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散文阅读系统训练 )父亲的画面刘墉 ①人生的旅途上,父亲只陪我度过最初的九年,但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却留下非常深刻的画面,清晰 到即使在三十二年后的今天,父亲的音容仍仿佛在眼前。 ②最早最早,甚至可能是两三岁的记忆中,父亲是我的溜滑梯,每天下班才进门,就伸直双腿,让我 一遍又一遍地爬上膝头,再顺着他的腿溜到地下。母亲常怨父亲宠坏了我,没有一条西装裤不被磨得起毛。 ③父亲的怀抱也是可爱的游乐场,尤其是寒冷的冬天,他常把我藏在他皮袄宽大的两襟之间,那里面 有着银白的长毛,很软,也很温暖。 ④父亲宠我,甚至有些溺爱。他总专程到衡阳路为我买纯丝的汘衫,说这样才不致伤到我幼嫩的肌肤。 在我四五岁的时候,突然不再生产这种丝质的内衣。当父亲看着我初次穿上棉质的汗衫时,流露出一种心 疼的目光,直问我扎不扎。当时我明明觉得非常舒服,却因为他的眼神,故意装作有些不对劲的样子。 ⑤傍晩时,父亲更常把我抱上脚踏车前面架着的小藤椅,载我穿过黄昏的暮色和竹林,到萤桥附近的 河边钓鱼。我们把电石灯挂在开满姜花的水滨,隔些时在附近用网一捞,就能捕得不少小虾,再用这些小 虾当饵。 ⑥我最爱看那月光下鱼儿挣扎出水的画面,闪闪如同白银打成的鱼儿,扭转着、拍打着,激起一片水 花,仿佛银梭般飞射。 ⑦当然父亲也是我枕边故事的述说者,只是我从来不曾听过完整的故事。一方面因为我总是很快地入 梦,一方面由于他的故事都是从随手看过的武侠小说里摘出的片段。也正因此,在我的童年记忆中,“踏雪 无痕”和“浪里白条”,比白雪公主的印象更深刻。 ⑧真正的白雪公主,是从父亲买的《儿童乐园》里读到的,那时候还不易买到这种香港出版的图画书, 但父亲总会千方百计地弄到。尤其是当我获得小学一年级演讲比赛冠军时,他高兴地从国外买回一大箱立 体书,每面翻开都有许多小人和小动物站起来。我始终记得其中的画面,甚至那涂色的方法,也影响了我 学生时期的绘画作品。 ⑨父亲不擅画,但是很会写字,他常说些“指实掌虚”、“眼观鼻,鼻观心”之类的话,还买了成沓的 描红簿子,把着我的小手,一笔一笔地描。直到他逝世之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每当我练毛笔字,都觉得 父亲的身影,站在我的身后… ⑩父亲爱票戏,常拿着胡琴,坐在廊下自拉自唱。他最先教我一段《苏三起解》,后来被母亲说:“什 么男不男、女不女的,怎么教孩子尖声尖气学苏三?”于是改教了大花脸,那词我还记得清楚:“老虽老, 孤的须发飘,上阵全凭马和刀 父亲有我时已经四十多岁,但是一直到他五十一岁过世,头上连一根白发都没有。他的照片至今仍 挂在母亲的床头。八十二岁的老母,常仰着脸,盯着他的照片说:“怎么愈看愈不对劲儿!那么年轻,不像 丈夫,倒像儿子了!”然后她便总是转过身来对我说:“要不是你爸爸早死,只怕你也成不了气候,不知被 宠成了什么样子!” 桴是的,在我的记忆中,不曾听过父亲的半句斥责,也从未见过他不悦的表情。尤其记得有一次蚊子 叮他,父亲明明发现了,却一直等到蚊子吸足了血,才打 ∪母亲说:“看到了还不打?哪儿有这样的人?
1 叙事散文阅读系统训练 (一)父亲的画面 刘墉 ①人生的旅途上,父亲只陪我度过最初的九年,但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却留下非常深刻的画面,清晰 到即使在三十二年后的今天,父亲的音容仍仿佛在眼前。 ②最早最早,甚至可能是两三岁的记忆中,父亲是我的溜滑梯,每天下班才进门,就伸直双腿,让我 一遍又一遍地爬上膝头,再顺着他的腿溜到地下。母亲常怨父亲宠坏了我,没有一条西装裤不被磨得起毛。 ③父亲的怀抱也是可爱的游乐场,尤其是寒冷的冬天,他常把我藏在他皮袄宽大的两襟之间,那里面 有着银白的长毛,很软,也很温暖。 ④父亲宠我,甚至有些溺爱。他总专程到衡阳路为我买纯丝的汗衫,说这样才不致伤到我幼嫩的肌肤。 在我四五岁的时候,突然不再生产这种丝质的内衣。当父亲看着我初次穿上棉质的汗衫时,流露出一种心 疼的目光,直问我扎不扎。当时我明明觉得非常舒服,却因为他的眼神,故意装作有些不对劲的样子。 ⑤傍晚时,父亲更常把我抱上脚踏车前面架着的小藤椅,载我穿过黄昏的暮色和竹林,到萤桥附近的 河边钓鱼。我们把电石灯挂在开满姜花的水滨,隔些时在附近用网一捞,就能捕得不少小虾,再用这些小 虾当饵。 ⑥我最爱看那月光下鱼儿挣扎出水的画面,闪闪如同白银打成的鱼儿,扭转着、拍打着,激起一片水 花,仿佛银梭般飞射。 ⑦当然父亲也是我枕边故事的述说者,只是我从来不曾听过完整的故事。一方面因为我总是很快地入 梦,一方面由于他的故事都是从随手看过的武侠小说里摘出的片段。也正因此,在我的童年记忆中,“踏雪 无痕”和“浪里白条”,比白雪公主的印象更深刻。 ⑧真正的白雪公主,是从父亲买的《儿童乐园》里读到的,那时候还不易买到这种香港出版的图画书, 但父亲总会千方百计地弄到。尤其是当我获得小学一年级演讲比赛冠军时,他高兴地从国外买回一大箱立 体书,每面翻开都有许多小人和小动物站起来。我始终记得其中的画面,甚至那涂色的方法,也影响了我 学生时期的绘画作品。 ⑨父亲不擅画,但是很会写字,他常说些“指实掌虚”、“眼观鼻,鼻观心”之类的话,还买了成沓的 描红簿子,把着我的小手,一笔一笔地描。直到他逝世之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每当我练毛笔字,都觉得 父亲的身影,站在我的身后…… ⑩父亲爱票戏,常拿着胡琴,坐在廊下自拉自唱。他最先教我一段《苏三起解》,后来被母亲说:“什 么男不男、女不女的,怎么教孩子尖声尖气学苏三?”于是改教了大花脸,那词我还记得清楚:“老虽老, 孤的须发飘,上阵全凭马和刀……” ○11父亲有我时已经四十多岁,但是一直到他五十一岁过世,头上连一根白发都没有。他的照片至今仍 挂在母亲的床头。八十二岁的老母,常仰着脸,盯着他的照片说:“怎么愈看愈不对劲儿!那么年轻,不像 丈夫,倒像儿子了!”然后她便总是转过身来对我说:“要不是你爸爸早死,只怕你也成不了气候,不知被 宠成了什么样子!” ○12是的,在我的记忆中,不曾听过父亲的半句斥责,也从未见过他不悦的表情。尤其记得有一次蚊子 叮他,父亲明明发现了,却一直等到蚊子吸足了血,才打。 ○13母亲说:“看到了还不打?哪儿有这样的人?
〔“等它吸饱了,飞不动了,才打得到。”父亲笑着说,“打到了,它才不会再去叮 ∪三十二年了,直到今天,每当我被蚊子叮到,总会想到我那慈祥的父亲,听到“啪”的一声,也清 晰地看见他手臂有被打死的蚊子和殷红的血迹… (摘自《美文》2007年第12期) 1.(概括能力)请用小标题形式完成第②至⑩段所描述的父亲的几幅画面。(4分) 快乐的溜滑梯 月下钓鱼乐 →「千方计买图→ 教我唱京戏 2.(理解词句、语言表达能力)读第④段,从神态和动作两方面想像并描写出父亲看到“我”“有些不对劲 的样子”时的反应。(2分) 3.读第段,体味画线句所蕴含的情感。(4分) (理解词句能力。思路提示:此句话涉及几个人物?蕴含的都有谁的情感?谁对谁的情感?谁对谁的什么 情感?) 4.试分析第5段在文章主题和结构两方面所起的作用。(4分) (写法分析能力。答题提示:这类题要积累丰富的写作知识) (1)主题方面(提示:先答这一段写了什么,然后思考与主题的关系) (2)结构方面 二)母亲与莫扎特 这似乎是一个不伦不类的题目,母亲目不识丁,根本没有想过这个世界上曾有过一位什么莫扎特。记 得那一年我刚把音响搬回家时,她蹑手蹑脚走过来,奇怪地望了望这庞然大物,问我这是什么物体? 是冥冥中的命运,把母亲和莫扎特连在一起,我知道这样说对谁也讲不清,我只有对自己一遍遍倾诉, 两年前的夏天,我常去两个地方消遣:一是月坛邮票市场,一是灯市口唱片公司。抱着邮票回家,邮票 不会说话,任你摆弄,任你和那些古今中外的哲人或动物相会就是了,母亲只是悄悄坐在床头看我摆弄, 看膩了,便倒下睡着了,微微打着鼾。唱片不是邮票,买回来不是看的是要听的,而且,常觉得音量太小
2 ○14“等它吸饱了,飞不动了,才打得到。”父亲笑着说,“打到了,它才不会再去叮我儿子!” ○15三十二年了,直到今天,每当我被蚊子叮到,总会想到我那慈祥的父亲,听到“啪”的一声,也清 晰地看见他手臂有被打死的蚊子和殷红的血迹…… (摘自《美文》2007 年第 12 期) 1.(概括能力)请用小标题形式完成第②至⑩段所描述的父亲的几幅画面。(4 分) 2.(理解词句、语言表达能力)读第④段,从神态和动作两方面想像并描写出父亲看到“我”“有些不对劲 的样子”时的反应。(2 分) 3.读第○11段,体味画线句所蕴含的情感。(4 分) (理解词句能力。思路提示:此句话涉及几个人物?蕴含的都有谁的情感?谁对谁的情感?谁对谁的什么 情感?) 4.试分析第○15段在文章主题和结构两方面所起的作用。(4 分) (写法分析能力。答题提示:这类题要积累丰富的写作知识) (1)主题方面(提示:先答这一段写了什么,然后思考与主题的关系): (2)结构方面: (二)母亲与莫扎特 这似乎是一个不伦不类的题目,母亲目不识丁,根本没有想过这个世界上曾有过一位什么莫扎特。记 得那一年我刚把音响搬回家时,她蹑手蹑脚走过来,奇怪地望了望这庞然大物,问我这是什么物体? 是冥冥中的命运,把母亲和莫扎特连在一起,我知道这样说对谁也讲不清,我只有对自己一遍遍倾诉。 两年前的夏天,我常去两个地方消遣:一是月坛邮票市场,一是灯市口唱片公司。抱着邮票回家,邮票 不会说话,任你摆弄,任你和那些古今中外的哲人或动物相会就是了,母亲只是悄悄坐在床头看我摆弄, 看腻了,便倒下睡着了,微微打着鼾。唱片不是邮票,买回来不是看的是要听的,而且,常觉得音量太小 快乐的溜滑梯 月下钓鱼乐 千方百计买图书 教我唱京戏
难听出效果,便把音量放大,震得满屋搖摇晃晃;又常在夜深人静时听,觉得乐曲融合着沉郁的夜色才有 韵味,才能把心融化……母亲常无法休息。我几次对老人说:“吵您睡觉吧?”她总是摆摆手:“不碍的 听你的!”我问她:“好听吗?”她点着头:“好听!”其实,我知道,一切都是为了我。在母亲的眼里,孩 子的事再小也总是大事。她就是那么默默地坐在床头,陪我听到很晚。在那些个无月多云或星稠云淡的夜 晚,母亲并不关心那个大黑匣子中的贝多芬、巴赫或曼托瓦尼,母亲只关心一个,那便是我 八月一天的黄昏,我又来到了灯市口,偶然间看到了一盘莫扎特《安魂曲》的激光唱片。我拿了起来, 犹豫了一下,买还是不买?这是莫扎特一生最后一部未完成曲,拥有它是值得的。但是,我还是把它放下 了,我实在不喜欢莫扎特,我一直觉得他短短一生写的乐曲太多太滥太流畅,缺少柴可夫斯基的忧郁、勃 拉姆斯的挚情,更缺少贝多芬的深刻。我知道这是我的偏执,但在音乐面前喜欢与否,来不得半点虛伪。 这天黄昏,我空手而归,母亲还好好的,正坐在厨房里帮我择新买的小白菜和嫩葱。我问她:“今晚您 想吃点儿什么?”她像以往一样说:“你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吧!”几十年以来,她都是这样辛勤操劳,却从 不为自己提一点点要求。我炒莱,她像以往一样站在我旁边帮我打下手。晩饭后我听音乐,她像以往一样 坐在床头默默陪我一起听,一直听到很晩很晩……谁会想到,第二天她老人家竟会溘然长逝呢?母亲依然 如平日一样默默坐在床头,突然头一歪倒在床上,无疾而终,突然得让我的心一时无法承受 丧事过后,我想起那盘《安魂曲》,我无法不把它与母亲联系在一起,人生哪有这样的巧合?莫非莫扎 特在启迪我母亲即将告别这个世界,灵魂需要安慰?而我却疏忽了,只咀嚼个人的滋味!我很后悔没有买 如果买下让母亲临别最后一夜听听也妤啊!我甚至想如果买下也许能保佑母亲不会那样突然而去呢! 我直感到对不住莫扎特,我直感到对不住母亲 不要执意追求什么深刻,平凡、美好,本身不就是一种深刻吗?母亲太过平凡,但给予孩子最后一刻 默默的爱,难道不也是一种深刻吗?我看到梅纽因写过的一段话,说莫扎特的音乐“像一座火山斜坡上的 葡萄园,外面幽美宁静,里面却是火热的”!母亲难道不也是这样的吗?我没有理解莫扎特,也没有理解母 鬼使神差,我又来到灯市口,可惜,那盘唱片没有了 1、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说说文章通过几件事情来表现母亲的平凡而美好。 2、阅读全文,分条概述作者对母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本文主要写母亲,却以“母亲与莫扎特”为题,为什么?
3 难听出效果,便把音量放大,震得满屋摇摇晃晃;又常在夜深人静时听,觉得乐曲融合着沉郁的夜色才有 韵味,才能把心融化……母亲常无法休息。我几次对老人说:“吵您睡觉吧?”她总是摆摆手:“不碍的, 听你的!”我问她:“好听吗?”她点着头:“好听!”其实,我知道,一切都是为了我。在母亲的眼里,孩 子的事再小也总是大事。她就是那么默默地坐在床头,陪我听到很晚。在那些个无月多云或星稠云淡的夜 晚,母亲并不关心那个大黑匣子中的贝多芬、巴赫或曼托瓦尼,母亲只关心一个,那便是我。 八月一天的黄昏,我又来到了灯市口,偶然间看到了一盘莫扎特《安魂曲》的激光唱片。我拿了起来, 犹豫了一下,买还是不买?这是莫扎特一生最后一部未完成曲,拥有它是值得的。但是,我还是把它放下 了,我实在不喜欢莫扎特,我一直觉得他短短一生写的乐曲太多太滥太流畅,缺少柴可夫斯基的忧郁、勃 拉姆斯的挚情,更缺少贝多芬的深刻。我知道这是我的偏执,但在音乐面前喜欢与否,来不得半点虚伪。 这天黄昏,我空手而归,母亲还好好的,正坐在厨房里帮我择新买的小白菜和嫩葱。我问她:“今晚您 想吃点儿什么?” 她像以往一样说:“你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吧!”几十年以来,她都是这样辛勤操劳,却从 不为自己提一点点要求。我炒菜,她像以往一样站在我旁边帮我打下手。晚饭后我听音乐,她像以往一样 坐在床头默默陪我一起听,一直听到很晚很晚……谁会想到,第二天她老人家竟会溘然长逝呢?母亲依然 如平日一样默默坐在床头,突然头一歪倒在床上,无疾而终,突然得让我的心一时无法承受。 丧事过后,我想起那盘《安魂曲》,我无法不把它与母亲联系在一起,人生哪有这样的巧合?莫非莫扎 特在启迪我母亲即将告别这个世界,灵魂需要安慰?而我却疏忽了,只咀嚼个人的滋味!我很后悔没有买。 如果买下让母亲临别最后一夜听听也好啊!我甚至想如果买下也许能保佑母亲不会那样突然而去呢! 我直感到对不住莫扎特,我直感到对不住母亲。 不要执意追求什么深刻,平凡、美好,本身不就是一种深刻吗?母亲太过平凡,但给予孩子最后一刻 默默的爱,难道不也是一种深刻吗?我看到梅纽因写过的一段话,说莫扎特的音乐“像一座火山斜坡上的 葡萄园,外面幽美宁静,里面却是火热的”!母亲难道不也是这样的吗?我没有理解莫扎特,也没有理解母 亲。 鬼使神差,我又来到灯市口,可惜,那盘唱片没有了。 1、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说说文章通过几件事情来表现母亲的平凡而美好。 2、阅读全文,分条概述作者对母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本文主要写母亲,却以“母亲与莫扎特”为题,为什么?
4、在充满遗憾、同情的余味中,文章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为天下的为人子女者提一个合理的建议或忠 告。 (三)敲雪 (沈阳) (1)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妤冷。也许,外面下雪了。我想。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不知过了多久, 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 ②2)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 是一片白,白得晃眼。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 ③)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毎 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岀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花一天一天地谢 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 下。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岀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 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 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 本”。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全靠它。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 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妤价钱。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 书。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 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读!”“还想吃吗? 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 4)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我很是不解。 (5)走到父亲面前,父亲看了看我,说:“星期天,多睡会吧?” )我不回答父亲的话,不解地问:“你看这树干嘛?春天还早。” ⑦)“真的还早么?快了快了!可是——”父亲顿了顿,脸上露出了忧郁,“这雪太大了,你看,树枝压断 了好多。” ⑧)我细细一看,真的,一些断枝落在地上或是横在树上,全被雪掩住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回去拿根竹竿来吧。”父亲沉吟了一阵,对我说。 (10我怔了怔,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于是,忙不选地回家找来一根稻田里赶鸭子用的长竿。父亲站 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几十棵果树,父亲整整敲了一个上午。 父亲回家,头上、脸上,身上,全是雪。给体温融化的雪水,湿透了父亲的衣服。我连忙烧起一堆旺旺的 柴火,父亲骑在火上,还在瑟瑟发抖。 1)这天晚上,父亲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 (12)“下呀,老师说‘瑞雪兆丰年’,下得越大越好!”我说
4 4、在充满遗憾、同情的余味中,文章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为天下的为人子女者提一个合理的建议或忠 告。 (三)敲雪 (沈阳) (1)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也许,外面下雪了。我想。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不知过了多久, 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 (2)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 是一片白,白得晃眼。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 (3)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每 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花一天一天地谢 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 下。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 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 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 本”。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全靠它。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 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 书。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 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读!”“还想吃吗?” “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 (4)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我很是不解。 (5)走到父亲面前,父亲看了看我,说:“星期天,多睡会吧?” (6)我不回答父亲的话,不解地问:“你看这树干嘛?春天还早。” (7)“真的还早么?快了快了!可是——”父亲顿了顿,脸上露出了忧郁,“这雪太大了,你看,树枝压断 了好多。” (8)我细细一看,真的,一些断枝落在地上或是横在树上,全被雪掩住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9)“回去拿根竹竿来吧。”父亲沉吟了一阵,对我说。 (10)我怔了怔,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于是,忙不迭地回家找来一根稻田里赶鸭子用的长竿。父亲站 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 ...,轻轻地 ...把积雪一点一点 ....敲下来……几十棵果树,父亲整整敲了一个上午。 父亲回家,头上、脸上,身上,全是雪。给体温融化的雪水,湿透了父亲的衣服。我连忙烧起一堆旺旺的 柴火,父亲骑在火上,还在瑟瑟发抖。 (11)这天晚上,父亲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 (12)“下呀,老师说‘瑞雪兆丰年’,下得越大越好!”我说
(13)“我娃儿有长进了,好,那就下吧!”父亲抚摸着我头,频频颔首。 (14)晚上,果真又下起了大雪。父亲怎么也睡不着,他耳朵支楞着,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睡呀,你怎 么了?”母亲不耐烦了。“你懂啥?这叫听雪!”父亲的声音很大,传进篱笆墙另一边的我们的耳里,我和 弟弟就吃吃地笑,笑父亲不会用词,雪,是能听的么? (15)半夜,父亲突然翻身跳下床,惊醒了我们。我们问他怎么了,父亲说:“我听到树枝又断了,一声连一 声,我得敲雪去。”我们说这么远,听不到,你那是幻觉,睡吧睡吧。可是父亲不理会我们,拖着竹竿,打 着手电就出了门。我们穿了衣服撵出去,在屋檐下看见的已是一束在树下晃来晃去的亮光了。看了一会, 冷得不行,我们只得跑进了被窝。 (16)天亮,父亲回家,把我们全都摇醒,高兴地说:“一根树枝也没断,你们又能上学了,又有书本了。” 父亲的牙齿咯咯直响,磕得不听使喚 (17)第二天,父亲就病了。 (18)冬天完了,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杏呀、李呀、桃呀,比哪-一年都大」 好转。我挑了两个又大又甜的桃,捧到父亲床前,说:“爸,你尝尝,红。父亲的病却一直不见 (19)父亲挣扎着撑起身子,劈手打拌我手里的桃,怒气冲冲地吼:“谁叫你们吃?这是你们的书本哪!不 想读书了? (20)“想!”我哭着说,“我们没吃,只想你吃一个,你的口味不好!” (21)父亲叹了口气,拉过我,给我擦了一把眼泪,说:“拣起来吧,我吃一个!” (2)我看见父亲咬了一口桃,父亲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出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2.选文第(3)段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3.选文第(11)段中,父亲为什么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2分) 4分析选文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
5 (13)“我娃儿有长进了,好,那就下吧!”父亲抚摸着我头,频频颔首。 (14)晚上,果真又下起了大雪。父亲怎么也睡不着,他耳朵支楞着,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睡呀,你怎 么了?”母亲不耐烦了。“你懂啥?这叫听雪!”父亲的声音很大,传进篱笆墙另一边的我们的耳里,我和 弟弟就吃吃地笑,笑父亲不会用词,雪,是能听的么? (15)半夜,父亲突然翻身跳下床,惊醒了我们。我们问他怎么了,父亲说:“我听到树枝又断了,一声连一 声,我得敲雪去。”我们说这么远,听不到,你那是幻觉,睡吧睡吧。可是父亲不理会我们,拖着竹竿,打 着手电就出了门。我们穿了衣服撵出去,在屋檐下看见的已是一束在树下晃来晃去的亮光了。看了一会, 冷得不行,我们只得跑进了被窝。 (16)天亮,父亲回家,把我们全都摇醒,高兴地说:“一根树枝也没断,你们又能上学了,又有书本了。” 父亲的牙齿咯咯直响,磕得不听使唤。 (17)第二天,父亲就病了。 (18)冬天完了,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杏呀、李呀、桃呀,比哪一年都大,都红。父亲的病却一直不见 好转。我挑了两个又大又甜的桃,捧到父亲床前,说:“爸,你尝尝,好甜呢!” (19)父亲挣扎着撑起身子,劈手打掉我手里的桃,怒气冲冲地吼:“谁叫你们吃?这是你们的书本哪!不 想读书了?” (20)“想!”我哭着说,“我们没吃,只想你吃一个,你的口味不好!” (21)父亲叹了口气,拉过我,给我擦了一把眼泪,说:“拣起来吧,我吃一个!” (22)我看见父亲咬了一口桃,父亲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出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 分) 2.选文第(3)段能否去掉,为什么?(3 分) 3.选文第(11)段中,父亲为什么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2 分) 4.分析选文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 分) 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 ...,轻轻地 ...把积雪一点一点 ....敲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