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15届高三第二学期统一练习(一)语文试题 2015.3 、本大题共17小题,共48分。 (一)阅读材料一,完成1~6题。(14分) 【材料一】 中国的姓氏产生于什么时候?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 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 族号就是“姓”。“氏”的产生比姓要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 孙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徙到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 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一个氏族分成 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因此可以说,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 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这就是姓与氏在最初阶段 的根本区别。 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的功能除了保留那些原有的区别以外,又带上了浓 厚的阶级色彩,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来的。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 的标志,贵者有氏,贱者无氏。如果封邑、官职或居住地发生变化,氏也就会跟 着变化。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男子称氏以别贵贱”。另外,夏、商、周三代, 严格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因此,女子在出嫁时都要用姓标明血统,而在姓 之前冠以孙(伯)、仲、叔、季等排行,如孟姜、仲姜,孟姬、仲姬等。周代的 晋、鲁两国不能通婚,因为都姓姬;但秦、晋两国却可世代通婚,因为秦国姓嬴。 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女子称姓以别婚姻”。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 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汉代以后,姓氏合一,统称为姓。 姓氏的来源相当复杂。带女字旁癿姓氏,如姒、姬、姜、嬴等,是母系氏族社会 女性崇拜的反映,有些直接就是女族长的名姓称号;以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 姓氏,如马、牛、花、叶、谷、林、金、石等,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 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如齐、楚、宋、司马、王、公孙等,由于古代 封爵官职名目繁多,故此类姓很多;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如东方、西 门、东郭、南、陶、卜等;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如唐、虞、夏、商、康等。 还有出于帝王意志与政治目的的避讳赐姓,因战乱人祸避难而改姓,因特殊事件 或因省文、音讹而改姓等。当然,兼容并包的华夏文化与古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 交融,也直接导致大量胡姓汉化与部分汉姓胡化。凡此种种,使中国姓氏变得更 加错综复杂,以致世系难辨,脉络难清。 姓氏是公共的,名是个人的。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很讲究命名,而命名的出发点 与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周朝建立,礼制规范,如何命名也有了许多规 定。如《左传》所说“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汉代是中 华大一统帝国的初始阶段,国力强盛,安国、奉汉、勇、超、雄等名字,张扬的 是汉代人雄浑阔大的气势、蓬勃向上的精神。西汉末年复古,王莽禁取复名,人 们多取单名,直到东汉、三国,单名依旧盛行,因此一部《三国志》,人物几乎 都是单名。到魏晋南北朝,因单名重复太多,复名又兴盛起来,由于受士大夫清 髙风气的影响,人们取名喜欢“之”字,如王羲之、顾恺之、裴松之等。以后数 代,取名均受时代影响 古代的中国人不但有名,而且有字,字由名演化而来,所以统称为“名字”。由 于古人
北京市丰台区 2015 届高三第二学期统一练习(一)语文试题 2015.3 一、本大题共 17 小题,共 48 分。 (一)阅读材料一,完成 1~6 题。 (14 分) 【材料一】 中国的姓氏产生于什么时候?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 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 族号就是“姓”。“氏”的产生比姓要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 孙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徙到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 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一个氏族分成 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因此可以说,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 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这就是姓与氏在最初阶段 的根本区别。 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的功能除了保留那些原有的区别以外,又带上了浓 厚的阶级色彩,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来的。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 的标志,贵者有氏,贱者无氏。如果封邑、官职或居住地发生变化,氏也就会跟 着变化。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 “男子称氏以别贵贱”。另外,夏、商、周三代, 严格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因此,女子在出嫁时都要用姓标明血统,而在姓 之前冠以孙(伯)、仲、叔、季等排行,如孟姜、仲姜,孟姬、仲姬等。周代的 晋、鲁两国不能通婚,因为都姓姬;但秦、晋两国却可世代通婚,因为秦国姓嬴。 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女子称姓以别婚姻”。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 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汉代以后,姓氏合一,统称为姓。 姓氏的来源相当复杂。带女字旁癿姓氏,如姒、姬、姜、嬴等,是母系氏族社会 女性崇拜的反映,有些直接就是女族长的名姓称号;以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 姓氏,如马、牛、花、叶、谷、林、金、石等,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 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如齐、楚、宋、司马、王、公孙等,由于古代 封爵官职名目繁多,故此类姓很多;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如东方、西 门、东郭、南、陶、卜等;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如唐、虞、夏、商、康等。 还有出于帝王意志与政治目的的避讳赐姓,因战乱人祸避难而改姓,因特殊事件 或因省文、音讹而改姓等。当然,兼容并包的华夏文化与古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 交融,也直接导致大量胡姓汉化与部分汉姓胡化。凡此种种,使中国姓氏变得更 加错综复杂,以致世系难辨,脉络难清。 姓氏是公共的,名是个人的。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很讲究命名,而命名的出发点 与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周朝建立,礼制规范,如何命名也有了许多规 定。如《左传》所说“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汉代是中 华大一统帝国的初始阶段,国力强盛,安国、奉汉、勇、超、雄等名字,张扬的 是汉代人雄浑阔大的气势、蓬勃向上的精神。西汉末年复古,王莽禁取复名,人 们多取单名,直到东汉、三国,单名依旧盛行,因此一部《三国志》,人物几乎 都是单名。到魏晋南北朝,因单名重复太多,复名又兴盛起来,由于受士大夫清 高风气的影响,人们取名喜欢“之”字,如王羲之、顾恺之、裴松之等。以后数 代,取名均受时代影响。 古代的中国人不但有名,而且有字,字由名演化而来,所以统称为“名字”。由 于古人
注重礼仪,因此称名称字大有讲究。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于谦称、卑称,或 上对下、长对少,而字则用于下对上、少对长或对他人尊称,在多数情况下,直 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从历代的取字情况看,名与字有密切关系,古人称为“名 之与字,义相比附”。这“义相比附”正是取字的一条原则。 名与字的关系大约有这样几种。一是名与字意义相同。如楚人屈原,本名平,原 是字, 平与原同义。二是名与字的意义相关。如三国赵云字子龙,古人认为“云从龙, 风从虎”,云与龙因此相关。三是名与字意义相反。如朱熹,字元晦。熹是天亮 晦是黑夜。此外,还有以孟(伯)、仲、叔、季排行为字或取于古语、成语等情 况 (取材于程裕祯的《中国文化要略》 1.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追溯谥号避讳 A su shi wei B shuo yi wei C. D shuo yi hui 2.下列有关“姓”“氏”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关系的氏族称号,一般认为产生于母系氏族社 B.姓的产生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密切关系,氏的产生则源于原始社会的人口繁 C.古老的姓、氏很少,中国大量的姓、氏起源于周代,是周王室分封制的直接产 物 D.秦汉之前,姓与氏有明显的区别,使用时也有严格的规定;汉代以后,姓氏合 3.下列词语中,可以证明秦汉之前的姓具有“别婚姻”功能的一项是(2分) A.秦筝赵瑟B.朝秦暮楚C.燕歌赵舞D.秦欢晋爱 4.下列句中有关“名”“字”的表述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孟姜女,姓孟,名姜女,据说是春秋齐国人杞梁之妻,是“孟姜女哭长城”的 主人公。 B.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孔子名丘,字仲尼,说明其排 行老二。 C.古人的名多用于自称。《鸿门宴》中项羽所言“籍何以至此”的“籍”就是项 羽自称。 D.在古代,平辈之间的“指名道姓”是不尊重他人的无礼行为,见面时要称呼他 人的字。 5.根据你对“名之与字,义相比附”的理解,在下列表格的空白处,填写适当内 分) 匚姓名字名与字意义关系 白居易 相关 诸葛亮孔明1 晏殊 同叔 6.把下面诗句填写完整,并结合材料一解释“伯仲”一词的含义。(3分)
注重礼仪,因此称名称字大有讲究。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于谦称、卑称,或 上对下、长对少,而字则用于下对上、少对长或对他人尊称,在多数情况下,直 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从历代的取字情况看,名与字有密切关系,古人称为“名 之与字,义相比附”。这“义相比附”正是取字的一条原则。 名与字的关系大约有这样几种。一是名与字意义相同。如楚人屈原,本名平,原 是字, 平与原同义。二是名与字的意义相关。如三国赵云字子龙,古人认为“云从龙, 风从虎”,云与龙因此相关。三是名与字意义相反。如朱熹,字元晦。熹是天亮, 晦是黑夜。此外,还有以孟(伯)、仲、叔、季排行为字或取于古语、成语等情 况。 (取材于程裕祯的《中国文化要略》) 1.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追溯 谥号 避讳 A.sù shì wěi B.shuò yì wěi C.sù shì huì D.shuò yì huì 2.下列有关“姓”“氏”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 分) A.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关系的氏族称号,一般认为产生于母系氏族社 会。 B.姓的产生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密切关系,氏的产生则源于原始社会的人口繁 衍。 C.古老的姓、氏很少,中国大量的姓、氏起源于周代,是周王室分封制的直接产 物。 D.秦汉之前,姓与氏有明显的区别,使用时也有严格的规定;汉代以后,姓氏合 一。 3.下列词语中,可以证明秦汉之前的姓具有“别婚姻”功能的一项是(2 分) A.秦筝赵瑟 B.朝秦暮楚 C.燕歌赵舞 D.秦欢晋爱 4.下列句中有关“名”“字”的表述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孟姜女,姓孟,名姜女,据说是春秋齐国人杞梁之妻,是“孟姜女哭长城”的 主人公。 B.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孔子名丘,字仲尼,说明其排 行老二。 C.古人的名多用于自称。《鸿门宴》中项羽所言“籍何以至此”的“籍”就是项 羽自称。 D.在古代,平辈之间的“指名道姓”是不尊重他人的无礼行为,见面时要称呼他 人的字。 5.根据你对“名之与字,义相比附”的理解,在下列表格的空白处,填写适当内 容。 (3 分) 姓名 字 名与字意义关系 白居易 相关 诸葛亮 孔明 晏殊 同叔 6.把下面诗句填写完整,并结合材料一解释“伯仲”一词的含义。 (3 分)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伯仲”的含义是。 (二)根据下面题目要求,阅读材料二,完成7~10题。(9分) 7.下列现象与“门阀制度”无关的一项是(2分)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B.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C.自昔以来,州郡大吏,但取门资,多不择贤良。 D.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 8.江南农村的古宅上常嵌有“某某流芳”的牌匾,以表明家族来历。如果你 看到“陇西流芳”的牌匾,说明这户人家的姓氏是_。某王姓华侨回大陆寻根问 祖,你可以建议他到_(地名)去追寻家世渊源。(2分) 9.一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的姓氏书,当数宋朝编撰的《百家姓》。《百家姓》的 前八姓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请说明“赵”姓位居榜首的原因。(2分) 0.材料二中所讲的“郡望”现象,与材料一中的“姓氏”“名”“字”哪一个 关系最紧密?据考证,唐代诗人韩愈是今河南孟州人,并非河北昌黎人,请说明 韩愈又称韩昌黎的原因。(3分) 【材料二】 秦汉以后,随着家族的繁衍迁徙,姓氏原有癿以血缘论亲疏的文化内涵逐渐淡化, 而以家族郡望明贵贱的内涵成了姓氏文化最为突出的特点。“郡”是行政区划, “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表示在某个区域内某个姓氏是一个有地位 有声望的名门大族 汉魏以来,盛行门阀制度,姓氏有了高低贵贱之分。封建社会里,最尊贵的姓氏 是皇帝的姓,称为“国姓”。刘汉王朝时就明文规定,凡刘姓之人可免除一切 徭役,享受“六百石”的中级官吏待遇。李唐王朝编修姓氏的书中,也明文规定 了姓氏尊卑的排列。武则天执政时,修纂《姓氏录》,改武姓为第一。 门阀制度下,姓氏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婚姻问题,以至前途命运。甚 至连日常交往、场面坐次亦明确有别。当时无论是选官还是婚嫁最重郡望门第, 朝中最为显赫的官位只能由有最著名郡望的人来担任。西晋文学家左思在《咏史》 诗中曾对这种不合理现象提出尖锐的批评,诗曰:“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髙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诗中“金张”指西汉宣 帝时的权贵金日磾和张安世,他们的后代凭着祖先的世业,七代为汉室高官。而 奇伟多才的冯唐(即诗中之“冯公”)却因出身微门,竟一生屈于人下,不能 展露其才。 隋唐时代,科举盛行,寒门庶族大量进入统治阶层,但门第观念依然流行。李姓 以陇西为贵,崔姓以博陵为贵,卢姓以范阳为贵,郑姓以荥阳为贵,王姓则以太 原为贵。五姓之外,还有河东裴、薛二姓,与五姓并称“门阀七大家”。唐代的 癿宰相及其他高级官员大都出身于这些高门。到宋代,郡的行政区划已经取消, 《百家姓》中所标明的“郡望”,仍是沿袭魏晋至隋唐时期所形成的名门望族的 地理分布。由于长期形成的以姓氏、郡望标明出身门第贵贱和社会地位的影响, 以郡望标注姓氏的习俗,十分盛行。唐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对此制颇为不满,他曾 参与纂修国史,在写李义琰传的时候,因为义琰家住魏州昌乐,已有三代之久, 所以如实写道:“义琰,魏州昌乐人也。”结果监修官竟指责他违背了写史原则, 要他照李氏郡望改为“陇西成纪人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 “伯仲”的含义是 。 (二)根据下面题目要求,阅读材料二,完成 7~10 题。(9 分) 7.下列现象与“门阀制度”无关的一项是(2 分)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B.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C.自昔以来,州郡大吏,但取门资,多不择贤良。 D.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 8.江南农村的古宅上常嵌有 “某某流芳” 的牌匾, 以表明家族来历。 如果你 看到 “陇西流芳”的牌匾,说明这户人家的姓氏是 。某王姓华侨回大陆寻根问 祖,你可以建议他到 (地名)去追寻家世渊源。(2 分) 9.一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的姓氏书,当数宋朝编撰的《百家姓》。《百家姓》的 前八姓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请说明“赵”姓位居榜首的原因。(2 分) 10.材料二中所讲的“郡望”现象,与材料一中的“姓氏”“名”“字”哪一个 关系最紧密?据考证,唐代诗人韩愈是今河南孟州人,并非河北昌黎人,请说明 韩愈又称韩昌黎的原因。(3 分) 【材料二】 秦汉以后,随着家族的繁衍迁徙,姓氏原有癿以血缘论亲疏的文化内涵逐渐淡化, 而以家族郡望明贵贱的内涵成了姓氏文化最为突出的特点。“郡”是行政区划, “望” 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表示在某个区域内某个姓氏是一个有地位、 有声望的名门大族。 汉魏以来,盛行门阀制度,姓氏有了高低贵贱之分。封建社会里,最尊贵的姓氏 是皇帝的姓,称为“国姓” 。刘汉王朝时就明文规定,凡刘姓之人可免除一切 徭役,享受“六百石”的中级官吏待遇。李唐王朝编修姓氏的书中,也明文规定 了姓氏尊卑的排列。武则天执政时,修纂《姓氏录》,改武姓为第一。 门阀制度下,姓氏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婚姻问题,以至前途命运。甚 至连日常交往、场面坐次亦明确有别。当时无论是选官还是婚嫁最重郡望门第, 朝中最为显赫的官位只能由有最著名郡望的人来担任。西晋文学家左思在《咏史》 诗中曾对这种不合理现象提出尖锐的批评,诗曰:“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诗中“金张”指西汉宣 帝时的权贵金日磾和张安世,他们的后代凭着祖先的世业,七代为汉室高官。而 奇伟多才的冯唐(即诗中之“冯公” )却因出身微门,竟一生屈于人下,不能 展露其才。 隋唐时代,科举盛行,寒门庶族大量进入统治阶层,但门第观念依然流行。李姓 以陇西为贵,崔姓以博陵为贵,卢姓以范阳为贵,郑姓以荥阳为贵,王姓则以太 原为贵。五姓之外,还有河东裴、薛二姓,与五姓并称“门阀七大家”。唐代的 癿宰相及其他高级官员大都出身于这些高门。到宋代,郡的行政区划已经取消, 《百家姓》中所标明的“郡望”,仍是沿袭魏晋至隋唐时期所形成的名门望族的 地理分布。由于长期形成的以姓氏、郡望标明出身门第贵贱和社会地位的影响, 以郡望标注姓氏的习俗,十分盛行。唐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对此制颇为不满,他曾 参与纂修国史,在写李义琰传的时候,因为义琰家住魏州昌乐,已有三代之久, 所以如实写道:“义琰,魏州昌乐人也。”结果监修官竟指责他违背了写史原则, 要他照李氏郡望改为“陇西成纪人
近年来随着全球寻根热的兴起,海外炎黄子孙纷纷归国,寻根问祖。姓氏郡望成 为他们追寻家世渊源,谒祖朝宗的重要依据。“姓氏郡望”这一传统的历史文化 遗产,在团结海内外炎黄子孙,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仍具有现实意义。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7题。(25分) 木质的村庄 王芸 ①溯流而上,大致可以发现,木质的多寡,是判断村庄古老程度的一种标尺,也 决定着一座村庄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 ②南方的传统村庄,多木。木是结构房屋的主体,构造实用的部分,也镶嵌于修 饰的部分。木的包容、温和质感,渗透于宅屋的角角落落。我喜欢这样的村庄, 除了天然的草本木本植物四处见缝生长,数人才能合抱的大树栖息在村头村尾、 桥边河沿,还有一座座进去就能感觉清凉与妥帖的老宅。 ③这样的老宅经过时光的沉淀,墙体泛出斑驳之色,复杂得难以用颜料描述。木 质的部分也无预期地残损了,有人为的破坏,也有岁月随性的手笔。但它安详 如同村头的老树,似乎可以承受一切,布满疮疤,依然无损它的安详。我固执地 以为,这些老宅,可以安妥地、舒展地放置身心 ④村中那些老树,巨枝虬结在半窄中,如巨大的手掌托住了流转不定的时光。树 下,总有一群群不知疲累的孩子玩耍着,捉迷藏、抓蚯蚓、滚泥球、抓沙包… 他们一茬接一茬地长大,老去,最终销匿了身影。而树还在那里,成为村庄不离 不弃的陪伴 ⑤有了这些树,再寡静人稀的村庄,也有了安慰。在江西宜丰采风时,去过一个 叫坪上的古村。绕村半壁的石垒古墙上,散布着数十棵八百至千岁的古树,大多 为樟树,看起来三四人方可伸臂合围,还有生长极缓慢的石楠和罗汉松,腰身紧 致。它们与村庄的年岁相仿,一路绵延成环抱的姿态,护卫着这个村庄。村民出 门抬头便见它们的身影,一年四季被它们荫庇。它们仿佛一条隐秘的时光通道, 连接着村庄的源头 ⑥盛夏,慕名至婺源,随古村落立档调査人员走访古村。这里古村密集,因被群 山抱持而得以保持本真生态。同行的当地女子有个男儿气的名字,显峰。她家在 个尚未被旅游开发的古村,村内老宅不少。她家的宅子建于十九世纪后半叶。 在这些上百年的老宅里,每一年都有木质的部件在悄悄地裂变、腐烂、风化,在 眼睛看不见的地方,直到坍塌碎裂才被_① ⑦木质的物件,有自身的寿限。这样的老宅牵系着久远的祖先的脉息,在岁月的 起承转合中不断存储着生活的细节、时光的重量。即使有人居住其中,整日小心 翼翼地维护,还是有人力难及之处。而且,真实的生活,有着凸凹粗糙的质感, 哪里可以做到周全无遗的呵护 ⑧老宅里,愈是繁复的细部,那些镂空或雕花的雀替、柱础、窗框、飞梁、翘檐, 有着目光和手指难以触及的细微转折和深部空间,却可以被粉尘、虫豸、风雨 阳光轻易抵达。这些来自自然的物事,在漫长的时光中,随性出入,耐心地对这 些部件迪行二次雕琢,直到它面目全韭。 ⑨每走进一处老宅,当我们留意着那些难以复制的精美细节时,显峰却专注于询 问房主如何俅保,如何维修,如何保持品质地仿旧。她与古宅是一体的,即使她 已经搬进县城,住进水泥楼房多年,只在年假时偶尔回一趟老宅,但她与老宅有 过相同的呼吸节奏,生活习惯也延续着对老宅的迁就与贴合。无论离开多久,她
近年来随着全球寻根热的兴起,海外炎黄子孙纷纷归国,寻根问祖。姓氏郡望成 为他们追寻家世渊源,谒祖朝宗的重要依据。“姓氏郡望”这一传统的历史文化 遗产,在团结海内外炎黄子孙,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仍具有现实意义。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1~17 题。(25 分) 木质的村庄 王芸 ①溯流而上,大致可以发现,木质的多寡,是判断村庄古老程度的一种标尺,也 决定着一座村庄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 ②南方的传统村庄,多木。木是结构房屋的主体,构造实用的部分,也镶嵌于修 饰的部分。木的包容、温和质感,渗透于宅屋的角角落落。我喜欢这样的村庄, 除了天然的草本木本植物四处见缝生长,数人才能合抱的大树栖息在村头村尾、 桥边河沿,还有一座座进去就能感觉清凉与妥帖的老宅。 ③这样的老宅经过时光的沉淀,墙体泛出斑驳之色,复杂得难以用颜料描述。木 质的部分也无预期地残损了,有人为的破坏,也有岁月随性的手笔。但它安详, 如同村头的老树,似乎可以承受一切,布满疮疤,依然无损它的安详。我固执地 以为,这些老宅,可以安妥地、舒展地放置身心。 ④村中那些老树,巨枝虬结在半空中,如巨大的手掌托住了流转不定的时光。树 下,总有一群群不知疲累的孩子玩耍着,捉迷藏、抓蚯蚓、滚泥球、抓沙包…… 他们一茬接一茬地长大,老去,最终销匿了身影。而树还在那里,成为村庄不离 不弃的陪伴。 ⑤有了这些树,再寡静人稀的村庄,也有了安慰。在江西宜丰采风时,去过一个 叫坪上的古村。绕村半壁的石垒古墙上,散布着数十棵八百至千岁的古树,大多 为樟树,看起来三四人方可伸臂合围,还有生长极缓慢的石楠和罗汉松,腰身紧 致。它们与村庄的年岁相仿,一路绵延成环抱的姿态,护卫着这个村庄。村民出 门抬头便见它们的身影,一年四季被它们荫庇。它们仿佛一条隐秘的时光通道, 连接着村庄的源头。 ⑥盛夏,慕名至婺源,随古村落立档调查人员走访古村。这里古村密集,因被群 山抱持而得以保持本真生态。同行的当地女子有个男儿气的名字,显峰。她家在 一个尚未被旅游开发的古村,村内老宅不少。她家的宅子建于十九世纪后半叶。 在这些上百年的老宅里,每一年都有木质的部件在悄悄地裂变、腐烂、风化,在 眼睛看不见的地方,直到坍塌碎裂才被 ① 。 ⑦木质的物件,有自身的寿限。这样的老宅牵系着久远的祖先的脉息,在岁月的 起承转合中不断存储着生活的细节、时光的重量。即使有人居住其中,整日小心 翼翼地维护,还是有人力难及之处。而且,真实的生活,有着凸凹粗糙的质感, 哪里可以做到周全无遗的呵护? ⑧老宅里,愈是繁复的细部,那些镂空或雕花的雀替、柱础、窗框、飞梁、翘檐, 有着目光和手指难以触及的细微转折和深部空间,却可以被粉尘、虫豸、风雨、 阳光轻易抵达。这些来自自然的物事,在漫长的时光中,随性出入,耐心地对这 些部件迚行二次雕琢,直到它面目全非。 ⑨每走进一处老宅,当我们留意着那些难以复制的精美细节时,显峰却专注于询 问房主如何俅保,如何维修,如何保持品质地仿旧。她与古宅是一体的,即使她 已经搬进县城,住进水泥楼房多年,只在年假时偶尔回一趟老宅,但她与老宅有 过相同的呼吸节奏,生活习惯也延续着对老宅的迁就与贴合。无论离开多久,她
对老宅始终怀有亲人般的牵挂和担忧。与我们说起老宅,她的语气里有些许骄傲, 也似连缀着无声的叹息。 ⑩在虹关村,詹姓老人正在翻修老宅。三米长的横梁是精挑细选的好木,此时, 它安卧在老宅正中,比周遭的木色都新、都亮,有一股安妥的气息。似乎有它稳 稳地坐镇一方,这满屋的狼藉躁动之气,都不足为训了。梁的下方,几位木匠师 傅正在赶活儿。木屑散布在老人稀疏的头发、圆眼镜片和脸颊、鼻端。他端举着 张被木屑粉尘“装饰”癿脸,好奇地探出头来打量我们。 ①在上海工作退休的詹老,对这座老宅念念不忘,对这座古村也是。街头巷尾的 粉墙上,都能看到墨色涂写的巷名,这都是他的作为。他乐之不疲地将时间打发 在这些事情上,全然出于自觉自愿,似乎想在老年一气偿还远离古村的那些时光。 ⑩也是在虹关村,我们路过一处只剩支离骨架的老宅,颓败癿脏腑②在半人高 的草木中。野草恣肆地横逸斜出,疯狂滋长,改变了老宅原本封闭自洁的空间。 已经没有门扉的木框上,悬有一枚蓝色簇新的门牌“浙源乡虹关村100”。新与 旧,如此突兀地组配在一起,颇为触目惊心。不知这老宅是无人居住而自行毁败 的,还是主人主动地放弃,在他处修建了新宅。 ⑩在古村,你会不断地与呈现颓态的老宅相遇。颓而不倒的它们,支撑着骨架, 挺立在同样古老癿街巷与树影中。你也会不断地与形态如旧但质地簇新的新屋相 遇。人们改善生活品质的渴望,是无法阻挡癿。老宅的好,老宅的亲,老宅的贵 老宅的不可复得,只能在懂得、体恤、珍惜它的人那里,才能得以保全并延续 ⑩也有老宅被移植。人挪活,树挪死,那么老宅呢?它们被从埋入土中的基础上 挖掘而出,远离了自己植根多年的村庄,整体标记后迁至新地,再按标记组装起 来。移植者,多是承包了某一村落旅游业癿投资者。他们出于打造景区的目的, 将一座古村的村民迁空后,再填置进一些移植来的老宅。看起来整个村落的古宅 生态更加丰美,可被抽空的村庄,还能葆有多少本真的活泼泼的生气? ⑤那些老宅在被移植的过程中,也被修复。朽败的骨架,用水泥框架支撑。门头 檐角, 借用日益髙端的修旧如旧癿技术,老的于新的、真的与假的,混淆一体,看起来 面目无异, 可气息不对。那种走进老宅可以闻见的,从老宅骨子里、木缝中散发出的天然木 香,被生硬粗暴的水泥气取代。 ⑩⑥我静静地望着这些被拆骨又接骨的老宅,不知它会否在夜深人静时发出压抑的 呻吟, 又会否在体内留下反复发作的伤痛。这些,都另有老宅来默默地承受了。 ①颓败的老宅与簇新的门牌,存留在相机里,那一点亮蓝和一片深暗的木色之上, 有挺立的生气勃勃的草茎。在按下快门的一刻,我记得有风吹过,轻轻摇动它们。 这一切构成了某一时刻的记忆,留于感觉,留于影像,留于文字。但,这不是完 11.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②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警觉隐没B.惊觉隐没
对老宅始终怀有亲人般的牵挂和担忧。与我们说起老宅,她的语气里有些许骄傲, 也似连缀着无声的叹息。 ⑩在虹关村,詹姓老人正在翻修老宅。三米长的横梁是精挑细选的好木,此时, 它安卧在老宅正中,比周遭的木色都新、都亮,有一股安妥的气息。似乎有它稳 稳地坐镇一方,这满屋的狼藉躁动之气,都不足为训了。梁的下方,几位木匠师 傅正在赶活儿。木屑散布在老人稀疏的头发、圆眼镜片和脸颊、鼻端。他端举着 一张被木屑粉尘“装饰”癿脸,好奇地探出头来打量我们。 ⑪在上海工作退休的詹老,对这座老宅念念不忘,对这座古村也是。街头巷尾的 粉墙上,都能看到墨色涂写的巷名,这都是他的作为。他乐之不疲地将时间打发 在这些事情上,全然出于自觉自愿,似乎想在老年一气偿还远离古村的那些时光。 ⑫也是在虹关村,我们路过一处只剩支离骨架的老宅,颓败癿脏腑 ② 在半人高 的草木中。野草恣肆地横逸斜出,疯狂滋长,改变了老宅原本封闭自洁的空间。 已经没有门扉的木框上,悬有一枚蓝色簇新的门牌“浙源乡虹关村 100”。新与 旧,如此突兀地组配在一起,颇为触目惊心。不知这老宅是无人居住而自行毁败 的,还是主人主动地放弃,在他处修建了新宅。 ⑬在古村,你会不断地与呈现颓态的老宅相遇。颓而不倒的它们,支撑着骨架, 挺立在同样古老癿街巷与树影中。你也会不断地与形态如旧但质地簇新的新屋相 遇。人们改善生活品质的渴望,是无法阻挡癿。老宅的好,老宅的亲,老宅的贵, 老宅的不可复得,只能在懂得、体恤、珍惜它的人那里,才能得以保全并延续。 ⑭也有老宅被移植。人挪活,树挪死,那么老宅呢?它们被从埋入土中的基础上 挖掘而出,远离了自己植根多年的村庄,整体标记后迁至新地,再按标记组装起 来。移植者,多是承包了某一村落旅游业癿投资者。他们出于打造景区的目的, 将一座古村的村民迁空后,再填置进一些移植来的老宅。看起来整个村落的古宅 生态更加丰美,可被抽空的村庄,还能葆有多少本真的活泼泼的生气? ⑮那些老宅在被移植的过程中,也被修复。朽败的骨架,用水泥框架支撑。门头 檐角, 借用日益高端的修旧如旧癿技术,老的于新的、真的与假的,混淆一体,看起来 面目无异, 可气息不对。那种走进老宅可以闻见的,从老宅骨子里、木缝中散发出的天然木 香,被生硬粗暴的水泥气取代。 ⑯我静静地望着这些被拆骨又接骨的老宅,不知它会否在夜深人静时发出压抑的 呻吟, 又会否在体内留下反复发作的伤痛。这些,都叧有老宅来默默地承受了。 ⑰颓败的老宅与簇新的门牌,存留在相机里,那一点亮蓝和一片深暗的木色之上, 有挺立的生气勃勃的草茎。在按下快门的一刻,我记得有风吹过,轻轻摇动它们。 这一切构成了某一时刻的记忆,留于感觉,留于影像,留于文字。但,这不是完 结。 11.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②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 警觉 隐没 B.惊觉 隐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