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与保存第一节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一基本概念1种质(germplasm):又叫遗传质是能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2种质资源:携带种质的载体称为种质资源(germplasmresources),它可以是群体、一个植株或某个器官,如根,块茎,胚芽和种子,或者是细胞等,它们都具有遗传潜能,具有个体的全部遗传物质。厂义的种质资源包括由许多不同个体的基因型所组成的群体,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包括主裁品种、地方品种、近缘野生种和原始裁培类型、育种材料(品系和变异材料)它们具有自然进化过程中和人工创造变异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基因,是园艺植物新品种选育和生产及研究的物质基础,三种质资源的作用及意义种质资源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在科学发展时代进步的现今,种质资源愈加显得其重要作用。主要作用如下:1园艺植物种质资源为生产提供优良的品种(类型),优良品种是农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生产资料,人们对园艺植物在生产和消费上的不同要求和不同的地区条件需要有不同特性的品种。1)掌握的种质资源越多,选择优良的品种的可能性也越大,对生产所起的作用也愈大。种质资源又是植物育种的物质基础,如杂交育种时选配亲本用的种质2)资源愈丰富,也就愈有可能获得符合期望要求基因型的杂种。为了满足育种上需要,必须不断发掘和研究利用有价值的种质资源2种质资源又是植物起源、演化和分类研究上的物质基础,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必须掌握丰富的种质资源材料。正如前苏联植物地理学家瓦维洛夫提出的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他从60多个国家搜集到15万份种质资源材料,经过整理后得出的结论。园艺生产发展,促进了园艺育种学的进程,生物技术的发展,作为基本材料的种质资源的重要作用也更显突出。3可以作为药材,林木,工业原料,以及酿酒,榨汁,制干等总之,种质资源的用途非常广泛,从根本上说它决定的育种成败的关键,,如抗性中的抗病育种,要想育成首先就必须要有携带这种抗源的种质资源,无此抗源,就不能实现抗性育种.所以要提高育种效能,就必须掌握丰富的种质资源,做好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工作。三保护种质资源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种质资源是极其珍贵的农业遗产与自然资源。在世界人口不断增加的今天,为了解决日益增长的人类对衣,食和医药卫生原料的需求,必须努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积极寻找尚未被发掘利用的新的植物资源。但是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种质资源流失的情况日趋严重,因此保护种质资源的工作尤其迫切和重要.造成种质资源1丧失的原因主要有:(1)由于干旱水涝等自然灾害造成植物种质资源的丧失,这种植况在发展中的国家尤为严重,(2)由于大规模开垦荒地,把原始森林或草原变成农田或公共场所,改变了生态环境,使得许多有用植物资源包括一些作物的近缘野生种日趋稀少,甚至濒于灭绝。(3)新品种代替了传统种植的品种。随着新品种或杂交种的推广,使得很多老品种,特别是古老的地方品种逐渐被淘汰,因而使通过长期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所形成的某些重要遗传资源有消失的危险。新品种代替老品种进行得很快,往往出现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大面积推广某一二个经济价值高的优良新品种。现代品种改良一方面固然大大推动了当前的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却带来了作物遗传资源的贫乏。这就存在着一个危险,即种类少、性状均一,一旦气候条件发生变化,或者出现新的病害,就会造成毁灭性的损失。2种质资源的重视植物种质流失的严重后果,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日益重视对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研究利用。世界各国对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十分重视。为了推动植物种质资源工作的进展,1974年FAO在罗马总部设立了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简称IBPGR的国际性组织统筹协调.美国也十分重视种质资源工作,于19世纪末期起积极开展,现已设立了国家植物遗传资源局,简称NPGRB。1981年起相继创建了8个国家果树无性系种质库(NationaIClonaIGermplasmRepository)(NCGR),担负46种主要果树的野生资源和品种、类型共达27335份的保存和研究利用任务。日本也建立了10个果树种质保存场所,收集保存了13种主要果树和其他果树的6960份材料。我国从80年代起,根据果树种类的不同生态分布,各科研单位品种收集的基础和研究条件。建立了16个果树种质圃,保存了30多种主要果树的10043份材料,并对苹果、梨、柑桔、杏、李、桃、山楂、板栗、核桃、柿、枣、葡萄、草莓、龙眼、枇杷、香蕉、荔枝等19种果树的11项性状鉴定,所得数据已输入电脑,建立了国家果树资源数据库。通过鉴定,筛选出优异种质资源645份,其中极高产72份,高抗病95份,矮化种质103份,多倍体54份,优良加工资源79份,这些材料和其他有潜在利用价值的材料,对生产和研究利用都将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节植物起源中心与中国的主要园艺资源现有的栽培植物都起源于相应的野生植物,一般是通过采集、管理、逐渐进入驯化栽培。为了研究园艺植物的种和变种的形成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品种性状、特性演化过程与栽培和育种的关系,每一树种都有其起源中心,也有形成多样性中心,在那里具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因此对它的研究利用,首先都应该了解植物的起源和发展。一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属于作物进化地理学的范畴
第三章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与保存 第一节 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基本概念 1种质(germplasm):又叫遗传质是能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 2种质资源:携带种质的载体称为种质资源(germplasmresources),它可以是群体、一个植株或某个器官,如根,块 茎,胚芽和种子,或者是细胞等,它们都具有遗传潜能,具有个体的全部遗传物质。 广义的种质资源包括由许多不同个体的基因型所组成的群体,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包括主栽品种、地方品 种、近缘野生种和原始栽培类型、育种材料(品系和变异材料)它们具有自然进化过程中和人工创造变异过程中形 成的各种基因,是园艺植物新品种选育和生产及研究的物质基础. 二种质资源的作用及意义 种质资源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在科学发展时代进步的现今,种质资源愈加显得其 重要作用。主要作用如下: 1 园艺植物种质资源为生产提供优良的品种(类型). 优良品种是农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生产资料,人们对园艺植物在生产和消费上的不同要求和不同的地区条 件需要有不同特性的品种。 1)掌握的种质资源越多,选择优良的品种的可能性也越大,对生产所起的作用也愈大。 种质资源又是植物育种的物质基础,如杂交育种时选配亲本用的种质2)资源愈丰富,也就愈有可能获得符合期望 要求基因型的杂种。为了满足育种上需要,必须不断发掘和研究利用有价值的种质资源. 2种质资源又是植物起源、演化和分类研究上的物质基础,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必须掌握丰富的种质资源材料。正如 前苏联植物地理学家瓦维洛夫提出的"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他从60多个国家搜集到15万份种质资源材料,经过 整理后得出的结论。园艺生产发展,促进了园艺育种学的进程,生物技术的发展,作为基本材料的种质资源的重要 作用也更显突出。 3可以作为药材,林木,工业原料,以及酿酒,榨汁,制干等. 总之,种质资源的用途非常广泛,从根本上说它决定的育种成败的关键,如抗性中的抗病育种,要想育成首 先就必须要有携带这种抗源的种质资源,无此抗源,就不能实现抗性育种.所以要提高育种效能,就必须掌握丰富的种 质资源,做好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工作. 三保护种质资源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种质资源是极其珍贵的农业遗产与自然资源。在世界人口不断增加的今天,为了解决日益增长的人类对衣,食和医 药卫生原料的需求,必须努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积极寻找尚未被发掘利用的新的植物资源。但是由于 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种质资源流失的情况日趋严重,因此保护种质资源的工作尤其迫切和重要.造成种质资源1丧失的 原因主要有: (1)由于干旱水涝等自然灾害造成植物种质资源的丧失,这种植况在发展中的国家尤为严重. (2)由于大规模开垦荒地,把原始森林或草原变成农田或公共场所,改变了生态环境,使得许多有用植物资源包 括一些作物的近缘野生种日趋稀少,甚至濒于灭绝。 (3)新品种代替了传统种植的品种。随着新品种或杂交种的推广,使得很多老品种,特别是古老的地方品种逐渐 被淘汰,因而使通过长期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所形成的某些重要遗传资源有消失的危险。新品种代替老品种进行得 很快,往往出现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大面积推广某—二个经济价值高的优良新品种。现代品种改良一方面固然大大 推动了当前的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却带来了作物遗传资源的贫乏。这就存在着一个危险,即种类少、性状均一,一 旦气候条件发生变化,或者出现新的病害,就会造成毁灭性的损失。 2种质资源的重视 植物种质流失的严重后果,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日益重视对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研究利 用。 世界各国对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十分重视。为了推动植物种质资源工作的进展,1974 年 FAO 在罗马总部设立了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简称IBPGR的国际性组织统筹协调.美国也十分重视种质资源 工作,于19世纪末期起积极开展,现已设立了国家植物遗传资源局,简称 NPGRB。 1981年起相继创建了8个国家果树无性系种质库(NationaI ClonaI Germplasm Repository)(NCGR),担负46 种主要果树的野生资源和品种、类型共达27335份的保存和研究利用任务。日本也建立了10个果树种质保存场所, 收集保存了13种主要果树和其他果树的6960份材料。我国从80年代起,根据果树种类的不同生态分布,各科研单位 品种收集的基础和研究条件。建立了16个果树种质圃,保存了30多种主要果树的10043份材料,并对苹果、梨、柑 桔、杏、李、桃、山楂、板栗、核桃、柿、枣、葡萄、草莓、龙眼、枇杷、香蕉、荔枝等19种果树的 11项性状鉴 定,所得数据已输入电脑,建立了国家果树资源数据库。通过鉴定,筛选出优异种质资源645份,其中极高产72 份,高抗病95份,矮化种质103份,多倍体54份,优良加工资源79份,这些材料和其他有潜在利用价值的材料,对 生产和研究利用都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 植物起源中心与中国的主要园艺资源 现有的栽培植物都起源于相应的野生植物,一般是通过采集、管理、逐渐进入驯化栽培。为了研究园艺植 物的种和变种的形成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品种性状、特性演化过程与栽培和育种的关系,每一树种都有其起源 中心,也有形成多样性中心,在那里具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因此对它的研究利用,首先都应该了解植物的起源和发 展。 一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属于作物进化地理学的范畴
1栽培作物起源点(中心)形成的原因几乎所有现代的主要农作物都是公元前几千年,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分别从野生植物中演变过来的。那时人们被不可征服的海洋、高寒山脉或一望无边的沙漠所隔绝着,彼此只能就局限于利用各自地区特有的自然地理生态条件下形成和演变的野生植物种类:地球上植物种属起源于各不相同的地理区域,这就形成了地球上大大小小的栽培作物起源点(中心)。以后,由于人类文化及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征服了地理上的阻隔。各类作物亦随之向始源地以外的区域传播,有些甚至走遍了全球。栽培作物目前分布的范围如此之广泛,追溯及论断每种植物的始源地这个历史远久的问题,各国研究这个问题的学者们,各有立论,争议自所难免2瓦维洛夫《栽培植物起源的研究》前苏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曾组织并派遣往地球上各个部分的植物资源考察队,广泛观察及搜集国内外植物资源。这项工作在前苏联种质资源的利用这项工作在前苏联教授H.H.瓦维洛夫的领导下进行。瓦氏曾旅行到过欧洲、亚洲及南、北美洲广泛嫂集材料。他在总结了着个植物考察队无数次远征亚洲、非洲、南欧洲、南、北美洲,包括60个国家及前苏联全国各地工作,较详尽地、比较研究了大量新种及变种材料之后在《栽培植物起源的研究》(1926)中说”我们找出全球最重要的栽培作物的独立起源中心有八个”。这几个古老的世界农业主要起源中心,或者更准确地说,八个独立地区,在那里各种植物开始被裁培。到1935年他义增加到八大起源中心和3个亚中心。瓦氏认为,把变种起源的初生中心和次生中心,或称之为次级中心,区别开是有其必要的。所谓次生中心,指的是从原始初生中心迁移过来的作物种重新形成的中心,物种在次生中心通过自然突变和互相杂交,产生了好多新的多样性变种和类型概况地说H.H.BaBHnoB(瓦维洛夫)在《裁培植物起源的研究》(1926)著作中提出世界上最重要的栽培植物的起源有8个,准确地说是八个独立地区,他明确提出作物起源中心是在古代农业难以跨越沙漠,高山和海洋阻隔的情况下独立发展而自然形成的,总面积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0;以后1970年茹考夫斯基又增加了四个,他这12个起源中心几乎包括除南,北极以外的全部陆地,包括至今仍荒无人烟的地带,这实际上是否认了作物起源中心.有的书上把后者看成是前者的补充和发展,这是值得探讨的.现将瓦氏所划分的八个主要栽培作物起源中心地区中的园艺作物,作一个简要的综述。二八大作物起源中心1中国起源中心:中国是世界农业及栽培植物起源最早最大的独立中心,在中国中心起源的主要蔬菜作物有大豆、菜豆(次生中心),家山药、萝卜、莲藕、慈菇、芋、大白菜、小白菜、大葱、小根蒜、茄子(特种小果类型)、紫苏及黄瓜等;果树有:山荆子、湖北海棠、花红、海棠果、三叶海棠、西府海棠、苹果、沙梨、杜梨、白梨、豆梨、褐梨、秋子梨、中国李、梅、否、山桃、光核桃、甘肃桃、桃、樱桃属、枣、柿、板栗、金桔、宜昌橙、香橙、甜橙、宽皮桔、猕猴桃、刺葡萄、核桃。2印度起源中心;包括一亚中心马来西亚起源中心,从地理顺序上和重要性上来说,第二个起源中心是印度或者更具体地来说是印度斯坦(Hindustan)起源中心。这个中心包括缅甸,印度支那和马来群岛.这一中心土生的蔬菜种类有苋类、茄子、姜,冬瓜,苦瓜、有棱丝瓜、蛇瓜、落葵、印度莴苣等。根茎类有参薯、海芋、魔芋、印度萝卜,等:果树有面包树、波罗蜜、轮果、抽、来檬、酸橙、柠檬、长梗蕉、椰子。3中亚细亚起源中心这个中心范围比较小,包括印度西北部,阿富汗全部、塔吉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天山西部。起始于这个中心的蔬菜作物有豌豆、洋扁豆、蚕豆、油菜(次生中心)、芥菜、甜瓜(次生中心)、胡萝卜(亚洲种的基本中心)、萝卜(起源中心之一)、洋葱、大蒜(栽培及野生)、菠菜、蒲菜(次生中心)等。这里是所有重要豆类如豌豆、洋扁豆、莱豆、洋豌豆和鹰嘴豆的诞生地。所有这些植物都含有极其丰富的基因。果树有:塞威氏苹果、红肉苹果、科尔仁斯基梨、布哈尔梨、瑞格乐梨、杏、樱桃李、酸樱桃、山檀、扁桃、阿月浑子、核桃、欧洲葡萄。4近东起源中心:近东地区包括小亚细亚中心部分,外高加索全都,伊朗和土库曼尼斯坦高原。蔬菜作物有甜瓜。所有世界上的基本甜瓜品种都集中在近东地区。此外还有南瓜、蛇瓜、黄瓜、甜菜、甘蓝、洋葱、韭葱等。全球的甜瓜财富来日土耳其、波斯、俄国的中亚细亚地区,为现代植物育种家提供远未用竭的资源.果树有:东方苹果、高加索梨、樱桃李、刺李、欧洲李、甜樱桃、欧洲酸樱桃、杏、扁桃、西洋山楂、欧洲葡萄、石榴、无花果、欧洲栗。5地中海起源中心:瓦维洛夫说这里是大量栽培蔬菜作物,包括甜菜在内的起源处,于中国同样是蔬菜作物的起源中心。”起源于这个中心的蔬菜有甜菜,甘蓝,洋葱,莴苣,石刁柏,大蒜,韭葱,韭菜,芹菜,萝卜等;果树有油揽、柠檬、酸橙、欧洲葡萄、山李、叙利亚李。6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起源中心:蔬菜作物有豌豆,豇豆,芜要及黄秋葵等,果树有:芭蕉.7墨西哥南部及中美洲起源中心:重要的蔬菜作物有菜豆,南瓜,辣椒等,果树有:长山核桃.8南美洲中心:包括两个亚中心智利亚中心、巴西一巴拉圭中心,这里有许多土生的马铃薯栽培种,菜豆,普通的蕃茄,美洲的辣椒等,果树有:智利草莓,菠萝,番荔枝,番木瓜,牛心果.二作物进化地理学的发展瓦维洛夫的学说发表后受到各国学术界的普遍重视,直到现在他的主要论点仍然被作为研究进化和指导育种工作的重要原则。但在一些问题上也有争论,先后提出了一些补充和修正,主要集中于多样性中心和起源的关系,初生中心和次生中心,大基因和小基因中心的关系等。1哈兰的观点:他认为最早的起源中心与瓦维洛夫的观点一致,但其它不同,他称为三个非中心。并根据作物驯化中扩散的特点,把栽培植物分为五类:土生型、半土生型、单一中心、有次生中心、无中心。2勃基尔的观点:提出了一些影响栽培植物驯化的因素。3茹考夫斯基的观点:他把八大中心扩大到12个中心,还提出了一些补充和修改
1栽培作物起源点(中心)形成的原因 几乎所有现代的主要农作物都是公元前几千年,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分 别从野生植物中演变过来的。那时人们被不可征服的海洋、高寒山脉或一望无边的沙漠所隔绝着,彼此只能就局限 于利用各自地区特有的自然地理生态条件下形成和演变的野生植物种类;地球上植物种属起源于各不相同的地理区 域,这就形成了地球上大大小小的栽培作物起源点(中心)。以后,由于人类文化及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征服了地理 上的阻隔。各类作物亦随之向始源地以外的区域传播,有些甚至走遍了全球。 栽培作物目前分布的范围如此之广泛,追溯及论断每种植物的始源地这个历史远久的问题,各国研究这个问题的学 者们,各有立论,争议自所难免. 2瓦维洛夫《栽培植物起源的研究》 前苏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曾组织并派遣往地球上各个部分的植物资源 考察队,广泛观察及搜集国内外植物资源。这项工作在前苏联种质资源的利用这项工作在前苏联教授H.H.瓦维洛夫 的领导下进行。瓦氏曾旅行到过欧洲、亚洲及南、北美洲广泛嫂集材料。他在总结了着个植物考察队无数次远征亚 洲、非洲、南欧洲、南、北美洲,包括60个国家及前苏联全国各地工作,较详尽地、比较研究了大量新种及变种材 料之后在《栽培植物起源的研究》(1926)中说"我们找出全球最重要的栽培作物的独立起源中心有八个"。这几个古 老的世界农业主要起源中心,或者更准确地说,八个独立地区,在那里各种植物开始被栽培。到1935年他又增加到 八大起源中心和3个亚中心。 瓦氏认为,把变种起源的初生中心和次生中心,或称之为次级中心,区别开是有其必要的。所谓次生中 心,指的是从原始初生中心迁移过来的作物种重新形成的中心,物种在次生中心通过自然突变和互相杂交,产生了 好多新的多样性变种和类型. 概况地说H.H.BaBHnoB(瓦维洛夫)在《栽培植物起源的研究》(1926)著作中提出世界上最重要的栽培 植物的起源有8个,准确地说是八个独立地区,他明确提出作物起源中心是在古代农业难以跨越沙漠,高山和海洋阻隔 的情况下独立发展而自然形成的,总面积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0;以后1970年茹考夫斯基又增加了四个,他这12个 起源中心几乎包括除南,北极以外的全部陆地,包括至今仍荒无人烟的地带,这实际上是否认了作物起源中心.有的书 上把后者看成是前者的补充和发展,这是值得探讨的. 现将瓦氏所划分的八个主要栽培作物起源中心地区中的园艺作物,作一个简要的综述。 二八大作物起源中心 1中国起源中心:中国是世界农业及栽培植物起源最早最大的独立中心,在中国中心起源的主要蔬菜作物有大豆、 菜豆(次生中心),家山药、萝卜、莲藕、慈菇、芋、大白菜、小白菜、大葱、小根蒜、茄子(特种小果类型)、紫苏 及黄瓜等;果树有:山荆子、湖北海棠、花红、海棠果、三叶海棠、西府海棠、苹果、沙梨、杜梨、白梨、豆梨、 褐梨、秋子梨、中国李、梅、杏、山桃、光核桃、甘肃桃、桃、樱桃属、枣、柿、板栗、金桔、宜昌橙、香橙、甜 橙、宽皮桔、猕猴桃、刺葡萄、核桃。 2印度起源中心;包括一亚中心马来西亚起源中心, 从地理顺序上和重要性上来说,第二个起源中心是印度或者更 具体地来说是印度斯坦(Hindustan)起源中心。这个中心包括缅甸,印度支那和马来群岛.这一中心土生的蔬菜种类 有苋类、茄子、姜,冬瓜,苦瓜、有棱丝瓜、蛇瓜、落葵、印度莴苣等。根茎类有参薯、海芋、魔芋、印度萝卜,等; 果树有面包树、波罗蜜、轮果、抽、来檬、酸橙、柠檬、长梗蕉、椰子。 3中亚细亚起源中心 这个中心范围比较小,包括印度西北部,阿富汗全部、塔吉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天山西 部。起始于这个中心的蔬菜作物有豌豆、洋扁豆、蚕豆、油菜(次生中心)、芥菜、甜瓜(次生中心)、胡萝卜(亚洲 种的基本中心)、萝卜(起源中心之一)、洋葱、大蒜(栽培及野生)、菠菜、蒲菜(次生中心)等。这里是所有重要豆 类如豌豆、洋扁豆、莱豆、洋豌豆和鹰嘴豆的诞生地。所有这些植物都含有极其丰富的基因。果树有:塞威氏苹 果、红肉苹果、科尔仁斯基梨、布哈尔梨、瑞格乐梨、杏、樱桃李、酸樱桃、山檀、扁桃、阿月浑子、核桃、欧洲 葡萄。 4近东起源中心:近东地区包括小亚细亚中心部分,外高加索全都,伊朗和土库曼尼斯坦高原。蔬菜作物有甜瓜。 所有世界上的基本甜瓜品种都集中在近东地区。此外还有南瓜、蛇瓜、黄瓜、甜菜、甘蓝、洋葱、韭葱等。全球的 甜瓜财富来日土耳其、波斯、俄国的中亚细亚地区,为现代植物育种家提供远未用竭的资源.果树有:东方苹果、 高加索梨、樱桃李、刺李、欧洲李、甜樱桃、欧洲酸樱桃、杏、扁桃、西洋山楂、欧洲葡萄、石榴、无花果、欧洲 栗。 5地中海起源中心:瓦维洛夫说"这里是大量栽培蔬菜作物,包括甜菜在内的起源处,于中国同样是蔬菜作物的起源中 心."起源于这个中心的蔬菜有甜菜,甘蓝,洋葱,莴苣,石刁柏,大蒜,韭葱,韭菜,芹菜,萝卜等;果树有油檄揽、柠檬、 酸橙、欧洲葡萄、山李、叙利亚李。 6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起源中心:蔬菜作物有豌豆,豇豆,芫荽及黄秋葵等,果树有:芭蕉. 7墨西哥南部及中美洲起源中心:重要的蔬菜作物有菜豆,南瓜,辣椒等,果树有:长山核桃. 8南美洲中心:包括两个亚中心智利亚中心、巴西—巴拉圭中心,这里有许多土生的马铃薯栽培种,菜豆,普通的蕃 茄,美洲的辣椒等,果树有:智利草莓,菠萝,番荔枝,番木瓜,牛心果. 二作物进化地理学的发展 瓦维洛夫的学说发表后受到各国学术界的普遍重视,直到现在他的主要论点仍然被作为研究进化和指导育种工作的 重要原则。但在一些问题上也有争论,先后提出了一些补充和修正,主要集中于多样性中心和起源的关系,初生中 心和次生中心,大基因和小基因中心的关系等。 1哈兰的观点:他认为最早的起源中心与瓦维洛夫的观点一致,但其它不同,他称为三个非中心。并根据作物驯化 中扩散的特点,把栽培植物分为五类:土生型、半土生型、单一中心、有次生中心、无中心。 2勃基尔的观点:提出了一些影响栽培植物驯化的因素。 3茹考夫斯基的观点:他把八大中心扩大到12个中心,还提出了一些补充和修改
三中国主要蔬菜资源概况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蔬菜栽培历史最为悠久,兼之分布面广,栽培制度复杂,因而形成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蔬菜种类和品种。我国蔬菜作物品种不仅类型繁多,而且还有很多独特的优良性状和品质,为育种工作者提供难能可贵和远未竭尽的种质资源。公元前我们祖先食用的蔬菜种类就有:瓜、瓣、芋、、韭、葱、董、蒜、葵、芜苦、菱、荷、芹、苟、姜、荣、蒲、营蒲、芦服、卷耳、尊、英白、藻、芥、蒋莱、菌类、浆果类等40余种。随后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沿各种交往渠道,从国外被引进来的各种蔬菜在我国演变,资源就显得更为丰盛(表2一1)。其中有些传人我国已很久,经长期栽培、分化,自然突变及互相杂交,已产生了丰富的品种和类型,成为次生起源中心。特别是建国以后,与国外交往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为活跃。世界各大洲的蔬菜种类、品种被引入我国的数量随之急增。同时我国蔬菜育种工作亦比以往任何时期更为发展,育成了为数众多的各类蔬菜新品种,杂交一代种,和一些在育种工作上有特殊用途的材料(如突变体、雄性不育系、单倍体、多倍体、远缘杂交种等)都纳入蔬菜作物品种资源的范围。如果把可作蔬菜用的半野生及野生的植物也包括进去,蔬菜资源的丰盛繁多自不待言。这些宝贵的资源,有的可直接在生产上利用,有的是优良的育种材料。解放后,国家对蔬菜品种资源工作十分重视。早在195S年,中央农业部即发出”从速调查搜集农家品种、整理祖国农业遗产的重要通知。全国许多省市随着开展了蔬菜品种资源的研究工作。1958年8月,我国农业部通知全国农业厅及研究部门,为了开展调查,整理及掌握全国蔬菜品种资源的概况,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统一组织下,集中有关力量,汇编出版《中国蔬菜优良品种》一书。这是建国以来集合全国九大区(东北、内蒙古、华北、西北、新疆、华中、华东、西南、华南)的46个农业院、校、所、站、场等单位所提供的资料编写而成的第一本全国性的蔬菜栽培品种资源的专著.其中包括了50类蔬菜,46个植物种,924个栽培品种.通过1963、1965年两次的不完全统计,全国保存的蔬菜品种材料已达17393份以上,我国蔬菜品种资源的丰富,于此可见。目前仍有不少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的蔬菜晶类仍有待今后继续发掘、整理和利用。此外,食用菌方面,仅云南一省就有35个料,96个属,3S0余个种,占全世界600多种食用菌的一半以上。但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许多优良地方品种,陆续混杂或丢失,名种失传的局面,急需引起重视,加强蔬菜品种资源的研究和保存。”种性不纯、名种失传”的局面,急需引起重视.四中国的果树资源概括我国果树资源极其丰富,起源于我国的主要果树种类如下:1苹果:原产于中国的有20余个种。我国中部和南部是苹果资源的基因中心,然后传播到欧亚大陆,产生了次生中心.沙果,西府海棠,海棠果的基因中心在华北至西北:山荆子产于东北;新疆野苹果产于西北2梨原产于我国的有14种。常见的栽培品种主要是东北、华北的秋子梨,华北、西北的白梨,华中、华东的沙梨。砧木用的杜梨产于华北,豆梨主产于华东及华南,褐梨主产于华北,川梨主产于西南。新疆产新疆梨和杏叶梨。3桃:初生基因中心在我国华北地区,次生基因中心在我国的华中,西北及伊朗,意大利,西班牙和美国。毛桃产于陕西、甘肃,山桃产于东北、华北,光核桃产于西藏,甘肃桃产于西北,新疆桃产于新疆。4李初生基因中心在中国,有些种分布于欧美各国。5杏:初生基因中心在我国西北部,次生基因中心在前苏联。我国新疆天山有野生杏林,近缘种有野生于东北的辽杏和华北的山杏。6樱桃:中国樱桃起源于我国中部和西部,与欧洲甜樱桃和欧洲酸樱桃不同。7枣:初生基因中心在华中和华北,亚洲有许多国家分布,再由西亚传至欧洲和美洲。8柿:初生基因中心在我国,次生基因中心在日本。近缘种君迁子有两大分布地区,中国中部和伊朗、格鲁吉亚等地。9栗:中国板栗是我国特有的种,能抗栗疫病。10猕猴桃许多不同种的初生基因中心在我国西南部、西部、中部和北部。11柑橘类我国是香橙亚科某些野生种的初生基因中心,日本、意大利、西班牙、巴西、美国都是次生基因中心。云南、贵州有野生甜橙,广西有野生桔,云南发现桐德的新类型和原始的红河大翼橙、马蜂橙,湖南有柑桔属、金柑属的野生种。12枇杷中国西部有野生种。13龙眼原产于我国,广东和广西有野生种。14荔枝起源于我国,云南、广西和海南岛均发现有野生荔枝。其他起源于我国的果树有山楂、梅、杨梅、银杏、香等。我国起源的果树如柑桔、桃等的品种引种到许多国家后,经过改良成为现代重要经济品种,进行大规模生产,成为世界性的重要果树。有许多果树成为许多国家抗性育种或砧术的重要种质资源。如秋子梨和杜架抗梨火疫病,山葡萄是抗寒育种的重要种质材料,积壳(拘插)被用作柑插的重要砧木等等。由此可见,我国丰富的果树资源对世界果树栽培和育种起着重要作用,是对世界果树业的巨大贡献。第三节种质资源的考察和征集一、种质资源的分类分类是认识和区别种质资源的一种基本方法。正确的分类可以反映资源的历史渊源和系谱关系,反映不同资源彼此间的联系和区别,为调查、保存和研究利用资源提供依据。可以从许多方面分类,如植物学分类、果树学分类、生态学分类、栽培学分类以及来源分类。下面着重介绍后两种分类。(一)按栽培学分类,这是从栽培上为选择种类和品种为主的分类
三中国主要蔬菜资源概况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蔬菜栽培历史最为悠久,兼之分布面广,栽培制度复杂,因而形成形形色色丰 富多彩的蔬菜种类和品种。我国蔬菜作物品种不仅类型繁多,而且还有很多独特的优良性状和品质,为育种工作者 提供难能可贵和远未竭尽的种质资源。 公元前我们祖先食用的蔬菜种类就有:瓜、瓤、芋、韭、葱、董、蒜、葵、芜苦、菱、荷、芹、苟、 姜、荣、蒲、营蒲、芦服、卷耳、尊、英白、藻、芥、蒋莱、菌类、浆果类等40余种。 随后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沿各种交往渠道,从国外被引进来的各种蔬菜在我国演变,资源就显得更为 丰盛(表2一l)。其中有些传人我国已很久,经长期栽培、分化,自然突变及互相杂交,已产生了丰富的品种和类 型,成为次生起源中心.特别是建国以后,与国外交往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为活跃。世界各大洲的蔬菜种类、品 种被引入我国的数量随之急增。同时我国蔬菜育种工作亦比以往任何时期更为发展,育成了为数众多的各类蔬菜新 品种,杂交一代种,和一些在育种工作上有特殊用途的材料(如突变体、雄性不育系、单倍体、多倍体、远缘杂交 种等)都纳入蔬菜作物品种资源的范围。如果把可作蔬菜用的半野生及野生的植物也包括进去,蔬菜资源的丰盛繁 多自不待言。这些宝贵的资源,有的可直接在生产上利用,有的是优良的育种材料。 解放后,国家对蔬菜品种资源工作十分重视。早在195S年,中央农业部即发出"从速调查搜集农家品种、 整理祖国农业遗产"的重要通知。全国许多省市随着开展了蔬菜品种资源的研究工作。 1958年8月,我国农业部通知全国农业厅及研究部门,为了开展调查,整理及掌握全国蔬菜品种资源的概 况,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统一组织下,集中有关力量,汇编出版《中国蔬菜优良品种》一书。这是建国以来集合全国 九大区(东北、内蒙古、华北、西北、新疆、华中、华东、西南、华南)的46个农业院、校、所、站、场等单位所提 供的资料编写而成的第一本全国性的蔬菜栽培品种资源的专著.其中包括了50类蔬菜,46个植物种,924个栽培品 种. 通过1963、1965年两次的不完全统计,全国保存的蔬菜品种材料已达17393份以上,我国蔬菜品种资源的丰 富,于此可见。目前仍有不少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的蔬菜晶类仍有待今后继续发掘、整理和利用。 此外,食用菌方面,仅云南一省就有35个料,96个属,3S0余个种,占全世界600多种食用菌的一半以上。 但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许多优良地方品种,陆续混杂或丢失,名种失传的局面,急需引起重视,加强蔬菜品 种资源的研究和保存。"种性不纯、名种失传"的局面,急需引起重视. 四中国的果树资源概括 我国果树资源极其丰富,起源于我国的主要果树种类如下: 1苹果:原产于中国的有20余个种。 我国中部和南部是苹果资源的基因中心,然后传播到欧亚大陆,产生了次生中 心.沙果,西府海棠,海棠果的基因中心在华北至西北;山荆子产于东北;新疆野苹果产于西北. 2梨 原产于我国的有14种。常见的栽培品种主要是东北、华北的秋子梨,华北、西北的白梨,华中、华东的沙梨。 砧木用的杜梨产于华北,豆梨主产于华东及华南,褐梨主产于华北,川梨主产于西南。新疆产新疆梨和杏叶梨。 3桃:初生基因中心在我国华北地区,次生基因中心在我国的华中,西北及伊朗,意大利,西班牙和美国。毛桃产于陕 西、甘肃,山桃产于东北、华北,光核桃产于西藏,甘肃桃产于西北,新疆桃产于新疆。 4李 初生基因中心在中国,有些种分布于欧美各国。 5杏:初生基因中心在我国西北部,次生基因中心在前苏联。我国新疆天山有野生杏林,近缘种有野生于东北的辽 杏和华北的山杏。 6樱桃:中国樱桃起源于我国中部和西部,与欧洲甜樱桃和欧洲酸樱桃不同。 7枣:初生基因中心在华中和华北,亚洲有许多国家分布,再由西亚传至欧洲和美洲。 8柿:初生基因中心在我国,次生基因中心在日本。近缘种君迁子有两大分布地区,中国中部和伊朗、格鲁吉亚等 地。 9栗:中国板栗是我国特有的种,能抗栗疫病。 10猕猴桃 许多不同种的初生基因中心在我国西南部、西部、中部和北部。 11柑橘类 我国是香橙亚科某些野生种的初生基因中心,日本、意大利、西班牙、巴西、美国都是次生基因中 心。云南、贵州有野生甜橙,广西有野生桔,云南发现桐德的新类型和原始的红河大翼橙、马蜂橙,湖南有柑桔 属、金柑属的野生种。 12枇杷 中国西部有野生种。 13龙眼 原产于我国,广东和广西有野生种。 14荔枝 起源于我国,云南、广西和海南岛均发现有野生荔枝。 其他起源于我国的果树有山楂、梅、杨梅、银杏、香榧等。 我国起源的果树如柑桔、桃等的品种引种到许多国家后,经过改良成为现代重要经济品种,进行大规模生产,成 为世界性的重要果树。有许多果树成为许多国家抗性育种或砧木的重要种质资源。如秋子梨和杜梨抗梨火疫病,山 葡萄是抗寒育种的重要种质材料,枳壳(拘插)被用作柑插的重要砧木等等。由此可见,我国丰富的果树资源对世界 果树栽培和育种起着重要作用,是对世界果树业的巨大贡献。 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考察和征集 一、种质资源的分类 分类是认识和区别种质资源的一种基本方法。正确的分类可以反映资源的历史渊源和系谱关系,反映不同 资源彼此间的联系和区别,为调查、保存和研究利用资源提供依据。可以从许多方面分类,如植物学分类、果树学 分类、生态学分类、栽培学分类以及来源分类。 下面着重介绍后两种分类。 (一)按栽培学分类,这是从栽培上为选择种类和品种为主的分类
1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它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与地理分布,常以种群形式存在。一般不同种群在生殖上是隔离的。但是在果树中,同属内不同种间也有可能杂交的,如苹果属、梨属、栗属、核桃属内的多数种间都可杂交:葡萄亚属内也可杂交:但在核果类中,李属的不同种间如杏、梅及樱桃相互间都不易杂交2同种植物在某些主要形态上存在着差异,如圆桃、播桃、油桃、寿星桃等变种。在不同变种间可以相互杂交。3品种群是由相似生态型的许多品种归类而成。如欧洲葡萄中的东方品种群、黑海品种群与西欧品种群。桃的华中系与华北系两个品种群等。4品种是栽培作物的基本单位,是生产和育种的主要对象。它具有稳定的经济性状。果树品种是来自一个实生单株的无性系群体或是一个芽条变异无性繁殖后形成的群体,它们具有相似的基因型。5品系,在实际应用中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指品种内个别性状差异的不同类型,如相稿本地早品种中有大叶系和小叶系。另一种指的是在育种过程中,表现较好,但还没有成为品种以前的变异类型,也往往叫做品系(或单株、优系等)。另外,某些主要是采用实生繁殖的果树,它们彼此之间,在主要性状上能保持一定的相似性,如核桃中的隔年核桃、露仁核桃:桃中的益都蜜桃;柑桔类中如四川的鹅蛋柑、浙江的胡柚等,但个体间具有不同的基因型,也可作为栽培的基本单位,并且也是选育无性系新品种的资源材料。为了提高品种水平,应该进一步选出优良基因型植株,经无性繁殖形成无性系品种。(二)按来源分类1.本地种质资源指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下,经过长期的培育和选择得到的果树品种和类型。它对当地条件具有高度适应性、抗逆性,并且在产品品质等经济性状方面也基本符合要求,可直接用于生产。有些只要采用简单的品种整理和株选或改良工作,就能迅速有效地从中选出优良类型。2外地的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是指从国内外其他地区引入的果树品种、类型。它们生长在各种不同生态条件,具有多样性的种质资源,是创造新品种的丰富物质基础。通过调查与生态对比分析,可以引种利用,大大丰富本地的种质资源。3野生的种质资源野生的种质资源是指自然野生的、未经人们栽培的野生果树。它们是在一定地区自然条件下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丰富的抗性基因,并大多为显性,可在抗性杂交育种中利用。野生种质资源常常是砧木的重要资源,在扩大果树栽培地区的抗寒栽培和土壤适应性方面都有重要作用。4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是应用杂交、引变等方法所获得的种质资源。因为,在现有资源类型中,并不是经常有符合我们所需要的综合性状的基因型,这就需要用人工去创造,以期能得到由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所产生的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性状。它既可能满足生产和消费者对品种的复杂要求,又可为进一步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二、种质资源的调查我国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园艺植物栽培历史悠久,所以资源非常丰富。在50年代,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资源的普查工作,有的省区还编写了果树志,蔬菜志,但大部分省区尚未完成此项任务,而且品种资源又有一些变化,因此尚需复查补充。至于野生果树因为分布面广,如新疆发现大面积的野苹果林,有待于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发掘;猕猴桃在我国分布广泛,有巨大的选择利用潜力:四川大金川、小金川也发现不少落叶果树的野生种。又如华中一带的湖北海棠和西南的锡金海棠都是有价值的砧木资源,有进广步调查的必要。资源调查十分重要,这是收集、研究和利用的前提和基础。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包括地区情况、果树概况和种类品种代表植株的调查、标本材料的采集和制作,以及调查资料的整理与总结,具体内容和方法详见《果树育种实验技术》。三种质资源收集的原则为了更有效地利用种质资源,应该掌握以下的几项原则:(1)必须根据收集的目的和要求,单位的具体条件,任务,确定收集的类别和数量,事先经过调查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2)通过各种途径发掘所需资源,有必要时去现场调查,甚至组织采集考察队去发掘所需的资源。(3)遵照种苗调拨制度的规定,注意检疫,材料要可靠,质量高,不论是种子,枝条、花翰或植物组织等都必须具有正常生活力。(4)收集工作应在确定任务的基础上由近及远,首先是当地材料,然后向外地引种,要优先收集濒危和稀有的重要资源。(5)收集工作必须细致周到,做好登记核对,进行分门别类,如雌雄异株植物要同时收集雌株和雄株。四种质资源收集的方法为了使收集的资源材料能够更好地研究和利用,在收集时必须了解其来源,在产地的自然条件和裁培特点、适应性和抗逆性以及经济特性。1收集对象:地方种、野生种、特有品种。2收集方法:关于资源材料的主要记载项目有:编号、种类、资源名称、征集地点、原产地、品种来历。征集地点的自然条件、海拔高度、纬度、温度(年、月的平均温度,最高、最低温度)、雨量(年雨量、各月分布)、无霜期(韧霜、终霜期)、土壤、地势。征集地点的栽培特点、资源主要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特性(树性、适应性、抗逆性、产量、品质、成熟期和贮藏性、适宜用途等)。主要优缺点、群众评价和发展利用意见。收集的材料尽可能是优株的枝条,用当地的砧木嫁接繁殖。收集的时期一般是在繁殖适宜时期。收集的数量,应根据条件和要求来确定
1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它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与地理分布,常以种群形式存在。一般不同种群在生殖上 是隔离的。但是在果树中,同属内不同种间也有可能杂交的,如苹果属、梨属、栗属、核桃属内的多数种间都可杂 交;葡萄亚属内也可杂交;但在核果类中,李属的不同种间如杏、梅及樱桃相互间都不易杂交。 2同种植物在某些主要形态上存在着差异,如圆桃、播桃、油桃、寿星桃等变种。在不同变种间可以相互杂交。 3品种群是由相似生态型的许多品种归类而成。如欧洲葡萄中的东方品种群、黑海品种群与西欧品种群。桃的华中 系与华北系两个品种群等。 4品种 是栽培作物的基本单位,是生产和育种的主要对象。它具有稳定的经济性状。果树品种是来自一个实生单株 的无性系群体或是一个芽条变异无性繁殖后形成的群体,它们具有相似的基因型。 5品系 在实际应用中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指品种内个别性状差异的不同类型,如柑稿本地早品种中有大 叶系和小叶系。另一种指的是在育种过程中,表现较好,但还没有成为品种以前的变异类型,也往往叫做品系(或 单株、优系等)。 另外,某些主要是采用实生繁殖的果树,它们彼此之间,在主要性状上能保持一定的相似性,如核桃中的 隔年核桃、露仁核桃;桃中的益都蜜桃;柑桔类中如四川的鹅蛋柑、浙江的胡柚等,但个体间具有不同的基因型, 也可作为栽培的基本单位,并且也是选育无性系新品种的资源材料。为了提高品种水平,应该进一步选出优良基因 型植株,经无性繁殖形成无性系品种。 (二)按来源分类 1.本地种质资源指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下,经过长期的培育和选择得到的果树品种和类型。它对当地条 件具有高度适应性、抗逆性,并且在产品品质等经济性状方面也基本符合要求,可直接用于生产。有些只要采用简 单的品种整理和株选或改良工作,就能迅速有效地从中选出优良类型。 2外地的种质资源 外地种质资源是指从国内外其他地区引入的果树品种、类型。它们生长在各种不同生态条件,具 有多样性的种质资源,是创造新品种的丰富物质基础。通过调查与生态对比分析,可以引种利用,大大丰富本地的 种质资源。 3野生的种质资源 野生的种质资源是指自然野生的、未经人们栽培的野生果树。它们是在一定地区自然条件下长期 自然选择形成的,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丰富的抗性基因,并大多为显性,可在抗性杂交育种中利用。野生种质资源 常常是砧木的重要资源,在扩大果树栽培地区的抗寒栽培和土壤适应性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4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是应用杂交、引变等方法所获得的种质资源。因为,在现有资源类型 中,并不是经常有符合我们所需要的综合性状的基因型,这就需要用人工去创造,以期能得到由基因重组和基因突 变所产生的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性状。它既可能满足生产和消费者对品种的复杂要求,又可为进一步育种提供 新的种质资源。 二、种质资源的调查 我国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园艺植物栽培历史悠久,所以资源非常丰富。在50年代,全国范围内开展 了资源的普查工作,有的省区还编写了果树志,蔬菜志,但大部分省区尚未完成此项任务,而且品种资源又有一些 变化,因此尚需复查补充。至于野生果树因为分布面广,如新疆发现大面积的野苹果林,有待于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发 掘;猕猴桃在我国分布广泛,有巨大的选择利用潜力;四川大金川、小金川也发现不少落叶果树的野生种。又如华中 一带的湖北海棠和西南的锡金海棠都是有价值的砧木资源,有进广步调查的必要。资源调查十分重要,这是收集、 研究和利用的前提和基础。 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包括地区情况、果树概况和种类品种代表植株的调查、标本材料的采集和制 作,以及调查资料的整理与总结,具体内容和方法详见《果树育种实验技术》。 三种质资源收集的原则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种质资源,应该掌握以下的几项原则: (l)必须根据收集的目的和要求,单位的具体条件,任务,确定收集的类别和数量,事先经过调查研究,有计 划、有步骤地进行。 (2)通过各种途径发掘所需资源,有必要时去现场调查,甚至组织采集考察队去发掘所需的资源。 (3)遵照种苗调拨制度的规定,注意检疫,材料要可靠,质量高,不论是种子,枝条、花翰或植物组织等都必须具有正常 生活力。 (4)收集工作应在确定任务的基础上由近及远,首先是当地材料,然后向外地引种,要优先收集濒危和稀有的重要资 源。 (5)收集工作必须细致周到,做好登记核对,进行分门别类,如雌雄异株植物要同时收集雌株和雄株。 四种质资源收集的方法 为了使收集的资源材料能够更好地研究和利用,在收集时必须了解其来源,在产地的自然条件和栽培特点、适 应性和抗逆性以及经济特性。 1收集对象:地方种、野生种、特有品种。 2收集方法:关于资源材料的主要记载项目有:编号、种类、资源名称、征集地点、原产地、品种来历。征集地点 的自然条件、海拔高度、纬度、温度(年、月的平均温度,最高、最低温度)、雨量(年雨量、各月分布)、无霜期 (韧霜、终霜期)、土壤、地势。征集地点的栽培特点、资源主要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特性(树性、适应性、抗逆 性、产量、品质、成熟期和贮藏性、适宜用途等)。主要优缺点、群众评价和发展利用意见。收集的材料尽可能是 优株的枝条,用当地的砧木嫁接繁殖。收集的时期一般是在繁殖适宜时期。收集的数量,应根据条件和要求来确 定
收集的种苗应具有高度的纯度和良好的种苗品质。在定植于种质资源圃时,必须品种正确,防虫踢杂。引种材料没有检疫性病虫害,尽量做到同名异种的材料不遗漏,异名同种的材料不重复。在繁育过程要做好品种鉴定和苗本质量鉴定工作。收集工作由专人负责,做好从验收、保存、繁殖到定植的一系列工作。防止材料的差错或散失。每种树料要有标签,注明品种名称、征集地点和日期。在种苗收到后,应立刻进行检疫和消毒,并且防止品种混杂和标签散失,以及防止霉烂或干枯。收集到的资源材料应列表登记,资源征集登记卡上包括编号、种类、品种名称,在原产地的评价,研究利用的要求,苗木繁殖年月,收集人姓名等。第四节种质资源的保存种质资源的保存十分重要,只有做好种质资源的保存,才能为育种准备所需的材料,为生产提供优良品种,并为研究和利用提供物质基础。一种质的流失问题(种质流失的原因见前面)本世纪以来,种质流失的问题十分严重,应予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防止。如果遇到自然灾害发生,这些种质有限的栽培植物就会遭到损失。对无性系遗传型一致的果树受害尤其严重。而实生繁殖的异质性果树,则由于存在遗传差异,在不利条件下,会有部分植株能够幸存。种质资源是宝贵的财富,防止流失是刻不容缓的任务。二种质保存的范围:保存种质资源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土地。为了合理地做好规划安排,就要根据各研究单位的任务来确定种质保存的范围。园艺植物种质保存库应该保存的植物种质资源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园艺栽培品种中的古老品种和地方品种.地方品种是指在简单的选择下形成的,长期在当地一定范围内栽培的原始品种,没有经过现代技术的改进。它存在某些明显的缺点,但另方面它也具有某些可贵的特性。例如对当地生态条件的高度适应性和对某些地区性病虫害的抵抗性,而且也能够适合于当地的生产条件和消费习惯,②园艺栽培种的野生近缘种;园艺植物栽培种的野生近缘种是重要的种质资源,许多果树的栽培种来自野生种的杂交种或由野生进化而来,例如苹果、梨、草葛等都是。野生祖先和它们的近缘种能提供给裁培种许多有价值的基因,它们是遗传多样性的泉源,是植物品种改良的基础材料,是抗性和其他某些经济特性的主要种质来源。如东北的山葡萄耐-40一-50℃的低温。野生近缘种往往义是栽培品种的砧木来源。苹果属、梨属、李属、葡萄属、柑桔属的多数种可以作为该树种栽培品种的木。例如山荆予作为苹果的抗寒砧,湖北海棠作为苹果的耐湿砧,锡金海棠作为苹果的矮化砧等。野生果树中有一些可以直接利用,如猕猴桃,我国在近年来才重视和开发利用。又如越桔、树莓、刺梨、沙棘、欧李等也将在生产中发挥作用。③具有潜在价值而未经利用和改良的野生果树,优先保存我国的特有种和稀有种;④重要的具有综合优良性状的栽培品种、品系以及某些突变型。重要的栽培品种、品系以及某些突变型,具有某些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组成或特殊种质,也是建立种质丰富完善的种质库所不可缺少的部分,应进行保存。三种质保存的方式植物种质保存的方式,主要有就地保存、迁地保存、种子保存、资源圃种质保存、离体试管保存、利用保存、基因文库保存等几种。1就地保存和迁地保存就地保存是指在植物生长所在地通过保护植物原来所处的自然生态条件来保存植物种质。如我国长白山、卧龙山和鼎湖山三处自然保护区已被列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又如新疆伊犁地区新源县的野果林,西南、华南各省的一些野生柑桔、龙眼、荔枝分布的地方,需要通过详细勘察,有计划地划定自然保护区来保存它们。另一方面是要全力保护栽培果树的古树和名木,如厂东的无核黄皮、增城的挂绿荔枝、山东乐陵的唐枣、福建蒲团的宋荔、河北邢台的宋栗等,并进行繁殖以防散失。迁地保存常针对资源植物原生环境变化很大,难以正常生长和繁殖更新的情况,选择生态环境相近的地段建立迁地保护区,有效的保存种质资源。指把整株果树迁离它自然生长的地方,移栽保存在植物园、树木园或种质资源圃等地方。2资源圃种质保存一般用于多年生无性繁殖植物、水生植物和其它种子为顽劫型的种类,不象一二年生草本植物那样随时可以迁移。根据有关部门任务的不同可分工保存。例如果树栽培品种等所有种质资源可以保存在果树种质资源圃,至于野生及其近缘种可以保存在植物园或树木园等。设置种质资源圃的地点,可以根据以下几方面来考虑:1)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有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的代表性,能够适于栽培在其所代表的地区内原产的野生种和栽培品种。2)植物栽培历史悠久,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并且有良好的植物栽培基础以及场地和研究设备条件。3)交通比较方便,有利于材料交流。4)采用双圃制每份资源至少有两个以上的资源圃同时种植保存,防止意外损失。5)资源圃内种质资源保存的数量一般为乔木2一5株,灌木和藤本5—20株,草本15一25株,野生资源也栽植营养系。种植保存的保存圃可以按不同种类如柑桔类、仁果类、核果类、浆象类和干果类等进行分区,其中再按树种分区保存。每一树种内的野生种和半栽培化类型种在一起,栽培品种内又可分门别类相邻种植
收集的种苗应具有高度的纯度和良好的种苗品质。在定植于种质资源圃时,必须品种正确,防虫踢杂。引 种材料没有检疫性病虫害,尽量做到同名异种的材料不遗漏,异名同种的材料不重复。在繁育过程要做好品种鉴定 和苗本质量鉴定工作。 收集工作由专人负责,做好从验收、保存、繁殖到定植的一系列工作。防止材料的差错或散失。每种树料 要有标签,注明品种名称、征集地点和日期。在种苗收到后,应立刻进行检疫和消毒,并且防止品种混杂和标签散 失,以及防止霉烂或干枯。 收集到的资源材料应列表登记,资源征集登记卡上包括编号、种类、品种名称,在原产地的评价,研究利 用的要求,苗木繁殖年月,收集人姓名等。 第四节 种质资源的保存 种质资源的保存十分重要,只有做好种质资源的保存,才能为育种准备所需的材料,为生产提供优良品 种,并为研究和利用提供物质基础。 一种质的流失问题(种质流失的原因见前面) 本世纪以来,种质流失的问题十分严重,应予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防止。如果遇到自然灾害发生, 这些种质有限的栽培植物就会遭到损失。对无性系遗传型一致的果树受害尤其严重。而实生繁殖的异质性果树,则 由于存在遗传差异,在不利条件下,会有部分植株能够幸存。种质资源是宝贵的财富,防止流失是刻不容缓的任 务。 二种质保存的范围:保存种质资源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土地。为了合理地做好规划安排,就要根据各研究 单位的任务来确定种质保存的范围。 园艺植物种质保存库应该保存的植物种质资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园艺栽培品种中的古老品种和地方品种. 地方品种是指在简单的选择下形成的,长期在当地一定范围内栽 培的原始品种,没有经过现代技术的改进。它存在某些明显的缺点,但另方面它也具有某些可贵的特性。例如对当 地生态条件的高度适应性和对某些地区性病虫害的抵抗性,而且也能够适合于当地的生产条件和消费习惯。 ② 园艺栽培种的野生近缘种;园艺植物栽培种的野生近缘种是重要的种质资源,许多果树的栽培种来自野生种 的杂交种或由野生进化而来,例如苹果、梨、草葛等都是。野生祖先和它们的近缘种能提供给栽培种许多有价值的 基因,它们是遗传多样性的泉源,是植物品种改良的基础材料,是抗性和其他某些经济特性的主要种质来源。如东 北的山葡萄耐-40一-50℃的低温。野生近缘种往往又是栽培品种的砧木来源。苹果属、梨属、李属、葡萄属、柑桔 属的多数种可以作为该树种栽培品种的砧木。例如山荆予作为苹果的抗寒砧,湖北海棠作为苹果的耐湿砧,锡金海 棠作为苹果的矮化砧等。野生果树中有一些可以直接利用,如猕猴桃,我国在近年来才重视和开发利用。又如越 桔、树莓、刺梨、沙棘、欧李等也将在生产中发挥作用。 ③ 具有潜在价值而未经利用和改良的野生果树,优先保存我国的特有种和稀有种; ④ 重要的具有综合优良性状的栽培品种、品系以及某些突变型。 重要的栽培品种、品系以及某些突变型,具有某些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组成或特殊种质,也是建立种质 丰富完善的种质库所不可缺少的部分,应进行保存。 三种质保存的方式 植物种质保存的方式,主要有就地保存、迁地保存、种子保存、资源圃种质保存、离体试管保存、利用保 存、基因文库保存等几种。 1就地保存和迁地保存 就地保存是指在植物生长所在地通过保护植物原来所处的自然生态条件来保存植物种质。如我国长白山、卧龙山和 鼎湖山三处自然保护区已被列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又如新疆伊犁地区新源县的野果林,西南、华南各省的一些野 生柑桔、龙眼、荔枝分布的地方,需要通过详细勘察,有计划地划定自然保护区来保存它们。另一方面是要全力保 护栽培果树的古树和名木,如广东的无核黄皮、增城的挂绿荔枝、山东乐陵的唐枣、福建蒲团的宋荔、河北邢台的 宋栗等,并进行繁殖以防散失。 迁地保存常针对资源植物原生环境变化很大,难以正常生长和繁殖更新的情况,选择生态环境相近的地段建立迁 地保护区,有效的保存种质资源。指把整株果树迁离它自然生长的地方,移栽保存在植物园、树木园或种质资源圃 等地方。 2资源圃种质保存 一般用于多年生无性繁殖植物、水生植物和其它种子为顽拗型的种类,不象一二年生草本植物那样随时可以迁移。 根据有关部门任务的不同可分工保存。例如果树栽培品种等所有种质资源可以保存在果树种质资源圃,至于野生及 其近缘种可以保存在植物园或树木园等。 设置种质资源圃的地点,可以根据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有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的代表性,能够适于栽培在其所代表的地区内原产的野生种和栽 培品种。 2)植物栽培历史悠久,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并且有良好的植物栽培基础以及场地和研究设备条件。 3)交通比较方便,有利于材料交流。 4)采用双圃制 每份资源至少有两个以上的资源圃同时种植保存,防止意外损失。 5)资源圃内种质资源保存的数量一般为乔木2—5株,灌木和藤本5—20株,草本15—25株,野生资源也栽植营养 系。 种植保存的保存圃可以按不同种类如柑桔类、仁果类、核果类、浆象类和干果类等进行分区,其中再按树种分区保 存。每一树种内的野生种和半栽培化类型种在一起,栽培品种内又可分门别类相邻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