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 Genetics 课程编号:1612102/1622113 适用专业:农学/农学(农业信息技术)侬村区域发展 先修课程:植物学、基础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 后续课程:作物有种学 总学分:4.0其中实验学分:0.5学分 教学目的和要求: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内在和外在的表现及规律的科学。近0年 来,遗传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的核心学科,对探索生命的本质、推动整个 生命科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生物个体、细胞 分子到群体、生态和进化等不同层次上,生物遗传的基本现象和基本规律。掌握遗传学的三 大基本定律,具备初步分析、研究简单遗传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 事有种工作实践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学时分配 序号 章名 讲实上讨习其小 授验机论题它计 1 绪论 2 2 2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4 8 3 第二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5 5 4 第三章孟德尔遗传 2 第四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5 5 6 第五章基因突变 4 4 7 第六章染色体结构变异 3 3 8 第七章染色体数目变异 32 5 9 第八章数量性状遗传 3 10 第九章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2 11 第十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4 4 12 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 3 3 13 第十二章基因表达的调控 5 14 第十三章遗传工程 38 11 15 第十四章基因组学 3 3 16 第十五章群体遗传与进化 2 绪论 (2学时) 1
1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 Genetics 课程编号: 1612102/1622113 适用专业:农学/农学(农业信息技术)/农村区域发展 先修课程:植物学、基础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 后续课程:作物育种学 总 学 分:4.0 其中实验学分:0.5 学分 教学目的和要求: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内在和外在的表现及规律的科学。近 20 年 来,遗传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的核心学科,对探索生命的本质、推动整个 生命科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生物个体、细胞、 分子到群体、生态和进化等不同层次上,生物遗传的基本现象和基本规律。掌握遗传学的三 大基本定律,具备初步分析、研究简单遗传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 事育种工作实践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号 章 名 学 时 分 配 讲 授 实 验 上 机 讨 论 习 题 其 它 小 计 1 绪 论 2 2 2 第一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4 4 8 3 第二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5 5 4 第三章 孟德尔遗传 5 2 7 5 第四章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5 5 6 第五章 基因突变 4 4 7 第六章 染色体结构变异 3 3 8 第七章 染色体数目变异 3 2 5 9 第八章 数量性状遗传 3 3 10 第九章 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2 2 11 第十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4 4 12 第十一章 细胞质遗传 3 3 13 第十二章 基因表达的调控 5 5 14 第十三章 遗传工程 3 8 11 15 第十四章 基因组学 3 3 16 第十五章 群体遗传与进化 2 2 绪 论 (2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遗传、变异、进化的概念和相互关系,了解遗传学的研究对象、研 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②)了解遗传学的发展简史和发展方向: (③)理解遗传学在整个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及其在人类生存、生产中的重要作 用。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一、什么是遗传学 *遗传、变异、进化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二、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 第二节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一、遗传学的发展 Darwin的进化论:Mendel的研究工作:遗传学的诞生:Morgan的贡献:一个基因一个 酶假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遗传工程的建立:基因组学的延生。 二、遗传学展望 第三节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中的作用 一、遗传学的理论研究 二、遗传学与动植物生产 三、遗传学与人类健康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8学时,其中实验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生物的本质区别: (2)了解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了解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 成: (3)了解细胞的基本分裂方式、细胞周期的概念:了解真核细胞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的详细过程及其在遗传学中的意义,掌握观察细胞分裂的实验方法: (4) 了解高等生物的基本生殖方式、配子形成过程,理解被子植物的双受精 过程及其在遗传学中的意义: (⑤)了解不同类型生物的生活周期。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原核细胞 二、真核细胞 2
2 1、教学基本要求 (1) 理解遗传、变异、进化的概念和相互关系,了解遗传学的研究对象、研 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2) 了解遗传学的发展简史和发展方向; (3) 理解遗传学在整个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及其在人类生存、生产中的重要作 用。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一、什么是遗传学 *遗传、变异、进化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二、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 第二节 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一、遗传学的发展 Darwin 的进化论;Mendel 的研究工作;遗传学的诞生;Morgan 的贡献;一个基因一个 酶假说;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遗传工程的建立;基因组学的诞生。 二、遗传学展望 第三节 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中的作用 一、遗传学的理论研究 二、遗传学与动植物生产 三、遗传学与人类健康 第一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8 学时,其中实验 4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生物的本质区别; (2) 了解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了解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 成; (3) 了解细胞的基本分裂方式、细胞周期的概念;了解真核细胞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的详细过程及其在遗传学中的意义,掌握观察细胞分裂的实验方法; (4) 了解高等生物的基本生殖方式、配子形成过程,理解被子植物的双受精 过程及其在遗传学中的意义; (5) 了解不同类型生物的生活周期。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原核细胞 二、真核细胞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主要的遗传物质在细胞核内:细胞器中也有遗传物质。 第二节染色体 一、染色体与染色质 染色质: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组成性异染色质和功能性异染色质。 二、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着丝粒(主缢痕)、次缢痕、随体:染色体臂:着丝粒的位置决定染色体的形态:臂比。 三、染色体的数目 *2n、n的含义及用法:常见物种的染色体数目。 四、染色体的化学组成及分子结构 原核生物染色体:真核生物染色体(染色体的化学组分,核小体结构,螺线管,超螺线 管,染色体)。 第三节细胞的分裂和细胞周期 一、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的概念:分裂间期(G期、S期、G,期)和分裂期(M期):细胞周期的时间 分布:细胞周期的转换点及其调控:细胞的分类(周期中细胞、永久分化细胞、*G期细胞)。 一、无丝分裂 三、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过程(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有丝分裂的遗传意义:特殊的有丝分裂(多 核细胞,多倍体细胞,多线染色体)。 四、细胞的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过程 第一次分裂:*料前期1(细线期、偶线期、相线期、双线期、终变期):中期:#后 期1: 末期1:二分体 第二次分裂:前期Ⅱ:中期Ⅱ:后期Ⅱ:末期Ⅱ:四分体。 (2)*#减数分裂的遗传意义:保证有性生殖生物个体世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 为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变异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四节配子的形成和受精 一、雌雄配子的形成 (1)生物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2)动物性细胞的生成: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第一极 体、第二极体: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 (3)植物雌配子的生成: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雌配子体(卵细胞、极核、助细胞 反足细胞)。 (4)植物雄配子的生成:小孢子母细胞、小孢子:*雄配子体(精细胞、营养核)。 二、植物的授粉与受精 授粉的概念:柱头与花粉之间的亲和性:受精的概念:被子植物的双受桔:2合子、 3胚乳:直感现象(胚乳直感,果实直感)。 三、无融合生殖 无融合生殖的概念:单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二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不定胚生殖:单 性结实:无融合生殖的用途。 第五节生活周期 2
3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主要的遗传物质在细胞核内;细胞器中也有遗传物质。 第二节 染色体 一、染色体与染色质 染色质;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组成性异染色质和功能性异染色质。 二、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着丝粒(主缢痕)、次缢痕、随体;染色体臂;着丝粒的位置决定染色体的形态;臂比。 三、染色体的数目 *2n、n 的含义及用法;常见物种的染色体数目。 四、染色体的化学组成及分子结构 原核生物染色体;真核生物染色体(染色体的化学组分,核小体结构,螺线管,超螺线 管,染色体)。 第三节 细胞的分裂和细胞周期 一、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的概念;分裂间期(G1期、S 期、G2期)和分裂期(M 期);细胞周期的时间 分布;细胞周期的转换点及其调控;细胞的分类(周期中细胞、永久分化细胞、*G0期细胞)。 二、无丝分裂 三、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过程(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有丝分裂的遗传意义;特殊的有丝分裂(多 核细胞,多倍体细胞,多线染色体)。 四、细胞的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过程: 第一次分裂:*#前期Ⅰ(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中期Ⅰ;*# 后 期Ⅰ;末期Ⅰ;二分体。 第二次分裂:前期Ⅱ;中期Ⅱ;后期Ⅱ;末期Ⅱ;四分体。 (2)*# 减数分裂的遗传意义:保证有性生殖生物个体世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 为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变异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四节 配子的形成和受精 一、雌雄配子的形成 (1)生物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2)动物性细胞的生成: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第一极 体、第二极体;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 (3)植物雌配子的生成: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雌配子体(卵细胞、极核、助细胞、 反足细胞)。 (4)植物雄配子的生成:小孢子母细胞、小孢子;*雄配子体(精细胞、营养核)。 二、植物的授粉与受精 授粉的概念;柱头与花粉之间的亲和性;受精的概念;被子植物的双受精;2n 合子、 3n 胚乳;直感现象(胚乳直感,果实直感)。 三、无融合生殖 无融合生殖的概念;单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二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不定胚生殖;单 性结实;无融合生殖的用途。 第五节 生活周期
一、红色面包霉的生活周期 原子囊果、分生孢子:子囊、子囊孢子。 二、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 大孢子、小孢子:孢子体、配子体:高等植物的世代交替:有性世代(配子体世代)、 无性世代(孢子体世代)。 三、高等动物的生活周期 3、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一、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制片和观察 (2学时)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利用固定好的蚕豆等植物根尖进行解离、染色、压片等,制成细胞有丝分裂的临 时片,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制片方法,通过观察,熟悉有丝分裂的全过程, 以及各个时期染色体的行为特征,掌握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注意点:制片材料选择根尖分生组织,选择适合的染色剂 实验二、植物细胞减数分裂的制片和观察 (2学时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利用固定好的玉米和蚕豆幼嫩的花药染色、制片,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减数分裂。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植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制片方法:通过观察,熟悉减数分裂的全 过程,以及各个分裂时期染色体的行为特征:掌握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注意点:选择适合的花药和染色剂。 第二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6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DNA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证据: (2)掌握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要点: (3)了解DNA复制的一般特点和基本过程: (④)了解RWA的种类、RNA合成的一般特点和基本过程,了解真核生物RNM 的特征和转录后的加工过程 (⑤)理解遗传密码的基本特征,了解蛋白质合成的一般特点和基本过程: (6)理解中心法则和基因表达的基本过程: (7)了解基因概念的发展历程,掌握现代遗传学中的基因概念。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DNM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DM作为透传物质的间接证据
4 一、红色面包霉的生活周期 原子囊果、分生孢子;子囊、子囊孢子。 二、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 大孢子、小孢子;孢子体、配子体;高等植物的世代交替;有性世代(配子体世代)、 无性世代(孢子体世代)。 三、高等动物的生活周期 3、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一、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制片和观察 (2 学时)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利用固定好的蚕豆等植物根尖进行解离、染色、压片等,制成细胞有丝分裂的临 时片,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制片方法,通过观察,熟悉有丝分裂的全过程, 以及各个时期染色体的行为特征,掌握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注意点:制片材料选择根尖分生组织,选择适合的染色剂 实验二、植物细胞减数分裂的制片和观察 (2 学时)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利用固定好的玉米和蚕豆幼嫩的花药染色、制片,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减数分裂。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植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制片方法;通过观察,熟悉减数分裂的全 过程,以及各个分裂时期染色体的行为特征;掌握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注意点:选择适合的花药和染色剂。 第二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5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 DNA 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证据; (2) 掌握 DNA 双螺旋结构的基本要点; (3) 了解 DNA 复制的一般特点和基本过程; (4) 了解 RNA 的种类、RNA 合成的一般特点和基本过程,了解真核生物 RNA 的特征和转录后的加工过程; (5) 理解遗传密码的基本特征,了解蛋白质合成的一般特点和基本过程; (6) 理解中心法则和基因表达的基本过程; (7) 了解基因概念的发展历程,掌握现代遗传学中的基因概念。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DNA 作为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
染色体的化学组成:DNA含量的稳定性:性细胞中DNA的含量是体细胞中的一半: 紫外线诱变的有效波长与DNA分子的吸收光谱一致。 二、DM作为遗传物质的直接证 细菌的转化试验: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基因工程。 三、在无DNA的生物中,RNA是遗传物质 第二节核酸的化学结构 一、两种核酸及其分布 二、DNM的分子结构 (1)DA的化学组成:4中碱基的结构、核苷酸的结构:A+G=C+T。 (2)DNA的分子结构:双螺旋结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三、RNM的分子结构 第三节DNA复制 一、DNM复制的一般特点 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复制起始点和复制子的概念:DNA复制不能从头开始, 必须有RNA引物:原核生物DNA单起点复制,真核生物DNA多起点复制:复制错误的修 复。 二、原核生物DNM合成 (I)有关DNA复制的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拓扑异构酶,引发 醇。 (2)DNA复制过程:起始(复制起始点序列识别蛋白、解旋酶、单链结合蛋白、引发 酶、RNA引物):延伸(DNA聚合酶Ⅲ、新链与模板链反向互补、前导链、后随链、岗崎 片段):终止(RNA引物的切除、连接酶修补缺刻)。 三、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 真核生物DNA复制只发生细胞周期的特定时期:真核生物有多种DNA聚合酶:真核 生物DNA多起点复制:真核生物的岗崎片段短于原核生物:核小体的复制:组蛋白八聚体 的全保留复制:真核生物端粒DNA的复制:端粒酶 四、RNM的复制 依赖RNA的RNA聚合酶:十链:一链。 第四节RNA的转录及加工 一、三种RNA分子 mRNA:tRNA:rRNA:snRNA. 二、RNM合成的 般特点 RNA合成可以直接起始:RNA合成的原料是NTP:RNA合成的模板是DNA分子的 条单链:模板链:编码链:RNA链的延伸方向也是5'一3'。 三、原核生物RNA的合成 转录单位:上游:下游:NA聚合酶:核心酶、全酯:启动子的概念:启动子的组成 (一10序别.一35序列. 二者之间的距离):启动子的功能:终止子:内在终止子:依赖P 因子的终止子:RNA的合成步骤(起始、延伸和终止)。 四、真核生物RNM的转录及加工 (I)真核生物RNA的转录的特点:真核生物RNA的合成在细胞核内:真核生物mRNA 转录后需要加工:◆#真核生物有多种RNA聚合酶,分工不同,但都不能直接启动转录
5 染色体的化学组成;DNA 含量的稳定性;性细胞中 DNA 的含量是体细胞中的一半; 紫外线诱变的有效波长与 DNA 分子的吸收光谱一致。 二、DNA 作为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细菌的转化试验;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基因工程。 三、在无 DNA 的生物中,RNA 是遗传物质 第二节 核酸的化学结构 一、两种核酸及其分布 二、DNA 的分子结构 (1)DNA 的化学组成:4 中碱基的结构、核苷酸的结构;A+G=C+T。 (2)DNA 的分子结构:双螺旋结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三、RNA 的分子结构 第三节 DNA 复制 一、DNA 复制的一般特点 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复制起始点和复制子的概念;DNA 复制不能从头开始, 必须有 RNA 引物;原核生物 DNA 单起点复制,真核生物 DNA 多起点复制;复制错误的修 复。 二、原核生物 DNA 合成 (1)有关 DNA 复制的酶:DNA 聚合酶,DNA 连接酶,解旋酶,拓扑异构酶,引发 酶。 (2)DNA 复制过程:起始(复制起始点序列识别蛋白、解旋酶、单链结合蛋白、引发 酶、RNA 引物);延伸(DNA 聚合酶Ⅲ、新链与模板链反向互补、前导链、后随链、岗崎 片段);终止(RNA 引物的切除、连接酶修补缺刻)。 三、真核生物 DNA 复制的特点 真核生物 DNA 复制只发生细胞周期的特定时期;真核生物有多种 DNA 聚合酶;真核 生物 DNA 多起点复制;真核生物的岗崎片段短于原核生物;核小体的复制;组蛋白八聚体 的全保留复制;真核生物端粒 DNA 的复制;端粒酶。 四、RNA 的复制 依赖 RNA 的 RNA 聚合酶;+链;-链。 第四节 RNA 的转录及加工 一、三种 RNA 分子 mRNA;tRNA;rRNA;snRNA。 二、RNA 合成的一般特点 RNA 合成可以直接起始;RNA 合成的原料是 NTP;RNA 合成的模板是 DNA 分子的一 条单链;模板链;编码链;RNA 链的延伸方向也是 5′→3′。 三、原核生物 RNA 的合成 转录单位;上游;下游;RNA 聚合酶;核心酶、全酶;启动子的概念;*启动子的组成 (-10 序列,-35 序列,二者之间的距离);启动子的功能;终止子;内在终止子;依赖ρ 因子的终止子;RNA 的合成步骤(起始、延伸和终止)。 四、真核生物 RNA 的转录及加工 (1)真核生物 RNA 的转录的特点:真核生物 RNA 的合成在细胞核内;真核生物 mRNA 转录后需要加工;*# 真核生物有多种 RNA 聚合酶,分工不同,但都不能直接启动转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