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本试卷满分共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第I卷(共15分)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给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进入21世纪,中国电影业方兴未艾(ai),一批对电影事业有着执着(zhu6) 追求的编剧、导演,正在努力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电影创作之路。 B.咬文嚼(jue)字有时真算得上是一个坏习惯,但是在文学领域,无论阅读还是 写作,我们都必须这样辎铢必较,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jin)严。 C.著名画家丰子恺善于从纷芸世态中挑出人所熟悉而不注意的一鳞半爪(zhao) 稍加点染,便创作出意境隽(jn)永的画作,令人一见不忘。 D.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cha)风云的人物莅(l)校讲学,但是没有谁 能像博闻强志的梁启超先生那样,在听众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2.依次填入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近段时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引起了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从 表面上看,人们的汉字书写能力普遍 是源于键盘输入方式对手写传 统的冲击,但从深层次分析,可能在于人们逐渐丧失了对汉字文化的敬畏之心。 人们对汉字书写的态度相当草率,很多不规范的书写,最终都慢慢地 成为新的习惯;另一方面,很多人认为无需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练习汉字,没有练 就过硬的汉字书写基本功。少了一份对汉字书写应有的 ,少了一份对传 统文化应有的敬重,“汉字危机”迟早会成为一个问题 A.退化 集腋成裘 珍惜 B.蜕 化C化 集腋成裘 珍视 蜕化 积非成是 珍惜 D.退 积非成是 珍视 3.对下面语段中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条凝结着一个民族命运与精神的河流,一定是庄严、神圣、充满奥秘的。长江 为中国人提供的,绝不仅仅是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更重 要的是还有那百折不回的精神,以及对中国人意志的磨砺。数千年来,人们与它 在相搏中融合,在融合中相搏。它最终造就的不就是中华民族豪迈与坚忍的性格 吗?长江是一条流淌着民族精神的万里大江! A.长江为中国人提供的,绝不仅仅是那百折不回的精神,以及对中国人意志的 磨砺,更重要的是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 B.长江为中国人提供的,绝不仅仅是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 道,更重要的是它还赋予了中国人那百折不回的精神,磨砺了中国人的意志。 C.长江绝不仅仅为中国人提供了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 更重要的,它还赋予了中国人那百折不回的精神以及对中国人意志的磨砺 D.长江绝不仅仅为中国人提供了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 更重要的,它还赋予了中国人那百折不回的精神,磨砺了中国人的意志。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北京市丰台区 2014 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本试卷满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共 15 分)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给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进入 21 世纪,中国电影业方兴未艾(ài),一批对电影事业有着执着(zhuó) 追求的编剧、导演,正在努力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电影创作之路。 B.咬文嚼(jué)字有时真算得上是一个坏习惯,但是在文学领域,无论阅读还是 写作,我们都必须这样辎铢必较,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jǐn)严。 C.著名画家丰子恺善于从纷芸世态中挑出人所熟悉而不注意的一鳞半爪(zhǎo), 稍加点染,便创作出意境隽(jùn)永的画作,令人一见不忘。 D.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chà)风云的人物莅(lì)校讲学,但是没有谁 能像博闻强志的梁启超先生那样,在听众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2. 依次填入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近段时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引起了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从 表面上看,人们的汉字书写能力普遍 ,是源于键盘输入方式对手写传 统的冲击,但从深层次分析,可能在于人们逐渐丧失了对汉字文化的敬畏之心。 人们对汉字书写的态度相当草率,很多不规范的书写,最终都慢慢地 , 成为新的习惯;另一方面,很多人认为无需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练习汉字,没有练 就过硬的汉字书写基本功。少了一份对汉字书写应有的 ,少了一份对传 统文化应有的敬重,“汉字危机”迟早会成为一个问题。 A. 退化 集腋成裘 珍惜 B. 蜕 化 集腋成裘 珍视 C. 蜕化 积非成是 珍惜 D. 退 化 积非成是 珍视 3.对下面语段中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条凝结着一个民族命运与精神的河流,一定是庄严、神圣、充满奥秘的。长江 为中国人提供的,绝不仅仅是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更重 要的是还有那百折不回的精神,以及对中国人意志的磨砺。数千年来,人们与它 在相搏中融合,在融合中相搏。它最终造就的不就是中华民族豪迈与坚忍的性格 吗?长江是一条流淌着民族精神的万里大江! A.长江为中国人提供的,绝不仅仅是那百折不回的精神,以及对中国人意志的 磨砺,更重要的是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 B.长江为中国人提供的,绝不仅仅是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 道,更重要的是它还赋予了中国人那百折不回的精神,磨砺了中国人的意志。 C.长江绝不仅仅为中国人提供了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 更重要的,它还赋予了中国人那百折不回的精神以及对中国人意志的磨砺。 D.长江绝不仅仅为中国人提供了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 更重要的,它还赋予了中国人那百折不回的精神,磨砺了中国人的意志。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粽子是一种时令美食,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据文献记载,唐 宋以 后粽子名目逐渐繁多,形状和内质也不尽相同 据说盛唐时期返回 日本的遣唐使曾写下“端午榴花照眼明,村庄儿女啖香粽”的著名诗句,表达了 他们对在中国生活的那段时光的深切怀念。 ①从内质看,粽子的馅儿也是花样翻新,有枣、核桃、莲子、火腿等 ②陆游的“盘中共解青菰粽,哀其将簪艾一枝”写的是用艾叶浸米裹成的艾香粽 子 ③这里需要特别提及的是,粽子还凝聚着一种深挚的异国情结 ④从外形看,粽子大致可分为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锤粽等 ⑤风流皇帝唐玄宗的“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赞美的是当时盛行一时的九子 粽子 ⑥如果其中再加上枸杞、陈皮、姜末之类营养就更丰富,而且芬香扑鼻 A.⑤②①⑥③④B.④①⑥⑤②③C.④①③⑥⑤②D.⑥②① ④⑤③ 5.春节将至,小明打算买副春联,以表达新年的祝愿,下列各副对联中最合适的 项是 A.迁入新宅吉祥如意 搬进高楼福寿安康 B.大地春光喜期新岁 洞房花烛吉日良辰 C.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长安 D.年享高龄椿萱并茂 时逢盛世兰桂齐芳 第Ⅱ卷(135分) 、本大题共6小题,共2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1题。 竹轩先生传 魏瀚 先生名伦,字天叙,以字行。性爱竹,所居轩外环植之,日啸咏其间。视纷华势 利,泊如也。客有造竹所者,辄指告之曰:“此吾直谅多闻之友,何可一日相舍 耶?”学者因称曰竹轩先生。 早承厥考槐里先生庭训,德业夙成。甫冠,浙东西大家争延聘为子弟师。凡及 门经指授者,德业率多可观。槐里先生蚤世,环堵萧然,所遗惟书史数箧。先生 每启箧,辄挥涕曰:“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乃穷年口 诵心惟,于书无所不读,而尤好观《仪礼》《左氏传》《司马迁史》。雅善鼓琴, 每风月清朗,则焚香操弄数曲。弄罢,复歌以诗词,而使子弟和之。识者谓其胸 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 居贫,躬授徒以养母。母性素严重,而于外家诸孤弟妹,怜爱甚切至。先生每先 意承志,解衣推食,惟恐弗及;而于妻孥之寒馁,弗遑恤焉。弟粲幼孤,为母 所钟爱。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有无欣戚,罔不与居。逮子华 官翰林,请于朝,分禄以为先生养。先生复推其半以赡弟。乡人有萁豆相煎者 闻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 先生容貌环伟,细目美髯。与人交际和乐之气蔼然可掬而对门人弟子则矩范严肃 凛乎不可犯为文章好简古而厌浮靡赋诗援笔立就若不介意而亦未尝逸于法律之 外。所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藏于家
粽子是一种时令美食,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据文献记载,唐 宋以 后粽子名目逐渐繁多,形状和内质也不尽相同。__________。据说盛唐时期返回 日本的遣唐使曾写下“端午榴花照眼明,村庄儿女啖香粽”的著名诗句,表达了 他们对在中国生活的那段时光的深切怀念。 ①从内质看,粽子的馅儿也是花样翻新,有枣、核桃、莲子、火腿等 ②陆游的“盘中共解青菰粽,哀其将簪艾一枝”写的是用艾叶浸米裹成的艾香粽 子 ③这里需要特别提及的是,粽子还凝聚着一种深挚的异国情结 ④从外形看,粽子大致可分为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锤粽等 ⑤风流皇帝唐玄宗的“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赞美的是当时盛行一时的九子 粽子 ⑥如果其中再加上枸杞、陈皮、姜末之类营养就更丰富,而且芬香扑鼻 A.⑤②①⑥③④ B.④①⑥⑤②③ C.④①③⑥⑤② D.⑥②① ④⑤③ 5. 春节将至,小明打算买副春联,以表达新年的祝愿,下列各副对联中最合适的 一项是 A. 迁入新宅吉祥如意 搬进高楼福寿安康 B. 大地春光喜期新岁 洞房花烛吉日良辰 C.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长安 D.年享高龄椿萱并茂 时逢盛世兰桂齐芳 第Ⅱ卷(135 分)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7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1 题。 竹轩先生传 魏瀚 先生名伦,字天叙,以字行。性爱竹,所居轩外环植之,日啸咏其间。视纷华势 利,泊如也。客有造竹所者,辄指告之曰:“此吾直谅多闻之友,何可一日相舍 耶?”学者因称曰竹轩先生。 早承厥考①槐里先生庭训,德业夙成。甫冠,浙东西大家争延聘为子弟师。凡及 门经指授者,德业率多可观。槐里先生蚤世,环堵萧然,所遗惟书史数箧。先生 每启箧,辄挥涕曰:“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乃穷年口 诵心惟,于书无所不读,而尤好观《仪礼》《左氏传》《司马迁史》。雅善鼓琴, 每风月清朗,则焚香操弄数曲。弄罢,复歌以诗词,而使子弟和之。识者谓其胸 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 居贫,躬授徒以养母。母性素严重,而于外家诸孤弟妹,怜爱甚切至。先生每先 意承志,解衣推食,惟恐弗及;而于妻孥②之寒馁,弗遑恤焉。弟粲幼孤,为母 所钟爱。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有无欣戚,罔不与居。逮子华 官翰林,请于朝,分禄以为先生养。先生复推其半以赡弟。乡人有萁豆相煎者, 闻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 先生容貌环伟,细目美髯。与人交际和乐之气蔼然可掬而对门人弟子则矩范严肃 凛乎不可犯为文章好简古而厌浮靡赋诗援笔立就若不介意而亦未尝逸于法律之 外。所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藏于家
先生与先君菊庄翁订盟吟社,有莫逆好。瀚自致政归,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 且辱知于先生仲子龙山学士。学士之子守仁,又与吾儿朝端同举于乡。累世通家, 知先生之深者,固莫如瀚,因节其行之大者于此,以备太史氏之采择焉。 (选自《王阳明全集》) [注]①厥考:厥:代词,他的;考:指死去的父亲。②孥(mu):儿女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有造竹所者 造:拜 B.母性素严重 严重:严肃稳重 C.逮子华官翰林 逮:捉拿 D.先生复推其半以赡弟 以:用来 7.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 这是我家先辈积累的学问,我这晚辈若不继续增进,家学就要没落 B.识者谓其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 了解竹轩先生的人都认为他超逸洒脱、与陶靖节、林和靖相比,没 有比不上的 C.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 竹轩先生很少在家塾里教弟弟学习,而长期带他到各地去游玩 D.瀚自致政归,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 魏瀚退官归家后,每月初一也能有机会去陪伴竹轩老先生散步 8.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先生天性爱竹,居室周围种满了竹,每天啸咏其间,把竹当作正直、诚信、 见多识广的朋友,因此被人称为竹轩先生 B.竹轩先生家里穷,就授徒赚钱来奉养母亲,并顺承母亲意愿,接济弟弟妹妹 们,关心妻子儿女的生活,唯恐照顾不周。 C.竹轩先生博览群书,尤其喜欢《仪礼》《左氏传》等书;他还著有《竹轩稿》 及《江湖杂稿》若干卷,都收藏在家里。 D.作者与竹轩先生两家是世交,对竹轩先生了解很深,因此选取竹轩先生品行 方面大的事情写下此文,以备史官采用。 9.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4分) 与人交际和乐之气蔼然可掬而对门人弟 子则矩范严肃凛乎不可犯为文章好简古而 厌浮靡赋诗援笔立就若不介意而亦未尝 逸于法律之外。 10.第二段说竹轩先生“早承厥考槐里先生庭训,德业夙成”。请根据文章,分 条概述竹轩先生在“业”方面的成就。(4分) 11.文章第三段写道:“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 意思是说,乡里有骨肉相争的兄弟,听说竹轩先生高尚的品行后,大多惭愧懊悔
先生与先君菊庄翁订盟吟社,有莫逆好。瀚自致政归,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 且辱知于先生仲子龙山学士。学士之子守仁,又与吾儿朝端同举于乡。累世通家, 知先生之深者,固莫如瀚,因节其行之大者于此,以备太史氏之采择焉。 (选自《王阳明全集》) [注]①厥考:厥:代词,他的;考:指死去的父亲。 ②孥(nú):儿女。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有造竹所者 造:拜访 B.母性素严重 严重:严肃稳重 C.逮子华官翰林 逮:捉拿 D.先生复推其半以赡弟 以:用来 7.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 这是我家先辈积累的学问,我这晚辈若不继续增进,家学就要没落 了 B.识者谓其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 了解竹轩先生的人都认为他超逸洒脱、与陶靖节、林和靖相比,没 有比不上的 C.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 竹轩先生很少在家塾里教弟弟学习,而长期带他到各地去游玩 D.瀚自致政归,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 魏瀚退官归家后,每月初一也能有机会去陪伴竹轩老先生散步 8.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先生天性爱竹,居室周围种满了竹,每天啸咏其间,把竹当作正直、诚信、 见多识广的朋友,因此被人称为竹轩先生。 B.竹轩先生家里穷,就授徒赚钱来奉养母亲,并顺承母亲意愿,接济弟弟妹妹 们,关心妻子儿女的生活,唯恐照顾不周。 C.竹轩先生博览群书,尤其喜欢《仪礼》《左氏传》等书;他还著有《竹轩稿》 及《江湖杂稿》若干卷,都收藏在家里。 D.作者与竹轩先生两家是世交,对竹轩先生了解很深,因此选取竹轩先生品行 方面大的事情写下此文,以备史官采用。 9.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4 分) 与 人 交 际 和 乐 之 气 蔼 然 可 掬 而 对 门 人 弟 子 则矩 范 严 肃 凛 乎 不 可 犯 为 文 章 好 简 古 而 厌 浮 靡 赋 诗 援 笔 立 就 若 不 介 意 而 亦 未 尝 逸 于 法 律 之 外。 10.第二段说竹轩先生“早承厥考槐里先生庭训,德业夙成”。请根据文章,分 条概述竹轩先生在“业”方面的成就。(4 分) 11.文章第三段写道:“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 意思是说,乡里有骨肉相争的兄弟,听说竹轩先生高尚的品行后,大多惭愧懊悔
变得亲善和睦了。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悟。不少于200 字。(10分)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或相关文学常识。(10分)(①②③必做,④⑤选做 ①《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 ②白居易《琵琶行》第二段中,通过描写听众的反应来侧面突出琵琶女演奏 技艺高超的句子: ③李煜《虞美人》中,用形象的比喻抒写愁思之深之浓的诗句 ④屈原在抒情长诗《 》中,以“悔相道之不察兮”“及行迷之未远” 等诗句,表达了自己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的思想感情, 诗人 (作者名)则化用其诗句写下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 ”的句子,表达了相似的思想 感情。 ⑤怀古诗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为题材,主要借登髙望远、咏叹史实、怀念 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托古讽今、寄托个人情怀等目的。如苏轼《念奴娇·赤 壁怀古》中就有“故国神游 ”的诗句;辛弃疾《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也有“元嘉草草, 的诗句。 1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1)-(3)题。(8分)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①髙骈:唐末大将,爱好文学。②苏舜钦:北宋诗人,曾因遭诬陷被革 职。此诗作于其罢官后隐居苏州期间。③别院:正宅边的小院。④簟(didn): 竹席 (1)从诗歌体裁看,两首诗都属于近体诗中的 。(1分)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都写夏日之景,高诗着眼“山亭”,苏诗着眼“别院”,虽然所写景 物有同有异,但都写出了夏日的清静优美。 B.两首诗都写到“树阴”,高诗的“浓”、苏诗的“满”等词语都从侧面突出 了树木的葱绿繁茂,写出了树阴带来的阴凉 C.两首诗都写到“帘”,高诗写微风下“帘动”情状,在诗中以动衬静;苏诗 写透过帘看到石榴花开的景象,突出花的明艳, D.两首诗都从不同感官角度写景,髙诗从嗅觉角度写满架蔷薇的芳香,苏诗从 听觉角度写午睡中梦到流莺清脆的啼鸣
变得亲善和睦了。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悟。不少于 200 字。(10 分) 三、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8 分。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或相关文学常识。(10 分)(①②③必做,④⑤选做 一题) ①《论语•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白居易《琵琶行》第二段中,通过描写听众的反应来侧面突出琵琶女演奏 技艺高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李煜《虞美人》中,用形象的比喻抒写愁思之深之浓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屈原在抒情长诗《__________》中,以“悔相道之不察兮”“及行迷之未远” 等诗句,表达了自己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的思想感情, 诗人__________(作者名)则化用其诗句写下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 追。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句子,表达了相似的思想 感情。 ⑤ 怀古诗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为题材,主要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 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托古讽今、寄托个人情怀等目的。如苏轼《念奴娇·赤 壁怀古》中就有“故国神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辛弃疾《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也有“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1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1)—(3)题。(8 分) 山亭夏日 高骈①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意 苏舜钦② 别院③深深夏簟④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 ①高骈:唐末大将,爱好文学。 ②苏舜钦:北宋诗人,曾因遭诬陷被革 职。此诗作于其罢官后隐居苏州期间。 ③别院:正宅边的小院。④簟(diàn): 竹席。 (1) 从诗歌体裁看,两首诗都属于近体诗中的_____________。(1 分)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两首诗都写夏日之景,高诗着眼“山亭”,苏诗着眼“别院”,虽然所写景 物有同有异,但都写出了夏日的清静优美。 B. 两首诗都写到“树阴”,高诗的“浓”、苏诗的“满”等词语都从侧面突出 了树木的葱绿繁茂,写出了树阴带来的阴凉。 C. 两首诗都写到“帘”,高诗写微风下“帘动”情状,在诗中以动衬静;苏诗 写透过帘看到石榴花开的景象,突出花的明艳。 D. 两首诗都从不同感官角度写景,高诗从嗅觉角度写满架蔷薇的芳香,苏诗从 听觉角度写午睡中梦到流莺清脆的啼鸣
(3)两首诗蕴含的情感有何异同?请加以赏析。(4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①2013年8月,菲律宾400名抗议者将一片农田里种植的“黄金大米”转基因 禾苗连根拔起。让这些抗议者担心的是,黄金大米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可预知 的风险。 ②转基因是一种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它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 改造其他物种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 变。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生物,就是转基因生物。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 原料加工生产出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例如,饱受虫害困扰的天然作物被转入 能抗虫的基因,从而不用使用农药就能自然收获,用这种转基因作物生产的食品 就是转基因食品。 ③同拔起转基因禾苗的抗议者一样,部分业界人士并不认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 性。他们认为转基因作物中被转入的基因,在人体内没有相应受体,无法被吸收, 可能会产生毒性;同时,由于转入的基因有逃逸现象(指转入的基因在临近物种 身上出现),会导致“超级野草”普遍存在于转基因作物农田,迫使人们不停追 加除草成本,甚至包括使用比以前更髙毒性的农药!从这一点上说,转基因食品 的安全性就不见得比使用过农药的绿色食品更有优势 ④而有关专家认为,由黄金大米等转基因食品引发争议的安全问题是不存在 的。比如说,市场上购买的黄金大米,其食用成分中几乎不含转基因物质。黄金 大米转入基因的目的是增加胡萝卜素的含量,并不能增加禾苗的生存优势,所以 那些转入的基因即使“逃逸”到野外也不会产生“超级野草” ⑤为了判定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曾提出“实质等 同”原则,即通过对转基因食品中各主要营养物质、毒性物质等成分的种类和含 量进行分析,并与相应的传统食品进行比较,若二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则认为 该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在食用安全性方面具有实质等同性,不存在安全性问 题。若存在差异,则对有差异的部分进行进一步的排查分析,以确保不存在有害 成分。 ⑥然而,再严格的检验标准,也无法完全消除人们的担心。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 性的说法,各界莫衷一是,但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会彻底揭开转基因食品 的神秘面纱 (选自《科学生活》2013年第10期,有删改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抗议者将转基因禾苗连根拔起,是因为担心黄金大米会给他们带来健康风 险 B.转基因只是利用某种技术将生物基因转入另一物种,并不能影响其物种性 C.相对于使用过农药的绿色食品而言,转基因食品在安全性上具有明显的优 D.转基因逃逸现象是指转入特定物种的基因在其临近物种身上出现的现象。 E.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目前并无定论,相信最终能得到科学合理的解释 15.如何运用“实质等同”原则来检测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请分条概述。(限 60字以内)(3分) 16.联系下面这两则材料,并结合上文,谈谈你对转基因食品的看法。(5分)
(3) 两首诗蕴含的情感有何异同?请加以赏析。 (4 分)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2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16 题。 ①2013 年 8 月,菲律宾 400 名抗议者将一片农田里种植的“黄金大米”转基因 禾苗连根拔起。让这些抗议者担心的是,黄金大米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可预知 的风险。 ②转基因是一种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它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 改造其他物种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 变。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生物,就是转基因生物。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 原料加工生产出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例如,饱受虫害困扰的天然作物被转入 能抗虫的基因,从而不用使用农药就能自然收获,用这种转基因作物生产的食品, 就是转基因食品。 ③同拔起转基因禾苗的抗议者一样,部分业界人士并不认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 性。他们认为转基因作物中被转入的基因,在人体内没有相应受体,无法被吸收, 可能会产生毒性;同时,由于转入的基因有逃逸现象(指转入的基因在临近物种 身上出现),会导致“超级野草”普遍存在于转基因作物农田,迫使人们不停追 加除草成本,甚至包括使用比以前更高毒性的农药!从这一点上说,转基因食品 的安全性就不见得比使用过农药的绿色食品更有优势。 ④而有关专家认为,由黄金大米等转基因食品引发争议的安全问题是不存在 的。比如说,市场上购买的黄金大米,其食用成分中几乎不含转基因物质。黄金 大米转入基因的目的是增加胡萝卜素的含量,并不能增加禾苗的生存优势,所以 那些转入的基因即使“逃逸”到野外也不会产生“超级野草”。 ⑤为了判定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曾提出“实质等 同”原则,即通过对转基因食品中各主要营养物质、毒性物质等成分的种类和含 量进行分析,并与相应的传统食品进行比较,若二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则认为 该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在食用安全性方面具有实质等同性,不存在安全性问 题。若存在差异,则对有差异的部分进行进一步的排查分析,以确保不存在有害 成分。 ⑥然而,再严格的检验标准,也无法完全消除人们的担心。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 性的说法,各界莫衷一是,但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会彻底揭开转基因食品 的神秘面纱。 ( 选自《科学生活》2013 年第 10 期,有删改)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A. 抗议者将转基因禾苗连根拔起,是因为担心黄金大米会给他们带来健康风 险。 B. 转基因只是利用某种技术将生物基因转入另一物种,并不能影响其物种性 状。 C. 相对于使用过农药的绿色食品而言,转基因食品在安全性上具有明显的优 势。 D. 转基因逃逸现象是指转入特定物种的基因在其临近物种身上出现的现象。 E.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目前并无定论,相信最终能得到科学合理的解释。 15.如何运用“实质等同”原则来检测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请分条概述。(限 60 字以内)(3 分) 16.联系下面这两则材料,并结合上文,谈谈你对转基因食品的看法。(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