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安市启英外国语学校2015届中考语文考前指导 宋育浦 多得一分策略 1、书写漂亮、工整、规范,整份试卷可以提高10~15分 2、分点答题条理清晰思路清晰,方便阅卷老师,方便他人就是 方便自己。 3、拿到题目,先思考这个题目的解题步骤、解题方法、解题思路 是什么,善于踩点答题 4、善于辨别文体,抓住问题的突破口有些题目必须在文体范围 内答题 5、看“分值”踩点,一般是偶数分,2分一点,5分三点,如果概括 事件,一般是1分一件事。 6、遇到问题,善于联想和想像,注重调动自己“发散思维”和“逆 向思维”,多角度思考让自己的思维更全面 二、积累应用 字词 平翘舌、前后鼻音、多音字、形近字、音近字、地方言等。 2、修改病句 成份残缺、搭配不当、前单后双、前双后单、双重否定、语 序不当、关联词使用不当、用词不当 3、语文综合实践 广告语(扣住主题、修辞)
1 淮安市启英外国语学校 2015 届中考语文考前指导 宋育浦 一、多得一分策略 1、书写漂亮、工整、规范,整份试卷可以提高 10~15 分。 2、分点答题,条理清晰,思路清晰,方便阅卷老师,方便他人就是 方便自己。 3、拿到题目,先思考这个题目的解题步骤、解题方法、解题思路 是什么,善于踩点答题。 4、善于辨别文体,抓住问题的突破口,有些题目必须在文体范围 内答题。 5、看“分值”踩点,一般是偶数分,2 分一点,5 分三点,如果概括 事件,一般是 1 分一件事。 6、遇到问题,善于联想和想像,注重调动自己“发散思维”和“逆 向思维”,多角度思考,让自己的思维更全面。 二、积累应用 1、字词 平翘舌、前后鼻音、多音字、形近字、音近字、地方言等。 2、修改病句 成份残缺、搭配不当、前单后双、前双后单、双重否定、语 序不当、关联词使用不当、用词不当。 3、语文综合实践 广告语(扣住主题、修辞)
口语交际(简明、连贯、得体) 名著阅读(名称、作者、籍贯、主人公、主人公人物形象、主 要故事情节)今年估计以《格列佛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钢 铁是怎样炼成的》国外名著考核为主。 诗、文名句默写。 中考复习指南上的名句过关即可。 、阅读 (一)、古诗鉴赏 考点:意象(景物)、--感悟意境(画面)、炼字、赏析名句、 主题。 2、炼字题解题方法 ①解字+②析句+③情感 3、名句赏析 ①景物特征+②表层意思+③深层意思(主题)+④主题 4、情境(意境再现) 结合整首诗理解其意境,最好用上一种以上的修辞,运用想 像和联想,对诗句景物进行生动的描写 (二)文言文阅读 1、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一般在选题时,都选 些主题思想相同或相似,同一个作者的作品,选材相近,所以在做题 时要课内外勾连,排除畏惧心理,往往是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词语解释 注意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的考察
2 口语交际(简明、连贯、得体) 名著阅读(名称、作者、籍贯、主人公、主人公人物形象、主 要故事情节),今年估计以《格列佛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钢 铁是怎样炼成的》国外名著考核为主。 4、诗、文名句默写。 中考复习指南上的名句过关即可。 三、阅读 (一)、古诗鉴赏 1.考点:意象(景物)、-----感悟意境(画面)、炼字、赏析名句、 主题。 2、炼字题解题方法 解字+析句+情感 3、名句赏析 景物特征+表层意思+深层意思(主题)+主题 4、情境(意境再现) 结合整首诗理解其意境,最好用上一种以上的修辞,运用想 像和联想,对诗句景物进行生动的描写。 (二)文言文阅读 1、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一般在选题时,都选一 些主题思想相同或相似,同一个作者的作品,选材相近,所以在做题 时要课内外勾连,排除畏惧心理,往往是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词语解释 注意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的考察
3、翻译句字 注意关键字的解释,一般有一个关键翻译不出来,就扣一分 4、简答题 注意联系作者的身世、写作背景、主题思想、写作手法。 (三)说明文考点 1、说明对象(通常就是文题) 2、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的内外特征) 3、说明文首段的作用? ①、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写在破折号后面) ②、增强文章的文学性(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引出下文对...(说明对象)的具体说明(或介绍) 4、说明文题目的妙处? ①、交待了本文的说明对象; ②、设置悬念(增强文章的文学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看有没有修辞,有修辞的话,说一下其表达效果: 5、本文从哪几方面来具体说明说明对象的? 通常是找出每一自然段的中心句,罗列在下面即可 6、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7、问某几段话(或几句话)顺序能否颠倒(调换)? ①表态(不能)+②概括每段话的意思+③它们之间的关系(时间顺序 逻辑顺序、递进关系、与前后文某句话相照应)+④所以不能调换。 8、某段话(画线句子)的作用(或表达效果),即考察说明方法及
3 3、翻译句字 注意关键字的解释,一般有一个关键翻译不出来,就扣一分。 4、简答题 注意联系作者的身世、写作背景、主题思想、写作手法。 (三)说明文考点 1、说明对象(通常就是文题) 2、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的内外特征) 3、说明文首段的作用? 、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写在破折号后面); 、增强文章的文学性(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引出下文对……(说明对象)的具体说明(或介绍); 4、说明文题目的妙处? 、交待了本文的说明对象; 、设置悬念(增强文章的文学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看有没有修辞,有修辞的话,说一下其表达效果; 5、本文从哪几方面来具体说明说明对象的? 通常是找出每一自然段的中心句,罗列在下面即可。 6、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7、问某几段话(或几句话)顺序能否颠倒(调换)? 表态(不能)+概括每段话的意思+它们之间的关系(时间顺序、 逻辑顺序、递进关系、与前后文某句话相照应)+所以不能调换。 8、某段话(画线句子)的作用(或表达效果),即考察说明方法及
其作用。 解题思路:①判断说明方法;+②效果词;+③说明对象特征;+④进 一步说明了“说明中心”特点。 常考的几种说明方法 ①、举例子:列举………事列,具体直观地说明了“……”,进 一步说明了“……”特点;具有说服力 ②、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特点,进一步说明了 特点 ③、作比较:把…与.作比较,突出强调地说明了“ 特点;进一步说明“……”特点。 ④、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进一步说明 特点。 ⑤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特点,进一步说明了 特点 9、简述文章(或其中某段话)的说明思路? ①、分段(分层);②、概括段意(或层意);③用“首先….;:其 次…;然后.…;再次…:最后 ”把段意(或层意)连结 起来。 10、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问某句话中表示限制的副词能否删去?) ①、表态+②、解词+③、析句+④如果去掉,就太偏面了,太绝对了, 与事实不符+⑤、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11、生活探究题。(给你材料,让根据说明中心,结合生活实际和材 料谈一谈。)
4 其作用。 解题思路:判断说明方法;+效果词;+说明对象特征;+进 一步说明了“说明中心”特点。 常考的几种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举.........事列,具体直观地说明了“..........”,进 一步说明了“........”特点;具有说服力。 、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特点,进一步说明了 “.........”特点。 、作比较:把......与......作比较,突出强调地说明了“...... ”特点;进一步说明“......”特点。 、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进一步说明“...... ”特点。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特点,进一步说明了 “ ”特点。 9、简述文章(或其中某段话)的说明思路? 、分段(分层);、概括段意(或层意);用“首先……;其 次……;然后……;再次……;最后……。”把段意(或层意)连结 起来。 10、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问某句话中表示限制的副词能否删去?) 、表态+、解词+、析句+如果去掉,就太偏面了,太绝对了, 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11、生活探究题。(给你材料,让根据说明中心,结合生活实际和材 料谈一谈。)
①、材料观点;+②、说明中心;+③、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 四)、议论文考点再现 1、中心论点(统领全文的内容) ①、从内容上看,判断文中的观点是否是中心论点主要看这个观点能 否统领全文的内容。 ②、论点一般是正面的观点,作者的态度很明确。 ③、从句式上看,是一个完整而明确的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从形 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④、从位置上看:有的文章标题、开头、中间的过渡段、结尾段中包 含了中心论点,因此需要去“找”;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中心论点, 思考叠加分论点,归纳出中心论点 2、根据分论点,补充论据 下事例与这个观点相符。 3、分析论据的作用:问到文中某段话或某画线句子的作用(表达效 果)? 方法:①、判断论证方法;+②、该种论证方法的效果词+③、分论点 +④、进一步论证了“..”的中心论点 常考的几种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进 一步论证了“….”的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②、引用论证:权威有力地论证了“..”观点,进一步论证了
5 、材料观点;+、说明中心;+、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 (四)、议论文考点再现 1、中心论点(统领全文的内容) 、从内容上看,判断文中的观点是否是中心论点主要看这个观点能 否统领全文的内容。 、论点一般是正面的观点,作者的态度很明确。 、从句式上看,是一个完整而明确的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从形 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从位置上看:有的文章标题、开头、中间的过渡段、结尾段中包 含了中心论点,因此需要去“找”;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中心论点, 思考叠加分论点,归纳出中心论点。 2、根据分论点,补充论据。 下事例与这个观点相符。 3、分析论据的作用:问到文中某段话或某画线句子的作用(表达效 果)? 方法:、判断论证方法;+、该种论证方法的效果词+、分论点 +、进一步论证了“……”的中心论点。 常考的几种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通过举……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进 一步论证了“……”的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引用论证:权威有力地论证了“……”观点,进一步论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