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教学案(三课时) 第一课时《马说》《陋室铭》 预习目标 计意图: 会背这两篇课文。 通过预习,解决文 2.了解文学常识 言字词的意思,培 3.识记注解中的重要词语解释,小组内互相检测 养学生自主复习 预习设计: 的习惯 自读《马说》《陋室铭》三遍,并自背一遍。 二、文学常识 1.《马说》选自《 》,作者是朝文学家、哲学 字退之,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 2.《陋室铭》作者是 朝诗人 ,字梦得。铭,本是古代 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 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给下列字注音并将它再写三遍。 骈死于槽枥之间 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 无案牍之劳形 四、解释下面的词语。 且安 等: 道 或临劳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养成字 五、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字落实的好的翻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习惯。 2.才美不外见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耶? 六、一词多义整理 食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不饱,力不足 策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以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其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名有仙则名 遂以名楼 七、熟读课文翻译,并结合文章在译文中圈点出关键词语的意思。 《马说》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 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马夫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 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它能日行千
1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教学案(三课时) 第一课时《马说》《陋室铭》 预习目标: 1.会背这两篇课文。 2.了解文学常识。 3.识记注解中的重要词语解释,小组内互相检测。 预习设计: 一、自读《马说》《陋室铭》三遍,并自背一遍。 二、文学常识 1.《马说》选自《 》,作者是 朝文学家、哲学 家 ,字退之,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 2.《陋室铭》作者是 朝诗人 ,字梦得。铭,本是古代 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 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三、给下列字注音并将它再写三遍。 骈.死于槽枥之间 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 无案牍.之劳形 四、解释下面的词语。 且: 等: 或: 安: 道: 临: 常: 斯: 劳: 五、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才美不外见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耶? 六、一词多义整理。 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不饱,力不足 策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以 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其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名 有仙则名 遂以名楼 七、熟读课文翻译,并结合文章在译文中圈点出关键词语的意思。 《马说》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 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马夫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 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它能日行千 设计意图: 通过预习,解决文 言字词的意思,培 养学生自主复习 的习惯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养成字 字落实的好的翻 译习惯
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才能, 却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特长也就显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 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能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 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啊 《陋室铭》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 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 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交往的没有不懂 问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 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 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八、你在预习时还有哪些疑惑或困难,请写下来与小组成员讨论 教学目标 1.复习课文中的字词,并翻译课文 2.理解托物寓意、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检测预习题。 重要字词 )《马说》 字音、字形:骈 槽枥 牍 2.通假字:食、见、材、耶 3.特殊读音的字:食石见 4.重点字词解释 (二)《陋室铭》 1.字音、字形:馨牍 2.圈画重要字词,并解释。 名 斯德馨 鸿儒白丁 丝竹劳 形 重要语句 (一)《马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二)《陋室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 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才能, 却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特长也就显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 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能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 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啊! 《陋室铭》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 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 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交往的没有不懂 学问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 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 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八、你在预习时还有哪些疑惑或困难,请写下来与小组成员讨论: 教学目标: 1.复习课文中的字词,并翻译课文; 2.理解托物寓意、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测预习题。 二、重要字词 (一)《马说》 1.字音、字形:骈 槽枥 馨 牍 2.通假字:食、见、材、耶 3.特殊读音的字:食 石 见 4.重点字词解释: (二)《陋室铭》 1.字音、字形:馨 牍 2.圈画重要字词,并解释。 名 斯 德馨 上 鸿儒 白丁 调 丝竹 劳 形 云 三、重要语句。 (一)《马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二)《陋室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四、特殊句式。 (一)《马说》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一句为了强调定语“千里”把“千里马”掌握几种文言文 变成“者”字结构,放在“马”之后,翻译时,要改变句子顺序,翻译成特殊句式的翻译 “日行千里的马”。在翻译课外文言文时要注意。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于”相当于“在”,“于奴隶人之手” 是介词结构的后置。译:只好屈辱在低贱的<养马>人的手里。 (二)《陋室铭》 何陋之有”本来的句式是“有何陋”,加上“之”将“何陋”放到句前, 叫宾语前置。“之”也就译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五、文章理解 《马说》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论述的是识别和发现人才的问题。作者将 人才比做“千里马”,将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比作“伯乐”,将愚妄浅 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不能 知人善任的昏庸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和鞭挞,巧妙地发挥了针砭时弊的作 用 《陋室铭》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的节操的愿 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课堂练习 计意图: 解释加点的词。 检测预习和课堂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2.骈死于槽枥之间 学习知识的掌握 3.一食或尽粟一石 4.才美不外见 情况。 5.策之不以其道 6.执策而临之 7.其真无马邪? 8.其真不知马也 9.有仙则名 0.斯是陋室 11.惟吾德馨 12.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下面的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听它嘶鸣,却不懂得它的意愿。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四、特殊句式。 (一)《马说》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一句为了强调定语“千里”,把“千里马” 变成“者”字结构,放在“马”之后,翻译时,要改变句子顺序,翻译成 “日行千里的马”。在翻译课外文言文时要注意。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于”相当于“在”,“于奴隶人之手” 是介词结构的后置。译:只好屈辱在低贱的<养马>人的手里。 (二)《陋室铭》 “何陋之有”本来的句式是“有何陋”,加上“之”将“何陋”放到句前, 叫宾语前置。“之”也就译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五、文章理解。 《马说》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论述的是识别和发现人才的问题。作者将 人才比做“千里马”, 将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比作“伯乐”,将愚妄浅 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不能 知人善任的昏庸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和鞭挞,巧妙地发挥了针砭时弊的作 用。 《陋室铭》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的节操的愿 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课堂练习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2. 骈.死于槽枥之间 3.一食或.尽粟一石 4. 才美不外见. 5.策.之不以其道 6. 执策.而临之 7.其.真无马邪? 8. 其.真不知马也。 9. 有仙则名. 10. 斯.是陋室 11. 惟吾德馨. 12. 无案牍之劳.形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听它嘶鸣,却不懂得它的意愿。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掌握几种文言文 特殊句式的翻译 方法。 设计意图: 检测预习和课堂 学习知识的掌握 情况
三、用文中的句子填空。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人感慨道 2.造成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 3.《陋室铭》一文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4.自比古代贤士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5.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四、内容理解。 1.《马说》一文文采用 的写法,论述的是识别和发现人才的 问题。作者将 比做“千里马”,将 比作“伯 乐”, 比做“食马者”,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 原因,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和鞭挞,巧妙地发挥了 针砭时弊的作用。 2.《陋室铭》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 的节操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 教学反思
4 三、用文中的句子填空。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人感慨道:“ , 。 ” 2.造成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 ” 3.《陋室铭》一文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4.自比古代贤士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5.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四、内容理解。 1.《马说》一文文采用 的写法,论述的是识别和发现人才的 问题。作者将 比做“千里马”, 将 比作“伯 乐”, 比做“食马者”,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 原因,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和鞭挞,巧妙地发挥了 针砭时弊的作用。 2. 《 陋 室 铭 》 赞 扬 简 陋 的 居 室 , 表 达 了 作 者 的节操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活板》《核舟记》山市》 预习目标: 熟读这三篇课文 2.了解文学常识。 3.识记注解中的重要词语解释,小组内互相检测 预习设计 、自读三篇课文。 二、文学常识 1.《活板》作者」 科学家、政治家,选自 》。是包容多种知识的笔记巨著。被英国学者约瑟誉为“中设计意图:掌握必 国科技史上的坐标”。印刷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发明者是宋朝要的文学常识。 2.《核舟记》作者 末人,选自 书是清朝人 人编辑的 3.《山市》选自 著的《 填空。 《活板》按照 顺序说明,紧扣“”这一特 进行说明。 计意图 2.《核舟记》细致描述了核舟和舟上人物形象,表现了核舟的“ 了解两篇说明文 赞扬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的主要内容和对 四、给下面词语注音。 象的特点。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更互用之 用讫再火令药熔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罔不 贻余核舟 八分有奇 椎髻 计意图:继续积 文言词汇 石青糁之 多髯 神情与苏、黄不属」 高垣睥睨 连亘 层层指数 五、找出下面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1)卧右膝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居右者椎髻仰面 (4)板印书籍 (5)用讫再火令药熔 六、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为”。 (1)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2)又为活板 (3)每字为一印 (4)每韵为一帖 (5)不以木为之者 (6)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7)为宫室、器皿、人物 (8)满铁范为一板 七、解释文中下列重要词语。 盛和冒范就炀砥具就帖讫殊不奇巧罔
5 第二课时《活板》《核舟记》《山市》 预习目标: 1.熟读这三篇课文。 2.了解文学常识。 3.识记注解中的重要词语解释,小组内互相检测。 预习设计: 一、自读三篇课文。 二、文学常识 1.《活板》作者 , 科学家、政治家,选自 《 》。是包容多种知识的笔记巨著。被英国学者约瑟誉为“中 国科技史上的坐标”。印刷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发明者是宋朝 的 。 2.《核舟记》作者 。 末人,选自 ,该 书是清朝人 人编辑的。 3.《山市》选自 著的《 》。 三、填空。 1.《活板》按照 顺序说明,紧扣“ ”这一特 征进行说明。 2.《核舟记》细致描述了核舟和舟上人物形象,表现了核舟的“ ”, 赞扬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四、给下面词语注音。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更.互用之 用讫.再火令药熔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罔.不 贻.余核舟一 八分有奇. 椎髻.. 石青糁.之 多髯. 神情与苏、黄不属. 高垣睥睨 ... 连亘. 层层指数. 五、找出下面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1)卧右膝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居右者椎髻仰面 (4)板印书籍 (5)用讫再火令药熔 六、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为”。 (1)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2)又为活板 (3)每字为一印 (4)每韵为一帖 (5)不以木为之者 (6)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7)为宫室、器皿、人物 (8)满铁范为一板 七、解释文中下列重要词语。 盛 和 冒 范 就 炀 砥 具 就 帖 讫 殊不 奇巧 罔 设计意图:掌握必 要的文学常识。 设计意图: 了解两篇说明文 的主要内容和对 象的特点。 设计意图:继续积 累文言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