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廓与肺部检査 【实习要求】 1.掌握胸部的体表标志、人工划线和分区 2.掌握胸部视诊方法与内容 3.掌握胸部触诊方法与内容。 4.掌握胸部叩诊方法,辨别各种叩诊音。 5.掌握肺部听诊方法,以及3种正常呼吸音的听诊部位与特点。 【重点】 1.胸部触诊 2.胸部叩诊方法与叩诊音的辨别 3.肺部3种正常呼吸音的听诊部位与特点。 【难点】 1.肺下界移动度叩诊。 2.3种正常肺部呼吸音的听诊部位与特点 【物品准备】 听诊器、软尺、笔 【实习方法】 1.示教前学生通过CAI课件,全身体格检査DⅧ,或学院流媒体,观看胸廓 与肺部体格检査,以做好实习前预习。 2.示教时由教师做胸廓与肺部的示范性检査,指出胸廓与肺部检査的要点 和操作技巧。 3.学生分组,每组由1名教师带教。 4.检查于教师示范性检查后在学生之间进行,每2名学生为一小组,按要 求进行相互检査,并在电子标准化病人身上进行系统听诊练习。教师巡回查看, 随时纠正学生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 5.教师抽查1组学生进行胸廓及肺部检査,边检査边报告结果,其他学生 评议该组学生检査顺序及方法是否正确、内容有无遗漏。 【实习内容】 1.胸部检查
11 胸廓与肺部检查 【实习要求】 1.掌握胸部的体表标志、人工划线和分区。 2.掌握胸部视诊方法与内容。 3.掌握胸部触诊方法与内容。 4.掌握胸部叩诊方法,辨别各种叩诊音。 5.掌握肺部听诊方法,以及 3 种正常呼吸音的听诊部位与特点。 【重点】 1.胸部触诊。 2.胸部叩诊方法与叩诊音的辨别。 3.肺部 3 种正常呼吸音的听诊部位与特点。 【难点】 1.肺下界移动度叩诊。 2.3 种正常肺部呼吸音的听诊部位与特点。 【物品准备】 听诊器、软尺、笔。 【实习方法】 1.示教前学生通过 CAI 课件,全身体格检查 DVD,或学院流媒体,观看胸廓 与肺部体格检查,以做好实习前预习。 2.示教时由教师做胸廓与肺部的示范性检查,指出胸廓与肺部检查的要点 和操作技巧。 3.学生分组,每组由 1 名教师带教。 4.检查于教师示范性检查后在学生之间进行,每 2 名学生为一小组,按要 求进行相互检查,并在电子标准化病人身上进行系统听诊练习。教师巡回查看, 随时纠正学生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 5.教师抽查 1 组学生进行胸廓及肺部检查,边检查边报告结果,其他学生 评议该组学生检查顺序及方法是否正确、内容有无遗漏。 【实习内容】 1.胸部检查
(1)指出胸部骨性标志:胸骨角、肩胛下角、第7颈椎棘突并计数相应肋 骨 (2)指出人工划线与分区: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 线、后正中线、肩胛下角线、肩胛上区、肩胛间区和肩胛下区 (3)指出自然凹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 2.肺部检查(先前胸、侧胸,后背部) (1)视诊:呼吸运动的类型,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双侧胸廓呼吸运动 是否对称 (2)触诊:触诊双侧呼吸运动是否对称,语音震颤检査 (3)叩诊 1)分辨胸部清音、浊音、实音和鼓音4种正常叩诊音及其分布 2)胸部直接叩诊和间接叩诊的方法,以及间接叩诊在后胸部的不同手法。 3)正常背部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度叩诊的方法。 (4)听诊 1)分辨3种正常呼吸音的特点与分布。 2)肺部听诊的方法。 3)语音共振的检查方法。 【技能练习指南】 自我评价 项目 方法 基本掌握部分掌握尚未掌握 1.胸部体表标志 (1)骨骼标志 指出下列胸部骨性标志:胸骨角、肩口 胛下角、第7颈椎棘突,并在前胸和 后背计数相应肋骨 (2)人工划线与分指出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腋前线、 腋中线、腋后线、肩胛下角线、肩胛 上区、肩胛间区、肩胛下区。 (3)指出自然凹陷指出胸骨上窝和锁骨上窝 2.肺和胸膜 (1)视诊 检查者帮助病人充分暴露胸部后,检 查者站于受检者右侧,视诊受检者呼 吸运动的类型及两侧是否对称,呼吸 频率、深度和节律。 (2)触诊
12 (1)指出胸部骨性标志:胸骨角、肩胛下角、第 7 颈椎棘突并计数相应肋 骨。 (2)指出人工划线与分区: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 线、后正中线、肩胛下角线、肩胛上区、肩胛间区和肩胛下区。 (3)指出自然凹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 2.肺部检查(先前胸、侧胸,后背部) (1)视诊:呼吸运动的类型,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双侧胸廓呼吸运动 是否对称。 (2)触诊:触诊双侧呼吸运动是否对称,语音震颤检查。 (3)叩诊 1)分辨胸部清音、浊音、实音和鼓音 4 种正常叩诊音及其分布。 2)胸部直接叩诊和间接叩诊的方法,以及间接叩诊在后胸部的不同手法。 3)正常背部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度叩诊的方法。 (4)听诊 1)分辨 3 种正常呼吸音的特点与分布。 2)肺部听诊的方法。 3)语音共振的检查方法。 【技能练习指南】 项目 方法 自我评价 基本掌握 部分掌握 尚未掌握 1.胸部体表标志 (1)骨骼标志 (2)人工划线与分 区 (3)指出自然凹陷 2.肺和胸膜 (1)视诊 (2)触诊 指出下列胸部骨性标志:胸骨角、肩 胛下角、第 7 颈椎棘突,并在前胸和 后背计数相应肋骨。 指出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腋前线、 腋中线、腋后线、肩胛下角线、肩胛 上区、肩胛间区、肩胛下区。 指出胸骨上窝和锁骨上窝。 检查者帮助病人充分暴露胸部后,检 查者站于受检者右侧,视诊受检者呼 吸运动的类型及两侧是否对称,呼吸 频率、深度和节律。 □ □ □ □ □ □ □ □ □ □ □ □
1)胸廓扩张度检查前胸壁时,检查者两手置于病人口 胸廓前下侧部,左右拇指沿两侧肋缘 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 称部位,两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 侧胸壁,嘱受检者做深呼吸,两手随 之移动,观察两手拇指距离中线的动 度是否一致。检查后胸壁时,检查者 将两手平置于受检者背部,手掌腕关 节处约平第10肋骨,拇指与后正中线 平行,余同前胸壁。 2)语音震颤 检查前胸壁时,检查者将左右手掌尺口 侧缘轻置于受检者两侧胸壁对称部 位,请受检者以同等强度重复发长音 “一”,自上而下(第2、4、6肋间水 平),从外向内,两手交叉比较两侧相 应部位语音震颤的异同,有无语颤增 强、减弱或消失。检査后胸壁时,检 查者将左右手掌尺侧缘轻置于受检者 背部肩胛间区、肩胛下区及侧胸壁的 对称部位,请受检者重复发长音“一” 双手交叉比较。 (3)叩诊 1)胸部叩诊音首先分辨正常胸部清音、浊音、实音 和鼓音4种叩诊音及其分布。正常人 肺部叩诊呈清音,各部位略有不同。 2)肺部叩诊 检査前胸壁时请受检者胸部稍向前 挺,检査侧胸壁时双臂抱头。检查背 部时头稍低,上半身略向前倾,双手 交叉抱肩,尽可能使肩胛骨移向外侧 先直接叩诊,后间接叩诊。叩诊过程 注意左右、上下、内外比较。 直接叩诊:检查前侧胸壁时,检查者 用2~5指并拢的右手掌面按第2、4 6肋间水平直接拍击被检查部位,先 左后右,自上而下,由外向内,直至 肋弓下缘。检查后胸壁时,用右手掌 面直接拍击受检者双侧肩胛间区、肩 胛下区和侧胸壁 间接叩诊:检查者左手中指与肋骨平 行并紧贴于被叩部位作为板指,其他 手指微微抬起,右手指自然弯曲,以 右手中指指端叩击扳指,叩击方向与 叩击部位与体表垂直,用腕关节和掌 指关节作弹跳式短促叩击,肘、肩关
13 1)胸廓扩张度 2)语音震颤 (3)叩诊 1)胸部叩诊音 2)肺部叩诊 检查前胸壁时,检查者两手置于病人 胸廓前下侧部,左右拇指沿两侧肋缘 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 称部位,两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 侧胸壁,嘱受检者做深呼吸,两手随 之移动,观察两手拇指距离中线的动 度是否一致。检查后胸壁时,检查者 将两手平置于受检者背部,手掌腕关 节处约平第 10 肋骨,拇指与后正中线 平行,余同前胸壁。 检查前胸壁时,检查者将左右手掌尺 侧缘轻置于受检者两侧胸壁对称部 位,请受检者以同等强度重复发长音 “一”,自上而下(第 2、4、6 肋间水 平),从外向内,两手交叉比较两侧相 应部位语音震颤的异同,有无语颤增 强、减弱或消失。检查后胸壁时,检 查者将左右手掌尺侧缘轻置于受检者 背部肩胛间区、肩胛下区及侧胸壁的 对称部位,请受检者重复发长音“一”, 双手交叉比较。 首先分辨正常胸部清音、浊音、实音 和鼓音 4 种叩诊音及其分布。正常人 肺部叩诊呈清音,各部位略有不同。 检查前胸壁时请受检者胸部稍向前 挺,检查侧胸壁时双臂抱头。检查背 部时头稍低,上半身略向前倾,双手 交叉抱肩,尽可能使肩胛骨移向外侧。 先直接叩诊,后间接叩诊。叩诊过程 注意左右、上下、内外比较。 直接叩诊:检查前侧胸壁时,检查者 用 2~5 指并拢的右手掌面按第 2、4、 6 肋间水平直接拍击被检查部位,先 左后右,自上而下,由外向内,直至 肋弓下缘。检查后胸壁时,用右手掌 面直接拍击受检者双侧肩胛间区、肩 胛下区和侧胸壁。 间接叩诊:检查者左手中指与肋骨平 行并紧贴于被叩部位作为板指,其他 手指微微抬起,右手指自然弯曲,以 右手中指指端叩击扳指,叩击方向与 叩击部位与体表垂直,用腕关节和掌 指关节作弹跳式短促叩击,肘、肩关 □ □ □ □ □ □ □ □ □ □ □ □
节不参与运动。前、侧胸壁叩诊自第 2肋间隙开始,按2、4、6肋间水平 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左右交替,逐 肋间叩击。背部叩诊时,受检者取 坐位,稍低头,双上肢交叉抱肩。检 查者于病人背后,按第3、6、9肋间 水平,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左右交 替叩击。于肩胛间区,板指与脊柱平 行,肩胛下区板指与脊柱垂直。注意 双侧对比。 3)肩胛线上肺下界检者取坐位,稍低头,双上肢交叉抱 及肺下界移动度叩肩,平静呼吸,检查者以指指叩诊法|口 于受检者肩胛线上自上而下逐一肋间 叩击,自清音变为浊音时,作一标记 此为平静呼吸时的肺下界:然后嘱受 检者作深吸气,屏住呼吸的同时沿该 线继续往下叩击,直至清音变为浊音 作一标记,此即为肺下界最低点;当 恢复平静呼吸时嘱病人深呼气后屏 气,重复叩击直至浊音变为清音,作 标记,此即为肺下界最高点。同法 叩击右侧。测量左右两侧最高点至最 低点的距离。正常肺下界移动度为6 至8厘米。 (4)听诊 1)肺部呼吸音首先分辩3种正常呼吸音的听诊部位 与听诊特点。正常情况下于胸骨上窝 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胸骨旁可听到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除支气管呼吸音 和支气管肺泡呼吸音以外的部位均可 闻及肺泡呼吸音,以乳房下部、肩胛 下部和腋窝下部较强,肺尖和肺下缘 较弱。 请受检者取坐位或卧位,微张口均匀 呼吸。前、侧胸壁按第2、4、6肋间 水平,左右交替依次听诊,每一肋间 听诊2个点,每一点至少听诊1~ 个呼吸周期。后胸壁听诊按肩胛间区 第3、6胸椎水平、肩胛下区肩胛线第 9胸椎水平、腋后线第9胸椎水平依 次听诊。听诊过程中注意上、下、左 右对称部位的对比,是否有呼吸音以 外的附加音,必要时请受检者做深呼 吸或咳嗽
14 3)肩胛线上肺下界 及肺下界移动度叩 诊 (4)听诊 1)肺部呼吸音 节不参与运动。前、侧胸壁叩诊自第 2 肋间隙开始,按 2、4、6 肋间水平 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左右交替,逐 一肋间叩击。背部叩诊时,受检者取 坐位,稍低头,双上肢交叉抱肩。检 查者于病人背后,按第 3、6、9 肋间 水平,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左右交 替叩击。于肩胛间区,板指与脊柱平 行,肩胛下区板指与脊柱垂直。注意 双侧对比。 检者取坐位,稍低头,双上肢交叉抱 肩,平静呼吸,检查者以指指叩诊法 于受检者肩胛线上自上而下逐一肋间 叩击,自清音变为浊音时,作一标记, 此为平静呼吸时的肺下界;然后嘱受 检者作深吸气,屏住呼吸的同时沿该 线继续往下叩击,直至清音变为浊音, 作一标记,此即为肺下界最低点;当 恢复平静呼吸时嘱病人深呼气后屏 气,重复叩击直至浊音变为清音,作 一标记,此即为肺下界最高点。同法 叩击右侧。测量左右两侧最高点至最 低点的距离。正常肺下界移动度为 6 至 8 厘米。 首先分辩 3 种正常呼吸音的听诊部位 与听诊特点。正常情况下于胸骨上窝 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胸骨旁可听到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除支气管呼吸音 和支气管肺泡呼吸音以外的部位均可 闻及肺泡呼吸音,以乳房下部、肩胛 下部和腋窝下部较强,肺尖和肺下缘 较弱。 请受检者取坐位或卧位,微张口均匀 呼吸。前、侧胸壁按第 2、4、6 肋间 水平,左右交替依次听诊,每一肋间 听诊 2 个点,每一点至少听诊1~2 个呼吸周期。后胸壁听诊按肩胛间区 第 3、6 胸椎水平、肩胛下区肩胛线第 9 胸椎水平、腋后线第 9 胸椎水平依 次听诊。听诊过程中注意上、下、左、 右对称部位的对比,是否有呼吸音以 外的附加音,必要时请受检者做深呼 吸或咳嗽。 □ □ □ □ □ □
2)语音共振 嘱受检者重复发“1、2、3”音 按第2、4、6肋间水平,左右交替, 自上而下,依次听诊前侧胸壁左右 上下和内外语音共振的变化。后胸壁 检查时,按肩胛间区第3、6胸椎水平 肩胛下区肩胛线第9胸椎水平、腋后 线第9胸椎水平自上而下听诊
15 2)语音共振 嘱受检者重复发“1、2、3”音, 按第 2、4、6 肋间水平,左右交替, 自上而下,依次听诊前侧胸壁左右、 上下和内外语音共振的变化。后胸壁 检查时,按肩胛间区第 3、6 胸椎水平、 肩胛下区肩胛线第 9 胸椎水平、腋后 线第 9 胸椎水平自上而下听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