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次序:第19次教学周次:第13周教学课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5章选线第5.2节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选线的步骤和任务,了解影响路线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掌握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5.2路线方案选择本节课时:2学时讲课重点:1.路线方案、据点、路线总方向概念;2.分析影响路线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3.理解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4.理解选线遵循的步骤。讲课难点:1.掌握路线方案、据点、路线总方向概念;2.理解采用多因素确定最佳路线方案分析思想与方法教学过程:一、路线方案的拟定路线方案:是根据指定的路线总方向和设计道路的性质任务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考虑了社会、经济因素和复杂的自然条件等拟定的路线走向。路线方案选择目的是合理地解决设计道路的起迄点和走向。据点:公路网规划所规定的或上级部门所指定的一条路线的起终点和中间必经重要城镇或地点。总走向或大走向:一系列据点的连线。两个据点之间常有若干可供选择的不同走向。008图中的A、C为规划路线的起终点,B为必须经过的经济据点。(1)不好的路线方案6
6 授课次序:第 19 次 教学周次:第 13 周 教学课时:2 学时 教学内容:第 5 章选线 第 5.2 节 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选线的步骤和任务,了解影响路线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掌握路线方案选择的方 法和步骤。 5.2 路线方案选择 本节课时:2 学时 讲课重点: 1.路线方案、据点、路线总方向概念; 2.分析影响路线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 3.理解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 4.理解选线遵循的步骤。 讲课难点: 1.掌握路线方案、据点、路线总方向概念;2.理解采用多因素确定最佳路线方案分析思想与方法。 教学过程: 一、路线方案的拟定 路线方案:是根据指定的路线总方向和设计道路的性质任务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考虑了社会、 经济因素和复杂的自然条件等拟定的路线走向。 路线方案选择目的是合理地解决设计道路的起迄点和走向。 据点:公路网规划所规定的或上级部门所指定的一条路线的起终点和中间必经重要城镇或地点。 总走向或大走向:一系列据点的连线。两个据点之间常有若干可供选择的不同走向。 图中的 A、C 为规划路线的起终点,B 为必须经过的经济据点。 (1)不好的路线方案
将线路起终点和必须经过的经济据点直接连接,路线虽短捷,但多次跨越大河,直穿较高的山岭和不良地质地段,不仅投资多,而且工程质量差、隐患大。(2)较好的路线方案为了降低工程造价,消除隐患,可根据自然条件选择有利地点通过,如特大桥或复杂大桥的合适桥址D、E,绕避不良地质的F、G,垭口H、I,这些点称为控制点。这样,据点A、B之间就有ADFB和AGEB两个可能走法,而据点BC之间也有BHC和BIC两个可能走法,这些每一种可能的走法就是一个大的路线方案。作为选线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在各种可能的方案中,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方案的比选,选择最合理的路线方案作为进一步设计的依据。二、影响因素影响路线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1.政治、经济、国防及使用任务、性质要求。政治因素在目前考虑的并不多,只在一些具有特殊政治需要时考虑。经济效益及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是修建公路的主要目的。通过可行性研究评价经济效益。国防上的要求,过去及目前考虑不多2.路线在综合运输网中的地位及与沿线城镇、工矿、农田、水利的关系。3.沿线自然条件的影响。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决定了工程难易和运营质量,对选择路线走向有直接影响。4.设计道路主要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的影响。设计道路的主要技术标准如最大纵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路线走向的选择。例如,同一条三级公路,在翻越垭口时,若采用的最大坡度不同,路线的走向是不同的。采用较大的路线纵坡,可使路线更靠近短直方向。在公路等级一定的条件下,实际可能达到的标准对使用性质、任务影响很大,也就是对于不同的公路等级、功能及其使用性质任务,应该选用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标准,比如为快速直达、远距离服务的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应高;为地方交通服务的一级公路,不一定追求高指标。5.与景点、文物、名胜等的联系。路线选择工程数量工程造价区域网状况公路控制点络不城建施298a镇良TE牧L古港地度水方A材设段口迹7
7 将线路起终点和必须经过的经济据点直接连接,路线虽短捷,但多次跨越大河,直穿较高的山岭和 不良地质地段,不仅投资多,而且工程质量差、隐患大。 (2)较好的路线方案 为了降低工程造价,消除隐患,可根据自然条件选择有利地点通过,如特大桥或复杂大桥的合适桥 址 D、E,绕避不良地质的 F、G,垭口 H、I,这些点称为控制点。这样,据点 A、B 之间就有 ADFB 和 AGEB 两个可能走法,而据点 BC 之间也有 BHC 和 BIC 两个可能走法,这些每一种可能的走法就是一个 大的路线方案。作为选线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在各种可能的方案中,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方案的 比选,选择最合理的路线方案作为进一步设计的依据。 二、影响因素 影响路线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 1.政治、经济、国防及使用任务、性质要求。 政治因素在目前考虑的并不多,只在一些具有特殊政治需要时考虑。经济效益及促进地方经济的发 展是修建公路的主要目的。通过可行性研究评价经济效益。国防上的要求,过去及目前考虑不多。 2.路线在综合运输网中的地位及与沿线城镇、工矿、农田、水利的关系。 3.沿线自然条件的影响。 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决定了工程难易和运营质量,对选择路线走向有直接影响。 4.设计道路主要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的影响。 设计道路的主要技术标准如最大纵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路线走向的选择。例如,同一条三级公路, 在翻越垭口时,若采用的最大坡度不同,路线的走向是不同的。采用较大的路线纵坡,可使路线更靠近 短直方向。在公路等级一定的条件下,实际可能达到的标准对使用性质、任务影响很大,也就是对于不 同的公路等级、功能及其使用性质任务,应该选用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标准,比如为快速直达、远距离服 务的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应高;为地方交通服务的一级公路,不一定追求高指标。 5.与景点、文物、名胜等的联系。 结 构 物 城 镇 港 口 施 工 设 备 建 筑 材 料 路线选择 区域网状况 工程数量 公路控制点 工程造价 连 通 度 等 级 水 平 土 石 方 量 不 良 地 段 名 胜 古 迹 地 物 点 建 设 规 模 路 网 密 度
三、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路线方案选择是在具体设计之前的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解决的。指定的两个据点之间的自然情况越复杂、距离越长,可能的比较方案就越多,需要淘汰的方案也就越多。路线方案选择的做法大概归纳为以下几步:1.收集有关资料在路线选择以前,首先要尽可能多地收集与方案有关的资料。比如:规划设计资料、交通资料、地形图、地质、水文、气象等资料。2.确定初步方案根据已确定的路线总走向和已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在1:5万或1:10万的地形图上,初步研究各种可能的路线走向。经比较淘汰确定几个可供下一步野外实地调查的初步方案。3.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图示规划目标路线方案布局交通量及影响因素数学模型专家分析方案评判评判指标Y满意T提交方案4.确定初步方案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利用地形图确定(常规方法)一般用1:5万或1:10万比例尺的地形图,在室内分析研究,初步选择路线走向。在这种地形图上,可以看出地形、地物、特殊不良地质等。在据点之间可以找出几种可能的走法,经过比较,选择合理的方案。这时,主要解决路线与地形、地物等的矛盾。比如:路线可能沿哪些河沟,走哪些垭口,路线是穿过、靠近,还是避开城镇或工矿区等。(2)利用航测像片确定。目前,国外日本、德国、美国等都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初步方案选择,我国还处于研究阶段。(3)利用飞机确定主要是利用直升飞机或轻型飞机从空中俯视选线,多用手地形特别困难、无地形图、人员无法抵达的重山区。目前极少采用。80
8 三、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 路线方案选择是在具体设计之前的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解决的。指定的两个据点之间的自然情况越 复杂、距离越长,可能的比较方案就越多,需要淘汰的方案也就越多。 路线方案选择的做法大概归纳为以下几步: 1.收集有关资料 在路线选择以前,首先要尽可能多地收集与方案有关的资料。比如:规划设计资料、交通资料、地形 图、地质、水文、气象等资料。 2.确定初步方案 根据已确定的路线总走向和已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在 1:5 万或 1:10 万的地形图上,初步研究各种 可能的路线走向。经比较淘汰确定几个可供下一步野外实地调查的初步方案。 3.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图示 4.确定初步方案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利用地形图确定(常规方法) 一般用 1:5 万或 1:10 万比例尺的地形图,在室内分析研究,初步选择路线走向。在这种地形图上, 可以看出地形、地物、特殊不良地质等。在据点之间可以找出几种可能的走法,经过比较,选择合理的 方案。这时,主要解决路线与地形、地物等的矛盾。比如:路线可能沿哪些河沟,走哪些垭口,路线是 穿过、靠近,还是避开城镇或工矿区等。 (2)利用航测像片确定。 目前,国外日本、德国、美国等都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初步方案选择,我国还处于研究阶段。 (3)利用飞机确定 主要是利用直升飞机或轻型飞机从空中俯视选线,多用于地形特别困难、无地形图、人员无法抵达 的重山区。目前极少采用。 规划目标 路线方案布局 专家分析 方案评判 交通量及影响因素 满意 提交方案 数学模型 评判指标
3.野外实地调查(也称踏勘或视察)根据上面室内确定的初步方案,可到实地进行调查,调查中要坚持跑到、看到、调查到,不遗漏任何一个可能方案。对调查中发现的新方案也要进行调查。(1)调查准备:应在实地视察前全部做好,主要有下列工作①收集资料:地形图(1:5万和1:1万)、水文、气象、地质资料。②组织工作:人员组成要有选线、桥梁、地质专业的工程师;还要有负担生活的专门人员;一定数量的民工负责开路和搬运行李等。③编制调查计划:包括调查目的任务、调查路线、调查内容、吃住行等。携带仪器:对讲机、地质罗盘、手水准、望远镜、海拔仪、皮尺等(2)调查内容①各据点调查落实;路网规划指定的控制点若发现不合理时,要提出充分的变更理由,报审批。②对路线、大桥、隧道调查;提出推荐方案。对大桥和隧道,一般路线应服从桥位和隧道位置的要求,对中小桥应服从路线的基本走向。③采用标准落实:根据地形情况,可以分段提出采用的技术标准和主要技术指标。④线位调查。主要是确定路线的必经控制点。如越岭垭口、跨河桥位、与铁路或公路交叉点、与城镇或不良地质地段关系等。另外还有旧路利用情况。③估算各种工程数量。③筑路材料调查。调查当地出产材料如砂石材料、石灰等和外购材料如钢筋、水泥、木材等的规格、价格、运距、运输方式、供应数量等情况。?经济调查;主要为经济分析之用,内容较多,直接经过区域重点调查,周边影响区域也应调查,③其他调查,征地、拆迁、风俗、材料供应等。4.编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四、路线方案选择实例结合教材实例分析讲解。本节小结(1)路线方案的拟定是合理利用走廊带从大面着手,多因素综合分析:(2)路线方案选择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步骤。思考题1.如何理解路线方案、据点、路线总方向概念?9
9 3. 野外实地调查(也称踏勘或视察) 根据上面室内确定的初步方案,可到实地进行调查,调查中要坚持跑到、看到、调查到,不遗漏任 何一个可能方案。对调查中发现的新方案也要进行调查。 (1)调查准备:应在实地视察前全部做好,主要有下列工作: ①收集资料:地形图(1:5 万和 1:1 万)、水文、气象、地质资料。 ②组织工作:人员组成要有选线、桥梁、地质专业的工程师;还要有负担生活的专门人员;一定数 量的民工负责开路和搬运行李等。 ③编制调查计划:包括调查目的任务、调查路线、调查内容、吃住行等。 ④携带仪器:对讲机、地质罗盘、手水准、望远镜、海拔仪、皮尺等 (2)调查内容 ①各据点调查落实;路网规划指定的控制点若发现不合理时,要提出充分的变更理由,报审批。 ②对路线、大桥、隧道调查;提出推荐方案。对大桥和隧道,一般路线应服从桥位和隧道位置的要 求,对中小桥应服从路线的基本走向。 ③采用标准落实:根据地形情况,可以分段提出采用的技术标准和主要技术指标。 ④线位调查。主要是确定路线的必经控制点。如越岭垭口、跨河桥位、与铁路或公路交叉点、与城 镇或不良地质地段关系等。另外还有旧路利用情况。 ⑤估算各种工程数量。 ⑥筑路材料调查。调查当地出产材料如砂石材料、石灰等和外购材料如钢筋、水泥、木材等的规格、 价格、运距、运输方式、供应数量等情况。 ⑦经济调查;主要为经济分析之用,内容较多,直接经过区域重点调查,周边影响区域也应调查。 ⑧其他调查,征地、拆迁、风俗、材料供应等。 4.编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路线方案选择实例 结合教材实例分析讲解。 本节小结 (1)路线方案的拟定是合理利用走廊带从大面着手,多因素综合分析; (2)路线方案选择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步骤。 思考题 1.如何理解路线方案、据点、路线总方向概念?
2.分析影响路线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3.路线方案选择的步骤包括哪些内容?授课次序:第20次教学周次:第14周教学课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5章选线第5.3节教学目的:结合地形特点让学生熟悉路线的布局,掌握平原区路线的特点、平原区路线布设要点。5.3平原地区选线本节课时:2学时讲课重点:1.理解平原区路线的特点;2.掌握平原区路线布设要点。讲课难点:1.把握平原区地质、地物及路线跨越方式对路线的影响;2.把握平原区路线选线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教学过程:一、平原区路线的特点1.地形特点①地面坡度平缓,相对高差较小(地面横坡<3,相对高差<30m)。路线纵坡不受限制。②一般多为耕地,地物障碍多除了不适宜耕作地以外多为耕地,良田多,土地昂贵;居民点较密,各种建筑物分布广。③沟渠密布,河网池塘多平原地区分布有大量灌溉沟渠,天然河道、湖泊、池塘等等。④地下水位较高,取土困难,缺乏筑路材料。2.路线特点①线形好,标准高。路线纵坡小,平曲线半径大,技术指标较高。②路线短捷、顺直。地形对路线的限制不大,主要是地物障碍的限制使路线有所转折。如果两个控制点之间没有任何障碍物,就可以走直连线。如果两控制点之间有城镇、工厂、村庄、湖泊、水塘、风景点、水田、沟渠等障碍物时,通过实地调查,确定路线是穿过、靠近还是绕避,从而10
10 2.分析影响路线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 3.路线方案选择的步骤包括哪些内容? 授课次序:第 20 次 教学周次:第 14 周 教学课时:2 学时 教学内容:第 5 章选线 第 5.3 节 教学目的:结合地形特点让学生熟悉路线的布局,掌握平原区路线的特点、平原区路线布设要点。 5.3 平原地区选线 本节课时:2 学时 讲课重点: 1.理解平原区路线的特点; 2.掌握平原区路线布设要点。 讲课难点: 1.把握平原区地质、地物及路线跨越方式对路线的影响; 2.把握平原区路线选线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教学过程: 一、平原区路线的特点 1.地形特点 ①地面坡度平缓,相对高差较小(地面横坡<3。,相对高差<30m)。路线纵坡不受限制。 ②一般多为耕地,地物障碍多 除了不适宜耕作地以外多为耕地,良田多,土地昂贵;居民点较密,各种建筑物分布广。 ③沟渠密布,河网池塘多 平原地区分布有大量灌溉沟渠,天然河道、湖泊、池塘等等。 ④地下水位较高,取土困难,缺乏筑路材料。 2.路线特点 ①线形好,标准高。路线纵坡小,平曲线半径大,技术指标较高。 ②路线短捷、顺直。地形对路线的限制不大,主要是地物障碍的限制使路线有所转折。 如果两个控制点之间没有任何障碍物,就可以走直连线。如果两控制点之间有城镇、工厂、村庄、 湖泊、水塘、风景点、水田、沟渠等障碍物时,通过实地调查,确定路线是穿过、靠近还是绕避,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