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的产 原子吸收分光光 度分析法 谱线纶廓与谱线变 宽 四、积分吸收与峰值吸 第一节原子吸收光 谱分析基本原理 五、基态原子数与原子 化度 六、定量基础
第八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 度分析法 一、概述 二、原子吸收光谱的产 生 三、谱线轮廓与谱线变 宽 四、积分吸收与峰值吸 收 五、基态原子数与原子 化温度 六、定量基础 第一节 原子吸收光 谱分析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现象:原子蒸气对其原子共振辐射吸收的现象; 1802年被人们发现: 1955年以前,一直未用于分析化学,为什么? 澳大利亚物理学家Walsh A(瓦尔西)发表了著名论文: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奠定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础,之后迅速发展。特点: ■(1)检出限低,10-1010-14g: ·(2)准确度高,1%~5%: (3)选择性高,一般情况下共存元素不干扰: (4)应用广,可测定70多个元素(各种样品中): 局限性:难熔元素、非金属元素测定困难、不能同时多元
◼ 原子吸收现象:原子蒸气对其原子共振辐射吸收的现象; ◼ 1802年被人们发现; ◼ 1955年以前,一直未用于分析化学,为什么? ◼ 澳大利亚物理学家 Walsh A(瓦尔西)发表了著名论文: ◼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 奠定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础,之后迅速发展。特点: ◼ (1) 检出限低,10-10~10-14 g; ◼ (2) 准确度高,1%~5%; ◼ (3) 选择性高,一般情况下共存元素不干扰; ◼ (4) 应用广,可测定70多个元素(各种样品中); ◼ 局限性:难熔元素、非金属元素测定困难、不能同时多元 素
二、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1.原子的能级与跃迁 基态→第一激发态吸收一定频率的辐 射能量。 产生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 吸收光谱 激发态→基态 发射出一定频率的辐 射。 产生共振吸收线(也简称共振线) 发射光谱
二、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 1.原子的能级与跃迁 ◼ 基态→第一激发态,吸收一定频率的辐 射能量。 ◼ 产生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 吸收光谱 ◼ 激发态→基态 发射出一定频率的辐 射。 ◼ 产生共振吸收线(也简称共振线) 发射光谱
2.元素的特征谱线 (1) 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 不同 基态→第一激发态: 跃迁吸收能量不同一具有特征性 (2)各种元素的基态→第一激发态 最易发生,吸收最强,最灵敏线。 特征谱线。 (3)利用原子蒸气对特征谱线的吸收可 以进行定量分析
2.元素的特征谱线 ◼ (1)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 不同 ◼ 基态→第一激发态: ◼ 跃迁吸收能量不同——具有特征性。 ◼ (2)各种元素的基态→第一激发态 ◼ 最易发生,吸收最强,最灵敏线。 特征谱线。 ◼ (3)利用原子蒸气对特征谱线的吸收可 以进行定量分析
三、谱线的轮廓与谱线变宽 ◆原子结构较分子结构简 单,理论上应产生线状光 谱吸收线。 ◆实际上用特征吸收频率 N 辐射光照射时,获得一峰 吸收线轮廓 吸收线轮廓与半宽度 形吸收(具有一定宽度)。 由:I=Ioe-Kvb, 透射 表征吸收线轮廓(峰)的参数: 光强度I和吸收系数及 中心频率vo(峰值频率): 最大吸收系数对应的频率; 辐射频率有关。 中心波长:(nm) 以K与v作图: 半宽度:△%
三、谱线的轮廓与谱线变宽 原子结构较分子结构简 单,理论上应产生线状光 谱吸收线。 实际上用特征吸收频率 辐射光照射时,获得一峰 形吸收(具有一定宽度)。 由:It=I0e -Kvb , 透射 光强度 It和吸收系数及 辐射频率有关。 以Kv与 作图: 表征吸收线轮廓(峰)的参数: 中心频率O(峰值频率) : 最大吸收系数对应的频率; 中心波长:λ(nm) 半 宽 度:Δ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