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清河区2010—2011中考模拟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第二部分、阅读与欣赏;第三部分、 表达与交流。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 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积累与运用(22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按要求作答。(4分) 生活给予我挫拆的同时,也赐予了我坚强。对于热爱生活的人,它从来不吝啬。酸甜苦 辣不是生活的追求,但一定是生活的全部。试着用一颗感恩的心来体会,你会发现不一样的 人生。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你就没有了埋怨,没有了嫉妒,没有了愤愤不平,你也就有了 一颗匆容淡然的心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埋( (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改为 2.下面这段文字中有两处语病,请先将有语病的句子抄在横线上,再将改句写在另一横线 上。(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4分) 光阴是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它不能把坚冰融化成 春水,把幼苗扶持成大树也能把园变成荒漠,把废墟变成城市。你珍惜它,它就在你周围 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你漠视它,它就化成轻烟,消失得销声匿迹 原句一 改句一: 原句二 改句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6分)
淮安市清河区 2010—2011 中考模拟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第二部分、阅读与欣赏;第三部分、 表达与交流。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 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一 积累与运用(22 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按要求作答。(4 分) 生活给予我挫拆的同时,也赐予了我坚强。对于热爱生活的人,它从来不吝啬。酸甜苦 辣不是生活的追求,但一定是生活的全部。试着用一颗感恩的心来体会,你会发现不一样的 人生。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你就没有了埋.怨,没有了嫉.妒,没有了愤愤不平,你也就有了 一颗匆容淡然的心!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埋( ) 嫉( ) (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改为 2.下面这段文字中有两处语病,请先将有语病的句子抄在横线上,再将改句写在另一横线 上。(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4 分) 光阴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它不仅能把坚冰融化成 春水,把幼苗扶持成大树。也能把园林变成荒漠,把废墟变成城市。你珍惜它,它就在你周围 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你漠视它,它就化成轻烟,消失得销声匿迹。 原句一: 改句一: 原句二: 改句二: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6 分)
走近准安 (1)自清末战争迭起,淮安府学逐渐损毁,如今已一椽( chuan)不存,留下的只有 府学过去的许多楹联。据记载,淮安府学明伦堂有三联,其一日:上联:马上文,胯下式, 枚里韩亭,彪炳经纶事业;下联:石边孝,海底忠,徐庐陆墓,维持名教纲常 这副对联是淮安特有的,联中表彰了枚皋,韩信、徐积、陆秀夫四个淮人。请你根据“梁 红玉、吴承恩”两位淮安历史名人的事迹再对一则下联。(2分) 友情提示:梁红玉(102—-1135),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生于江苏淮安,后结识韩世 忠,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在建炎四年长江阻击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 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 各地,多次击败金军。在淮安市楚州区建有梁红玉祠。 吴承恩(1500-1582),《西游记》的作者,淮安市楚州区吴承恩故居现还有所保留。 (2)近几年来,在进行淮安文化研究时,我们一直在寻找最具代表性的淮安文化符号 2008年7月淮安市政协提出“一湖两河三人”六大文化符号,“一湖”是洪泽湖,“两河” 是指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三人”是指韩信、吴承恩、周恩来。请你根据这六大文化符号为 我市城市入口处拟写一则广告欢迎词,为了便于拟写也可适当选用淮安的其他景观。(4分。 要求:能涵盖这六大文化符号,语言工整,有概括力) 4.诗、文名句填空。(每空1分,共8分。请注意:①-⑥题为必答题:⑦一⑩题为选答题, 请从四个选答题中任选两题作答,回答两题以上者只批改前两题) 必答题: ①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在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几个关键因素时,孟子提出了“ 。”的精辟
走近淮安 (1)自清末战争迭起,淮安府学逐渐损毁,如今已一椽(chuán)不存,留下的只有 府学过去的许多楹联。据记载,淮安府学明伦堂有三联,其一曰:上联:马上文,胯下式, 枚里韩亭,彪炳经纶事业;下联:石边孝,海底忠,徐庐陆墓,维持名教纲常。 这副对联是淮安特有的,联中表彰了枚皋,韩信、徐积、陆秀夫四个淮人。请你根据“梁 红玉、吴承恩”两位淮安历史名人的事迹再对一则下联。(2 分) 友情提示:梁红玉(1102—1135),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生于江苏淮安,后结识韩世 忠,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在建炎四年长江阻击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 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 48 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 各地,多次击败金军。在淮安市楚州区建有梁红玉祠。 吴承恩(1500-1582),《西游记》的作者,淮安市楚州区吴承恩故居现还有所保留。 (2)近几年来,在进行淮安文化研究时,我们一直在寻找最具代表性的淮安文化符号。 2008 年 7 月淮安市政协提出“一湖两河三人”六大文化符号,“一湖”是洪泽湖,“两河” 是指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三人”是指韩信、吴承恩、周恩来。请你根据这六大文化符号为 我市城市入口处拟写一则广告欢迎词,为了便于拟写也可适当选用淮安的其他景观。(4 分。 要求:能涵盖这六大文化符号,语言工整,有概括力) 4.诗、文名句填空。(每空 1 分,共 8 分。请注意:①—⑥题为必答题;⑦—⑩题为选答题, 请从四个选答题中任选两题 ....作答,回答两题以上者只批改前两题) 必答题: ①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③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④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在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几个关键因素时,孟子提出了“ , 。”的精辟
⑥请从下面的名人中任选一位,从你所学的课文(或课外作品)中选出一句表达他们的志趣、 追求或展现他们胸怀、抱负的名言警句默写下来,意思要相对完整。 范仲淹苏轼曹操诸葛亮 作者 名句 选答题 ⑦勿以恶小而为之,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俯身散马蹄。(曹植《白马诗》) ⑨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凤栖梧》) ;形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二阅读与欣赏(68分) (一)神秘的花香(16分) ①植物的花香有着许多作用。 ②植物的花有香味是为了传宗接代。植物花朵为了引诱昆虫前来授粉,不仅呈现各种艳 丽夺目的色彩,还会散发各种迷人的花香。于是引来蜂蝶竞相采蜜,正所谓“蜂争粉蕊蝶分 香"。结果,花粉黏(nian)附在昆虫的身上,随着昆虫的飞行迁移而四处落户安家了。 ③香花内部有一个专门制造香味的“工厂”—油细胞,这个“工厂”里的产品就是令 人心醉的芳香油。这种芳香油除了散发香味,吸引昆虫传粉外,它的蒸气还可以减少花瓣中 水分的蒸发,形成一层“保护衣”,使植物免受白天的强烈的日晒和夜晩的寒气侵袭。 ④植物花的香味除了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大多数还有益于人类。香气能刺激人的呼 吸中枢,从而促进人体吸进氧气,排岀二氧化碳。由于大脑供氧充足,因此能使人保持较长 时间旺盛的精力。此外,香味信息能够深刻地留在人的记忆中,刺激嗅觉,使人的记忆增强。 ⑤利用花香来保健和防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圣华佗,曾用丁香等制成小 巧玲珑的香囊,悬挂在室内,用以防治肺结核、吐泻等疾病。古代民间把金银花放入枕内
观点。 ⑥请从下面的名人中任选一位,从你所学的课文(或课外作品)中选出一句表达他们的志趣、 追求或展现他们胸怀、抱负的名言警句默写下来,意思要相对完整。 范仲淹 苏轼 曹操 诸葛亮 作者: 名句: 选答题: ⑦勿以恶小而为之,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⑧ ,俯身散马蹄。(曹植《白马诗》) ⑨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凤栖梧》) ⑩ , ;形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二 阅读与欣赏(68 分) (一)神秘的花香(16 分) ①植物的花香有着许多作用。 ②植物的花有香味是为了传宗接代。植物花朵为了引诱昆虫前来授粉,不仅呈现各种艳 丽夺目的色彩,还会散发各种迷人的花香。于是引来蜂蝶竞相采蜜,正所谓“蜂争粉蕊蝶分 香”。结果,花粉黏(nián)附在昆虫的身上,随着昆虫的飞行迁移而四处落户安家了。 ③香花内部有一个专门制造香味的“工厂”——油细胞,这个“工厂”里的产品就是令 人心醉的芳香油。这种芳香油除了散发香味,吸引昆虫传粉外,它的蒸气还可以减少花瓣中 水分的蒸发,形成一层“保护衣”,使植物免受白天的强烈的日晒和夜晚的寒气侵袭。 ④植物花的香味除了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大多数 ...还有益于人类。香气能刺激人的呼 吸中枢,从而促进人体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由于大脑供氧充足,因此能使人保持较长 时间旺盛的精力。此外,香味信息能够深刻地留在人的记忆中,刺激嗅觉,使人的记忆增强。 ⑤利用花香来保健和防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圣华佗,曾用丁香等制成小 巧玲珑的香囊,悬挂在室内,用以防治肺结核、吐泻等疾病。古代民间把金银花放入枕内
用来去头痛,降血压,同时还有消炎止咳的作用。 ⑥不同的花香,能引起人们的不同感受。如桂花的香味使人疲劳顿消;菊花的香味使人 思维清晰。不过,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有些花香也会给人带来副作用。如百合、兰花的浓 香,会引起眩晕和瞬时的迟钝。 5.文章开头一句“植物的花香有着许多作用”领起全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植 物的花香”有哪些具体作用。(4分) 6.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植物的花的香味除了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大多数还有益 于人类”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并说说加点词使用的效果。(4分) 7.文章第⑤节画线句子是为了说明什么的,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8.“蜂争粉蕊蝶分香”是唐代诗人温庭筠描写花香的诗句,请你再写出一句写花或花香的诗 句,并说说诗句是怎样写花或花香的 (二)雨缘(16分) ①生在江南,对雨是再熟悉不过了。江南的雨,四季都有,通常人看雨,看不出什么名堂来 的,只有一个被遗忘的群体看雨会有特殊的感触,那就是诗人。诗人看雨,可以跨越时空,诗人 对雨有着太多的想象。雨中的浪漫伴随着诗人一生的情愁,潇湘的雨有着独具一格的魅力,那靡 靡浅雾,柔柔东风,丝丝杨柳,无一不写尽了潇湘雨中的魅力,那种朦胧的魅力多了几许朦胧 几许情愁。这种美被后来的诗人写得淋漓尽致。柳永使潇湘的雨中夹带着无以排遺的凄怨,一首 《雨霖铃》和《八声甘州》,字字句句都夹带着离愁别恨。 ②对于雨,有着一种别样记忆和情感的我,人生记忆似乎都与雨密不可分。麻风细雨是铭刻 在我儿时记忆中不可抹去的一幅最曼妙的图画。在记忆中,那时的风轻柔而舒畅,就连早春的景 致都显得格外的迷人。[A]细雨连日飘洒,用肉眼是难以看的真切的,只看到灰朦朦一片世界
用来去头痛,降血压,同时还有消炎止咳的作用。 ⑥不同的花香,能引起人们的不同感受。如桂花的香味使人疲劳顿消;菊花的香味使人 思维清晰。不过,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有些花香也会给人带来副作用。如百合、兰花的浓 香,会引起眩晕和瞬时的迟钝。 5.文章开头一句“植物的花香有着许多作用”领起全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植 物的花香”有哪些具体作用。(4 分) 6.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植物的花的香味除了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大多数 ...还有益 于人类”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并说说加点词使用的效果。(4 分) 7.文章第⑤节画线句子是为了说明什么的,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8.“蜂争粉蕊蝶分香”是唐代诗人温庭筠描写花香的诗句,请你再写出一句写花或花香的诗 句,并说说诗句是怎样写花或花香的。 (二)雨 缘(16 分) ①生在江南,对雨是再熟悉不过了。江南的雨,四季都有,通常人看雨,看不出什么名堂来 的,只有一个被遗忘的群体看雨会有特殊的感触,那就是诗人。诗人看雨,可以跨越时空,诗人 对雨有着太多的想象。雨中的浪漫伴随着诗人一生的情愁,潇湘的雨有着独具一格的魅力,那靡 靡浅雾,柔柔东风,丝丝杨柳,无一不写尽了潇湘雨中的魅力,那种朦胧的魅力多了几许朦胧, 几许情愁。这种美被后来的诗人写得淋漓尽致。柳永使潇湘的雨中夹带着无以排遣的凄怨,一首 《雨霖铃》和《八声甘州》,字字句句都夹带着离愁别恨。 ②对于雨,有着一种别样记忆和情感的我,人生记忆似乎都与雨密不可分。麻风细雨是铭刻 在我儿时记忆中不可抹去的一幅最曼妙的图画。在记忆中,那时的风轻柔而舒畅,就连早春的景 致都显得格外的迷人。[A]细雨连日飘洒,用肉眼是难以看的真切的,只看到灰朦朦一片世界
这里面夹带着多少湘人的情调与诗意,就像那无数的雨丝一样,谁也数不清楚。永不能忘记的是 我家后山与菜地间的一个山沟,山沟不宽,也就3米左右。这个山沟平时积水浇菜,雨时过水 排淤。我自幼儿喜欢菜地,经常跳来跳去,有时候会一个人呆呆的傻看。那时候家里做菜少个什 么葱啊蒜的,母亲嫌麻烦,总是嘟哝一句“又忘记扯葱了”作罢,这时候我总是自告奋勇,飞步 冲出家门,一跃跳过山沟,信手拈来葱蒜。这些记忆中记得的几乎都是雨天,好似小时候压根就 没出过太阳 ③淅淅沥沥的细雨与少年时候种田的情景交汇一起,理也理不开。我生长在江南水乡,种水 稻是农民唯一的生产劳动,我家也不例外。我在家中排行老大,自然是早早的跟着父亲下地了。 那时候也上学,学校都有假,比如春插秋收什么的都有一个礼拜左右的忙假。那时候没有温室, 秧苗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这关系着一年的收成。我不记得我完全掌握秧苗的培育过程是什么时 候,什么年纪上,只记得都与雨有关。春插时候的雨几乎伴随着整个劳动过程。那时候天气显得 异常的冷,那水赤脚会感觉到刺骨的寒气,尤其还时不时地下雨。一顶黑草帽,一个大塑料袋挖 三个孔,一个头孔,两个手孔,往身上一套,管他雷声雨点。[B那雷声,那雨点,还有那一方 方的稻田,一点点的人影都成了我作为一个农民儿子的记忆,历历在目,总是那么的熟悉。 ④参加工作以后,已经很多年没有再做过农活了,也没有吃过自己从菜圃中摘取的菜了,有 的只是记忆,这些记忆像雨,点点滴滴,它像一幅水墨,那么的写意,又那么的实在。打开眼睛 在,闭着眼睛还在,只是现在很少再见那景况了。是现在的雨变了吧,不是常说气候变化了嘛。 来又全然不是,雨又何曾变化,变化的是人,变化的是生生活,就像是雨,飘在空中 的是雨,落到地上便在也不是雨了。生活也是一样,经历的那叫生活,没有经历的什么都不是 9.作者说:“生在江南,对雨是再熟悉不过了。”请概括一下作者是抓住了江南雨的哪些特 点来写雨的。(4分 10.请从上文画线的两句中任选一句,结合前后文和文句的具体内容体会表达或内涵之美。(4
这里面夹带着多少湘人的情调与诗意,就像那无数的雨丝一样,谁也数不清楚。永不能忘记的是 我家后山与菜地间的一个山沟,山沟不宽,也就 3 米左右。这个山沟平时积水浇菜,雨时过水 排淤。我自幼儿喜欢菜地,经常跳来跳去,有时候会一个人呆呆的傻看。那时候家里做菜少个什 么葱啊蒜的,母亲嫌麻烦,总是嘟哝一句“又忘记扯葱了”作罢,这时候我总是自告奋勇,飞步 冲出家门,一跃跳过山沟,信手拈来葱蒜。这些记忆中记得的几乎都是雨天,好似小时候压根就 没出过太阳。 ③淅淅沥沥的细雨与少年时候种田的情景交汇一起,理也理不开。我生长在江南水乡,种水 稻是农民唯一的生产劳动,我家也不例外。我在家中排行老大,自然是早早的跟着父亲下地了。 那时候也上学,学校都有假,比如春插秋收什么的,都有一个礼拜左右的忙假。那时候没有温室, 秧苗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这关系着一年的收成。我不记得我完全掌握秧苗的培育过程是什么时 候,什么年纪上,只记得都与雨有关。春插时候的雨几乎伴随着整个劳动过程。那时候天气显得 异常的冷,那水赤脚会感觉到刺骨的寒气,尤其还时不时地下雨。一顶黑草帽,一个大塑料袋挖 三个孔,一个头孔,两个手孔,往身上一套,管他雷声雨点。[B]那雷声,那雨点,还有那一方 方的稻田,一点点的人影都成了我作为一个农民儿子的记忆,历历在目,总是那么的熟悉。 ④参加工作以后,已经很多年没有再做过农活了,也没有吃过自己从菜圃中摘取的菜了,有 的只是记忆,这些记忆像雨,点点滴滴,它像一幅水墨,那么的写意,又那么的实在。打开眼睛 在,闭着眼睛还在,只是现在很少再见那景况了。是现在的雨变了吧,不是常说气候变化了嘛。 细想来又全然不是,雨又何曾变化,变化的是人,变化的是生活。生活,就像是雨,飘在空中 的是雨,落到地上便在也不是雨了。生活也是一样,经历的那叫生活,没有经历的什么都不是。 9.作者说:“生在江南,对雨是再熟悉不过了。”请概括一下作者是抓住了江南雨的哪些特 点来写雨的。(4 分) 10.请从上文画线的两句中任选一句,结合前后文和文句的具体内容体会表达或内涵之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