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书籍 叔本华
读书与书籍 叔本华
作者及作品简介 ·叔本华(1788~1860年)是德国19世纪著 名哲学家和美学家:“他是一个有广泛修 养的人,对艺术和对伦理学同样有兴趣。” 他的哲学思想在西方现代哲学史上产生过 重要影响,他的文学作品同样引起过人们 的极大兴趣,尤其是他的议论性散文。 《读书与书籍》就是他议论性散文中比较 有代表性的一篇
作者及作品简介 • 叔本华(1788~1860年)是德国19世纪著 名哲学家和美学家:“他是一个有广泛修 养的人,对艺术和对伦理学同样有兴趣。” 他的哲学思想在西方现代哲学史上产生过 重要影响,他的文学作品同样引起过人们 的极大兴趣,尤其是他的议论性散文。 《读书与书籍》就是他议论性散文中比较 有代表性的一篇
课文内容提要 ·《读书与书籍》一文论述了读书的意义、读书要 有所选择和读书要讲究方法等几个问题。关于读 书的意义,作者认为:“书中自有无穷之乐”, 读书使人摆脱愚昧无知,有益于人的修养和境界 的提高,无知者即使身为富人也“类似禽兽”。 关于读书方法,作者主要强调了三点:一是要独 立思考;二是要带着思想去读,读思想厚重的书; 三是要精读,注意温故知新。其中强调要将读书 与独立思考结合起来,不能让我们的头脑成为 “别人思想的运动场”关于书籍的选择问题, “坏书是灵魂的毒药,读得越少越好,而好书则 多多益善
课文内容提要 • 《读书与书籍》一文论述了读书的意义、读书要 有所选择和读书要讲究方法等几个问题。关于读 书的意义,作者认为: “书中自有无穷之乐”, 读书使人摆脱愚昧无知,有益于人的修养和境界 的提高,无知者即使身为富人也“类似禽兽”。 关于读书方法,作者主要强调了三点:一是要独 立思考;二是要带着思想去读,读思想厚重的书; 三是要精读,注意温故知新。其中强调要将读书 与独立思考结合起来,不能让我们的头脑成为 “别人思想的运动场”关于书籍的选择问题, “坏书是灵魂的毒药,读得越少越好,而好书则 多多益善
1作者认为应该怎样读书 是要独立思考。“读书而不思考,就不可能心领神会 得到的浅薄印象往往稍纵即逝。就像我们所摄入的食物只 有五十分之一能够被身体吸收,精神食粮也只有小部分真 正能成为大脑的营养。” 是要有选择性,不要滥读。他告诫读者说:“我们读书 之前应谨记‘绝不滥读’的原则。”在文艺界中也有无 数坏书,像蓬勃滋生的野草伤害五谷。这些书原是为贪图 金钱、乞求官职而写作的,却使读者浪费时间、金钱和精 力。因此,它们不但无益,而且为害甚大。坏书是灵魂的 毒药,读得越少越好,而好书则多多益善。不读坏书,是 读好书的一个条件:因为人生短促,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 的
1.作者认为应该怎样读书? • 一是要独立思考。“读书而不思考,就不可能心领神会, 得到的浅薄印象往往稍纵即逝。就像我们所摄入的食物只 有五十分之一能够被身体吸收,精神食粮也只有小部分真 正能成为大脑的营养。” 二是要有选择性,不要滥读。他告诫读者说:“我们读书 之前应谨记‘绝不滥读’的原则。” 在文艺界中也有无 数坏书,像蓬勃滋生的野草伤害五谷。这些书原是为贪图 金钱、乞求官职而写作的,却使读者浪费时间、金钱和精 力。因此,它们不但无益,而且为害甚大。坏书是灵魂的 毒药,读得越少越好,而好书则多多益善。不读坏书,是 读好书的一个条件:因为人生短促,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 的
是读书要求精。食物能够滋养身体,但吃得过 多,反使胃肠受累,损害健康;而我们的精神生 活,如果向外摄取过多,也是有害无益的。 四是要带着思想去读,读思想厚重的书。没有思 想体系就不能对事物作出明智的评价,他们读书 也必然徒劳无益,毫无主见。作品是作者思想活 动的精华,如果作者是一个伟人,那么他的作品 能大致体现他的生活,并常常能比实际生活包含 更丰富的内容
• 三是读书要求精。食物能够滋养身体,但吃得过 多,反使胃肠受累,损害健康;而我们的精神生 活,如果向外摄取过多,也是有害无益的。 四是要带着思想去读,读思想厚重的书。没有思 想体系就不能对事物作出明智的评价,他们读书 也必然徒劳无益,毫无主见。作品是作者思想活 动的精华,如果作者是一个伟人,那么他的作品 能大致体现他的生活,并常常能比实际生活包含 更丰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