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预应力夹具和锚具 表5-1锚具选用 选用锚具形式 预应力筋品种 固定端 张拉端 安装在结构之外安装在结构之内 夹片锚具 压花锚具 钢绞线及钢绞线束 夹片锚具 挤压锚具 挤压锚具 夹片锚具 夹片锚具 高强钢丝束 镦头锚具 挤压锚具 镦头锚具 挤压锚具 精轧螺纹钢筋 螺母锚具 2021/2/23 26
2021/2/23 26 第二节 预应力夹具和锚具 ◼ 表5—1 锚具选用
第二节预应力夹具和锚具 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用锚具在锚固部位 的布置,应根据锚具型号、预应力筋数量、混 凝土强度等级等条件,进行局部承压验算。锚 具间距应满足最小间距的要求 当锚具下的锚垫板要求采用喇叭管时,宜选用钢 制或铸铁的产品,锚垫板下应设置足够的螺旋钢 筋或网状分布钢筋 锚垫板与预应力筋(或孔道)在锚固区及其附近应 相互垂直。锚垫板上宜设灌浆孔,此孔还可用于 排气或安设水泥浆泌水补偿器。选用锚具时,应 根据张拉设备的要求,使现场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2021/2/23
2021/2/23 27 第二节 预应力夹具和锚具 ◼ 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用锚具在锚固部位 的布置,应根据锚具型号、预应力筋 数量、混 凝土强度等级等条件,进行局部 承压验算。锚 具间距应满足最小间距的要求。 ◼ 当锚具下的锚垫板要求采用喇叭管时,宜选用钢 制或铸铁的产品,锚垫板下应设置足够的螺旋钢 筋或网状分布钢筋。 ◼ 锚垫板与预应力筋(或孔道)在锚固区及其附近应 相互垂直。锚垫板上宜设灌浆孔,此孔还可用于 排气或安设水泥浆泌水补偿器。选用锚具时,应 根据张拉设备的要求,使现场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第二节预应力夹具和锚具 3、工程设计选定的锚具或连接器,应在设计图 纸上注明型式、规格及性能要求,不得指定生 厂名或以独家产品型号间接指定生产厂名。 能够适用于高强度预应力钢材的锚具(或连接器), 也可用于较低强度的预应力钢材;仅适用于低强 度预应力钢材的锚具(或连接器),则不得用于高 强度的预应力钢材。在施工中,锚具需要代换 时,应经工程设计责任方审核同意。 4、夹具和先张法预应力筋连接器的选用,应根 据预应力筋的品种、规格、张拉设备型式以及工 艺操作要求,由构件的生产单位或生产线的设计 单位确定 2021/2/23 28
2021/2/23 28 第二节 预应力夹具和锚具 ◼ 3、 工程设计选定的锚具或连接器,应在设计图 纸上注明型式、规格及性能要求,不得指定生产 厂名或以独家产品型号间接指定生产厂名。 ◼ 能够适用于高强度预应力钢材的锚具(或连接器), 也可用于较低强度的预应力钢材;仅适用于低强 度预应力钢材的锚具 (或连接器),则不得用于高 强度的预应力钢材。在施工中,锚具 需要代换 时,应经工程设计责任方审核同意。 ◼ 4、 夹具和先张法预应力筋连接器的选用,应根 据预应力筋的品种、规格、张拉设备型式以及工 艺操作要求,由构件的生产单位或生产线的设计 单位确定
第二节预应力夹具和锚具 五、进场验收 )锚具进场验收时,需方应按合同 核对产品质量证明书中所列的型号、数量 及适用于何种强度等级的预应力钢材,确 认无误后应按下列三项规定进行检验 检验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中应用。 1、外观检査:从每批中抽10%的锚具且 不应少于10套,检查其外观质量和外形尺 寸;并按产品技术条件确定是否合格。 所抽全部样品均不得有裂纹出现,当有 套表面有裂纹时,则本批应逐套检查, 合格者方可进入后续检验组批 2021/2/23
2021/2/23 29 第二节 预应力夹具和锚具 ◼ 五、 进场验收 ◼ (一) 锚具进场验收时,需方应按合同 核对产品质量证明书中所列的型号、数量 及适用于何种强度等级的预应力钢材,确 认无 误后应按下列三项规定进行检验。 检验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中应用。 ◼ 1、外观检查:从每批中抽10%的锚具且 不应少于10套,检查其外观质量和外形尺 寸;并按产品技术条件确定是否合格。 ◼ 所抽全部样品均不得有裂纹出现,当有 二套表面有裂纹时,则本批应逐套检查, 合格者方可进入后续检验组批;
第二节预应力夹具和锚具 2、硬度检验:对硬度有严格要求的锚具 零件,应进行硬度检验。应从每批中抽 取5%的样品且不应少于5套,按产品设计 规定的表面位置和硬度范围(该表面位置 和硬度范围是品质保证条件,由供货方在 供货合同中注明)做硬度检验。有一个零 件不合格时,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零件重 做检验;仍有一件不合格时,则应对本批 品逐个检验,合格者方可进入后续检验 组批; 2021/2/23 30
2021/2/23 30 第二节 预应力夹具和锚具 ◼ 2、 硬度检验:对硬度有严格要求的锚具 零件,应进行硬 度检验。应从每批中抽 取5%的样品且不应少于5套,按产品设计 规定的表面位置和硬度范围(该表面位置 和硬度范围是品质保证条件,由供货方在 供货合同中注明)做硬度检验。有一个零 件不合格时,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零件重 做检验;仍有一件不合格时,则应对本批 产品逐个检验,合格者方可进入后续检验 组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