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故事两则
《庄子》故事两则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感受两则故事的趣味性,理解庄子的志 趣 ■3.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 解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感受两则故事的趣味性,理解庄子的志 趣。。 3. 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 解
p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 2元前280,名周,战国时 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 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 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 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 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 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 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 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 元前286),名周,战国时 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 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 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 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 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 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 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 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 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庄子》共33篇 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 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其文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善用故事说理,语言运 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 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 也”。郭沬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 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因而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庄子》共33篇, 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 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其文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善用故事说理,语言运 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 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 也”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 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因而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学习《惠子相梁》 参照注释,自读课文; ■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分组讨论,取长补短
学习《惠子相梁》 参照注释,自读课文; 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分组讨论,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