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一次质量检测题 语文试卷 说明: 1.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五大题,满分120分,答卷时 间120分钟。 2.第二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试题得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 得分不能超过120分。 3、本试卷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23分) 、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0分) 1.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诘(jie)责文绉绉(zhou)眼翳(yi) B.胡髭(z1)黝(you)黑颔(han)首 C.直戳(chuo)解剖(fou) 墓(mo)画 D.滞(zhi)留桀(can)然庶(su)祖母 2.下面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麻木不仁 诚慌诚恐粗制滥造 不可名状 翻来覆去冥思遐想 C、气宇轩昂 正经危坐 藏污纳垢 D、颔首低眉 油光可鉴 暗然失色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她长着高挑的身材,有一头瀑布般的长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鹤立鸡群, 引人注目。 B.这对夫妇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从国外归来的儿子 C.臣受此殊誉,诚惶诚恐,感激不尽。 D.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由于他长期住在城市里,再加上父母的溺爱,养成了爱虚荣、怕艰 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 1 页 共 8 页 八年级下册第一次质量检测题 语文试卷 说明: 1.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五大题,满分 120 分,答卷时 间 120 分钟。 2.第二卷设有附加题,共 10 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试题得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 得分不能超过 120 分。 3、本试卷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 I 卷(选择题 共 23 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诘.(.jié)责 文绉绉..(zhōu) 眼翳.(yì) B.胡髭.(zī) 黝.(yǒu) 黑 颔.(hān)首 C.直戳.(chuō) 解剖.(fōu) 摹.(mó)画 D.滞.(zhì)留 桀.(càn)然 庶.(sù) 祖母 2.下面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麻木不仁 诚慌诚恐 粗制滥造 B、 不可名状 翻来覆去 冥思遐想 C、 气宇轩昂 正经危坐 藏污纳垢 D、 颔首低眉 油光可鉴 暗然失色 3.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她长着高挑的身材,有一头瀑布般的长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鹤立鸡群 ...., 引人注目 。 B. 这对夫妇在客厅里正襟危坐 ....地等待从国外归来的儿子 。 C. 臣受此殊誉,诚惶诚恐 ....,感激不尽 。 D. 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 ....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由于他长期住在城市里 , 再加上父母的溺爱 , 养成了爱虚荣、怕艰
苦 B.认真复习是我们能否在毕业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的保证。 C.在老师的教育下,我明白自己错了 D.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的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句意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是( ①我们只能迎难而上,努力向前方挺进。 ②因为退缩解决不了问题。 ③人走在路上,是可以停歇一下,却不可能停一辈子 ④纵使前路布满荆棘,却也不能退缩。 ⑤前方的路还是需要自己去探索,去经历 A.④②①③⑤B.③⑤④②①C.③⑤①④②D.①④②⑤③ 二、文言文阅读(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6至10题。 甲文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 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 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 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 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6.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翻译不正确的是。( )(2分) A、媵人持汤沃灌(热水)B、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的意思) C、或夜昏怠(或者) D、五年未尝解衣就寝(睡觉) 7.下列“之”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 2 页 共 8 页 苦 。 B .认真复习是我们能否在毕业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的保证 。 C .在老师的教育下 , 我明白自己错了 。 D .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的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 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句意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是( ) ①我们只能迎难而上,努力向前方挺进。 ②因为退缩解决不了问题。 ③人走在路上,是可以停歇一下,却不可能停一辈子。 ④纵使前路布满荆棘,却也不能退缩。 ⑤前方的路还是需要自己去探索,去经历。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④②① C.③⑤①④② D.①④②⑤③ 二、文言文阅读(共 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 6 至 10 题。 甲文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 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右备容 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 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 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 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 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6.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翻译不正确的是。( )(2 分) A、媵人持汤.沃灌(热水) B、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 穿的意思) C、或.夜昏怠(或者) D、五年未尝解衣就寝.(睡觉) 7.下列“之”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 分)
A、腰白玉之环 B、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去之南都入学舍 D、戴朱缨宝饰之帽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是 )。(3分) A、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翻译:背着书箱,穿着破旧的鞋,行走在大山 深谷之中。) B、辄以水沃面(翻译:就用水煮面吃) C、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应当在天下人忧愁 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翻译: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 在一起) 9.下面对两篇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3分) A、乙文中表明少年范仲淹身世、家境的句子有“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B、乙文表明范仲淹发愤苦读的句子是“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C、甲文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寄寓了作者 对马生的殷切期望。 略无慕艳意”表现作者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 豪华生活羡慕的心态。 10、下面对甲乙两篇文章说法不正确的是( )(3分 A、甲文善用对比手法,比较明显的是富家子弟的豪华和作者的贫寒的对比。 B、乙文讲述范仲淹年少家贫,胸怀大志,发奋苦读,废寝忘食,是一个能为 天下百姓着想的人 C、甲文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现了夸耀自己的写作 意图。 D、甲文注重细节描写。例如对作者执经叩问、同舍生豪华穿戴等的描写, 均细致入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7分) 三、古诗文与名著积累(共15分) 11、默写或按要求填空。(每小题2分,共10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3) 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其二)》 (4)海内存知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过零丁洋》 这两句直抒胸臆,表明文天祥 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 3 页 共 8 页 A、腰白玉之环 B、不知口体之奉不 若人也 C、 去之南都入学舍 D、戴朱缨宝饰之帽 8.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是( )。(3 分) A、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翻译:背着书箱,穿着破旧的鞋,行走在大山 深谷之中。) B、辄以水沃面 (翻译:就用水煮面吃) C、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应当在天下人忧愁 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翻译: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 在一起) 9.下面对两篇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 (3 分) A、乙文中表明少年范仲淹身世、家境的句子有“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B、乙文表明范仲淹发愤苦读的句子是“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C、甲文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寄寓了作者 对马生的殷切期望。 D、 “略无慕艳意”表现作者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 豪华生活羡慕的心态。 10、下面对甲乙两篇文章说法不正确的是( )(3 分) A、甲文善用对比手法,比较明显的是富家子弟的豪华和作者的贫寒的对比。 B、乙文讲述范仲淹年少家贫,胸怀大志,发奋苦读,废寝忘食,是一个能为 天下百姓着想的人。 C、甲文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现了夸耀自己的写作 意图。 D、甲文 注重细节描写。例如对作者执经叩问、同舍生豪华穿戴等的描写, 均细致入微。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97 分) 三、古诗文与名著积累(共 15 分) 11、默写或按要求填空。(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3) ,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其二)》 (4)海内存知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5)《过零丁洋》 , 。这两句直抒胸臆,表明文天祥
以死明志的决心。 12、名著积累。(5分) (1)、《海底两万里》是 (作者)的作品,他被誉为 (2分) (2)、请简述《海底两万里》的内容:(3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3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第13至24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 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 生制帽的顶上髙髙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 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 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 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 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3、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选段的主要内容。(3分) 14、“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理解为 表达出作者 的情感。“这样”指代_ ,这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 么作用?(4分) 15、“实在标致极了”。“标致”这词你是怎么理解?(3分) (二)病人 (1)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 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 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 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 4 页 共 8 页 以死明志的决心。 12、名著积累。(5 分) (1)、《海底两万里》是 (作者)的作品,他被誉为 “ ” (2 分) (2)、请简述《海底两万里》的内容:(3 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 32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第 13 至 24 题。 (一)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 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 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 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 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 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 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3、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选段的主要内容。(3 分) 14、“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理解为____________,表达出作者 ____________的情感。“这样”指代____________,这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 么作用?(4 分) 15、“实在标致极了”。 “标致”这词你是怎么理解?(3 分) (二)病人 (1)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 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 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
然病号服并不合身,但并不能掩盖住她的典雅的气质。 (2)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 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3)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 (4)楼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 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 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5)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 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 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 “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没有明白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 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一下, 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 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 人心里想:这人真多事。 (6)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蓝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 12层呢?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⑦)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 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 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 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 可以疗伤的玫瑰。 (⑧8)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 的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且触动了上行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 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 了,精神病人。” (9)“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10)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 16、在第(1)段中,“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这 句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7、在第(3)段中,“起风了”这一句交代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 5 页 共 8 页 然病号服并不合身,但并不能掩盖住她的典雅的气质。 (2)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 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3)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 楼。 (4)楼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 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 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5)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 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 7 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 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 “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没有明白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 8 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一下, 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 8 层走到 7 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 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 人心里想:这人真多事。 (6)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蓝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 12 层呢?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7)电梯到了 14 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 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 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 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 可以疗伤的玫瑰。 (8)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 的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且触动了上行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 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 了,精神病人。” (9)“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10)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 16、在第(1)段中,“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这 一句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 分) 17、在第(3)段中,“起风了”这一句交代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