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庄市2012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的出现,是有原因的。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 (尤其是《国风》)和战国时期楚国诗歌(尤其是屈原的《离骚》),开创了中国现 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风格的诗歌传统的先河。后来,曹操父子的大力提倡,声 韵调分析方法的引进,南北朝诗人在声韵格律上的讲究和艺术经验的积累等等 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李白和杜甫,都 是站在前人搭好的台子上的诗歌巨人 ②李白杜甫生活的时代,由唐太宗奠定的文艺政策,是无比宽松的。诗人们写什 么、怎么写,朝廷不加任何限制,没有任何要求。讥讽皇家奢靡、批评朝政、批 判制度、揭露社会黑恶、鞭挞官吏贪婪,都不会惹祸上身。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 举制度、众多皇帝后妃王公将相加入作诗者行列、诗歌是唐朝最重要的文艺娱乐 样式等等文化环境因素,使得诗人能够成为当时社会耀眼的明星,给予他们必要 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可以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诗歌创作的动力 唐朝对外开放,外国商人、文化人云集长安,使得诗人们眼界开阔,心胸广大 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这些又使得诗人们的作品更加大气隽永,传 之久远。太平日久,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空前富足,“九州道路无 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这使得包括李 白杜甫在内的唐代诗人少年时代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青年时代能到处游 历,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 精神世界。 ③个人方面,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广为人知。有诗为证:“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就是给许多人留下 潇洒飘逸印象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是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的。从《古 风》(其一)中可以略见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 丽不足珍”,“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④当然,原因远不止这些,但是,李白杜甫只有两个。理论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 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必然性 ⑤当今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许多方面的条件 (例如交通、旅游)远比唐朝要好,但仍然未能出现李白杜甫那样的在中国文学史 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1.下列对于“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在唐代出现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 项是 A.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与《离骚》以来,历朝各代诗歌创作与理论的积 累,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B.唐代文艺政策非常宽松,朝廷对诗人的创作,没有任何要求和限制,他们可 以自由地 表达思想,批判现实,而不必担心惹祸上身。 C.诗赋既是唐代科举取士的依据,又是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诗人凭借写诗也 可以成为耀眼的明星,从而产生巨大的创作动力
河北石家庄市 2012 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一) 语文试题 第 I 卷(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①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的出现,是有原因的。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 (尤其是《国风》)和战国时期楚国诗歌(尤其是屈原的《离骚》),开创了中国现 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风格的诗歌传统的先河。后来,曹操父子的大力提倡,声 韵调分析方法的引进,南北朝诗人在声韵格律上的讲究和艺术经验的积累等等, 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李白和杜甫,都 是站在前人搭好的台子上的诗歌巨人。 ②李白杜甫生活的时代,由唐太宗奠定的文艺政策,是无比宽松的。诗人们写什 么、怎么写,朝廷不加任何限制,没有任何要求。讥讽皇家奢靡、批评朝政、批 判制度、揭露社会黑恶、鞭挞官吏贪婪,都不会惹祸上身。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 举制度、众多皇帝后妃王公将相加入作诗者行列、诗歌是唐朝最重要的文艺娱乐 样式等等文化环境因素,使得诗人能够成为当时社会耀眼的明星,给予他们必要 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可以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诗歌创作的动力。 唐朝对外开放,外国商人、文化人云集长安,使得诗人们眼界开阔,心胸广大; 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这些又使得诗人们的作品更加大气隽永,传 之久远。太平日久,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空前富足,“九州道路无 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这使得包括李 白杜甫在内的唐代诗人少年时代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青年时代能到处游 历,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 精神世界。 ③个人方面,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广为人知。有诗为证:“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就是给许多人留下 潇洒飘逸印象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是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的。从《古 风》(其一)中可以略见一二:“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 丽不足珍”,“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④当然,原因远不止这些,但是,李白杜甫只有两个。理论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 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必然性。 ⑤当今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许多方面的条件 (例如交通、旅游)远比唐朝要好,但仍然未能出现李白杜甫那样的在中国文学史 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1.下列对于“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在唐代出现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 项是 A.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与《离骚》以来,历朝各代诗歌创作与理论的积 累,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B.唐代文艺政策非常宽松,朝廷对诗人的创作,没有任何要求和限制,他们可 以自由地 表达思想,批判现实,而不必担心惹祸上身。 C.诗赋既是唐代科举取士的依据,又是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诗人凭借写诗也 可以成为耀眼的明星,从而产生巨大的创作动力
D.个人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是广为人知的,潇洒飘 逸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杜甫继承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受到了魏晋南北朝 诗歌的影响,就取得了远高于前人的艺术成就 B.唐代的诗歌大气隽永,传之久远,这和唐朝对外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得 益于诗人们眼界开阔,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 C.许多唐人的诗句,反映出唐代社会太平日久、经济发展、生活富足的社会现 实,这些为诗歌的发展与诗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D.唐代诗人能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游历四方,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能 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的精神世界。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其中的原因可以从艺术积累、时代 环境和个人努力等诸多方面来解释。 B.李白、杜甫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但这些原因充其量只是产生 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 C.当今中国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交通、旅游等远比唐朝要好 应该说具备了出现杰出诗人的物质条件。 D.中国当今未能出现在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 原因恐怕主要得从文学传统、政治环境等方面去寻找。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颜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人也。父勰,梁湘东王萧绎镇西府谘议参军。之推早传 家业。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 《传》,博览群书,无不该洽[注],词情典丽,甚为西府所称。绎以为其国左 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好饮酒,多仼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绎遣世子 方诸出镇郢州,以之推掌管记。值侯景陷郢州,频欲杀之,赖其行台郎中王则以 获免,被囚送建业。景平,还江陵。时绎已自立,以之推为散骑侍郎,奏舍人事。 后为周军所破。大将军李显庆重之,荐往弘农,令掌其兄阳平公远书翰。值河水 暴长,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时人称其勇决。显祖见而悦之,即除奉朝 请,引于内馆中,侍从左右,颇被顾眄。天保末,从至天池,以为中书舍人,令 中书郎段孝信将敕书出示之推。之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言,显祖乃曰:“且 停。”由是遂寝 寻迁中书舍人。帝时有取索,恒令中使传旨,之推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所 进文章,皆是其封署,于进贤门奏之,待报方出。兼善于文字,监校缮写,处事 勤敏,号为称职。帝甚加恩接,顾遇逾厚,为勋要者所嫉,常欲害之。崔季舒等 将谏也,之推取急还宅,故不连署。及召集谏人,之推亦被唤入,勘无其名,方 得免祸 及周兵陷晋阳,帝轻骑还邺,窘急计无所从,之推因宦者侍中邓长颥进奔陈之策, 仍劝募吴士千余人以为左右,取青、徐路共投陈国,帝甚纳之。齐亡入周,大象 末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甚见礼重。寻以疾终。有文三十卷, 撰《家训》二十篇,并行于世
D.个人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是广为人知的,潇洒飘 逸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杜甫继承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受到了魏晋南北朝 诗歌的影响,就取得了远高于前人的艺术成就。 B.唐代的诗歌大气隽永,传之久远,这和唐朝对外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得 益于诗人们眼界开阔,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 C.许多唐人的诗句,反映出唐代社会太平日久、经济发展、生活富足的社会现 实,这些为诗歌的发展与诗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D.唐代诗人能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游历四方,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能 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的精神世界。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其中的原因可以从艺术积累、时代 环境和个人努力等诸多方面来解释。 B.李白、杜甫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但这些原因充其量只是产生 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 C.当今中国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交通、旅游等远比唐朝要好, 应该说具备了出现杰出诗人的物质条件。 D.中国当今未能出现在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 原因恐怕主要得从文学传统、政治环境等方面去寻找。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颜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人也。父勰,梁湘东王萧绎镇西府谘议参军。之推早传 家业。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 《传》,博览群书,无不该洽[注],词情典丽,甚为西府所称。绎以为其国左 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绎遣世子 方诸出镇郢州,以之推掌管记。值侯景陷郢州,频欲杀之,赖其行台郎中王则以 获免,被囚送建业。景平,还江陵。时绎已自立,以之推为散骑侍郎,奏舍人事。 后为周军所破。大将军李显庆重之,荐往弘农,令掌其兄阳平公远书翰。值河水 暴长,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时人称其勇决。显祖见而悦之,即除奉朝 请,引于内馆中,侍从左右,颇被顾眄。天保末,从至天池,以为中书舍人,令 中书郎段孝信将敕书出示之推。之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言,显祖乃曰:“且 停。”由是遂寝。 寻迁中书舍人。帝时有取索,恒令中使传旨,之推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所 进文章,皆是其封署,于进贤门奏之,待报方出。兼善于文字,监校缮写,处事 勤敏,号为称职。帝甚加恩接,顾遇逾厚,为勋要者所嫉,常欲害之。崔季舒等 将谏也,之推取急还宅,故不连署。及召集谏人,之推亦被唤入,勘无其名,方 得免祸。 及周兵陷晋阳,帝轻骑还邺,窘急计无所从,之推因宦者侍中邓长颥进奔陈之策, 仍劝募吴士千余人以为左右,取青、徐路共投陈国,帝甚纳之。齐亡入周,大象 末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甚见礼重。寻以疾终。有文三十卷, 撰《家训》二十篇,并行于世
节选自《北齐书·颜之推》) [注]该洽:博通,广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将军李显庆重之 重:器重。 B.即除奉朝请 除:授官 C.孝信还以状言 状:告状。 D.勘无其名,方得免祸 勘:核对。 5.以下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颜之推有才华的一组是(3分) ①词情典丽,甚为西府所称 ②侍从左右,颇被顾眄 ③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 ④兼善于文字,监校缮写 ⑤之推亦被唤人 ⑥有文三十卷,撰《家训》二 十篇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颜之推很早就继承了家传的学业,十二岁就以门徒身份听萧绎讲授《庄》《老》, 但他不喜欢这种虚谈,回到家里读书。 B.侯景攻陷郢州时,曾经多次想杀掉颜之推,有赖行台郎中王则说情才将其赦 免,把他囚禁送至建业,后来颜之推回到江陵 C.皇帝对颜之推恩宠很重,待遇越来越优厚,这种情况遭到了功勋卓著官居要 职的人的嫉妒,甚至有了加害颜之推的企图 D.北齐灭亡后,颜之推进入北周的朝廷做官,先是被任命为御史上士,后来又 被太子召为学士,受到了太子的礼待和重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 (2)值河水暴长,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时人称其勇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清平乐[注]江昉 曲阑闲凭,心事还重省。花里嫩莺啼不定,搅乱夕阳红影。 谁家翠管吹愁?一庭烟草如秋。欲去登楼望远,暮云遮断芳洲 [注]:此词作于作者寓居扬州之时 8.词的上片首句写到“心事还重省”,词人的心事是什么呢?请简要分析。(5 分) 9.结合全词,对“搅乱”进行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0.(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关 雎》)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3)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 生 。(白居易《琵 琶行》)
( 节选自《北齐书·颜之推》) [注]该洽:博通,广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大将军李显庆重之 重:器重。 B.即除奉朝请 除:授官。 C.孝信还以状言 状:告状。 D.勘无其名,方得免祸 勘:核对。 5.以下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颜之推有才华的一组是(3 分) ①词情典丽,甚为西府所称 ②侍从左右,颇被顾眄 ③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 ④兼善于文字,监校缮写 ⑤之推亦被唤人 ⑥有文三十卷,撰《家训》二 十篇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颜之推很早就继承了家传的学业,十二岁就以门徒身份听萧绎讲授《庄》《老》, 但他不喜欢这种虚谈,回到家里读书。 B.侯景攻陷郢州时,曾经多次想杀掉颜之推,有赖行台郎中王则说情才将其赦 免,把他囚禁送至建业,后来颜之推回到江陵。 C.皇帝对颜之推恩宠很重,待遇越来越优厚,这种情况遭到了功勋卓著官居要 职的人的嫉妒,甚至有了加害颜之推的企图。 D.北齐灭亡后,颜之推进入北周的朝廷做官,先是被任命为御史上士,后来又 被太子召为学士,受到了太子的礼待和重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 (2)值河水暴长,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时人称其勇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清平乐[注]江昉 曲阑闲凭,心事还重省。花里嫩莺啼不定,搅乱夕阳红影。 谁家翠管吹愁?一庭烟草如秋。欲去登楼望远,暮云遮断芳洲。 [注]:此词作于作者寓居扬州之时。 8.词的上片首句写到“心事还重省”,词人的心事是什么呢?请简要分析。(5 分) 9.结合全词,对“搅乱”进行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 (诗经《关 雎》) (2)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 (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3)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 生。 ? 。 (白居易《琵 琶行》)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最佳配偶 美]斯蒂芬·麦克勒 我走进办公室,跟笑容满面的布列乔先生握了握手。跟我相比,他衣着十分讲 究。他手里在搬弄着一叠纸,就像在搬弄着一叠煎饼。 “我相信,你准定会对她十分满意,”他说,“她可是我们用求同计算机,从符 合推选条件的一亿一千多万美国妇女中挑选出来的。我们按种族、宗教、人种、 生活地区,对这些妇女进行了分类……” 我坐在那儿津津有味地听着,心想要是来这儿之前先冲个淋浴,那该多好。这儿 的办公室整洁宜人,不过那张椅子令人坐得不太惬意。 “好,来啦……”他说着,像魔术师那样“砰”的一声把通向隔壁房间的门忽地 打开。本来我心里就像揣了只兔子,怦怦直跳,这时就更手足无措了。 说真的,她长得很标致,真的!美极了 “沃克先生,这是蒙大拿州拉芬湖的邓菲尔德小姐。邓菲尔德小姐,这是纽约的 弗兰克林·沃克先生。 “就叫我弗兰克好了。”我唯唯诺诺,显得有点紧张。她确实太美了!您不妨想 象一下。 布列乔刚走开,我们就聊了起来。 “您好!我,我,我对计算机为我选中的您,感到十分称心。”我竭力想把语调 放温和些。也许,把她称为计算机选中的人,她一定不髙兴。我是说,我对 事情发展的结果感到满意。 她莞尔一笑,露出了一排整齐的牙齿。 “谢谢您,我也是。”她腼腆地说。 “我,三十一岁。”我唐突地冲口而出。 “我知道,这些全都记在卡片上。” 这场谈话似乎就要这样结束了。卡片上什么都介绍得清清楚楚,所以确实没什么 好谈了。 “今后打算要孩子吗?”她先找了个话题。 “当然,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正合我的意,这记录在卡片上的‘未来计划’一栏,喏,就在那儿。”她指点 着说 我这才注意到我手中那一札文件似的东西,第一页上贴着一张国际商用机械公司 的计算机卡片,卡片上印有关于邓菲尔德小姐的重要数据。显然,她手中的那 札“文件”是关于我的……于是,我们各自审视着自己手中的“文件”,每翻阅 页,都要发出很大的声响 “文件”里说,她喜欢古典音乐。(记录在“兴趣爱好与生活习惯”栏)“您喜欢 古典音乐?” “对,比任何东西都喜欢,另外,我还收藏着弗兰基·拉尼歌曲的全部录音。” “这倒是红极一时的歌唱家。”我赞许地附和道。 我俩的目光继续在字里行间浏览着。我注意到,她爱看书、看球赛,看电影爱坐 前排,睡觉时爱把窗户关上,爱养狗、养猫、养金鱼、养金枪鱼,爱吃用意大利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最佳配偶 [美]斯蒂芬·麦克勒 我走进办公室,跟笑容满面的布列 乔先生握了握手。跟我相比,他衣着十分讲 究。他手里在搬弄着一叠纸,就像在搬弄着一叠煎饼。 “我相信,你准定会对她十分满意,”他说,“她可是我们用求同计算机,从符 合推选条件的一亿一千多万美国妇女中挑选出来的。我们按种族、宗教、人种、 生活地区,对这些妇女进行了分类……” 我坐在那儿津津有味地听着,心想要是来这儿之前先冲个淋浴,那该多好。这儿 的办公室整洁宜人,不过那张椅子令人坐得不太惬意。 “好,来啦……”他说着,像魔术师那样“砰”的一声把通向隔壁房间的门忽地 打开。 本来我心里就像揣了只兔子,怦怦直跳,这时就更手足无措了。 说真的,她长得很标致,真的!美极了! “沃克先生,这是蒙大拿州拉芬湖的邓菲尔德小姐。邓菲尔德小姐,这是纽约的 弗兰克林·沃克先生。” “就叫我弗兰克好了。”我唯唯诺诺,显得有点紧张。她确实太美了!您不妨想 象一下。 布列乔刚走开,我们就聊了起来。 “您好!我,我,我对计算机为我选中的您,感到十分称心。”我竭力想把语调 放温和 些。也许,把她称为计算机选中的人,她一定不高兴。我是说,我对 事情发展的结果感到满意。 她莞尔一笑,露出了一排整齐的牙齿。 “谢谢您,我也是。”她腼腆地说。 “我,三十一岁。”我唐突地冲口而出。 “我知道,这些全都记在卡片上。” 这场谈话似乎就要这样结束了。卡片上什么都介绍得清清楚楚,所以确实没什么 好谈了。 “今后打算要孩子吗?”她先找了个话题。 “当然,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正合我的意,这记录在卡片上的‘未来计划’一栏,喏,就在那儿。”她指点 着说。 我这才注意到我手中那一札文件似的东西,第一页上贴着一张国际商用机械公司 的计算机卡片,卡片上印有关于邓菲尔德小姐的重要数据。显然,她手中的那一 札“文件”是关于我的……于是,我们各自审视着自己手中的“文件”,每翻阅 一页,都要发出很大的声响。 “文件”里说,她喜欢古典音乐。(记录在“兴趣爱好与生活习惯”栏)“您喜欢 古典音乐?” “对,比任何东西都喜欢,另外,我还收藏着弗兰基·拉尼歌曲的全部录音。” “这倒是红极一时的歌唱家。”我赞许地附和道。 我俩的目光继续在字里行间浏览着。我注意到,她爱看书、看球赛,看电影爱坐 前排,睡觉时爱把窗户关上,爱养狗、养猫、养金鱼、养金枪鱼,爱吃用意大利
香肠做的三明治,穿着朴素,将来要送孩子上私立学校,喜欢住在郊外,爱参观 美术展览馆…… 她抬起了头:“我们所有的爱好都很一致。 “毫无两样。”我加上一句。 我又读了标题为“心理状况”的记录:她生性羞怯,不爱争论,讲话拘谨,属于 贤妻良母型。 我很高兴,您既不抽烟又不饮酒。”她满意地说。 是的,我与烟酒无缘,只偶尔喝点啤酒。 “栏目里没有提到啊。” “哦,也许没写上,这是我的疏忽。”我希望她不会放在心上。 我们终于各自看完了手里的“文件” 最后她说:“我们俩非常相像。” 我和邓菲尔德结婚整整九年了,已经有三个孩子,两男一女。我们住在郊外,听 着古典音乐和弗兰基·拉尼的录音。我俩最后一次争吵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所以 早被我忘得一千二净。在每一件事上,我俩几乎都能步调一致。她是一个贤妻, 我也可以算是个好丈夫。我们的婚姻看起来真是完美无缺 眼下,我却盘算着下个月就去离婚。一一这种日子我再也过不下去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叙述了弗兰克借助计算机筛选结婚对象,进而结识邓菲尔德小姐并与之 结婚,到后来厌倦了完美的婚姻生活想要离婚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B.本文叙述平淡无奇,但构思巧妙,别具匠心。短短千余字,浓缩了一对夫妻 美满和谐的生活,人物塑造以语言描写为主,通过对话展现人物性格 C.这篇小说启示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应抛弃机械的、程式化的生活,还原人的 鲜活生动的本性,重新回到多层次多角度的、可期待可变换的世界中去 D.“我”在和邓菲尔德小姐见面时“唯唯诺诺”,表现了主人公“我”懦弱无 能、胆小怕事,这也是“我”在婚姻生活九年后才打算离婚的原因。 E.这篇小说借助一个婚姻故事告诉我们:被简单地贴上标签从而变成扁平的标 签人,过着乏味的、已经计划好的生活,只会让人沉闷室息 (2)文章多次提到两人“相像”“一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3)小说中的“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的结局非常出人意料,你认为这样的安排好不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 具体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夏丐尊的教学改革 夏丐尊尤其重视教学的改革。夏先生教国文,就对国文教学作了全面改革,使春 晖中学的国文教学独树一帜。 从教材看,夏丐尊和他的同事们将当时春晖的国支分为必修科和选修科。必修科 的教材有两种:一是商务版的《国文课本》;一是教师自编的《选授讲义》,包 括范文选读、语法、作文法等。对范文的选择教师特别重视,既要内容新,又要 形式关,以利于学生从中吸收营养,在思想、道德、情操上得到熏陶,在语言文 字、写作方法上得到借鉴。这些范文多采自《新青年》《新潮》《向导》等进步 刊物
香肠做的三明治,穿着朴素,将来要送孩子上私立学校,喜欢住在郊外,爱参观 美术展览馆…… 她抬起了头:“我们所有的爱好都很一致。” “毫无两样。”我加上一句。 我又读了标题为“心理状况”的记录:她生性羞怯,不爱争论,讲话拘谨,属于 贤妻良母型。 “我很高兴,您既不抽烟又不饮酒。”她满意地说。 “是的,我与烟酒无缘,只偶尔喝点啤酒。” “栏目里没有提到啊。” “哦,也许没写上,这是我的疏忽。”我希望她不会放在心上。 我们终于各自看完了手里的“文件”。 最后她说:“我们俩非常相像。” 我和邓菲尔德结婚整整九年了,已经有三个孩子,两男一女。我们住在郊外,听 着古典音乐和弗兰基·拉尼的录音。我俩最后一次争吵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所以 早被我忘得一干二净。在每一件事上,我俩几乎都能步调一致。她是一个贤妻, 我也可以算是个好丈夫。我们的婚姻看起来真是完美无缺。 眼下,我却盘算着下个月就去离婚。——这种日子我再也过不下去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叙述了弗兰克借助计算机筛选结婚对象,进而结识邓菲尔德小姐并与之 结婚,到后来厌倦了完美的婚姻生活想要离婚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B.本文叙述平淡无奇,但构思巧妙,别具匠心。短短千余字,浓缩了一对夫妻 美满和谐的生活,人物塑造以语言描写为主,通过对话展现人物性格。 C.这篇小说启示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应抛弃机械的、程式化的生活,还原人的 鲜活生动的本性,重新回到多层次多角度的、可期待可变换的世界中去。 D.“我”在和邓菲尔德小姐见面时“唯唯诺诺”,表现了主人公“我”懦弱无 能、胆小怕事,这也是“我”在婚姻生活九年后才打算离婚的原因。 E.这篇小说借助一个婚姻故事告诉我们:被简单地贴上标签从而变成扁平的标 签人,过着乏味的、已经计划好的生活,只会让人沉闷窒息。 (2)文章多次提到两人“相像”“一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 分) (3)小说中的“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4)这篇小说的结局非常出人意料,你认为这样的安排好不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 具体理由。(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夏丐尊的教学改革 夏丐尊尤其重视教学的改革。夏先生教国文,就对国文教学作了全面改革,使春 晖中学的国文教学独树一帜。 从教材看,夏丐尊和他的同事们将当时春晖的国支分为必修科和选修科。必修科 的教材有两种:一是商务版的《国文课本》;一是教师自编的《选授讲义》,包 括范文选读、语法、作文法等。对范文的选择教师特别重视,既要内容新,又要 形式关,以利于学生从中吸收营养,在思想、道德、情操上得到熏陶,在语言文 字、写作方法上得到借鉴。这些范文多采自《新青年》《新潮》《向导》等进步 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