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2013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统一练习(二) 语文 2013.5 第Ⅰ卷(共27分)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擎举 变换莫测 不落窠臼(ke) 处理 (chu) B.呕歌 貌合神离 夙兴夜寐(s山) 潜力 (qian C.沧桑 英雄备出 惟妙惟肖(xiao) 拂晓(fu) D.荟萃 动辄得咎 同仇敌忾(kai) 祛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要想富,先修路”,一个贫穷的地方要想开发,就必须先修路;有了宽敞 的路,自然就有了来开发的人,正所谓穷家富路。 B.面对水源污染日趋严重的现状,市政府应该正本清源,大力加强中心城区饮 用水的保护工作,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 C.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学生只能目无全牛, 成为答题的机器,自身却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D.在铁证面前,某金融投资控股公司的总经理还振振有词,为他们的违法行为 开脱,这一行为再次受到广大民众的谴责。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新交规不仅让城市交通事故大幅减少,还出现机动车通过路口提前减速慢行、 主动礼让。 B.根据庙会周边交通拥堵情况,市政府希望市民能“绿色出行”乘坐公共交通 方式前往。 C.上海某中学为强化学生创新意识,专门开设展台,展出了两个学生制作的飞 机模型 D.因三公经费紧缩,今年奢侈用品的销售出现了市场预估与实际行情截然相反 的现象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惜英年早逝,天涯何处觅知己;叹华章永存,海内无人柱长天。”这副对 联评价的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京华烟云》、散 文集《剪拂集》《大荒集》《锦秀集》。 C.美国欧·亨利、法国莫泊桑和俄国契诃夫是短篇小说巨匠,其代表作分别是 《项链》《麦琪的礼物》《变色龙》 D.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创作的“半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讲述了 主人公坎坷而富于传奇性的经历。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内容,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间有味是清欢”,当一个人可以 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 海味,或者一个人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了比钻石更引人的滋味……这就是“清 欢”。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是它不讲究物质的条件。“清欢
丰台区 2013 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统一练习(二) 语 文 2013.5 第Ⅰ卷(共 27 分)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擎举 变换莫测 不落窠臼(kē) 处理 (chù) B.呕歌 貌合神离 夙兴夜寐(sù) 潜力 (qiǎn) C.沧桑 英雄备出 惟妙惟肖(xiāo) 拂晓(fú) D.荟萃 动辄得咎 同仇敌忾(kài) 祛除 (qū)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要想富,先修路”,一个贫穷的地方要想开发,就必须先修路;有了宽敞 的路,自然就有了来开发的人,正所谓穷家富路。 B.面对水源污染日趋严重的现状,市政府应该正本清源,大力加强中心城区饮 用水的保护工作,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 C.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学生只能目无全牛, 成为答题的机器,自身却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D.在铁证面前,某金融投资控股公司的总经理还振振有词,为他们的违法行为 开脱,这一行为再次受到广大民众的谴责。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新交规不仅让城市交通事故大幅减少,还出现机动车通过路口提前减速慢行、 主动礼让。 B.根据庙会周边交通拥堵情况,市政府希望市民能“绿色出行”乘坐公共交通 方式前往。 C.上海某中学为强化学生创新意识,专门开设展台,展出了两个学生制作的飞 机模型。 D.因三公经费紧缩,今年奢侈用品的销售出现了市场预估与实际行情截然相反 的现象。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惜英年早逝,天涯何处觅知己;叹华章永存,海内无人柱长天。”这副对 联评价的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京华烟云》、散 文集《剪拂集》《大荒集》《锦秀集》。 C.美国欧·亨利、法国莫泊桑和俄国契诃夫是短篇小说巨匠,其代表作分别是 《项链》《麦琪的礼物》《变色龙》。 D.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创作的“半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讲述了 主人公坎坷而富于传奇性的经历。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内容,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间有味是清欢”,当一个人可以 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 海味,或者一个人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了比钻石更引人的滋味……这就是“清 欢”。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是它不讲究物质的条件。“清欢
的境界很高,它不同于李白的“ ”那样的自我放逐;也不同 于杜甫的“ ”这样心事悲痛 A.品味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 终极 B.品味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 终极 C.品味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 终极 D.品味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 终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 12分) 荀顗,字景倩,颍川人,魏太尉彧之第六子也。幼为姊婿陈群所赏。性至孝,总 角知名,博学洽闻,理思周密。魏时以父勋除中郎。宣帝辅政,见顗奇之,曰 荀令君之子也。”擢拜散骑侍郎,累迁侍中。为魏少帝执经,拜骑都尉,赐爵 关内侯。难钟会《易》无互体,又与扶风干骏论仁孝孰先,见称于世 时曹爽专权,何晏等欲害太常傅嘏,顗营救得免。及髙贵乡公立,顗言于景帝① 曰:“今上践阼,权道非常,宜速遣使宣德四方,且察外志。”冊丘俭、文钦果 不服,举兵反。顗预讨俭等有功,进爵万岁亭侯,邑四百户。文帝辅政,迁尚书。 帝征诸葛诞,留顗镇守。顗甥陈泰卒,顗代泰为仆射,领吏部,四辞而后就职。 顗承泰后,加之淑慎,综核名实,风俗澄正。咸熙中,迁司空,进爵乡侯。 顗年逾耳顺,孝养蒸蒸,以母忧去职,毁几灭性,海内称之。文帝奏,宜依汉太 傅胡广丧母故事,给司空吉凶导丛。及蜀平,兴复五等,命顗定礼仪。顗上请羊 祜、任恺、庚峻、应贞、孔颢共删改旧文,撰定晋礼。 咸熙初,封临淮侯。武帝践阼,进爵为公,食邑一千八百户。又诏曰:“昔禹命 九官,契敷五教,所以弘崇王化,示人轨仪也。朕承洪业,昧于大道,思训五品, 以康四海。侍中、司空顗,明允笃诚,思心通远,翼亮②先皇,遂辅朕躬,实有 佐命弼导之勋。宜掌教典,以隆时雍。其以顗为司徒。”寻加侍中,迁太尉、都 督城外牙门诸军事,置司马亲兵百人。顷之,又诏曰:“侍中、太尉顗,温恭忠 允,至行纯备,博古洽闻,耆艾不殆。其以公行太子太傅,侍中、太尉如故。” 时以《正德》、《大豫》雅颂未合,命顗定乐。事未终,以泰始十年薨。帝为举 哀,皇太子临丧,二宫赙赠,礼秩有加。诏曰:“侍中、太尉、行太子太傅、临 淮公顗,清纯体道,忠允立朝,历司外内,茂绩既崇,训傅东宫,徽猷③弘著, 可谓行归于周,有始有卒者矣。不幸薨殂,朕甚痛之。其赐温明秘器、朝服一具, 衣一袭。谥曰康。”又诏曰:“太尉不恤私门,居无馆宇,素丝之志,没而弥显 其赐家钱二百万,使立宅舍。 (节选自《晋书·荀顗传》 注释:①景帝:司马师,三国曹魏大臣,废魏帝曹芳,改立曹髦为帝。司马炎称 帝后,追尊他为景皇帝。②翼亮:辅佐。③徽猷:指修养、本事等。徽:美。猷: 道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性至孝,总角知名 至:到达 B.难钟会《易》无互 体 难:反驳
的境界很高,它不同于李白的“ ”那样的自我放逐;也不同 于杜甫的“ ”这样心事悲痛。 A.品味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 终极 B.品味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 终极 C.品味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 终极 D.品味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 终极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荀顗,字景倩,颍川人,魏太尉彧之第六子也。幼为姊婿陈群所赏。性至孝,总 角知名,博学洽闻,理思周密。魏时以父勋除中郎。宣帝辅政,见顗奇之,曰: “荀令君之子也。”擢拜散骑侍郎,累迁侍中。为魏少帝执经,拜骑都尉,赐爵 关内侯。难钟会《易》无互体,又与扶风王骏论仁孝孰先,见称于世。 时曹爽专权,何晏等欲害太常傅嘏,顗营救得免。及高贵乡公立,顗言于景帝① 曰:“今上践阼,权道非常,宜速遣使宣德四方,且察外志。”毌丘俭、文钦果 不服,举兵反。顗预讨俭等有功,进爵万岁亭侯,邑四百户。文帝辅政,迁尚书。 帝征诸葛诞,留顗镇守。顗甥陈泰卒,顗代泰为仆射,领吏部,四辞而后就职。 顗承泰后,加之淑慎,综核名实,风俗澄正。咸熙中,迁司空,进爵乡侯。 顗年逾耳顺,孝养蒸蒸,以母忧去职,毁几灭性,海内称之。文帝奏,宜依汉太 傅胡广丧母故事,给司空吉凶导从。及蜀平,兴复五等,命顗定礼仪。顗上请羊 祜、任恺、庚峻、应贞、孔颢共删改旧文,撰定晋礼。 咸熙初,封临淮侯。武帝践阼,进爵为公,食邑一千八百户。又诏曰:“昔禹命 九官,契敷五教,所以弘崇王化,示人轨仪也。朕承洪业,昧于大道,思训五品, 以康四海。侍中、司空顗,明允笃诚,思心通远,翼亮②先皇,遂辅朕躬,实有 佐命弼导之勋。宜掌教典,以隆时雍。其以顗为司徒。”寻加侍中,迁太尉、都 督城外牙门诸军事,置司马亲兵百人。顷之,又诏曰:“侍中、太尉顗,温恭忠 允,至行纯备,博古洽闻,耆艾不殆。其以公行太子太傅,侍中、太尉如故。” 时以《正德》、《大豫》雅颂未合,命顗定乐。事未终,以泰始十年薨。帝为举 哀,皇太子临丧,二宫赙赠,礼秩有加。诏曰:“侍中、太尉、行太子太傅、临 淮公顗,清纯体道,忠允立朝,历司外内,茂绩既崇,训傅东宫,徽猷③弘著, 可谓行归于周,有始有卒者矣。不幸薨殂,朕甚痛之。其赐温明秘器、朝服一具, 衣一袭。谥曰康。”又诏曰:“太尉不恤私门,居无馆宇,素丝之志,没而弥显。 其赐家钱二百万,使立宅舍。” ——(节选自《晋书·荀顗传》) 注释:①景帝:司马师,三国曹魏大臣,废魏帝曹芳,改立曹髦为帝。司马炎称 帝后,追尊他为景皇帝。②翼亮:辅佐。③徽猷:指修养、本事等。徽:美。猷: 道。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性至孝,总角知名 至:到达 B.难钟会《易》无互 体 难:反驳
C.实有佐命弼导之勋 弼:辅助 D.擢拜散骑侍 擢:提拔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幼为姊婿陈群所赏 为魏少帝执经,拜骑都尉 B.以母忧去职 思训五品,以康四海 C.朕承洪业,昧于大道 可谓行归于周,有始有卒者矣 D.及高贵乡公立 及蜀平,兴复五等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又与扶风王骏论仁孝孰先,见称于世 又和扶风王司马骏争论谁更加仁义孝顺,这些做法受到世人称道 B.宜依汉太傅胡广丧母故事,给司空吉凶导从 应依照汉太傅胡广为母亲办丧事的先例,为司空荀顗设置葬礼的仪仗随从 C.昔禹命九官,契敷五教,所以弘崇王化,示人轨仪也 过去禹任命九官,契传布五教,用来弘扬王道教化,给人树立礼仪法则 D.太尉不恤私门,居无馆宇,素丝之志,没而弥显 太尉荀顗不体恤自家,居住没有华丽的房屋,志趣廉洁,死后更为闻名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荀顗年少时就有好名声,学问广博,见识丰富,考虑问题周密。宣帝司马懿 辅佐朝政时很赏识他,提拔他为散骑侍郎 B.高贵乡公即位,荀顗认为景帝不是按正常的嗣位制度继位,应派人到各地宣 扬新帝仁德,并且观察各地官员有无异心 C.晋武帝即位后,认为荀顗公正诚信,志向远大,有辅佐之功,应该掌管教化 礼典,使时世更安定太平,于是让他做司徒 D.荀顗品德高尚,对朝廷立有大功,他去世,晋武帝非常悲痛,皇太子亲临吊 丧,皇家专门赏赐钱物,葬礼等级超过常规。 第Ⅱ卷(共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按要求完成10~11题。(8分) 日往月来,月往日来,一日之昼夜也寒往暑来暑往寒来一岁之昼夜也小往大来大 往小来一世之昼夜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则“终日乾乾①,与时偕行”,而有以近乎易之用矣 选自《日知录》卷 注释:①乾乾:孜孜以求,自强不息。 10.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3分) 日之昼夜也寒往暑来暑往寒来一岁之昼夜也小往大 来大往小来一世之昼夜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 昼夜。 11.文句翻译与文意概括。(5分) ①请把画线句子的“通乎昼夜之道而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②本文列举“日月”等自然现象的目的是什么?(3分)
C.实有佐命弼导之勋 弼:辅助 D.擢拜散骑侍 郎 擢:提拔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幼为姊婿陈群所赏 为魏少帝执经,拜骑都尉 B.以母忧去职 思训五品,以康四海 C.朕承洪业,昧于大道 可谓行归于周,有始有卒者矣 D.及高贵乡公立 及蜀平,兴复五等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又与扶风王骏论仁孝孰先,见称于世 又和扶风王司马骏争论谁更加仁义孝顺,这些做法受到世人称道 B.宜依汉太傅胡广丧母故事,给司空吉凶导从 应依照汉太傅胡广为母亲办丧事的先例,为司空荀顗设置葬礼的仪仗随从 C.昔禹命九官,契敷五教,所以弘崇王化,示人轨仪也 过去禹任命九官,契传布五教,用来弘扬王道教化,给人树立礼仪法则 D.太尉不恤私门,居无馆宇,素丝之志,没而弥显 太尉荀顗不体恤自家,居住没有华丽的房屋,志趣廉洁,死后更为闻名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荀顗年少时就有好名声,学问广博,见识丰富,考虑问题周密。宣帝司马懿 辅佐朝政时很赏识他,提拔他为散骑侍郎。 B.高贵乡公即位,荀顗认为景帝不是按正常的嗣位制度继位,应派人到各地宣 扬新帝仁德,并且观察各地官员有无异心。 C.晋武帝即位后,认为荀顗公正诚信,志向远大,有辅佐之功,应该掌管教化 礼典,使时世更安定太平,于是让他做司徒。 D.荀顗品德高尚,对朝廷立有大功,他去世,晋武帝非常悲痛,皇太子亲临吊 丧,皇家专门赏赐钱物,葬礼等级超过常规。 第Ⅱ卷(共 123 分)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4 分。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按要求完成 10~11 题。(8 分) 日往月来,月往日来,一日之昼夜也寒往暑来暑往寒来一岁之昼夜也小往大来大 往小来一世之昼夜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则“终日乾乾①,与时偕行”,而有以近乎易之用矣。 选自《日知录》卷一 注释:①乾乾:孜孜以求,自强不息。 10.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3 分) 一 日 之 昼 夜 也 寒 往 暑 来 暑 往 寒 来 一 岁 之 昼 夜 也 小 往 大 来 大 往 小 来 一 世 之 昼夜 也 子 在 川 上 曰 逝 者 如 斯 夫 不 舍 昼 夜。 11.文句翻译与文意概括。(5 分) ①请把画线句子的“通乎昼夜之道而知”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②本文列举“日月”等自然现象的目的是什么?(3 分)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 ①别有幽愁暗恨生, 银 瓶乍破水浆迸, 。(白居易《琵琶行》) ②爱其子, 于其身 也 惑矣。(韩愈《师说》) ③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 儿 ?(李清照《声声慢》) ⑤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 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8分) 扫花游·秋声 王沂孙 商飙①乍发,渐淅淅初闻,箫箫还住。顿惊倦旅。背青灯吊影,起昑悲赋。断续 无凭,试立荒庭听取。在何许。但落叶满阶,惟有髙树。 迢递归梦阻。正老耳难禁,病怀凄楚。故山院宇。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数点 相和,更著芭蕉细雨。避无处。这闲愁、夜深尤苦。 注释:①商飙:秋风。 ①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词开头三句,使用“乍发、渐、初闻、还住”这一系列词语,把“秋声” 起伏错落的听觉形象写得张弛有致。 B.“背青灯吊影”一句说,作者在不绝于耳的“秋声”中,身单灯孤,形影相 吊,内心充满孤寂不堪的羁旅之苦。 C.“迢递归梦阻”一句,是针对上片“顿惊倦旅”的进一步铺陈,原来“秋声” 惊断的梦境是萦绕心间的“归梦”。 D.本词结尾的“这闲愁,夜深尤苦”,一个“闲”字,在悲愁的氛围中透出了 一种自嘲,流露出闲暇轻松之感 ②说说本词“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数点相和,更著芭蕉细雨”几句营造了这 样的意境?(5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 4 道题)。(8 分) ①别有幽愁暗恨生, 。银 瓶乍破水浆迸, 。(白居易《琵琶行》) ②爱其子, ;于其身 也, ,惑矣。(韩愈《师说》) ③ ,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 儿, ?(李清照《声声慢》) ⑤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 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 溪。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8 分) 扫花游·秋声 王沂孙 商飙①乍发,渐淅淅初闻,箫箫还住。顿惊倦旅。背青灯吊影,起吟悲赋。断续 无凭,试立荒庭听取。在何许。但落叶满阶,惟有高树。 迢递归梦阻。正老耳难禁,病怀凄楚。故山院宇。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数点 相和,更著芭蕉细雨。避无处。这闲愁、夜深尤苦。 注释:①商飙:秋风。 ①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词开头三句,使用“乍发、渐、初闻、还住”这一系列词语,把“秋声” 起伏错落的听觉形象写得张弛有致。 B.“背青灯吊影”一句说,作者在不绝于耳的“秋声”中,身单灯孤,形影相 吊,内心充满孤寂不堪的羁旅之苦。 C.“迢递归梦阻”一句,是针对上片“顿惊倦旅”的进一步铺陈,原来“秋声” 惊断的梦境是萦绕心间的“归梦”。 D.本词结尾的“这闲愁,夜深尤苦”,一个“闲”字,在悲愁的氛围中透出了 一种自嘲,流露出闲暇轻松之感。 ②说说本词“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数点相和,更著芭蕉细雨”几句营造了这 样的意境?(5 分)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1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16 题
①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 范的总称,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 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 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深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②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早在1916年,中国科学社的创建人任 鸿隽先生就指出:“科学精神者何,求真理是已。”竺可桢先生也曾坦言:“科 学精神是什么?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这样的精神髙度,值 得我们毕生去追求。追求科学真理,究其根本,是人类求知的本能,是人类对意 义的探求。只有保持这种追求,才能产生对科学的激情,才能克服浮躁,专注硏 究,才能不怕失败,百折不挠 ③坚持追求真理为核心的科学精神,需要克服功利主义的科学观。现代科学发展 到今天,与技术的距离越来越近,对经济和社会活动带来越来越大的直接影响, 人们对科学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往往寄予过高的期望,常常过度要求科学获得即时 效益,从而妨碍对真理的追求,屏蔽科学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价值,甚至使科学沦 为技术的附庸,带来行政对科学的过度干预,造成学术自主的丧失。这是我们在 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同时,需要注意的另一方面。 ④科学精神的精髓是崇尚理性。追求真理的道路曲折复杂,唯有理性才能帮助我 们拨云见日,走入自由王国。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和文艺复兴时期形 成的实证要求和方法,构成了科学理性的主体。崇尚理性最重要的体现是唯实。 科学家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才能透过表面现象揭示自然界变化发展的内在 规律。然而,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中,一些非理性的行为还在干扰着一个健康社 会的正常发展。如在一些媒体和网络上,常常出现只是为了“吸引眼球”而缺乏 事实根据的报道,发生着太多缺乏理性的“口水仗”;网络成为发泄情绪的场所, 理性观点常常遭受“大字报”式的攻讦和扼杀;在我们的学术批评中,富有实证 和逻辑的讨论还是没有变成大家乐于参与的习惯和风气。凡此种种,都是与科学 理性相悖的。 ⑤弘扬科学精神要提倡理性的质疑和批判。质疑是研究的起点,批判是科学的生 命,要像赫胥黎所言:“严格地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我们要尊重 书本上记述的前人的科学成果,但更要相信自己亲自实践中的发现:我们要尊重 专家,但没有必要认为他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问题的看法都完全正确和高明,要 敢于和权威开展平权的学术争论;我们要广泛汲取信息,但对没有事实根据的谣 传,要敢于质疑,善于识别,更不做谣言的传播者。 (取材于韩启德《我对科学文化与科学精神问题的看法) 14.对②段中“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追求真理,不计较个人利害”。 B.这句话正是“执着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的体现。 C.这句话彰显了科学精神的高度,值得我们去追求。 D.这句话告诉我们,追求科学真理是人求知的本能 1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既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又 体现在科学知识之中 B.科学精神既能约束科学家的行为,保证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又能 逐渐影响大众的意识
①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 范的总称,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 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 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深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②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早在 1916 年,中国科学社的创建人任 鸿隽先生就指出:“科学精神者何,求真理是已。”竺可桢先生也曾坦言:“科 学精神是什么?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这样的精神高度,值 得我们毕生去追求。追求科学真理,究其根本,是人类求知的本能,是人类对意 义的探求。只有保持这种追求,才能产生对科学的激情,才能克服浮躁,专注研 究,才能不怕失败,百折不挠。 ③坚持追求真理为核心的科学精神,需要克服功利主义的科学观。现代科学发展 到今天,与技术的距离越来越近,对经济和社会活动带来越来越大的直接影响, 人们对科学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往往寄予过高的期望,常常过度要求科学获得即时 效益,从而妨碍对真理的追求,屏蔽科学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价值,甚至使科学沦 为技术的附庸,带来行政对科学的过度干预,造成学术自主的丧失。这是我们在 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同时,需要注意的另一方面。 ④科学精神的精髓是崇尚理性。追求真理的道路曲折复杂,唯有理性才能帮助我 们拨云见日,走入自由王国。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和文艺复兴时期形 成的实证要求和方法,构成了科学理性的主体。崇尚理性最重要的体现是唯实。 科学家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才能透过表面现象揭示自然界变化发展的内在 规律。然而,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中,一些非理性的行为还在干扰着一个健康社 会的正常发展。如在一些媒体和网络上,常常出现只是为了“吸引眼球”而缺乏 事实根据的报道,发生着太多缺乏理性的“口水仗”;网络成为发泄情绪的场所, 理性观点常常遭受“大字报”式的攻讦和扼杀;在我们的学术批评中,富有实证 和逻辑的讨论还是没有变成大家乐于参与的习惯和风气。凡此种种,都是与科学 理性相悖的。 ⑤弘扬科学精神要提倡理性的质疑和批判。质疑是研究的起点,批判是科学的生 命,要像赫胥黎所言:“严格地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我们要尊重 书本上记述的前人的科学成果,但更要相信自己亲自实践中的发现:我们要尊重 专家,但没有必要认为他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问题的看法都完全正确和高明,要 敢于和权威开展平权的学术争论;我们要广泛汲取信息,但对没有事实根据的谣 传,要敢于质疑,善于识别,更不做谣言的传播者。 (取材于韩启德《我对科学文化与科学精神问题的看法) 14.对②段中“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追求真理,不计较个人利害”。 B.这句话正是“执着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的体现。 C.这句话彰显了科学精神的高度,值得我们去追求。 D.这句话告诉我们,追求科学真理是人求知的本能。 1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既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又 体现在科学知识之中。 B.科学精神既能约束科学家的行为,保证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又能 逐渐影响大众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