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Ceramics重点:巩固快速阅读的技巧和能力难点:陶瓷材料类专业词汇及文献阅读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学习陶瓷材料类专业词汇及文献阅读,了解科学发展的规律。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PPT课件授课,结合课堂讨论第1节Introductionto Ceramics第2节Novel Ceramic ProcessingRoutes第3节AdvancedCeramics第4节CleanEnergythroughCeramics要求:陶瓷材料类文献阅读:科技英语翻译技巧(三):常见多功能词as的用法第四章PolymerMaterials重点:精读文献的必要性,与精读技巧难点:高分子材料科技论文中各类专业名词的理解与翻译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学习高分子材料科技论文中各类专业名词的理解与翻译,了解科学发展的规律。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PPT课件授课,结合课堂讨论第1节Polymers第2节MethodsforSynthesisof Polymers第4节ProcessingofPolymers要求:高分子材料类文献阅读,初步掌握英文文献的精读:科技英语翻译技巧(四):常见多功能词it的用法第五章Composites重点:进一步练习文献精读难点:复合材料类科技论文的理解与翻译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学习复合材料类科技论文的理解与翻译,了解科学发展的规律。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PPT课件授课,结合课堂讨论第1节CompositeBasics-MaterialSystem第2节IntroductiontoCarbonFiberComposites第3节Three-dimensionallyReinforcedPreformsandComposites第4节TheUsesofCompositeMaterials要求:复合材料类文献阅读,强化英文文献的精读;科技英语翻译技巧(五):关连词引导的句型翻译技巧(0)8
8 第三章 Ceramics 第 1 节 Introduction to Ceramics 第 2 节 Novel Ceramic Processing Routes 第 3 节 Advanced Ceramics 第 4 节 Clean Energy through Ceramics 要求:陶瓷材料类文献阅读;科技英语翻译技巧(三):常见多功能词 as 的用法 第四章 Polymer Materials 第 1 节 Polymers 第 2 节 Methods for Synthesis of Polymers 第 4 节 Processing of Polymers 要求:高分子材料类文献阅读,初步掌握英文文献的精读;科技英语翻译技巧(四):常见 多功能词 it 的用法 第五章 Composites 第 1 节 Composite Basics—Material System 第 2 节 Introduction to Carbon Fiber Composites 第 3 节 Three-dimensionally Reinforced Preforms and Composites 第 4 节 The Uses of Composite Materials 要求:复合材料类文献阅读,强化英文文献的精读;科技英语翻译技巧(五):关连词引导 的句型翻译技巧(I) 重点:巩固快速阅读的技巧和能力 难点:陶瓷材料类专业词汇及文献阅读 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学习陶瓷材料类专业词汇及文献阅读,了解科学发展的规律。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 PPT 课件授课,结合课堂讨论 重点:精读文献的必要性,与精读技巧 难点:高分子材料科技论文中各类专业名词的理解与翻译 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学习高分子材料科技论文中各类专业名词的理解与翻译,了解科学发 展的规律。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 PPT 课件授课,结合课堂讨论 重点:进一步练习文献精读 难点:复合材料类科技论文的理解与翻译 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学习复合材料类科技论文的理解与翻译,了解科学发展的规律。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 PPT 课件授课,结合课堂讨论
第六章Biomaterials重点:熟练掌握英文文献的精读技巧难点:生物材料类科技论文的理解与翻译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学习生物材料类科技论文的理解与翻译,了解科学发展的规律。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PPT课件授课,结合课堂讨论第1节Biomaterialsand Biomaterials Science第2节TraditionalandNewGenerationBiomaterials第3节ExamplesofBiomaterialsApplications第4节TheFutureofBiomaterials要求:生物医学材料类文献阅读,熟练掌握英文文献的精读技巧:科技英语翻译技巧(六):关连词引导的句型翻译技巧()第七章NanotechnologyandNanomaterials重点:快速阅读与精读的有机结合,有效率地从文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难点:纳米材料类科技论文的理解与信息挖掘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学习纳米材料类科技论文的理解与信息挖掘,了解科学发展的规律。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PPT课件授课,结合课堂讨论第1节What Are Nanomaterials?第2节WhatIsNanotechnology?第3节NanoCrystallineMetalandNanoMetalFoam第4节ApplicationsofNanotechnology要求:纳米材料类文献阅读,熟练掌握英文文献的快速阅读与精读技巧:科技英语翻译技巧(七):并列句和复合句第八章RecentAdvances inMaterials Scienceand TechnologyandFutureTrends重点:通过自主选择阅读英文文献,了解材料科学领域最新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难点:查找、选择合适的文献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学习查找、搜索、选择合适的文献,了解科学发展的规律。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PPT课件授课,结合课堂讨论第1节 Recent Advances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2节Trends inMaterialsScienceandTechnology(1)第3节Trends inMaterials ScienceandTechnology(Il)9
9 第六章 Biomaterials 第 1 节 Biomaterials and Biomaterials Science 第 2 节 Traditional and New Generation Biomaterials 第 3 节 Examples of Biomaterials Applications 第 4 节 The Future of Biomaterials 要求:生物医学材料类文献阅读,熟练掌握英文文献的精读技巧;科技英语翻译技巧(六): 关连词引导的句型翻译技巧(II) 第七章 Nanotechnology and Nanomaterials 第 1 节 What Are Nanomaterials? 第 2 节 What Is Nanotechnology? 第 3 节 Nano Crystalline Metal and Nano Metal Foam 第 4 节 Applications of Nanotechnology 要求:纳米材料类文献阅读,熟练掌握英文文献的快速阅读与精读技巧;科技英语翻译 技巧(七):并列句和复合句 第八章 Recent Advances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Future Trends 第 1 节 Recent Advances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 2 节 Trends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 ) 第 3 节 Trends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I ) 重点:熟练掌握英文文献的精读技巧 难点:生物材料类科技论文的理解与翻译 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学习生物材料类科技论文的理解与翻译,了解科学发展的规律。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 PPT 课件授课,结合课堂讨论 重点:快速阅读与精读的有机结合,有效率地从文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难点:纳米材料类科技论文的理解与信息挖掘 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学习纳米材料类科技论文的理解与信息挖掘,了解科学发展的规律。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 PPT 课件授课,结合课堂讨论 重点:通过自主选择阅读英文文献,了解材料科学领域最新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难点:查找、选择合适的文献 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学习查找、搜索、选择合适的文献,了解科学发展的规律。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 PPT 课件授课,结合课堂讨论
第九章Writing重点:科技英语写作技巧,书写英文摘要难点:科技英语的遣词造句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学习科技英语的遣词造句,了解科学发展的规律。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PPT课件授课,结合课堂讨论第1节科技英语写作技巧:掌握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六、学时分配作业教学内容备注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题量讲实实茶讨习小章节主要内容授验训外论题计Introductionto3Materials Scienceand3Engineering4二41Metals and Alloys三331Ceramics四2Polymer Materials44五331Composites六441BiomaterialsNanotechnology and七442NanomaterialsRecent Advances inMaterialsScienceand八311Technology and FutureTrends1九Writing324合计30A32111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范积伟.《材料专业英语》.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二)教学参考书[1]匡少平,王世颖,顾元香编.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第三版.[2]魏巍,李伟主编.MaterialsandChemicalEngineering.ISBN7-118-03181-X.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八、其他说明无。10
10 第九章 Writing 第 1 节 科技英语写作技巧:掌握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技巧 重点:科技英语写作技巧,书写英文摘要 难点:科技英语的遣词造句 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学习科技英语的遣词造句,了解科学发展的规律。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 PPT 课件授课,结合课堂讨论 六、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作业 题量 备注 章节 主要内容 讲 授 实 验 实 训 课 外 讨 论 习 题 小 计 一 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3 3 二 Metals and Alloys 4 4 1 三 Ceramics 3 3 1 四 Polymer Materials 4 4 2 五 Composites 3 3 1 六 Biomaterials 4 4 1 七 Nanotechnology and Nanomaterials 4 4 2 八 Recent Advances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Future Trends 2 1 3 1 九 Writing 3 1 4 2 合计 30 1 1 32 11 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一)教材 范积伟.《材料专业英语》.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年,第一版. (二)教学参考书 [1] 匡少平,王世颖,顾元香编.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年,第 三版. [2] 魏巍,李伟主编.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ISBN 7-118-03181-X.北京: 国防工业 出版社 ,2004 年,第一版. 八、其他说明 无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MechanicsofMaterials)执笔者:聂宝华审核人:常萌蕾编写日期:2022年5月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氢能学院学科基础课课程类型是否为双语否课程性质限选课学分数2学分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数学、物理、理论力学后续课程材料力学性能、失效分析二、课程简述材料力学是材料、机械、土建等工程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对工程设计中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有明确的概念,能够熟练地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分析计算能力,为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打好基础。在数学、物理、力学等课程基础上,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研究构件在力的作用下,内力、应力、变形、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等问题:为后续相关课程提供理论及计算方法。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为:(一)掌握构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设计技术方法。(二)掌握使用材料的力学性能,为构件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三)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理论分析和实验分析能力。(四)加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工程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本条适用于认证专业(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权重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1.能够将数学、物理、工艺设计、指标点1-4.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H工程科学、计算机科学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11
11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Mechanics of Materials) 执 笔 者:聂宝华 审 核 人:常萌蕾 编写日期:2022 年 5 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开课单位 材料科学与氢能学院 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课 课程性质 限选课 是否为双语 否 学分数 2 学分 学时数 总学时 32 ,其中:实验(实训) 0 学时 ;课外 0 学时 先修课程 数学、物理、理论力学 后续课程 材料力学性能、失效分析 二、课程简述 材料力学是材料、机械、土建等工程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对工程设计中的强度、刚度、 稳定性问题有明确的概念,能够熟练地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分析计算能力,为解决工程技术 问题打好基础。在数学、物理、力学等课程基础上,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研究构 件在力的作用下,内力、应力、变形、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等问题,为后续相关课程提供理 论及计算方法。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为: (一)掌握构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设计技术方法。 (二)掌握使用材料的力学性能,为构件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三)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理论分析和实验分析能力。 (四)加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工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本条适用于认证专业) (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 权重 毕业要求 1.能够将数学、物理、工艺设计、 工程科学、计算机科学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指标点 1-4.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 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 H
专业知识结合,用于解决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工程问题。复杂的问题。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物理、指标点2-1.能够应用数学、物理、工工艺设计、工程科学、信息技术、计算机等艺设计、工程科学、信息技术、计科学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新能算机等学科学知识的基本原理识别M源材料与器件的复杂工程问题,采取有效的和判断材料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实验技术,以获得有效的结论。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指标点3-1.能够针对新能源材料与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器件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提出解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企业生产实践中工艺决方案。L设计、科技开发、工程技术的需求,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二)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中的实现路径通过本课程学习,围绕构件在力的作用下,内力、应力、变形、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等问题,学生掌握工程设计中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及分析计算能力,为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打好基础。具体学习目标包括:(1)掌握构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设计技术方法;(2)掌握使用材料的力学性能,为构件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3)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理论分析和实验分析能力;(4)加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考核课程学习情况(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三)成绩评定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第一章绪论重点:内力、应力与应变难点:变形固体假设与截面法课程思政:学习古代建筑的力学稳定性,树立中华民族自信心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12
12 专业知识结合,用于解决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复杂的问题。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物理、 工艺设计、工程科学、信息技术、计算机等 科学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新能 源材料与器件的复杂工程问题,采取有效的 实验技术,以获得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 2-1.能够应用数学、物理、工 艺设计、工程科学、信息技术、计 算机等学科学知识的基本原理识别 和判断材料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 参数。 M 毕业要求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企业生产实践中工艺 设计、科技开发、工程技术的需求,并能够 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 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指标点 3-1.能够针对新能源材料与 器件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提出解 决方案。 L (二)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中的实现路径 通过本课程学习,围绕构件在力的作用下,内力、应力、变形、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等 问题,学生掌握工程设计中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及分析计算能力,为解决工程技术问 题打好基础。具体学习目标包括:(1)掌握构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设计技术方法;(2) 掌握使用材料的力学性能,为构件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3)具有一定的计算能 力、理论分析和实验分析能力;(4)加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目标 考核课程学习情况 (二)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 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章 绪论 重点:内力、应力与应变 难点:变形固体假设与截面法 课程思政:学习古代建筑的力学稳定性,树立中华民族自信心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