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反映了当代社会中乡土文化的持续作用。赵旭东的论文“乡土社 会的‘正义观”,是他的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的修改稿,虽然这 篇论文不出自田野考察,但是它从较为宏观的枧角叙述了乡土杜 会研究者可能面临的一个观念问题,即民间正义观念之于现代法 律制度观念的差异以及中国法的规老与由现代性引进的西方法之 间的差异;作者还把这一差异与现代民族一国家权力的延伸过程 联系起来,强调了进一步研究所应注意的阿题。 参与本次研讨会评议活动的,除了论文作者外,主要还有北 京大学法律系朱苏力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黄平 副研究员、郭于华副研究员及顺道访问的留美中国人类学者阁云 翔、景军博士.他们的评议已编入金书各篇论文文后,·我这里就 不再费述了。在研讨会的最后两小时,我们约请邓正来先生主讲 了一次“总评议”(“国家与社会”研究框架的建构与限度),我 们谨将之附在书后。读者将会发现,这篇评论对乡土社会的研究 提出了一个反思性的问题,从这一点出发来反省本书的诸论文,将 对研究的深化有重要的启发。 在组织这次研讨会的过程中,我们既注意到社会人类学之外 的理论传统,尤其是法律文化研究的传统;也甘分注意業顺中国 南方和北方的人类学田野工作。因此,收入本集的论文除了我本 人、王斯播及郑振满有关东南沿海的田野考察资料之外,也包括 了一批来自华北的田野报告。不过,考虑到乡土社会的区域性差 异,我们不想说,本书代表了中国乡土杜会的全貌。而且,、我个 人常强调,“代表性”问题虽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深入的社区考 案,“代表性”只能是空泛的口导。因此,我也想向读者指出,本 书的个优点,也许正在子它重规在小型的社区中腰示和反思时 代的主题:而不在于寻求社会的代表性。至于“小地方与大社 会”之间的辨证关系,我已专文论述(见《社会学研究》997年 第1期),而本书大部分论文也作了较为详尽的叙述,因而我也就
前言 不拟重新在方法论上如以评说了。 自想到组织这次会议的时候起,我就对论文集所应起到的学 术作用抱有很大的期望,我希望本论文樂的出版将对中国社会科 学范式的转换及话语体系的反思做出一定贡献,也希望它能为开 创学术讨论风气尽其微薄之力。从这一点看,本论文集的生成虽 然有赖于一个有限的研究课题的资助,但是在我眼中,它所应起 到的作用却不能局限于课题成果报告,在编完这本论文集之后,我 深切地体会到,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值得肯定的话,那么这并非 我个人的贡献。本书的另一位主编王斯福教授为会议和出版找到 了资助,他还在同意共同主持会议、主编论文巢的同时,给了我 充分的自由度,使我的工作效率得到保障。与会的所有学界友人 及学生的厚爱,更是本书之所以能够问世的前提。尤其应提到的 是,“法律文化研究中心文丛”主编梁治平先生为研讨会和论文集 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邓正来先生对我的工作自始至终给子 热情的支持和敏锐的轿正。实际上,由于近日家事皙多,我为本 论文集所做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整体设计上,而把大量作者联系和 文字校读工作留给了我的研究生胡宗泽同学。不过,我但恩这不 会给人留下利用学生劳动力的印象。事实上,我让宗泽同学来帮 忙,内心上确实带有给他一个锻炼机会的愿望,更不必说我已经 对他的帮助怀有十分的感谢之意了。在此,我还要特别感谢中国 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的侯红蕊和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吴飞同 学,前者帮我完成了会议的录音和初步整理工作,后者则担任了 会议期间王斯福教授的翻译工作。 最后务必说明的是,我之所以将本书放在“法律文化研究中 心文丛”中出版,是因为我与该中心有着一定的“关系”,更是因 为我意识到该中心的学术活动值得认同。我并不认为,本书的研 究应当被直接纳入到法制建设的“文化评论”中去。不过,我相 信,任何关于秩序建设问题的讨论,都需要来自于民情调查的声
前言 音,而社会人类学的“地方性知识”是这种民情调查的核心。 王铭铭 1997年8月15日初稿于湖北省京山县宋河镇 11月17日改定于北京大学燕东园
本书收入了1997年8 月于北京召开的”乡土 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 研讨会”论文共十一篇 虽然这些论文有各自的 风格,但是,所有论文均 关注中国乡土社会的文 化与权力问题,强调了基 层社会的深入考察对于 理解中国社会及其变迁 的重要性,本书也代表了 一次社会人类学与法学, 政治学的跨学科试验
王铭铭,1962年生于福建泉 州.然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人类 学系.1992年获伦敦大学人类学 博士学位,1992~195年在伦教 城市大学,爱丁堡大学,北京大 学从事多次博士后研究,现为北 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副 教授己出版译著《当代人类学》 (19N7,专著《杜区的历程》 1州7).《文化格局与人的表述》 2 17)、《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 究川1及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主斯福.年生于英国伦 敦.1年获牛津大学文学硕士 学位:T5年获伦敦大学人类学 博士学位,等任教于伦敦大字亚 非学院,规任伦致城市大学中国 研究历防长,教授已出版专若 中国风水的人委学分析 1人帝国的模喻2)及学 术论文近三十篇 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