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技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Plant Biotechnology 课程编号:1624104 课程类别:院级公选理 适用专业:农学农学(信息技术)农村区域发展 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作物有种学等 后续课程:无 总学分:2.0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植物生物技术导论》是农林院校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以现 代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其它学科知识,研究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改良植 物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是现代作物育种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学习《植物生物技术导论 的目的是使学生适应现代生命科学和农业科技发展需要,学习并掌握植物生物技术领域的主 要技术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了解植物生物技术研发的最新进展。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 理解和掌握:(1)植物生物技术的产生、发展及未来:(2)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方法及 其应用:(3)转基因植物培有的原理与技术:(4)植物分子标记及辅助选择有种的原理和 方法:(5)植物生物技术的应用范例及前景: (6)植物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及其影响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学时分配 序号 章名 讲实上讨习其 小 授验机论题它 计 第一章植物生物技术概论 2 2 % 第二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与方法 3 3 3 第三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5 5 4 第四章植物基因克隆的原理与技术 3 3 5 第五章植物转基因技术和方法 4 6 第六章转基因植物研发的现状 5 7 第七章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及其影响 3 8 第八章植物的分子标记及其图谱构建 4 4 9 第九章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其实例 3 第一章植物生物技术概论 (2学时)
1 植物生物技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Plant Biotechnology 课程编号:1624104 课程类别:院级公选课 适用专业:农学/农学(信息技术)/农村区域发展 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作物育种学等 后续课程:无 总 学 分:2.0 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植物生物技术导论》是农林院校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以现 代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其它学科知识,研究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改良植 物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是现代作物育种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学习《植物生物技术导论》 的目的是使学生适应现代生命科学和农业科技发展需要,学习并掌握植物生物技术领域的主 要技术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了解植物生物技术研发的最新进展。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 理解和掌握:(1)植物生物技术的产生、发展及未来;(2)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方法及 其应用;(3)转基因植物培育的原理与技术;(4)植物分子标记及辅助选择育种的原理和 方法;(5)植物生物技术的应用范例及前景;(6)植物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及其影响。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号 章 名 学 时 分 配 讲 授 实 验 上 机 讨 论 习 题 其 它 小 计 1 第一章 植物生物技术概论 2 2 2 第二章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与方法 3 3 3 第三章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5 5 4 第四章 植物基因克隆的原理与技术 3 3 5 第五章 植物转基因技术和方法 4 4 6 第六章 转基因植物研发的现状 5 5 7 第七章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及其影响 3 3 8 第八章 植物的分子标记及其图谱构建 4 4 9 第九章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其实例 3 3 第一章 植物生物技术概论 (2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生物技术的概念及其涵盖内容,了解生物技术的产生历史及发展 趋势。 (2)掌握植物生物技术的概念及内容,了解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概况。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生物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一、生物技术的定义 传统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涵盖内容。 二、生物技术的产生 生物技术产生的理论与技术基础:*生物技术建立的标志:生物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生物技术的发展 1、生物技术发展进程与规模:国际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现状:我国生物技术研发状况。 2、生物技术发展趋势:第一代生物技术产品:第二代生物技术产品。 第二节植物生物技术与农业 植物生物技术的概念 植物生物技术的定义:植物生物技术主要内容 二、植物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转基因作物:分子标记辅助有种。 三、植物生物技术发展与展望 植物生物技术发展现状:植物生物技术发展趋势, 第二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与方法 (3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其实现途径。 (2)掌握植物离体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要领。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的原理 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描物细胞的全能性:#档物细胞全能性理论及其发展:脱分化:分化。 二、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应用 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的实质:植物离体器官(组织)培养:植物离体细胞培养 三、实现植物细胞与组织离体培养的途径与要求 实现植物细胞与组织离体培养的途径:*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的一般要求。 第二节植物离体遗传操作技术
2 1、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生物技术的概念及其涵盖内容,了解生物技术的产生历史及发展 趋势。 (2)掌握植物生物技术的概念及内容,了解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概况。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生物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一、生物技术的定义 传统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涵盖内容。 二、生物技术的产生 生物技术产生的理论与技术基础;﹡生物技术建立的标志;生物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生物技术的发展 1、生物技术发展进程与规模:国际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现状;我国生物技术研发状况。 2、生物技术发展趋势:第一代生物技术产品;第二代生物技术产品。 第二节 植物生物技术与农业 一、植物生物技术的概念 ﹡植物生物技术的定义;植物生物技术主要内容。 二、植物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转基因作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三、植物生物技术发展与展望 植物生物技术发展现状;植物生物技术发展趋势。 第二章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与方法 (3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其实现途径。 (2)掌握植物离体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要领。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的原理 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及其发展;脱分化;分化。 二、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应用 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的实质;植物离体器官(组织)培养;植物离体细胞培养。 三、实现植物细胞与组织离体培养的途径与要求 实现植物细胞与组织离体培养的途径;﹡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的一般要求。 第二节 植物离体遗传操作技术
一、植株组织培养实验室的建设 1、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设置:培养基室:无黄操作帝:培养室。 2、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主要仪器设备:超净工作台:显微镜:培养设备:灭菌设备 操作器械:特殊设备 二、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的种类与配制 *1、培养基成分:无机营养成分:有机营养成分:碳源:激素:琼脂:水。 2、常用培养基及其特点:常用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配方:*常用培养基的特点及适 用范围。培养基的政良 、培养基的制备:配制培养基的常用方法:培养基配制的主要步骤 三、植物组织培养离体遗传操作技术 设备与器械的清洗:灭菌和消毒:无菌操作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步骤。 第三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5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其实现途径:掌握植物离体细胞与组织 培养技术要领。 (2)掌握各种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的概念、技术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应 用。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胚胎培养 一、胚培养 ◆胚培养的概念:·#胚培养的意义:胚培养的方法:胚培养的影响因素。 二、胚株培养 怀株培养的概今:怀株培养的方法。 三、胚乳培养 胚乳培养的意义:胚乳培养的方法:愈伤组织诱导及影响因素:植株再生途径。 四、离体授粉 #离体授粉的概念:离体授粉的意义:植物离体授粉方法:影响离体授粉结实的因素。 第二节植物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与分化 一、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继代培养 ·愈伤组织的概念:*愈伤组织诱导和形态特征:继代培养:悬浮培养。 二、愈伤组织分化与植株再生 器官发生与植株再生:#体细胞胚胎发生与植株再生:影响器官和胚状体发生的因素。 第三节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植物改良 一、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概念及特点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概念: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特点:#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遗传 基础及其分子检测
3 一、植株组织培养实验室的建设 1、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设置:培养基室;无菌操作室;培养室。 2、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主要仪器设备:超净工作台;显微镜;培养设备;灭菌设备; 操作器械;特殊设备。 二、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的种类与配制 ﹡1、培养基成分:无机营养成分;有机营养成分;碳源;激素;琼脂;水。 2、常用培养基及其特点:常用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配方;﹡常用培养基的特点及适 用范围。培养基的改良 3、培养基的制备:配制培养基的常用方法;培养基配制的主要步骤 三、植物组织培养离体遗传操作技术 设备与器械的清洗;灭菌和消毒;无菌操作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步骤。 第三章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5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其实现途径;掌握植物离体细胞与组织 培养技术要领。 (2)掌握各种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的概念、技术;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应 用。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胚胎培养 一、胚培养 ﹡胚培养的概念;﹡﹟胚培养的意义;胚培养的方法;胚培养的影响因素。 二、胚株培养 胚株培养的概念;胚株培养的方法。 三、胚乳培养 胚乳培养的意义;胚乳培养的方法;愈伤组织诱导及影响因素;植株再生途径。 四、离体授粉 ﹟离体授粉的概念;离体授粉的意义;植物离体授粉方法;影响离体授粉结实的因素。 第二节 植物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与分化 一、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继代培养 ﹡愈伤组织的概念;﹡愈伤组织诱导和形态特征;继代培养;悬浮培养。 二、愈伤组织分化与植株再生 器官发生与植株再生;﹟体细胞胚胎发生与植株再生;影响器官和胚状体发生的因素。 第三节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植物改良 一、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概念及特点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概念;﹡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特点;﹟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遗传 基础及其分子检测
二、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无性繁殖植物(甘蔗、果树、马钤署):有性繁殖植物(烟草、棉花、水稻、小麦、玉 米) 三、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育种应用 影响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因素: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筛选: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育种应 用(抗病、抗除草剂、胁迫抗性、抗氨基酸及其类似物、等)。 第四节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 一、原生质体研究的发展和应用 *原生质体的概念:原生质体研究的发展:原生质体的应用(种质资源保护、原生质体 融合、筛选突变体、遗传转化、基础研究)。 二、#原生质体分离、纯化及其培养 原生质体分离:原生质体纯化:原生质体的培养及其植株再生。 三、原生质体融合 原生质体融合的发展及意义:·原生质体融合方法及其方式:体细胞杂种的筛选与鉴定: *原生质体融合与植物遗传改良。 第五节单倍体细胞培养与植物育种 一、获得单倍体的意义及应用价值 单倍体的概念:单倍体的起源和遗传行为:幸获得单倍体的意义。 二、花药培养及其影响因素 小孢子发有:花药培养及其影响因素:花药培养操作技术:单倍体植株的加倍处理。 三、花粉(小孢子)培养 ·花粉培养与花药培养的比较:分离花粉的方法:花粉培养方法。 四、单倍体细胞培养与植物育种 单倍体细胞培养及其育种技术路线:我国花培育种技术与成就。 第六节植物脱毒和快繁技术 一、植物脱毒的意义及原理 植物脱毒的意义:植物脱毒技术原理及其发展:·植物脱毒操作技术 二、植物离体快速繁 离体快繁的概念与研究进展:离体快繁商业化生产的应用范例:*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 第四章植物基因克隆的原理与技术 (3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植物基因克隆的发展历史,了解植物基因克隆所需的酶类及载体: (2)理解植物基因克隆几种方法的原理与主要技术过程。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基因克隆所需要的酶类和载体
4 二、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无性繁殖植物(甘蔗、果树、马钤署);有性繁殖植物(烟草、棉花、水稻、小麦、玉 米)。 三、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育种应用 影响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因素;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筛选;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育种应 用(抗病、抗除草剂、胁迫抗性、抗氨基酸及其类似物、等)。 第四节 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 一、原生质体研究的发展和应用 ﹡原生质体的概念;原生质体研究的发展;原生质体的应用(种质资源保护、原生质体 融合、筛选突变体、遗传转化、基础研究)。 二、﹟原生质体分离、纯化及其培养 原生质体分离;原生质体纯化;原生质体的培养及其植株再生。 三、原生质体融合 原生质体融合的发展及意义;﹡原生质体融合方法及其方式;体细胞杂种的筛选与鉴定; ﹡原生质体融合与植物遗传改良。 第五节 单倍体细胞培养与植物育种 一、获得单倍体的意义及应用价值 单倍体的概念;单倍体的起源和遗传行为;﹡获得单倍体的意义。 二、花药培养及其影响因素 小孢子发育;花药培养及其影响因素;花药培养操作技术;单倍体植株的加倍处理。 三、花粉(小孢子)培养 ﹡花粉培养与花药培养的比较;分离花粉的方法;花粉培养方法。 四、单倍体细胞培养与植物育种 单倍体细胞培养及其育种技术路线;我国花培育种技术与成就。 第六节 植物脱毒和快繁技术 一、植物脱毒的意义及原理 ﹡植物脱毒的意义;植物脱毒技术原理及其发展;﹡植物脱毒操作技术。 二、植物离体快速繁 离体快繁的概念与研究进展;离体快繁商业化生产的应用范例;﹡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 第四章 植物基因克隆的原理与技术 (3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植物基因克隆的发展历史,了解植物基因克隆所需的酶类及载体; (2)理解植物基因克隆几种方法的原理与主要技术过程。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基因克隆所需要的酶类和载体
一、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概念及其种类:·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命名和分类:限制性内切核 酸酶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二、#DNA聚合酶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Tag DNA聚合酶:NA反转录醇:DNA连接酶,其他工具酶类。 三、#基因克隆需要的载体 幸基因克隆载体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基因工程戟体的种类:质粒载体:噬菌体载体: 人工染色体载体。 第二节植物基因文库的构建 一、#植物基因文库的种类 基因组文库(概念、特点):cDNA文库(概念、特点):两类文库的比较。 二、#植物基因文库构建的基本过程 基因组文库构建的一般步骤:cNA文库构建的基本步骤 第三节#基因克隆的方法 一、以已知序列为基础的基因克隆方法 以氨基酸序列为基础的基因克降方法:以已知核苷酸序列为基础的的基因克降方法。 二、以分子标记连锁图谱为基础的基因克隆方 分子标记连 之:图谱克 隆方法的 一般要求及其基本过程 三、以人工突变体为基础基因克隆方法 转座子标签法:T-DNM标签法。 四、以表达差异为基出的基因克隆方法 文库扣除杂交法:mRNA差异显示法:抑制消减杂交法。 第五章植物转基因技术与方法 (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植物遗传转化的发展概况,掌握遗传转化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各种遗传转化方法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特点,掌握农杆菌介导转化 方法。 (3)了解鉴定转基因植物的基本技术体系,理解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 的整合方式和遗传特征。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植物遗传转化的概念与发展现状 一、植物遗传转化的概念和特点 ◆植物遗传转化的概念:植物遗传转化的特点 二、植物转基因研究的发展现状 转基因植物发展简史:转基因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遗传转化方法和技术
5 一、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概念及其种类;﹡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命名和分类;限制性内切核 酸酶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二、﹟DNA 聚合酶 大肠杆菌 DNA 聚合酶;Taq DNA 聚合酶;RNA 反转录酶;DNA 连接酶,其他工具酶类。 三、﹟基因克隆需要的载体 ﹡基因克隆载体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基因工程载体的种类;质粒载体;噬菌体载体; 人工染色体载体。 第二节 植物基因文库的构建 一、﹟植物基因文库的种类 基因组文库(概念、特点);cDNA 文库(概念、特点);两类文库的比较。 二、﹟植物基因文库构建的基本过程 基因组文库构建的一般步骤;cDNA 文库构建的基本步骤。 第三节 ﹟基因克隆的方法 一、以已知序列为基础的基因克隆方法 以氨基酸序列为基础的基因克隆方法;以已知核苷酸序列为基础的的基因克隆方法。 二、以分子标记连锁图谱为基础的基因克隆方法 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概念;图谱克隆方法的一般要求及其基本过程。 三、以人工突变体为基础基因克隆方法 转座子标签法;T-DNA 标签法。 四、以表达差异为基出的基因克隆方法 文库扣除杂交法;mRNA 差异显示法;抑制消减杂交法。 第五章 植物转基因技术与方法 (4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植物遗传转化的发展概况,掌握遗传转化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各种遗传转化方法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特点,掌握农杆菌介导转化 方法。 (3)了解鉴定转基因植物的基本技术体系,理解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 的整合方式和遗传特征。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植物遗传转化的概念与发展现状 一、植物遗传转化的概念和特点 ﹡植物遗传转化的概念;植物遗传转化的特点。 二、植物转基因研究的发展现状 转基因植物发展简史;转基因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 遗传转化方法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