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宏观均衡 2.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 ()货币当局负有干预的责任 (2)货币当局明确持反对立场 货币当局认为自已的职责就是控 制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 应采取利率、信贷等措 货币当局论辩,为了执行货币政 施,或阻止资产价格下 策,绝不是不关注资本市场的态 势,而是不能干预资本市场的走 滑;或防止资本市场过 势。 热。 货币政策决策的依据和追求的目 标必须是可以把握和度量的经济 过程。 石河子大学简学院 18
第四篇 宏观均衡 18 2.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 (1)货币当局负有干预的责任 (2)货币当局明确持反对立场 应采取利率、信贷等措 施,或阻止资产价格下 滑;或防止资本市场过 热。 货币当局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控 制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 货币当局论辩,为了执行货币政 策,绝不是不关注资本市场的态 势,而是不能干预资本市场的走 势。 货币政策决策的依据和追求的目 标必须是可以把握和度量的经济 过程
第四篇宏观均衡 3.相机抉择与规则 有“规则”的“相机抉 “单一规则”, 择”,或是包括“相机 简称为“规则 抉择”的“规则”。 上世纪 上世纪 上世纪 上世纪 7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前 初 相机抉择是指反周 理性预期学派的 期货币政策模式 政策无效命题 石河子大学简学院 19
第四篇 宏观均衡 19 3.相机抉择与规则 相机抉择是指反周 期货币政策模式 有“规则”的“相机抉 择”,或是包括“相机 抉择”的“规则”。 “单一规则”, 简称为“规则 ” 理性预期学派的 政策无效命题 上世纪 70年代 前 上世纪 70年代 初 上世纪 80年代 上世纪 90年代
第四篇宏观均衡 阅读材料16-3:货币政策规则 (1)1993年,斯坦福大学的约翰.泰勒提出了著名的“泰勒规 则”。该规则认为,联邦基金利率应等于三个部分之和: 通货膨胀率;与长期充分就业目标一致的“均衡”真实联 邦基金利率;通货缺口和产出缺口两项的加权平均值。 “泰勒规则”引起了美国国内外的高度重视,很多人认为 西方国家主要中央银行从此找到了最优决策规侧,美联储 也将同样遵循这个黄金规则。 口(2)美联储于1993年宣布弃用M2改为以联邦基金利率为目 标。美联储十分重视通过调节利率水平调控经济,2001- 2006年的6年中,美联储进行了23次利率调整,推动了经 济的回升。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紧跟经济形势的变化,当美 国经济处于低谷时美联储立即连续大幅度减息,当美国经 济稳步增长通货膨胀压力增大时,则采取连续小幅度加息 的货币政策。 石河子大学简学院 20
第四篇 宏观均衡 20 阅读材料16-3:货币政策规则 (1)1993年,斯坦福大学的约翰.泰勒提出了著名的“泰勒规 则”。该规则认为,联邦基金利率应等于三个部分之和: 通货膨胀率;与长期充分就业目标一致的“均衡”真实联 邦基金利率;通货缺口和产出缺口两项的加权平均值。 “泰勒规则”引起了美国国内外的高度重视,很多人认为 西方国家主要中央银行从此找到了最优决策规则,美联储 也将同样遵循这个黄金规则。 (2)美联储于1993年宣布弃用M2改为以联邦基金利率为目 标。美联储十分重视通过调节利率水平调控经济,2001- 2006年的6年中,美联储进行了23次利率调整,推动了经 济的回升。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紧跟经济形势的变化,当美 国经济处于低谷时美联储立即连续大幅度减息,当美国经 济稳步增长通货膨胀压力增大时,则采取连续小幅度加息 的货币政策
第四篇宏观均衡 练一练 口1.任何国家,任何国家的任何时期,货币政策的目标无 论是如何描述的,无论是否有明文规定,稳定币值都是其 中的一个目标。(对) 口2.由于货币政策操作必然影响资本市场的价格,并通过 资本市场影响到其他微观经济行为,所以多数货币当局对 资本市场的运行负有干预责任。(错) 口3.无论各国货币当局对货币政策目标如何表述,其首要 目标通常是:(C) ■A.充分就业 B.经济增长 ■C.稳定物价 D.国际收支平衡 石河子大学简学院 21
第四篇 宏观均衡 21 练一练 1.任何国家,任何国家的任何时期,货币政策的目标无 论是如何描述的,无论是否有明文规定,稳定币值都是其 中的一个目标。( ) 2.由于货币政策操作必然影响资本市场的价格,并通过 资本市场影响到其他微观经济行为,所以多数货币当局对 资本市场的运行负有干预责任。( ) 3.无论各国货币当局对货币政策目标如何表述,其首要 目标通常是:( ) ◼ A.充分就业 B.经济增长 ◼ C.稳定物价 D.国际收支平衡 对 错 C
第四篇宏观均衡 练一练 ▣1.世界各国货币政策或采用“单目标”,或采用 “多目标”,考虑的依据是什么?根据近几年的 实践,你认为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应做怎样的表 述? 石河子大学简学院 22
第四篇 宏观均衡 22 练一练 1.世界各国货币政策或采用“单目标”,或采用 “多目标”,考虑的依据是什么?根据近几年的 实践,你认为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应做怎样的表 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