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语文真题卷分类练习 文言文阅读题 1(全国卷1)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 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 贵乡长。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 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 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 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盜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 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 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 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 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獻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 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 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 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 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 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 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 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 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 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 肃:恭敬。 B会兴辽东之役 会:适逢。 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堪:忍受 D动以军法从事 动:招致 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①常为诸县之最 ②皆獻欷流涕,语不成声 ③未尝辄敢出门 ④诣阙请留德深 ⑤以贵乡文书为诈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 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2009 年高考语文真题卷分类练习 文言文阅读题 1(全国卷 1)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 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 贵乡长。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 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 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 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 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 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 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 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 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 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 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 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 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 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 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 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 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 肃:恭敬。 B.会兴辽东之役 会:适逢。 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堪:忍受 D.动以军法从事 动:招致 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①常为诸县之最 ②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③未尝辄敢出门 ④诣阙请留德深 ⑤以贵乡文书为诈 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 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B.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 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象无事 样 C.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奷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 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 D.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 利用军土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2(全国卷2)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8-10题。 子原平,字长泰,又禀至行,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 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飧 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 里中买籴,然后举爨。父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 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 粥。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尝。自此迄终, 三十余载。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原平不受, 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 耳。”原平乃拜而受之。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 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居 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 盗者奔走坠沟。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 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邻曲惭愧,无复取者。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 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 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每行来,见人牵埭未 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 以此为常。太守王僧郎察教廉,不就。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 平及山阴硃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敏 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 不可滥荷此赐。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终不肯 纳。百年妻亦辞不受。 (节选自《宋书·郭原平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禀:赐与。 B.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闲:熟习 C.日暮作毕,受直归家 直:报酬 D.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爨:做饭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郭原平孝顺父母和仗义助人的一组是 A.唯飧盐饭而已
B. 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 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象无事一 样。 C. 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 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 D. 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 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 11. 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2(全国卷 2)三.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8—10 题。 子原平,字长泰,又禀至行,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 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飧 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 里中买籴,然后举爨。父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 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 粥。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尝。自此迄终, 三十余载。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原平不受, 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 耳。”原平乃拜而受之。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 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居 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 盗者奔走坠沟。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 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邻曲惭愧,无复取者。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 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 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每行来,见人牵埭未 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 以此为常。太守王僧郎察教廉,不就。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 平及山阴硃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敏 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 不可滥荷此赐。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终不肯 纳。百年妻亦辞不受。 (节选自《宋书·郭原平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禀:赐与。 B.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闲:熟习 C.日暮作毕,受直归家 直:报酬 D.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爨:做饭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郭原平孝顺父母和仗义助人的一组是 A. 唯飧盐饭而已
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 B父抱病笃疾弥年 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C.于母前,示有所啖 岂可减溉田之水 原平乃拜而受之 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原平品德高尚,竭尽全力赡养双亲。他外出做工,赚钱养家,家中断炊, 从不独自饱食。照顾病父,积年累月始终不懈;父亲去世后,他三十多年不吃鱼 肉 B.郭原平为人宽厚,常常顾及他人感受。出市卖物,只收半价,以致买者加 价付钱。他家种竹,有人偷笋,他掘出竹笋放在篱外,盗者感到惭愧,不在偷盜。 C.郭原平以种瓜为业,曾遇大旱,运瓜的沟渠不能通船。县官刘僧秀要引农田 中水注入瓜渠让他运瓜,他不肯接受。运瓜时他见有人遇到困难,却能迅速相助。 D太守王僧郎举察郭原平为孝廉,他不愿接受。太守蔡兴宗私人送米给他,他 坚决推辞;有人劝他别拒绝,原平谦虚地说,他自己没有一点善行,不当受到赏 赐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以为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2)若依其贫老邪,耄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3(北京卷)二、本大题共五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6-10。 (1)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 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 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2)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 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 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 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 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3)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 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 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4)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 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①。汉七年, 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 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 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 (5)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 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 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②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
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 B.父抱病笃疾弥年 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C.于母前,示有所啖 岂可减溉田之水 D.原平乃拜而受之 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原平品德高尚,竭尽全力赡养双亲。他外出做工,赚钱养家,家中断炊, 从不独自饱食。照顾病父,积年累月始终不懈;父亲去世后,他三十多年不吃鱼 肉。 B.郭原平为人宽厚,常常顾及他人感受。出市卖物,只收半价,以致买者加 价付钱。他家种竹,有人偷笋,他掘出竹笋放在篱外,盗者感到惭愧,不在偷盗。 C.郭原平以种瓜为业,曾遇大旱,运瓜的沟渠不能通船。县官刘僧秀要引农田 中水注入瓜渠让他运瓜,他不肯接受。运瓜时他见有人遇到困难,却能迅速相助。 D.太守王僧郎举察郭原平为孝廉,他不愿接受。太守蔡兴宗私人送米给他,他 坚决推辞;有人劝他别拒绝,原平谦虚地说,他自己没有一点善行,不当受到赏 赐。 11、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自以为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2)若依其贫老邪,耄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3(北京卷)二、本大题共五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 6—10。 (1)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 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 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2)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 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 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 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 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3)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 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 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4)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 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①。汉七年, 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 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 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 (5)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 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 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②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
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髙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 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 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取材于《史记·叔孙通传》) ①肄:学习、练习 ②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 益:渐渐 B度吾所能行为之 度:估量 C.若真鄙儒也 鄙:品德低下 D.竟朝置酒 竟:直至…终了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①及项梁之薛 ②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C.①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 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 D.①度吾所能行为之 ②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 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 凭当面阿谀得到了信任和富贵 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士兵的 队列,并竖起旗帜 D.以尊卑次起上寿按照地位高低的次序起身上前,为皇帝祝寿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②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⑤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初即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 B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 C.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 D.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 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5分)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 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 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 成而不处。(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4(天津卷)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急于 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 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家不失秉,臣不如也
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 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 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取材于《史记·叔孙通传》) ①肄:学习、练习 ②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 益:渐渐 B.度吾所能行为之 度:估量 C.若真鄙儒也 鄙:品德低下 D.竟朝置酒 竟:直至……终了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 ①及项梁之薛 ②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C. ①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 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 D. ①度吾所能行为之 ②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 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 凭当面阿谀得到了信任和富贵 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 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士兵的 队列,并竖起旗帜 D.以尊卑次起上寿 按照地位高低的次序起身上前,为皇帝祝寿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②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⑤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初即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 B.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 C.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 D.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 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5 分) 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馀 者 损之 不 足 者 补之 天 之 道 损 有 馀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4(天津卷)三、(1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急于 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 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家不失秉,臣不如也;
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 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 母。”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 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 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人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鲁君 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 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 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 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 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 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 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 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 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若不生得, 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 遂生東缚而柙[x迫木笼]以予齐。(节选自《管子·小匡》) [注]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 吾随公子纠奔鲁。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君有加惠于其臣 加:增加 B.治国不失秉 秉:同“柄”,权柄 C.君若宥而反之 宥:宽恕 D.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比:并列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乃用之,可乎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其为君亦犹是也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C.彼知其将反于齐 赵尝五战于秦 D.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卒廷见相加,毕礼而归之 10.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 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③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④夷吾事君吾二心。 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⑥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 天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l.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候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 远见 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 齐国的力量。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 才、善于纳谏
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 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 母。”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 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 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人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 鲁君 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 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 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 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 “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 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 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 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 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若不生得, 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 遂生東缚而柙 [xiá,木笼]以予齐。(节选自《管子·小匡》) [注] 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 吾随公子纠奔鲁。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有加惠于其臣 加:增加 B.治国不失秉 秉:同“柄”,权柄 C.君若宥而反之 宥:宽恕 D.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比:并列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乃用之,可乎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其为君亦犹是也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C.彼知其将反于齐 赵尝五战于秦 D.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 卒廷见相加,毕礼而归之 10.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 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③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④夷吾事君吾二心。 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⑥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 天下。 A.①③⑤ B. ①④⑥ C.②③⑥ D. ②④⑤ 1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候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 远见。 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 齐国的力量。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 才、善于纳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