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2008年第3期 美国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取向 林冈 〔内容提要〕美国对两岸关系的政策立场,以“不统、不独、不武”为中心点,游离于和 平统一与和平分离之间。本文以美国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初对中国和平统一的正面态 度和世纪之交对两岸政治和谈的敦促鼓励为例,说明美国对两岸统一、和谈的接受度,与 中美之问的战略合作需求及两岸关系的紧张程度这两项变量之问存在正相关性,即美国 越是需要在全球事务上与中国进行战略合作,就越有可能接受中国和平统的政策选 项:两岸关系越是紧张,美国就越有可能敦促双方进行政治对话。台湾第二次政党轮替 以来两岸关系的迅速发展可能减少美国促谈的诱因,但以往两岸关系持续紧张的遗绪, 中美全球战略合作的需要,国民党当局对统一诉求的淡化,以及美方部分人士对中国和 平统的开放态度,将足以抵消上述这一不利因素,并由此决定了美国在短期内不会改 变乐见两岸进行政治对话的既定政策。 关键词:美国外交,中美关系美台关系中程协议两岸关系 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美国一直与台湾维持着一种半官方、实质性的政治、经济 和军事关系,一方面宣称实行“一个中国”政策,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承认台湾问题纯属 中国内政,其政策底线是台湾问题必须由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和平解决.美国对统 “独”结果持开放态度。换言之,美国乐见两岸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未必认同中国政 府的和平统一目标。 一海峡两岸与美国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政策取向 在中美建交之初,中国政府即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和平统 ①本研究得到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刻资助。本文在定稿过程中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关国研究所陶文钊研究员 的指5a在t谨表黄意Academic Jour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b
5美国研究62008 年第 3 期 美国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取向 ¹ 林 冈 1内容提要2美国对两岸关系的政策立场, 以/ 不统、不独、不武0 为中心点, 游离于和 平统一与和平分离之间。本文以美国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初对中国和平统一的正面态 度和世纪之交对两岸政治和谈的敦促鼓励为例, 说明美国对两岸统一、和谈的接受度, 与 中美之间的战略合作需求及两岸关系的紧张程度这两项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即美国 越是需要在全球事务上与中国进行战略合作, 就越有可能接受中国和平统一的政策选 项; 两岸关系越是紧张, 美国就越有可能敦促双方进行政治对话。台湾第二次政党轮替 以来两岸关系的迅速发展可能减少美国促谈的诱因, 但以往两岸关系持续紧张的遗绪, 中美全球战略合作的需要, 国民党当局对统一诉求的淡化, 以及美方部分人士对中国和 平统一的开放态度, 将足以抵消上述这一不利因素, 并由此决定了美国在短期内不会改 变乐见两岸进行政治对话的既定政策。 关键词: 美国外交, 中美关系 美台关系 中程协议 两岸关系 1979 年中美建交以来, 美国一直与台湾维持着一种半官方、实质性的政治、经济 和军事关系, 一方面宣称实行/ 一个中国0政策, 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承认台湾问题纯属 中国内政, 其政策底线是台湾问题必须由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和平解决, 美国对统 / 独0结果持开放态度。换言之, 美国乐见两岸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但未必认同中国政 府的和平统一目标。 一 海峡两岸与美国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政策取向 在中美建交之初, 中国政府即发表了5告台湾同胞书6,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和平统 ¹ 本研究得到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本文在定稿过程中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陶文钊研究员 的指正, 在此谨表谢意
美国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取向 ·67· 一祖国的方针,同时保持对台使用武力的政策选项,以迫使国民党当局走向谈判桌, 防止台湾分裂或外国势力介入台湾。本世纪以来,军事力量逐渐成为中国政府“反 独”“防独”的依托,而非“迫和促统”的手段。2004年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在“一个中 国”的原则下,两岸在正式结束敌对状态的同时,建立军事互信机制,构建和平稳定 和发展的框架。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阐发了这一思路,以 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为现阶段的主要政策目标,以和平统一为两岸关系未来 发展的最终目标。 台湾在蒋经国统治时期,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为政治目标,但对祖国大陆的 和谈要求采取“不妥协、不谈判、不接触”的三不”政策,维持偏安一隅的现状。李登 辉从高喊“自由、民主、均富统一中国”到公开将两岸关系界定为特殊的国与国”关 系,朝两岸分离的方向迈进:以陈水扁为代表的民进党政权继续推行公投”、“制宪”、 “正名”、“入联”等激进“台独”路线,使两岸关系呈现周期性的危机。马英九上台后, 认同中华民族,承认“九二共识”,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为近期目标,以实现两岸 “和解休兵”为中期目标,所采取的是“不统、不独、不武”的中间路线。 美国对两岸关系发展及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以和平为最高原则,在理论上不排 除和平统一或和平分离选项。但在不同时期表现为对两岸和平统一前景的认可或对 和平分离可能性的测试。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初,美国将“一个中国”原则与“和平 解决”原则并列,视为政策的核心内容。①宫方对中国和平统一的前景,基本持正面态 度,但对两岸政治和谈又采取“不鼓励、不介入、不调停”的三不”政策.,以维持台海 “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的局面。进入90年代后,美国官方不再使用“一个中国”原 则提法代之以“一个中国”政策,并将其置于“和平解决”原则之下。如果说,在七、 八十年代的语境下,“和平解决”基本上是“和平统一”的同义语的话,那么,到90年代 后,美方己将“和平解决”刻意诠释为既包括统一,也包括分离的弹性概念。与此同 时,华盛顿大幅提升美台关系。1995~1996年台海危机后,美国官方开始鼓励两岸 进行政治和谈,反对台湾单方面改变现状,其政策目标由“不统、不独、不战、不和”微 调为“不统、不独、不战”。美国之所以鼓励两岸对话,是担心两岸一旦发生战争将给 美国带来政策上的选择困境,也是因为两岸内部和彼此关系的演变,为台湾问题的和 平解决增添了新的变数。三方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不同政策取向由下图可见: 1 Secretary of State George Shultzs Speech in Shang hai,March 5,1987,in Department of State Bulletin.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一祖国的方针, 同时保持对台使用武力的政策选项, 以迫使国民党当局走向谈判桌, 防止台湾分裂或外国势力介入台湾。本世纪以来, 军事力量逐渐成为中国政府/ 反 独0/ 防独0的依托, 而非/ 迫和促统0的手段。2004 年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在/ 一个中 国0的原则下, 两岸在正式结束敌对状态的同时, 建立军事互信机制, 构建和平稳定 和发展的框架。2007 年胡锦涛总书记在/ 十七大0报告中进一步阐发了这一思路, 以 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为现阶段的主要政策目标, 以和平统一为两岸关系未来 发展的最终目标。 台湾在蒋经国统治时期, 以/ 三民主义统一中国0为政治目标, 但对祖国大陆的 和谈要求采取/ 不妥协、不谈判、不接触0的/ 三不0政策, 维持偏安一隅的现状。李登 辉从高喊 / 自由、民主、均富统一中国0到公开将两岸关系界定为/ 特殊的国与国0关 系, 朝两岸分离的方向迈进; 以陈水扁为代表的民进党政权继续推行/ 公投0、/ 制宪0、 / 正名0、/ 入联0等激进/ 台独0路线, 使两岸关系呈现周期性的危机。马英九上台后, 认同中华民族, 承认/ 九二共识0, 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为近期目标, 以实现两岸 / 和解休兵0为中期目标, 所采取的是/ 不统、不独、不武0的中间路线。 美国对两岸关系发展及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以和平为最高原则, 在理论上不排 除和平统一或和平分离选项。但在不同时期表现为对两岸和平统一前景的认可或对 和平分离可能性的测试。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初, 美国将 / 一个中国0原则与/ 和平 解决0原则并列, 视为政策的核心内容。¹官方对中国和平统一的前景, 基本持正面态 度, 但对两岸政治和谈又采取/ 不鼓励、不介入、不调停0 的/ 三不0政策, 以维持台海 / 不统、不独、不战、不和0的局面。进入 90 年代后, 美国官方不再使用 / 一个中国0原 则提法, 代之以 / 一个中国0政策, 并将其置于/ 和平解决0原则之下。如果说, 在七、 八十年代的语境下, / 和平解决0基本上是/ 和平统一0的同义语的话, 那么, 到 90 年代 后, 美方已将/ 和平解决0 刻意诠释为既包括统一, 也包括分离的弹性概念。与此同 时, 华盛顿大幅提升美台关系。1995~ 1996 年台海危机后, 美国官方开始鼓励两岸 进行政治和谈, 反对台湾单方面改变现状, 其政策目标由/ 不统、不独、不战、不和0微 调为/ 不统、不独、不战0。美国之所以鼓励两岸对话, 是担心两岸一旦发生战争将给 美国带来政策上的选择困境, 也是因为两岸内部和彼此关系的演变, 为台湾问题的和 平解决增添了新的变数。三方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不同政策取向由下图可见: 美国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取向 # 67 # ¹ S ecret ary of S tat e George Sh ultzps S peech in S hang hai, March 5, 1987, in De par tme nt of State Bulletin , M ay 1987, p. 11
·68· 美国研究 图:海峡两岸及美国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不同政策取向 Z:美国政策取向 和平分离 不统、不独(和平解决) 台湾“独立” 维持现状 和平统一 和平发展 武力解放 Y:台湾政策取向 X:大陆政策取向 如上图所示,X轴代表大陆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政策取向,即以和平发展为现 阶段目标,以和平统一为最终导向,脉络清晰。Y轴代表台湾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 政策取向,较为模糊。90年代中期以前,台湾当局一方面以统一为远程目标,一方面 又以两岸的制度差异作为拒统的理由,实际上是徘徊于统一和维持现状之间。1990 年代中期以后,台北在分离的道路上渐行渐远。2008年台湾二次政党轮替后,其政 策始向维持现状的方向回摆。Z轴代表美国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政策取向,即以 和平解决为最高原则,以“不统、不独”为政策的中心点,而游离于和平统一与和平分 离之间。 二美国能否接受中国和平统一? 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之初.特别是从1972年到1982年,美国出于“联中制苏” 的战略需要,对中国和平统一的前景,在心理和外交辞令层面,是予以接受的。其实 在中美刚开始酝酿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时,美方就对中国政府追求国家统一的利益, 表示尊重和理解。1971年7月9日,周恩来总理对来访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 表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终必须回归祖国的怀抱。基辛格回答说 美国不主张以“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作为台湾政治前途的解决方案;两岸关系的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图: 海峡两岸及美国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不同政策取向 如上图所示, X 轴代表大陆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政策取向, 即以和平发展为现 阶段目标, 以和平统一为最终导向, 脉络清晰。Y 轴代表台湾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 政策取向, 较为模糊。90 年代中期以前, 台湾当局一方面以统一为远程目标, 一方面 又以两岸的制度差异作为拒统的理由, 实际上是徘徊于统一和维持现状之间。1990 年代中期以后, 台北在分离的道路上渐行渐远。2008 年台湾二次政党轮替后, 其政 策始向维持现状的方向回摆。Z 轴代表美国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政策取向, 即以 和平解决为最高原则, 以/ 不统、不独0为政策的中心点, 而游离于和平统一与和平分 离之间。 二 美国能否接受中国和平统一? 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之初, 特别是从 1972 年到 1982 年, 美国出于/ 联中制苏0 的战略需要, 对中国和平统一的前景, 在心理和外交辞令层面, 是予以接受的。其实, 在中美刚开始酝酿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时, 美方就对中国政府追求国家统一的利益, 表示尊重和理解。1971 年 7 月 9 日, 周恩来总理对来访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 表示,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最终必须回归祖国的怀抱。基辛格回答说 美国不主张以/ 两个中国0或/ 一中一台0作为台湾政治前途的解决方案; 两岸关系的 # 68 # 美国研究
美国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取向 ·69· 政治演变很可能朝着周总理所揭示的方向发展。①可见,美方在一开始就将“解决”台 湾的政治前途问题,理解为台湾“回归”中国的问题。次日,在谈到中美的共同利益 时,基辛格表示,台湾问题可望在近期得到解决(within the near future),一旦美国决 定从台湾撤军,停止对台湾的政治支持,台湾除了接受某种形式的统一外,将别无选 择。②这再次表明,基辛格是将解决台湾问题和两岸统一当作同一概念范畴来使用 的。同年10月,在回答周恩来关于美国对台湾地位的政策立场时,基辛格明确表示 美国鼓励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和平解决台湾问题。③在上述语境下,周恩来在1972 年2月同共和党总统尼克松的会谈中提到,“你们希望和平解放台湾”,“我们只能说 争取和平解放台湾。为什么说:争取?呢?因为这是两方面的事。我们要和平解放, 蒋介石不干怎么办?”©在周恩来看来,美方所使用的和平解决”字眼,与中方的和 平解放”,实属同一概念,故在谈话中,没有区别使用这些文字。当时双方的争执点是 美方“关心”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中方表示无法承诺(但可以希望并且争取)采取和 平方式。这里的和平解决实乃和平统一的同义语。如果和平解决也包括和平分离选 项的话,上述对谈就失去了逻辑意义。 1972年中美签署上海联合公报后,美国继续表示对未来中国和平统一的接受。 尼克松曾对时任台湾“驻美大使”沈剑虹表示,美国的立场是台湾问题应该由两岸和 平解决:美国无意干涉,既不会敦促台湾违背自身意愿与北京展开协商,也不会提供 任何建议或方案。但是当被问及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有无时间表时,尼克松 又答之以“两年”,或三、五年”。⑤强然美国反对中方采取武力方式统一台湾,也不愿 ①蒌辛格的原文是:As for the political future of Taiw ar,we are not advocating a“two Chinas”solution or a "one China.one T aiw an"solution.As a student of history,one s prediction would have to be that the polit ical evolution is likely to be in the direetion w hich Prime Minister Chou ELai indicated to me."Meme randum of Conversation,"July 9,1971 (4:35 pm~11:20 pm).in William Burr,ed.,The Beij ing-Wash ington Back-Channel and Henry Kissinger s Secret Trip to China:September 1970~July 1971.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Electronic Briefing Book,No.66,available at:http://www.gwu.edu/~nsarchiv/ NSAEBB/NSAEBB66,p.5. 2"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July 10,1971 (12:10 pm~6:00 pm),in ibid.p.28:also,Alan D.Ron berg,Rein In at the Brink of the Precipice:American Policy toward Taiw an and U.S.-PRC Relations, Washington,D.C.:Henry L.Stimson Center,2003.p.33. ③“M emorandum of Conver sation,.”0 ctober2l,1971(i0:30am~上:45pm),in William Burr,ed.,Ne goti ating U.S.-Chinese Rapprochement:New American and Chinese Documentation Leading Up to Nixons 1972 Trip,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Electronic Briefing Book No.70.available at:http://ww w.gwu. edu/~nsarchiv/NSA EBB/NASEBB70,p.261. ④魏史言:《尼克松访华》,载《新中国外交风云》,第3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第90页,转引自陶文钊: 《中关关系史》,中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54页。 The U.S.Free China.p.109,quoted from Alan Romberg,Rein In at the Brink of the Precipice,p.37. 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政治演变很可能朝着周总理所揭示的方向发展。¹ 可见, 美方在一开始就将/ 解决0台 湾的政治前途问题, 理解为台湾/ 回归0中国的问题。次日, 在谈到中美的共同利益 时, 基辛格表示, 台湾问题可望在近期得到解决( w ithin the near future) , 一旦美国决 定从台湾撤军, 停止对台湾的政治支持, 台湾除了接受某种形式的统一外, 将别无选 择。º这再次表明, 基辛格是将解决台湾问题和两岸统一当作同一概念范畴来使用 的。同年 10 月, 在回答周恩来关于美国对台湾地位的政策立场时, 基辛格明确表示 美国鼓励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在上述语境下, 周恩来在 1972 年 2 月同共和党总统尼克松的会谈中提到, / 你们希望和平解放台湾0, / 我们只能说 争取和平解放台湾。为什么说-争取. 呢? 因为这是两方面的事。我们要和平解放, 蒋介石不干怎么办?0 ¼在周恩来看来, 美方所使用的/ 和平解决0字眼, 与中方的/ 和 平解放0, 实属同一概念, 故在谈话中, 没有区别使用这些文字。当时双方的争执点是 美方/ 关心0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 中方表示无法承诺( 但可以希望并且争取) 采取和 平方式。这里的和平解决实乃和平统一的同义语。如果和平解决也包括和平分离选 项的话, 上述对谈就失去了逻辑意义。 1972 年中美签署上海联合公报后, 美国继续表示对未来中国和平统一的接受。 尼克松曾对时任台湾/ 驻美大使0沈剑虹表示, 美国的立场是台湾问题应该由两岸和 平解决; 美国无意干涉, 既不会敦促台湾违背自身意愿与北京展开协商, 也不会提供 任何建议或方案。但是当被问及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有无时间表时, 尼克松 又答之以/ 两年0, 或/ 三、五年0。½ 虽然美国反对中方采取武力方式统一台湾, 也不愿 美国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取向 # 69 # ¹ º » ¼ ½ 基辛格的原文是: As for the political fu tu re of Taiw an, w e are not advocating a / tw o Chin as0 solution or a / on e China, on e T aiw an0 solu ti on . As a student of h ist ory, oneps prediction w ould h ave t o b e that the political evolution is likely t o be in the direction w hich Prim e Minist er Chou En-Lai indicat ed t o me. 参阅/ Memorandum of Conversati on , 0 Ju ly 9, 1971 ( 4: 35 pm~ 11: 20 pm) , in William Bu rr, ed. , T he Beij ing-Washing t on Back-Channel and H enry K issing erps S ecret Tr ip t o China : S ep tember 1970 ~ J ul y 1971 , National S ecurit y Arch ive E lectron ic Bri efing Book, No. 66, availabl e at: http: / / w w w . gw u. edu/ ~ ns archiv/ NSAEBB/ NSAEBB66, p. 5. / Mem orandum of Con versation, 0 Jul y 10, 1971 ( 12: 10 pm~ 6: 00 pm) , in ibid, p. 28; also, Al an D. Romb erg, Rein In at the Br ink of the P recip ice: American P olicy t ow ar d T aiw an and U. S . -P RC Relati ons , Washingt on, D. C. : H enry L. S timson Cent er, 2003, p. 33. / M 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0 Octob er 21, 1971 ( 10: 30 am~ 1: 45 pm) , in William Bur r, ed. , Ne gotiating U. S. -Chinese Rap p rochement: N ew American and Chinese Documentati on L ead in g Up t o N i xonps 1972 T ri p , National Securit y Ar chive Electronic Briefing Book No. 70, available at: http: / / ww w . gw u. edu/ ~ nsarchiv/ NSAEBB/ NASEBB70, p. 261. 魏史言:5尼克松访华6, 载5新中国外交风云6, 第 3 辑,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4 年, 第 90 页, 转引自陶文钊: 5中美关系史6, 中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 第 354 页。 T he U. S . & Free China , p. 109, quot ed from Alan Romberg, Rein In at the B rink of the P recip ice, p. 37, ft. 41
·70· 美国研究 意迫使台北与北京和谈,但对台湾问题在三、五年内和平解决,还是有预期心理准备 的。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相伴随的是,美国收回“台湾地位未定论”的立场,在台湾 未来的解决方案上,排除了“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选项,基辛格在70年代初的 会谈中,还多次使用和平统合”(peaceful integration)这一概念指涉未来安排。① 美国对两岸和平统一的心理认可,在民主党总统卡特任内续有展现。1978年5 月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访华期间,对邓小平谈到美国希望台湾问题和 平解决时表示,一个中国终将成为现实(eventually one China will become a real ity)。②同年12月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Leonard Woodcock)在回应邓小平 提议在实现中国和平统一方面,美国可以尽相当的力量,至少不要起反向作用时表 示,美国在一年后继续对台军售不会影响中国的统一进程,反而有助改变美国人民对 中国的态度,从而有利中国的最终重新统一(redound to the benefit of eventual reu- nification)。③伍德科克的说法是否符合逻辑姑且不论,但他对中国统一前景的假定 (assum ption)殆无疑义。当时美方的意图显然是以接受中国未来的和平统一,换取 中方在军售问题上的让步。中美发表建交公报后,双方分别发表声明。美方重申由 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符合美国的利益。中方则指出,“解决台湾回归祖国、 完成国家统一的方式,这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两个声明的相同点是美方所说的和 平解决台湾问题”,即中方所说的解决台湾回归祖国、完成国家统一”的问题:不同 点是美方强调和平方式.中方强调台湾问题的解决方式属于中国的内政。 中美双方对于台湾问题解决方案的磨合,在1980年代初有了新的发展。里根在 1980年笃定获得共和党提名竞选总统之初,曾表示要恢复与台湾的官方关系,意图 测试两岸和平分离的可能。⑤但中美战略合作的需要,很快就使这位新任总统改弦易 辙。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和平统一中国的九条方针 (“叶九条”)后,美国国务卿黑格(A lex ander Haig)公开表示赞同,甚至建议台北对此 做出积极回应。1982年5月,布什副总统访问北京,带来里根总统致中国共产党主 席胡耀邦的信函。信中提到美国的政策将继续以“一个中国”为原则(based on the principle that there is but one China);美方不允许美国人民和在台湾的中国人民 1"M 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Novem ber 26,1974 (3:45 pm~5:00 pm).pp.3~6.NSA 00322.Que ted from Alan Romberg.Rein In at the Brink of the Precipice.p.65. 2 M 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May 21,1978(4:05 pm~6:30 pm),Carter Library.p.9. ③陶文钊:《中英关系史》下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8页;Peking237.“Full Transcript of December 15 Meeting with Teng,"December 15.1978,paragraph 32.Carter Library. ④《人民日报》1978年12月7日
意迫使台北与北京和谈, 但对台湾问题在三、五年内和平解决, 还是有预期心理准备 的。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相伴随的是, 美国收回/ 台湾地位未定论0的立场, 在台湾 未来的解决方案上, 排除了/ 两个中国0或/ 一中一台0的选项, 基辛格在 70 年代初的 会谈中, 还多次使用/ 和平统合0( peaceful integ ration) 这一概念指涉未来安排。¹ 美国对两岸和平统一的心理认可, 在民主党总统卡特任内续有展现。1978 年 5 月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访华期间, 对邓小平谈到美国希望台湾问题和 平解决时表示, 一个中国终将成为现实( eventually o ne China w ill become a rea-l ity) 。º 同年 12 月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 Leonard Woodco ck) 在回应邓小平 提议在实现中国和平统一方面, 美国可以尽相当的力量, 至少不要起反向作用时表 示, 美国在一年后继续对台军售不会影响中国的统一进程, 反而有助改变美国人民对 中国的态度, 从而有利中国的最终重新统一( redo und to the benefit o f eventual r eunification) 。»伍德科克的说法是否符合逻辑姑且不论, 但他对中国统一前景的假定 ( assumption) 殆无疑义。当时美方的意图显然是以接受中国未来的和平统一, 换取 中方在军售问题上的让步。中美发表建交公报后, 双方分别发表声明。美方重申由 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符合美国的利益。中方则指出, / 解决台湾回归祖国、 完成国家统一的方式, 这完全是中国的内政。0 ¼两个声明的相同点是美方所说的和 平/ 解决台湾问题0, 即中方所说的/ 解决台湾回归祖国、完成国家统一0的问题; 不同 点是美方强调和平方式, 中方强调台湾问题的解决方式属于中国的内政。 中美双方对于台湾问题解决方案的磨合, 在 1980 年代初有了新的发展。里根在 1980 年笃定获得共和党提名竞选总统之初, 曾表示要恢复与台湾的官方关系, 意图 测试两岸和平分离的可能。½ 但中美战略合作的需要, 很快就使这位新任总统改弦易 辙。1981 年 9 月,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和平统一中国的九条方针 (/ 叶九条0) 后, 美国国务卿黑格( A lex ander Haig) 公开表示赞同, 甚至建议台北对此 做出积极回应。1982 年 5 月, 布什副总统访问北京, 带来里根总统致中国共产党主 席胡耀邦的信函。信中提到美国的政策将继续以/ 一个中国0为原则( based on the principle that there is but one China) ; 美方不允许美国人民和在台湾的中国人民 # 70 # 美国研究 ¹ º » ¼ ½ / M emorandum of Conversati on , 0 Novem ber 26, 1974 ( 3: 45 pm ~ 5: 00 pm) , pp. 3~ 6, NSA 00322. Quot ed from Alan Romberg, R ein I n at th e Brink of the P reci p ice, p. 65. / M emorandum of Conversati on , 0 May 21, 1978 ( 4: 05 pm~ 6: 30 pm) , Cart er L ibrary, p. 9. 陶文钊:5中美关系史6下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 第 58 页; Peking 237, / Full Trans cript of December 15 Meeting w ith T en g, 0 December 15, 1978, paragraph 32, Cart er Library. 5人民日报61978 年 12 月 7 日。 Donald M . Roth berg, / Reagan Courts Ethnic Voice in Detroit, 0 Associated P ress , May 18,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