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基尔霍夫定律1.6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第2章电路的分析方法重点:1.电源模型及其等效变换:2.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3.戴维南定理。难点:1.戴维南定理;2.二端电路的等效课程思政:向同学们介绍戴维南定理的提出对复杂电路求解的重要意思,从而鼓励同学们要对科学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为社会做出贡献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为主,以多媒体加板书方式教学2.1电压源和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2.2支路电流法2.3叠加原理2.4戴维南定理第3章单相正弦交流电路重点:1.正弦交流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分析法;2.单一元件的交流电压与电流的关系;3.电路阻抗及其分析计算:4.功率及功率因数计算和串、并联谐振特征。难点:1.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2.电感和电容电路的交流特性;3.阻抗电路的电压、电流的分析计算。课程思政:让同学们对生活中所用的电源有一定的了解,发电厂发出电是交流还是直流、我国的工频是多少,每个国家的额定电压不一样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为主,以多媒体加板书方式教学3.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3.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3.3单一参数元件(R、L、C)的正弦交流电路3.4RLC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3.5阻抗的串联与并联3.6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与功率因数的提高第4章三相电路及安全用电重点:1.三相电动势参数及对称特性:2.三相对称负载系统特性与参数:3.三相功率难点:三相三线制不对称负载系统课程思政:同学们了解为什么要用三相电源,并通过短视频的方式,让同学们在生活中注意用电安全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为主,以多媒体加板书方式教学4.1三相正弦交流电路(1)三相电源(2)三相负载(3)三相功率4.2安全用电第5章变压器和电动机重点:1.变压器工作原理和变换作用;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3
3 1.5 基尔霍夫定律 1.6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第 2 章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电压源和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2.2 支路电流法 2.3 叠加原理 2.4 戴维南定理 第 3 章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 3.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3.3 单一参数元件(R、L、C)的正弦交流电路 3.4 RLC 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 3.5 阻抗的串联与并联 3.6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与功率因数的提高 第 4 章三相电路及安全用电 4.1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1)三相电源 (2)三相负载 (3)三相功率 4.2 安全用电 第 5 章 变压器和电动机 重点:1.电源模型及其等效变换;2.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 ;3.戴维南定理。 难点:1. 戴维南定理;2. 二端电路的等效 课程思政:向同学们介绍戴维南定理的提出对复杂电路求解的重要意思,从而鼓励同学们 要对科学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为主,以多媒体加板书方式教学 重点:1.正弦交流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分析法;2.单一元件的交流电压与电流的关系;3.电 路阻抗及其分析计算;4.功率及功率因数计算和串、并联谐振特征。 难点:1.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电感和电容电路的交流特性 ;3.阻抗电路的电压、电 流的分析计算。 课程思政:让同学们对生活中所用的电源有一定的了解,发电厂发出电是交流还是直流、 我国的工频是多少,每个国家的额定电压不一样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为主,以多媒体加板书方式教学 重点:1. 三相电动势参数及对称特性;2. 三相对称负载系统特性与参数;3. 三相功率 难点:三相三线制不对称负载系统 课程思政:同学们了解为什么要用三相电源,并通过短视频的方式,让同学们在生活中注 意用电安全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为主,以多媒体加板书方式教学 重点:1. 变压器工作原理和变换作用;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
难点:磁路特性和变压器电磁关系以及变压器和电动机的对比分析课程思政:通过推导变压器原边、副边电压、电流和阻抗的关系,鼓励同学们追根溯源,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为主,以多媒体加板书方式教学5.1磁路的概念和基本定律5.2直流和交流磁路5.3变压器5.4三相异步电动机5.5电器控制电路第6章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重点:1.半导体及参杂半导体的特性;2.PN结及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3.二极管及晶体管的特性曲线:4.稳压二极管应用。难点:1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和钳位作用:2.稳压二极管电路分析。课程思政:通过课程的学习激发同学们对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兴趣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为主,以多媒体加板书方式教学6.1半导体基本特性6.2半导体二极管6.3二极管应用电动第7章半导体三极管放大电路基础重点:1.三极管的三个极的特点;2.如何判断各极性:3.电压放大原理;4.静态工作点稳定的放大电路的分析:5.微变等效电路分析。难点:1.基本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2.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课程思政:通过课程的学习激发同学们对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兴趣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为主,以多媒体加板书方式教学7.1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7.2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7.3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7.4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射极输出器六、学时分配作业教学内容备注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题量讲实实小课讨习章节主要内容授训外论题计验1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42-44本定律273-6电路的分析方法813单相正弦交流电路5163-64221-2三相电路及安全用电541-24变压器和电动机4
4 5.1 磁路的概念和基本定律 5.2 直流和交流磁路 5.3 变压器 5.4 三相异步电动机 5.5 电器控制电路 第 6 章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 6.1 半导体基本特性 6.2 半导体二极管 6.3 二极管应用电动 第 7 章半导体三极管放大电路基础 7.1 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 7.2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7.3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7.4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射极输出器 难点:磁路特性和变压器电磁关系以及变压器和电动机的对比分析 课程思政:通过推导变压器原边、副边电压、电流和阻抗的关系,鼓励同学们追根溯源, 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为主,以多媒体加板书方式教学 重点:1. 半导体及参杂半导体的特性;2. PN 结及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3. 二极管及晶 体管的特性曲线;4. 稳压二极管应用。 难点:1. 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和钳位作用;2. 稳压二极管电路分析。 课程思政:通过课程的学习激发同学们对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兴趣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为主,以多媒体加板书方式教学 重点:1. 三极管的三个极的特点;2.如何判断各极性;3.电压放大原理;4.静态工作点 稳定的放大电路的分析;5.微变等效电路分析。 难点:1. 基本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2.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课程思政:通过课程的学习激发同学们对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兴趣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为主,以多媒体加板书方式教学 六、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作业 题量 备注 章节 主要内容 讲 授 实 验 实 训 课 外 讨 论 习 题 小 计 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 本定律 4 4 2-4 2 电路的分析方法 7 1 8 3-6 3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 5 1 6 3-6 4 三相电路及安全用电 2 2 1-2 5 变压器和电动机 4 4 1-2
61-2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X用7半导体三极管放大电1-24路基础合计303212-242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贾贵玺主编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实践。ISBN:9787111530220.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第1版(二)教学参考书[1]】陶桓齐主编电工与电子技术.ISBN:9787560948652.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武汉:2008年,第1版[2]靳孝峰等编电工电子技术,ISBN:9787302397205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15[3]陈新龙等编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程(第2版)ISBN:9787302300960,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18,第2版八、其他说明本课程教学大纲尚需说明的事项,如习题或作业的内容和要求等。《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ProfessionalEnglish)执笔者:许泳行审核人:常萌蕾编写日期:2022年5月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氢能学院学科基础课程课程类型是课程性质必修课是否为双语学分数2 学分学时数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大学英语、材料科学基础后续课程专业英语、科技论文写作5
5 6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 用 4 4 1-2 7 半导体三极管放大电 路基础 4 4 1-2 合计 30 2 32 12-24 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一)教材 贾贵玺主编.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实践.ISBN: 9787111530220.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第 1 版. (二)教学参考书 [1] 陶桓齐主编 电工与电子技术. ISBN: 9787560948652.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武汉:2008 年,第 1 版 [2] 靳孝峰等编 电工电子技术.ISBN: 9787302397205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15 [3] 陈新龙等编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程(第 2 版) ISBN:9787302300960,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 2018, 第 2 版 八、其他说明 本课程教学大纲尚需说明的事项,如习题或作业的内容和要求等。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Professional English) 执 笔 者:许泳行 审 核 人:常萌蕾 编写日期:2022 年 5 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开课单位 材料科学与氢能学院 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是否为双语 是 学分数 2 学分 学时数 总学时 32,其中:实验(实训) 0 学时 ;课外 0 学时 先修课程 大学英语、材料科学基础 后续课程 专业英语、科技论文写作
二、课程简述《专业英语》课程是在大学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完成从大学基础英语阶段到专业英语的阅读、翻译与写作阶段的过渡。本课程是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专业的工程学科平台课程、必修课,旨在为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而开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科技英语的表达方式、方法在英语中的具体体现,为学生继续深造或工作中阅读专业英语文献和英文原著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如记笔记、信息转换等):习惯于阅读真实的语言素材:扩大科技词汇量,开阔科普视野和思路:进一步了解如何书写正式的英文书信、项目规划书,学会如何利用图表、表格等视觉信息,熟悉科技文体的写作规范:操练以不同语言结构、以语言功能为中心的写作练习和翻译练习。科技英语的教学任务是讲授科技英语的语法特点、文体结构以及科技英语文献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阅读英语科技资料的能力,使其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所需要的信息。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本课程所支撑(达成)的毕业要求支撑度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及指标点2-3能够正确表述一个工程L基础科学、化学、材料科学基础等知分问题解决方案并分析其合理性。析材料化学领域的工程问题。指标点10-1能够就材料制备与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做出书面和口头的清M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与业界同行及社晰表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陈述发言和回应指令:具备一定指标点10-2了解材料学科发展趋势H的国际化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并能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行沟通和交流。效沟通。指标点10-3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H力。(二)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中的实现路径对应毕业要求2、10:本课程将提高学生阅读英语科技资料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扩大科技词汇量,帮助学生更好地使用WebofScience、SciFinder等英文科技文献检索工具。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
6 二、课程简述 《专业英语》课程是在大学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完成从大学基础英语阶段到专业 英语的阅读、翻译与写作阶段的过渡。本课程是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 器件等专业的工程学科平台课程、必修课,旨在为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而开设。通过本门 课程的学习,了解科技英语的表达方式、方法在英语中的具体体现,为学生继续深造或工作 中阅读专业英语文献和英文原著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和综合 分析能力(如记笔记、信息转换等);习惯于阅读真实的语言素材;扩大科技词汇量,开阔 科普视野和思路;进一步了解如何书写正式的英文书信、项目规划书,学会如何利用图表、 表格等视觉信息,熟悉科技文体的写作规范;操练以不同语言结构、以语言功能为中心的写 作练习和翻译练习。科技英语的教学任务是讲授科技英语的语法特点、文体结构以及科技英 语文献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阅读英语科技资料的能力,使其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材 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所需要的信息。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 (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本课程所支撑(达成)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 支撑度 毕业要求 2.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及 基础科学、化学、材料科学基础等知分 析材料化学领域的工程问题。 指标点 2-3 能够正确表述一个工程 问题解决方案并分析其合理性。 L 毕业要求 10.沟通:能够与业界同行及社 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 报告、陈述发言和回应指令;具备一定 的国际化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 行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 10-1 能够就材料制备与研究 中出现的问题做出书面和口头的清 晰表达。 M 指标点 10-2 了解材料学科发展趋势 并能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 效沟通。 H 指标点 10-3 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 力。 H (二)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中的实现路径 对应毕业要求 2、10:本课程将提高学生阅读英语科技资料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综 合分析能力、扩大科技词汇量,帮助学生更好地使用 Web of Science、SciFinder 等英文科技 文献检索工具。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目标
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英语科技资料的能力。目标2:提高阅读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如记笔记、信息转换等)、扩大科技词汇量。目标3: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所需要的信息。(二)考核方式采取考查、考试的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命名、论文的翻译、英文摘要的写作等项目的考查、考试。(三)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第一章Introductionto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重点:材料类、化学类英文文献的快速阅读:难点:科技英文句子的理解与翻译。课程思政:引导学生认识英语在专业学习、职业发展规划中的重要作用。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PPT课件授课,结合课堂讨论第1节WhatIsaMaterial?第2节ClassificationofMaterials第3节FundamentalPropertiesofDifferentKindofMaterials要求:了解材料科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掌握文献快速阅读技巧:科技英语翻译技巧(一):词义选择和引申。第二章MetalsandAlloys重点:形成快速阅读的习惯难点:金属材料类科技论文的理解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学习元素周期表各元素的英文单词,了解科学发展的规律。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PPT课件授课,结合课堂讨论第1节AtomicArrangements and Imperfects intheAtomicArrangement第2节ThermalEquilibriumDiagram第3节Casting第4节Nonferrous Alloy要求:金属材料类文献阅读:科技英语翻译技巧(二):数词。7
7 目标 1: 培养学生阅读英语科技资料的能力。 目标 2:提高阅读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如记笔记、信息转换等)、扩大科技词汇量。 目标 3: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所需要的信息。 (二)考核方式 采取考查、考试的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命名、论文的翻译、英文摘要的写作等项目的考 查、考试。 (三)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占 30%,考试成绩占 7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章 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第 1 节 What Is a Material? 第 2 节 Classification of Materials 第 3 节 Fundamental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Kind of Materials 要求:了解材料科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掌握文献快速阅读技巧;科技英语翻 译技巧(一):词义选择和引申。 第二章 Metals and Alloys 第 1 节 Atomic Arrangements and Imperfects in the Atomic Arrangement 第 2 节 Thermal Equilibrium Diagram 第 3 节 Casting 第 4 节 Nonferrous Alloy 要求:金属材料类文献阅读;科技英语翻译技巧(二):数词。 重点:材料类、化学类英文文献的快速阅读; 难点:科技英文句子的理解与翻译。 课程思政:引导学生认识英语在专业学习、职业发展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 PPT 课件授课,结合课堂讨论 重点:形成快速阅读的习惯 难点:金属材料类科技论文的理解 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学习元素周期表各元素的英文单词,了解科学发展的规律。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 PPT 课件授课,结合课堂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