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通过课堂讲授法讲解由坐标到速度和由加速度到速度的运算,让学生类比于前两个内容自行学习和讨论由速度到加速度和由速度到坐标的计算,进一步启发学生用新的方法推导得出高中的匀速和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3.在高中抛体运动知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建立新的坐标系对抛体运动进行分解:4.讲解自然坐标系及其坐标分解,让学生复述出来,并参照该方法,自行学习和讨论极坐标及其分解,并用提问法检验学习效果;5.课堂讲授伽利略变换。【学习要求】1.学生课前结合教材和学习通视频进行预习;2.课堂配合老师进行自学和讨论,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3.课后认真研读学习资源,按时完成作业。【学习资源】1.教材《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第四版)第二章;2.超星学习通《力学》(自建)视频学习第二章;3.中国大学慕课《力学》上,吉林大学,张汉壮,第二周内容三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学习目标】1.深刻理解质量、惯性、力、动量等概念,能够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熟练、灵活地分析并解决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变力作用问题;2.掌握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利用它熟练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惯性力的概念,并会求解加速平动、匀速转动参考系中的惯性力,利用非惯性系能解简单问题;3.了解牛顿定律的局限性及适用范围;掌握冲量、动量定理的内容,利用动量定理解决简单问题;4.掌握质点系的动量守恒定律和质心运动定理,并能解决有关问题。【课程内容】1.牛顿运动定律;2.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3.非惯性系中的动力学;4.质点的动量及动量定理;5.质点系质心运动定理;6.质点系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重点、难点】13
2.通过课堂讲授法讲解由坐标到速度和由加速度到速度的运算,让学生类比 于前两个内容自行学习和讨论由速度到加速度和由速度到坐标的计算,进一步启 发学生用新的方法推导得出高中的匀速和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3.在高中抛体运动知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建立新的坐标系对抛体运动进行 分解; 4.讲解自然坐标系及其坐标分解,让学生复述出来,并参照该方法,自行学 习和讨论极坐标及其分解,并用提问法检验学习效果; 5.课堂讲授伽利略变换。 【学习要求】 1.学生课前结合教材和学习通视频进行预习; 2.课堂配合老师进行自学和讨论,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3.课后认真研读学习资源,按时完成作业。 【学习资源】 1. 教材《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第四版)第二章; 2.超星学习通《力学》(自建)视频学习第二章; 3.中国大学慕课《力学》上,吉林大学,张汉壮,第二周 内容三 牛顿运动定律 动量 【学习目标】 1.深刻理解质量、惯性、力、动量等概念,能够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熟练、灵 活地分析并解决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变力作用问题; 2.掌握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利用它熟练解决实际问题;理 解惯性力的概念,并会求解加速平动、匀速转动参考系中的惯性力,利用非惯性 系能解简单问题; 3.了解牛顿定律的局限性及适用范围;掌握冲量、动量定理的内容,利用动 量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4.掌握质点系的动量守恒定律和质心运动定理,并能解决有关问题。 【课程内容】 1.牛顿运动定律; 2.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3.非惯性系中的动力学; 4.质点的动量及动量定理; 5.质点系 质心运动定理; 6.质点系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 【重点、难点】 13
1.重点: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变力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难点:非惯性系下引入惯性力及受力分析【教学方法】1.让学生回顾高中的牛顿定律,引导学生发现高中牛顿定律表述和含以上的局限,进而引出大学里牛顿定律的表述和含义;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时同样引导学生适应大学里的解题方法2.讲惯性质量和动量:3.详细讲解牛顿定律的应用,精讲部分例题,简讲例题要求学生课后通过学习通视频认证学习:4.对比高中关于动量定理和守恒律学习相关内容,让学生讲述相关内容。【学习要求】1.学生课前结合教材和学习通视频进行预习;2.课堂配合老师进行自学和讨论,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3.课后认真研读学习资源,按时完成作业。【学习资源】1.教材《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第四版)第三章;2.超星学习通《力学》(自建)视频学习第三章;3.中国大学慕课《力学》上,吉林大学,张汉壮,第三、四、五周内容四动能和势能【学习目标】1.理解功、功率的概念,理解正、负功的含义,能熟练求出恒力、变力的功;2.熟悉保守力和非保守力概念、区别及势能的概念;3.掌握动能定理和功能原理的内容,区别与联系并利用它们熟练求解实际问题;4.掌握对心碰撞的规律,能解决有关的碰撞问题。【课程内容】1.功;2.动能动能定理;3.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4.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5.碰撞;【重点、难点】1.重点:功的计算,动能定理、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的应用2.难点:变力功的计算、保守力做功与势能关系14
1.重点: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变力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难点:非惯性系下引入惯性力及受力分析 【教学方法】 1.让学生回顾高中的牛顿定律,引导学生发现高中牛顿定律表述和含以上的 局限,进而引出大学里牛顿定律的表述和含义;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时同样引导学 生适应大学里的解题方法; 2.串讲惯性质量和动量; 3.详细讲解牛顿定律的应用,精讲部分例题,简讲例题要求学生课后通过学 习通视频认证学习; 4.对比高中关于动量定理和守恒律学习相关内容,让学生讲述相关内容。 【学习要求】 1.学生课前结合教材和学习通视频进行预习; 2.课堂配合老师进行自学和讨论,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3.课后认真研读学习资源,按时完成作业。 【学习资源】 1.教材《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第四版)第三章; 2.超星学习通《力学》(自建)视频学习第三章; 3.中国大学慕课《力学》上,吉林大学,张汉壮,第三、四、五周 内容四 动能和势能 【学习目标】 1.理解功、功率的概念,理解正、负功的含义,能熟练求出恒力、变力的功; 2.熟悉保守力和非保守力概念、区别及势能的概念; 3.掌握动能定理和功能原理的内容,区别与联系并利用它们熟练求解实际问 题; 4. 掌握对心碰撞的规律,能解决有关的碰撞问题。 【课程内容】 1.功; 2.动能 动能定理; 3.保守力与非保守力 势能; 4.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5.碰撞; 【重点、难点】 1.重点:功的计算,动能定理、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的应用 2.难点:变力功的计算、保守力做功与势能关系 14
【教学方法】1.类比高中关于功和动能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说出高中学习的知识的局限性,进一步扩展讲解功和动能的相关知识:2.课堂讲授保守力,势能,课后要求学生复述;3.精讲对心碰撞相关例题。【学习要求】1.学生课前结合教材和学习通视频进行预习;2.课堂配合老师进行自学和讨论,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3.课后认真研读学习资源,按时完成作业。【学习资源】1.教材《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第四版)第四章;2.超星学习通《力学》(自建)视频学习第四章:3.中国大学慕课《力学》上,吉林大学,张汉壮,第六、七周内容五角动量【学习目标】1.掌握质点的角动量、力矩、角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质点系、质心系角动量及角动量守恒定律;3)认识对称性的定义及作用,能够界定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课程内容】1.质点的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律;2.质点系对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重点、难点】1.重点:质点和质点系角动量及守恒定律2.难点:质点和质点系角动量和力矩的计算【教学方法】1.设置多种情景,引导学生发现新的守恒量,引出角动量的定义;2.课堂讲授角动量定理和守恒律;3.布置小组作业,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对称性与守恒律相关知识;【学习要求】1.学生课前结合教材和学习通视频进行预习:2.课堂配合老师进行自学和讨论,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3.课后认真研读学习资源,按时完成作业。【学习资源】1.教材《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第四版)第五章;15
【教学方法】 1.类比高中关于功和动能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说出高中学习的知识的局限 性,进一步扩展讲解功和动能的相关知识; 2.课堂讲授保守力,势能,课后要求学生复述; 3.精讲对心碰撞相关例题。 【学习要求】 1.学生课前结合教材和学习通视频进行预习; 2.课堂配合老师进行自学和讨论,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3.课后认真研读学习资源,按时完成作业。 【学习资源】 1.教材《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第四版)第四章; 2.超星学习通《力学》(自建)视频学习第四章; 3.中国大学慕课《力学》上,吉林大学,张汉壮,第六、七周 内容五 角动量 【学习目标】 1.掌握质点的角动量、力矩、角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质点系、质心系 角动量及角动量守恒定律; 3)认识对称性的定义及作用,能够界定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 【课程内容】 1.质点的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律; 2.质点系对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重点、难点】 1.重点:质点和质点系角动量及守恒定律 2.难点:质点和质点系角动量和力矩的计算 【教学方法】 1.设置多种情景,引导学生发现新的守恒量,引出角动量的定义; 2.课堂讲授角动量定理和守恒律; 3.布置小组作业,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对称性与守恒律相关知识; 【学习要求】 1.学生课前结合教材和学习通视频进行预习; 2.课堂配合老师进行自学和讨论,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3.课后认真研读学习资源,按时完成作业。 【学习资源】 1.教材《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第四版)第五章; 15
2.超星学习通《力学》(自建)视频学习第五章:3.中国大学慕课《力学》上,吉林大学,张汉壮,第八周内容六刚体力学【学习目标】1.理解角速度、角加速度、力矩、转动惯量等概念,掌握转动惯量的计算及角、线量关系2.理解掌握转动定理、并能解决定轴转动的力学问题;3.认识质心的概念,能够说明动量定理和质心运动定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4.掌握转动动能和力矩的功的计算;【课程内容】1.刚体运动的描述;2.刚体的动量和质心运动定理;3.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转动惯量;4.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重点、难点】1.重点:刚体的定轴转动以及相关规律2.难点:转动定理的应用【教学方法】1.用实际生生活中刚体运动的实力,引入刚体的基本概念和运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用已学过的物理量描述刚体运动:2.简单讲述刚体的动量和质心运动定理。3.重点讲述转动惯量,类比于一维直线运动讲述转动定律和刚体的动能和和动能定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转动定理和动能定理分析刚体的运动。3.布置小组作业,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刚体定轴转动的应用;【学习要求】1.学生课前结合教材和学习通视频进行预习;2.课堂配合老师进行自学和讨论,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3.课后认真研读学习资源,按时完成作业。【学习资源】1.教材《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第四版)第七章;2.超星学习通《力学》(自建)视频学习第七章:3.中国大学慕课《力学》下,吉林大学,张汉壮,第一、二周内容七振动与波【学习目标】16
2.超星学习通《力学》(自建)视频学习第五章; 3.中国大学慕课《力学》上,吉林大学,张汉壮,第八周 内容六 刚体力学 【学习目标】 1. 理解角速度、角加速度、力矩、转动惯量等概念,掌握转动惯量的计算及 角、线量关系; 2. 理解掌握转动定理、并能解决定轴转动的力学问题; 3. 认识质心的概念,能够说明动量定理和质心运动定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 掌握转动动能和力矩的功的计算; 【课程内容】 1.刚体运动的描述; 2.刚体的动量和质心运动定理; 3.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 转动惯量; 4.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重点、难点】 1.重点:刚体的定轴转动以及相关规律 2.难点:转动定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 1.用实际生生活中刚体运动的实力,引入刚体的基本概念和运动形式,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用已学过的物理量描述刚体运动; 2.简单讲述刚体的动量和质心运动定理。 3.重点讲述转动惯量,类比于一维直线运动讲述转动定律和刚体的动能和和 动能定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转动定理和动能定理分析刚体的运动。 3.布置小组作业,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刚体定轴转动的应用; 【学习要求】 1.学生课前结合教材和学习通视频进行预习; 2.课堂配合老师进行自学和讨论,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3.课后认真研读学习资源,按时完成作业。 【学习资源】 1.教材《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第四版)第七章; 2.超星学习通《力学》(自建)视频学习第七章; 3.中国大学慕课《力学》下,吉林大学,张汉壮,第一、二周 内容七 振动与波 【学习目标】 16
1.掌握简谐振动的规律、特征、状态描述方法,并能进行有关计算:(2)理解波长、频率、波速、位相、位相差的概念;2.掌握简谐振动的矢量图示法,掌握同频同向振动合成方法及规律,了解互相垂直振动合成方法及特征,了解受迫振动和阻尼振动规律。3.理解波动、横波、纵波和波的特征量等概念,波动与振动的关系,掌握波速、波长、周期之间关系:4.熟练掌握平面简波的表达式并会简单运用5.掌握波的叠加和干涉原理;6.了解驻波和多普勒效应。【课程内容】1.简谐振动的动力学和运动学;2.简谐振动的能量;3.简谐振动的合成;4.波的基本概念平面简谐波及波函数:5.波的叠加和干涉驻波;6.多普勒效应。【重点、难点】1.重点:简谐振动运动学方程的计算:平面简谐波方程及叠加于涉2.难点:振动合成简谐振动的失量表示法;波的干涉【教学方法】(此处详细说明如何组织教学)1.以弹簧振子和单摆为例让学生认识简谐振动,重点讲授简谐振动的运动学;2.让学生结合机械能部分的知识自学简谐振动的能量转换问题,并进行检查3.重点讲授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及波的叠加和于涉,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完成驻波和多普勒效用的学习。【学习要求】1.学生课前结合教材和学习通视频进行预习:2.课堂配合老师进行自学和讨论,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3.课后认真研读学习资源,按时完成作业。【学习资源】1.教材《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第四版)第八、九章:2.超星学习通《力学》(自建)视频学习第八、九章;3.中国大学慕课《力学》下,吉林大学,张汉壮,第四、五周五、实践教学安排本课程为理论类课程,无专门的实践教学学时。主要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万17
1.掌握简谐振动的规律、特征、状态描述方法,并能进行有关计算:(2)理解 波长、频率、波速、位相、位相差的概念; 2.掌握简谐振动的矢量图示法,掌握同频同向振动合成方法及规律,了解互 相垂直振动合成方法及特征,了解受迫振动和阻尼振动规律。 3.理解波动、横波、纵波和波的特征量等概念,波动与振动的关系,掌握波 速、波长、周期之间关系; 4.熟练掌握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并会简单运用: 5.掌握波的叠加和干涉原理; 6.了解驻波和多普勒效应。 【课程内容】 1.简谐振动的动力学和运动学; 2.简谐振动的能量; 3.简谐振动的合成; 4.波的基本概念 平面简谐波及波函数; 5.波的叠加和干涉 驻波; 6.多普勒效应。 【重点、难点】 1.重点:简谐振动运动学方程的计算;平面简谐波方程及叠加干涉 2.难点:振动合成简谐振动的矢量表示法;波的干涉 【教学方法】(此处详细说明如何组织教学) 1.以弹簧振子和单摆为例让学生认识简谐振动,重点讲授简谐振动的运动学; 2.让学生结合机械能部分的知识自学简谐振动的能量转换问题,并进行检查; 3.重点讲授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及波的叠加和干涉,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完成 驻波和多普勒效用的学习。 【学习要求】 1.学生课前结合教材和学习通视频进行预习; 2.课堂配合老师进行自学和讨论,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3.课后认真研读学习资源,按时完成作业。 【学习资源】 1.教材《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第四版)第八、九章; 2.超星学习通《力学》(自建)视频学习第八、九章; 3.中国大学慕课《力学》下,吉林大学,张汉壮,第四、五周 五、实践教学安排 本课程为理论类课程,无专门的实践教学学时。主要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万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