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二10月份月考联考 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相对于西方文化重逻辑理性的言说,中国文化更偏重于诗性言说,但同时我们 也应看到,中国文化也有思辨性的一面。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中国文化史上思辨之 风最为浓厚的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激荡,辩士云涌。诸子的思辨成为中国文化 的理性基因,也深远地影响着中国古代文论的处世态度和担当精神。诸子的思辨 艺术成为后世说理性文字的源头活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古代文论的言 说方式和文体风格。 战国时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身处其中的有识之士对治国平天下各有构 想,也各有说辞。不少人常常游说于诸侯之间,成为一群专门靠思想与口才吃饭 的游说之士。他们没有权力和地位,但却能影响君王的决策,甚至影响时局的走 向。有的人佩印封侯,成为一国栋梁;有的人虽不为时人所重,其思想却成为中 华文化的根源性基因,持续地影响着后人, 诸子思辨求真求理的精神成为中国文化的理性基因,深远地影响着中国士人 特别是古代文论家们的处世态度和担当精神。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子们历来把文学 当作经国之大业,有天下大事舍我其谁的自信心和责任感,立德、立功、立言是 他们的人生目标。谦谦君子,遇人当礼让三分,原本是不好与人争辩,但人生短 暂,世道纷杂,为了建功立业,又不得不辩。 刘勰说:“辩立有断辞之义。”思辨性的语言思路淸晰、思想明确,给人一种 决断之美。诸子论辩讲究逻辑推理和论辩方法,注重逻辑的力量,就有这种断辞 之美。刘煕载指出:“战国说士之言……如善攻者使人不能守,善守者使人不能 攻也。”严密的逻辑推理,迫使对手甘拜下风,维护了自己的思想立场,就呈现 出一种“断辞之美”。 诸子的论辩艺术对后世文章影响很大,刘煕载就曾指出“韩文出于《孟子》。” 诸子对后世文论的思辨艺术也影响很大,如刘勰主张“剖情析采”,“剖析”就
2019---2020 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二 10 月份月考联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相对于西方文化重逻辑理性的言说,中国文化更偏重于诗性言说,但同时我们 也应看到,中国文化也有思辨性的一面。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中国文化史上思辨之 风最为浓厚的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激荡,辩士云涌。诸子的思辨成为中国文化 的理性基因,也深远地影响着中国古代文论的处世态度和担当精神。诸子的思辨 艺术成为后世说理性文字的源头活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古代文论的言 说方式和文体风格。 战国时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身处其中的有识之士对治国平天下各有构 想,也各有说辞。不少人常常游说于诸侯之间,成为一群专门靠思想与口才吃饭 的游说之士。他们没有权力和地位,但却能影响君王的决策,甚至影响时局的走 向。有的人佩印封侯,成为一国栋梁;有的人虽不为时人所重,其思想却成为中 华文化的根源性基因,持续地影响着后人。 诸子思辨求真求理的精神成为中国文化的理性基因,深远地影响着中国士人 特别是古代文论家们的处世态度和担当精神。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子们历来把文学 当作经国之大业,有天下大事舍我其谁的自信心和责任感,立德、立功、立言是 他们的人生目标。谦谦君子,遇人当礼让三分,原本是不好与人争辩,但人生短 暂,世道纷杂,为了建功立业,又不得不辩。 刘勰说:“辩立有断辞之义。”思辨性的语言思路清晰、思想明确,给人一种 决断之美。诸子论辩讲究逻辑推理和论辩方法,注重逻辑的力量,就有这种断辞 之美。刘熙载指出:“战国说士之言……如善攻者使人不能守,善守者使人不能 攻也。”严密的逻辑推理,迫使对手甘拜下风,维护了自己的思想立场,就呈现 出一种“断辞之美”。 诸子的论辩艺术对后世文章影响很大,刘熙载就曾指出“韩文出于《孟子》。” 诸子对后世文论的思辨艺术也影响很大,如刘勰主张“剖情析采”,“剖析”就
是一种理性思辨。章学诚称刘勰《文心雕龙》“体大思精”,就点出了《文心雕 龙》思辨性的“断辞之美”。古代文论中,大量的诗话、词话、曲话,虽然以松 散随性为主,但还是有一些思辨性言说。比如如清代查为仁说:“诗之厚,在意 不在辞;诗之雄,在气不在直;诗之灵,在空不在巧;诗之淡,在脱不在易;须 辨毫发于疑似之间。”辨析在毫发疑似之间,可见仔细揣摩、精心把玩之用心, 这是否也是一种思辨呢? (摘编自吴中胜《断辞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文化看重理性的思辨,中国文化则是诗意的表达与理性的思辨并重,而后 者更成为中国文化的理性基因,影响着古代文论的处世态度和担当精神。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种思想交流碰撞,靠思想与口才纵横各国之间的辩 士纷纷涌现,使得这一时期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思辨之风最为浓厚的时期 C.充满理性思辨的言说以其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思想使对手折服,它讲求逻辑推 理和论辩方法,注重逻辑力量,维护自己的思想立场,给人一种决断之美 D.战国诸子的思辨艺术对后世文论的影响很大,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就主张“剖 情析采”,其《文心雕龙》被章学诚称“体大思精”,具有理性思辨色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的关键词是“诸子”“思辨”“影响”,全文紧紧围绕这三个关键词展开 论述。 B.文章先总说诸子的思辨艺术对后世的影响,然后分述其对中国文化及文论的影 响。 C.文章从源头及承袭角度阐述了诸子的思辨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证明中国文化不 乏思辨性。 D.文章引用刘勰、刘煕载、章学诚等人的观点或评价,充分阐释了“断辞之美” 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争鸣和思辨,中国文化就会失去重要的理性基因 B.我国古代的文人士子为了建功立业成就人生,不惜舍弃谦谦君子之风与人论辩 C.论辩中只有讲究逻辑推理和论辩方法,注重逻辑的力量,才会呈现出断辞之美
是一种理性思辨。章学诚称刘勰《文心雕龙》“体大思精”,就点出了《文心雕 龙》思辨性的“断辞之美”。古代文论中,大量的诗话、词话、曲话,虽然以松 散随性为主,但还是有一些思辨性言说。比如如清代查为仁说:“诗之厚,在意 不在辞;诗之雄,在气不在直;诗之灵,在空不在巧;诗之淡,在脱不在易;须 辨毫发于疑似之间。”辨析在毫发疑似之间,可见仔细揣摩、精心把玩之用心, 这是否也是一种思辨呢? (摘编自吴中胜《断辞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西方文化看重理性的思辨,中国文化则是诗意的表达与理性的思辨并重,而后 者更成为中国文化的理性基因,影响着古代文论的处世态度和担当精神。 B.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种思想交流碰撞,靠思想与口才纵横各国之间的辩 士纷纷涌现,使得这一时期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思辨之风最为浓厚的时期。 C.充满理性思辨的言说以其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思想使对手折服,它讲求逻辑推 理和论辩方法,注重逻辑力量,维护自己的思想立场,给人一种决断之美。 D.战国诸子的思辨艺术对后世文论的影响很大,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就主张“剖 情析采”,其《文心雕龙》被章学诚称“体大思精”,具有理性思辨色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的关键词是“诸子”“思辨”“影响”,全文紧紧围绕这三个关键词展开 论述。 B.文章先总说诸子的思辨艺术对后世的影响,然后分述其对中国文化及文论的影 响。 C.文章从源头及承袭角度阐述了诸子的思辨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证明中国文化不 乏思辨性。 D.文章引用刘勰、刘熙载、章学诚等人的观点或评价,充分阐释了“断辞之美” 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如果没有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争鸣和思辨,中国文化就会失去重要的理性基因。 B.我国古代的文人士子为了建功立业成就人生,不惜舍弃谦谦君子之风与人论辩。 C.论辩中只有讲究逻辑推理和论辩方法,注重逻辑的力量,才会呈现出断辞之美
D.历代文论如《人间词话》等对诗词曲赋的仔细揣摩、精心把玩,应该也是一种 思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 地震,新闻机器人用时25秒写了一条速报,这条新闻通过中国地震台网官方微信 平台推送,实现了最快速度的全球首发。 这让人们想起了9年前的汶川地震和4年前的雅安地震。同样是地震,同样 是媒体全夭候关注,短短几年间,新闻的模样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一除了传统 获取新闻的方式,微博发布、微信互动、客户端即时更新、视频直播随时在现场…… 多端口呈现已成为毎一场“新闻战役”的标配。 当下爆款新闻产品,多是社交媒体与移动传播相结合,最接近面对面交流 的效果,人民日报社的H5产品就是很好的证明。”人民日报社研究部主任崔士鑫 认为,如果不是通过社交平台传播,很难出现类似天文数字的浏览量 崔士鑫提到的“天文数字浏览量”,是这些产品实现内容影响力提升最形象 的描述。 在2014~2016年间,国内83.7%的报刊出版单位,制定了未来3至5年融合 发展战略规划文本;90.12%的报刊出版单位出台了媒体融合的具体措施和工作安 排;超过三分之一的单位进行了项目实施。融合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报刊 业融合发展已经从加和式转型进入质效并重时期。 摘编自中国记协网《喜迎十九大之融合发展:开启媒体报道新代》 材料二: 《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12 月,中国网民数量已近6.9亿,其中手机网民数量近6.2亿
D.历代文论如《人间词话》等对诗词曲赋的仔细揣摩、精心把玩,应该也是一种 思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17 年 8 月 8 日 21 时 19 分,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 7.0 级 地震,新闻机器人用时 25 秒写了一条速报,这条新闻通过中国地震台网官方微信 平台推送,实现了最快速度的全球首发。 这让人们想起了 9 年前的汶川地震和 4 年前的雅安地震。同样是地震,同样 是媒体全天候关注,短短几年间,新闻的模样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 获取新闻的方式,微博发布、微信互动、客户端即时更新、视频直播随时在现场…… 多端口呈现已成为每一场“新闻战役”的标配。 “当下爆款新闻产品,多是社交媒体与移动传播相结合,最接近面对面交流 的效果,人民日报社的 H5 产品就是很好的证明。”人民日报社研究部主任崔士鑫 认为,如果不是通过社交平台传播,很难出现类似天文数字的浏览量。 崔士鑫提到的“天文数字浏览量”,是这些产品实现内容影响力提升最形象 的描述。 在 2014~2016 年间,国内 83.7%的报刊出版单位,制定了未来 3 至 5 年融合 发展战略规划文本;90.12%的报刊出版单位出台了媒体融合的具体措施和工作安 排;超过三分之一的单位进行了项目实施。融合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报刊 业融合发展已经从加和式转型进入质效并重时期。 ------摘编自中国记协网《喜迎十九大之融合发展:开启媒体报道新代》 材料二: 《艾瑞咨询:2016 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指出,截至 2015 年 12 月,中国网民数量已近 6.9 亿,其中手机网民数量近 6.2 亿
中国新媒体用户媒体选择分布 (%) 口5年前口2年前口最近3个月 视报杂广播门户户外视频类音频类新闻互联网 (不联网)纸 电台网站媒体网站网站客户端电视 /APP /APP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2016年1~3月网络新媒体调研数据) 材料三: 纵观传媒业的发展进程,技术一直是驱动其变革的重要力量。在技术“喜新 厌旧”本性的作用下,整个传媒行业在残酷的“破”与“立”之间寻找着动态的 平衡。 如果说web1.0和web2.0的关键词分别是“网络化”和“数字化”,那么 web3.0的关键词就是“智能化”。它与传媒业的耦合,催生了机器新闻写作,并 将内容生产范式从媒体精英式的内容产出和用户生产内容转换到算法生成内容。 在西方传媒界,机器新闻写作自2006年首次被引入以来,已经在体育报道、 财经报道、气象报道等诸多领域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美联社更是在机器写作之 外,启动编辑机器人对机器自动生成的稿件进行审查,成为第一家全面引入机器 新闻人的传媒机构。在中国,机器新闻写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其也已在传统媒体 和新媒体“双平台发力”。从腾讯财经的υ reamwriter到新华社的“快笔小新” 再到今日头条的“张小明”,这些写稿机器人的不断涌现以及升级换代,无不暗 示着传媒业深层次的改变。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全面渗透是近年来的一个现象级的发展,其 中,机器新闻写作是人工智能在传煤领域的具体应用之一。有研究表明,未来传 媒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将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关联在一起。 --摘编自喻国明等《新闻人的价值位移与人机协同的未来趋势》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6年1~3月,在用户常用的媒体形态中,用户使用比率最高的是视频类网 站/AP,最低的是杂志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 2016 年 1~3 月网络新媒体调研数据) 材料三: 纵观传媒业的发展进程,技术一直是驱动其变革的重要力量。在技术“喜新 厌旧”本性的作用下,整个传媒行业在残酷的“破”与“立”之间寻找着动态的 平衡。 如果说 web1.0 和 web2.0 的关键词分别是“网络化”和“数字化”,那么 web3.0 的关键词就是“智能化”。它与传媒业的耦合,催生了机器新闻写作,并 将内容生产范式从媒体精英式的内容产出和用户生产内容转换到算法生成内容。 在西方传媒界,机器新闻写作自 2006 年首次被引入以来,已经在体育报道、 财经报道、气象报道等诸多领域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美联社更是在机器写作之 外,启动编辑机器人对机器自动生成的稿件进行审查,成为第一家全面引入机器 新闻人的传媒机构。在中国,机器新闻写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其也已在传统媒体 和新媒体“双平台发力”。从腾讯财经的 Dreamwriter 到新华社的“快笔小新” 再到今日头条的“张小明”,这些写稿机器人的不断涌现以及升级换代,无不暗 示着传媒业深层次的改变。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全面渗透是近年来的一个现象级的发展,其 中,机器新闻写作是人工智能在传媒领域的具体应用之一。有研究表明,未来传 媒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将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关联在一起。 ------摘编自喻国明等《新闻人的价值位移与人机协同的未来趋势》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2016 年 1~3 月,在用户常用的媒体形态中,用户使用比率最高的是视频类网 站/APP,最低的是杂志
B.对比两年前,除纸质传媒、电视(不联网)和广播电台外,其他媒体形态的用户 使用比率在最近3个月都呈上升趋势。 C.电视(不联网)的用户使用比率不断减少与互联网电视的用户使用比率不断增长 的对比,显示出新兴媒体形态具有强劲生命力 D.从图表可知,五年以来,新兴媒体形态的用户使用比率增长强劲,传统媒体形 态的用户使用比率下降明显。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材料一可知,多端口呈现已经成了媒体报道的标配,融合发展已经成了时 代潮流:根据材料二可知,这种新潮流形成的用户背景原因。 B.在技术“喜新厌旧”本性的作用下,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必然将实现新媒体形态 对传统新闻方式的彻底淘汰,九寨沟地震新闻报道即是例证之一。 C.在2014~2016年间,国内三分之二以上的报刊出版单位针对未来一段时间, 制定了融合发展战略规划文本,出台了具体措施与工作安排,并付诸实施 D.“智能化”催生了机器新闻写作,这些写稿机器人的不断涌现以及升级换代, 已带来传媒业的彻底变革,机器人的全面参与、主导是未来传媒业发展趋势。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新时代媒体报道的特点。(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医者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痛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 她打了针止痛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 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我眼前一阵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 我上学,如今… 不能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 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一旦决定了的事,没人 能改过来。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
B.对比两年前,除纸质传媒、电视(不联网)和广播电台外,其他媒体形态的用户 使用比率在最近 3 个月都呈上升趋势。 C.电视(不联网)的用户使用比率不断减少与互联网电视的用户使用比率不断增长 的对比,显示出新兴媒体形态具有强劲生命力。 D.从图表可知,五年以来,新兴媒体形态的用户使用比率增长强劲,传统媒体形 态的用户使用比率下降明显。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根据材料一可知,多端口呈现已经成了媒体报道的标配,融合发展已经成了时 代潮流;根据材料二可知,这种新潮流形成的用户背景原因。 B.在技术“喜新厌旧”本性的作用下,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必然将实现新媒体形态 对传统新闻方式的彻底淘汰,九寨沟地震新闻报道即是例证之一。 C.在 2014~2016 年间,国内三分之二以上的报刊出版单位针对未来一段时间, 制定了融合发展战略规划文本,出台了具体措施与工作安排,并付诸实施。 D.“智能化”催生了机器新闻写作,这些写稿机器人的不断涌现以及升级换代, 已带来传媒业的彻底变革,机器人的全面参与、主导是未来传媒业发展趋势。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新时代媒体报道的特点。(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医 者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痛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 她打了针止痛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 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我眼前一阵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 我上学,如今…… 不能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 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一旦决定了的事,没人 能改过来。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