的比重 取消美元中心汇率制度,确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 允许各成员国选择自己偏好的汇率制度,但不能 “操纵汇率以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这间接 支持了浮动汇率制。 黄金非货币化 提高SDRs的国际储备地位。 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