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对本专业的能对本专业的不能对本专能对本专业的能对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就就业方向和就业的就业方就业方向和就就业方向和就业形势进行比业形势进行分向和就业形业形势进行准业形势进行大较准确的分析,但不合理;势进行分课程目确的分析;能概的分析:能3析:能对自己能对自己的大析:不能对对自己的大学标3对自己的大学的大学生活及学生活及将来自己的大学生活及将来的生活及将来的将来的职业生的职业生涯做生活及将来职业生涯做出职业生涯做出涯做出比较科出规划,但不的职业生涯科学的规划。简单的规划。学的规划。合理。做出规划。七、选用教材是否马工程备注教材名称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教材否物理学导论张汉壮2016高等教育出版社八、主要参考书目[1]张淳民.物理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刘凤英.物理学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李玉现.物理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九、课程学习建议课后可以通过教师提供的在线学习资源拓展对物理学专业的学科性质及特点的认知,增加对物理学专业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做好未来四年专业学习及职业生涯的规划
3 课程目 标 3 能对本专业的 就业方向和就 业形势进行准 确的分析;能 对自己的大学 生活及将来的 职业生涯做出 科学的规划。 能对本专业的 就业方向和就 业形势进行比 较准确的分 析;能对自己 的大学生活及 将来的职业生 涯做出比较科 学的规划。 能对本专业的 就业方向和就 业形势进行大 概的分析;能 对自己的大学 生活及将来的 职业生涯做出 简单的规划。 能对本专业的 就业方向和就 业形势进行分 析,但不合理; 能对自己的大 学生活及将来 的职业生涯做 出规划,但不 合理。 不能对本专 业的就业方 向和就业形 势进行分 析;不能对 自己的大学 生活及将来 的职业生涯 做出规划。 七、选用教材 教材名称 编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是否马工程 教材 备注 物理学导论 张汉壮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否 八、主要参考书目 [1] 张淳民.物理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刘凤英.物理学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 李玉现.物理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九、课程学习建议 课后可以通过教师提供的在线学习资源拓展对物理学专业的学科性质及特 点的认知,增加对物理学专业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做好未来四年专 业学习及职业生涯的规划。 8
《力学》课程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力学(Mechanics)物理学课程编码232410102B适用专业无先修课程修读学期第一学期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性质团必修口选修3课程学分考核方式口考试口考查课程学时52学时(理论学时52,实践学时0)执笔人审核人高丽娟高丽娟二、课程简介力学是物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第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物理学其他分支研究的基石和起点,是学习其它物理专业课的基础课。本课程在大一新生高中物理知识和微积分初步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宏观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并能对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原理,基本思想和方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基本掌握力学的研究方法,同时训练学生严密的科学思维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使他们初步获得独立从事知识学习和教学研究的能力,为学生从事物理教学工作奠定基础。三、课程目标(一)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课程目标1:能够比较全面的认识宏观物体机械运动的规律:掌握牛顿力学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定律,及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建立鲜明的物理图像;掌握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规律,并能解决基本的刚体运动问题;理解机械振动和9
《力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力学(Mechanics) 课程编码 232410102B 适用专业 物理学 先修课程 无 修读学期 第一学期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课程学分 3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课程学时 52 学时(理论学时 52,实践学时 0) 执笔人 高丽娟 审核人 高丽娟 二、课程简介 力学是物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第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物理学其他分支研究 的基石和起点,是学习其它物理专业课的基础课。本课程在大一新生高中物理知 识和微积分初步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宏观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并能对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原理,基本 思想和方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基本掌握力学的研究方法,同时训练学生严 密的科学思维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使他们初步获得独立从 事知识学习和教学研究的能力,为学生从事物理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课程目标 1:能够比较全面的认识宏观物体机械运动的规律;掌握牛顿力学 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定律,及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建立鲜明的物理图像;掌 握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规律,并能解决基本的刚体运动问题;理解机械振动和 9
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课程目标2: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与物理的密切联系,会运用微积分和失量方法分析和求解基本的力学问题;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培养起严密的科学思维、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并初步具备一定的探究和创新能力。课程目标3:运用大学所学的方法对力学知识进行准确的复述和再加工,加深对中学物理所设计到的知识的认识,可以居高临下的正确的分析和处理中学物理中的力学问题;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初步分析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力学问题,提高作为中学物理教师的业务能力;课程目标4:回顾力学发展史,领会学科发展过程中科学家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在逐步接受大学解决力学问题的思维方式过程中,不断锻炼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通过介绍物理学的前沿知识,提升科学素养和爱国情怀。(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支撑的毕业要求3.1学科知识系统掌握以普通物理为基础,四大力学为主线的完整物理专业知识结构以及物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能建立课程目标1正确物理图像,形成科学的物理观念,能运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用物理学理论和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定性或定量地解释自然现象,并整合形成物理学科知识。3.2学科能力系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实课程目标2验设计: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综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合能力:具备运用物理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初步对物理学前沿问题进行研究分析。4.1教学知识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扎实掌握与中学物理教育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及物理教学的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熟悉中课程目标3学物理课程标准,能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知特点,运用物理学科知识独立进行教学设计,同时能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科学评价。10
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课程目标 2: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与物理的密切联系, 会运用微积分和矢量方法分析和求解基本的力学问题;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学 生能够逐渐培养起严密的科学思维、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并初步具备一定 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 3:运用大学所学的方法对力学知识进行准确的复述和再加工,加 深对中学物理所设计到的知识的认识,可以居高临下的正确的分析和处理中学物 理中的力学问题;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初步分析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力学问题, 提高作为中学物理教师的业务能力; 课程目标 4:回顾力学发展史,领会学科发展过程中科学家的创新意识和探 索精神;在逐步接受大学解决力学问题的思维方式过程中,不断锻炼反思意识和 批判精神。通过介绍物理学的前沿知识,提升科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课程目标 支撑的毕业要求 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1 3.1 学科知识 系统掌握以普通物理为基础, 四大力学为主线的完整物理专业知识结构以 及物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能建立 正确物理图像,形成科学的物理观念,能运 用物理学理论和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定性或 定量地解释自然现象,并整合形成物理学科 知识。 毕业要求 3:学科素养 课程目标 2 3.2 学科能力 系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实验 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具备一定的实 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实 验设计;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综 合能力;具备运用物理学理论分析、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初步对物理学前沿问题 进行研究分析。 毕业要求 3:学科素养 课程目标 3 4.1 教学知识 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扎实 掌握与中学物理教育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 及物理教学的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熟悉中 学物理课程标准,能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 知特点,运用物理学科知识独立进行教学设 计,同时能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实施课堂教学, 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科学评价。 毕业要求 4:教学能力 10
7.1反思改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反思意识,能够在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有效的自我诊断并实施改进,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研究、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践和探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课程目标4究创新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提出改进思路。掌握一门外语和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初步掌握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用以分析、研究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四、课程内容(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序号课程内容支撑的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学时安排1绪论讲授法2课程目标1、2、4212质点运动学课程目标1、2、3、4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3牛顿运动定律、动10课程目标1、2、3、4讲授法、案例分析法量4动能和势能课程目标1、2、3、4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105角动量4课程目标1、2、4讲授、线上线下结合66刚体力学课程目标1、2、4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78振动和波课程目标1、2、3、4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合计52(二)课程内容内容一绪论【学习目标】1.领会物理学的特点以及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2.建立时间、空间的概念,能熟练的根据实际选择正确的单位,选择参考系和建立坐标系;会根据实际需求推导出未知量的量纲;3.会进行简单的微积分运算,初步理解矢量的含义。【课程内容】1.物理学与力学2.微积分和矢量初步【重点、难点】1.重点:导数和积分、矢量运算、量纲2.难点:导数和积分11
课程目标 4 7.1 反思改进 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反思意 识,能够在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有效 的自我诊断并实施改进,能够运用批判性思 维方法研究、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践和探 究创新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提出改进思路。 掌握一门外语和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了解 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初 步掌握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用以分 析、研究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毕业要求 7:学会反思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序号 课程内容 支撑的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学时安排 1 绪论 课程目标 1、2、4 讲授法 2 2 质点运动学 课程目标 1、2、3、4 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 12 3 牛顿运动定律、动 量 课程目标 1、2、3、4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10 4 动能和势能 课程目标 1、2、3、4 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 10 5 角动量 课程目标 1、2、4 讲授、线上线下结合 4 6 刚体力学 课程目标 1、2、4 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 6 7 振动和波 课程目标 1、2、3、4 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 8 合计 52 (二)课程内容 内容一 绪论 【学习目标】 1. 领会物理学的特点以及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 2. 建立时间、空间的概念,能熟练的根据实际选择正确的单位,选择参考 系和建立坐标系;会根据实际需求推导出未知量的量纲; 3.会进行简单的微积分运算,初步理解矢量的含义。 【课程内容】 1.物理学与力学 2.微积分和矢量初步 【重点、难点】 1.重点:导数和积分、矢量运算、量纲 2.难点:导数和积分 11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绪论、量纲;2.串讲微积分和矢量初步;【学习要求】1.课前通过阅读教材和学习超星学习通视频预习微积分和矢量初步知识;2.课后结合学习通视频资源详细学习单位制、时间和空间、参考系和坐标系以及微积分和矢量初步知识;3.认真完成课后习题。【学习资源】1.教材《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第四版)绪论和数学知识部分。2.超星学习通《力学》(自建)视频学习第一章3.中国大学慕课《力学》上,吉林大学,张汉壮,第一周内容二、质点运动学【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位置坐标、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位移和路程等概念,并能对相似概念进行准确区分;2.领会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量性,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并能灵活地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各种实际问题;会用不同的坐标系解决抛体运动问题;3.通过圆周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坐标系和极坐标系,理解切向和法向加速度的概念,并能与高中的知识做比较。;4.通过伽利略变换认识经典力学时空观。【课程内容】1.质点运动的描述;2.质点的直线运动;3.坐标系及其分解质点的曲线运动;4.伽利略变换;5.伽利略变换。【重点、难点】1.重点:求导、积分等数学工具引入速度、加速度、位移的计算2.难点:极坐标系、自然坐标系中质点运动的描述【教学方法】1.设定合适的场景,让学生理解位置、速度、加速度为失量,与高中学习的知识进行对比;12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绪论、量纲; 2.串讲微积分和矢量初步; 【学习要求】 1.课前通过阅读教材和学习超星学习通视频预习微积分和矢量初步知识; 2.课后结合学习通视频资源详细学习单位制、时间和空间、参考系和坐标系 以及微积分和矢量初步知识; 3.认真完成课后习题。 【学习资源】 1.教材《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第四版)绪论和数学知识部分。 2.超星学习通《力学》(自建)视频学习第一章 3.中国大学慕课《力学》上,吉林大学,张汉壮,第一周 内容二 质点运动学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位置坐标、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位移和路程等概念,并能对相似 概念进行准确区分; 2.领会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性,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并能 灵活地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各种实际问题;会用不同的坐标系解决抛体运动问 题; 3.通过圆周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坐标系和极坐标系,理解切向和法向加 速度的概念,并能与高中的知识做比较。; 4.通过伽利略变换认识经典力学时空观。 【课程内容】 1.质点运动的描述; 2.质点的直线运动; 3.坐标系及其分解 质点的曲线运动; 4.伽利略变换; 5.伽利略变换。 【重点、难点】 1.重点:求导、积分等数学工具引入速度、加速度、位移的计算 2.难点:极坐标系、自然坐标系中质点运动的描述 【教学方法】 1.设定合适的场景,让学生理解位置、速度、加速度为矢量,与高中学习的 知识进行对比;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