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的差别。而汉高祖能忍耐,正是实施了张良的计策。 D.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从“忍”与“不忍”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 分析论述,并通过列举事例指出了“忍”与“不忍”的两种不同的结 局 第Ⅱ卷(117分) 四、(23分) 12.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3分) 译文 ②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3分) 译文 ③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3分) 1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分)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 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 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3分) (2)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的?请简要说明其艺术效果。(3分) 15.依据下列句子的语境和要求填写横线上的名句。(5分) 在古代诗词中,描写秋天不同景象的名句比比皆是。如马致远《天净 沙·秋思》开头几句“ 耀华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第6页共11页
耀华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第 6 页 共 11 页 间的差别。而汉高祖能忍耐,正是实施了张良的计策。 D.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从“忍”与“不忍”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 分析论述,并通过列举事例指出了“忍”与“不忍”的两种不同的结 局。 第Ⅱ卷 (117 分) 四、(23 分) 12.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①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3 分) 译文: ② 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3 分) 译文: ③ 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3 分) 译文: 1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 分)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 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 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 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3 分) (2)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的?请简要说明其艺术效果。(3 分) 15.依据下列句子的语境和要求填写横线上的名句。(5 分) 在古代诗词中,描写秋天不同景象的名句比比皆是。如马致远《天净 沙·秋思》开头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写出了秋天的凄清、肃杀的景象:王实甫在《长亭送别》中也描绘了这 样一幅图画:“碧云天, ,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而王维《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却写出了清秋之夜的静谧;杜甫《登高》中“风 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却写出了秋天景象的阔美。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完成16~18题。(8分) 手工是一种遗产 冯骥才 ①在工业文明到来之前,人类用双手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无论盖房 造物,还是做饭制衣,都由双手来完成。但这还不够,双手还要去实现人 类对更精美事物的追求,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于是,从生活的智慧、 技术的发明直到审美理想便都由双手来体现。由于审美进入十指,许多艺 术相应而生 ②在遥远的古代,交通不便,人们在相互隔绝的状态中生活。在相对 独立的地域,每一种手工制品都是那里的特产。手成了心灵最灵便的工具。 故而,愈是文明古老的民族,他们的双手就是愈聪明;同时,不同民族的 双手又具有自己奇特的本领和气质。 ③手工中智慧与技术的含量是长久以来一代代积累而成的。在漫长的 的传衍过程中,不断冒出来一位又一位工匠。他们心灵手巧,聪明过人 或是在技艺上做了这样或那样的绝妙的改进和创新,或是在审美情趣上做 耀华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第7页共11页
耀华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第 7 页 共 11 页 就写出了秋天的凄清、肃杀的景象;王实甫在《长亭送别》中也描绘了这 样一幅图画:“碧云天,________,________,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而王维《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却写出了清秋之夜的静谧;杜甫《登高》中“风 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却写出了秋天景象的阔美。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完成 16~18 题。(8 分) 手工是一种遗产 冯骥才 ①在工业文明到来之前,人类用双手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无论盖房 造物,还是做饭制衣,都由双手来完成。但这还不够,双手还要去实现人 类对更精美事物的追求,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于是,从生活的智慧、 技术的发明直到审美理想便都由双手来体现。由于审美进入十指,许多艺 术相应而生。 ②在遥远的古代,交通不便,人们在相互隔绝的状态中生活。在相对 独立的地域,每一种手工制品都是那里的特产。手成了心灵最灵便的工具。 故而,愈是文明古老的民族,他们的双手就是愈聪明;同时,不同民族的 双手又具有自己奇特的本领和气质。 ③手工中智慧与技术的含量是长久以来一代代积累而成的。在漫长的 的传衍过程中,不断冒出来一位又一位工匠。他们心灵手巧,聪明过人, 或是在技艺上做了这样或那样的绝妙的改进和创新,或是在审美情趣上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