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耀华中学 201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15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直言不讳(hui)鹤长凫短(f) 汗流浃背(jia) 无耻谰言(lan) B.万箭攒心(cuan)气势煊赫(xuan)温情脉脉(m)心旷神怡(y1) C.心力交瘁 遐迩闻名(er) 奴颜婢膝(bei) 金蝉脱壳(qio) D.书声琅琅(lang)蒙头转向(meng)尽快回复(jin)摈除陋习(bi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他用原形分析的方法,用文本细读的姿态,读出了很多人眼中没有的《红楼梦》, 写出的论文高屋建瓴,大气磅礴。 B.那一张张发黄的照片,承载着历史遗迹,能给人带来无限的回忆和遐想,让人浮想 连翩,追忆逝去的青葱岁月。 C.他老道地说:“具有这种锐利眼光,能够看清事实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 界及其知识财富,拥有多彩的人生。” D.孩子大了,要到外面历练,于是,十二岁的他告别了连绵不断的绿色山峦和淙淙流 淌的溪润,来到了喧闹的城市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被媒体称为经贸之旅.和平之旅和缅怀之旅的“连宋”大陆之行,有利于两岸的 关系并促进两地的交流和发展,这是 的 ②帮助受难的矿工家属子女走出矿难阴影,把目光投向未来,并解决他们实际的生活困 难,政府部门,不能随意把他们推到社会上去 ③3月1日施行的国务院发布的《电力监管条例》使电力企业贏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使电力企业从此必须规范自己的市场行为。 A.和缓/毋庸置疑责无旁贷既/又 B.和解/无可辩驳义不容辞既/也 C.和缓/毋庸置疑责无旁贷既/也 D.和解/无可辩驳义不容辞既/又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 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B.毋庸置疑,原生态的东西有精华也有糟粕,必须具体分析,辩证看待,因此,王冰 认为赵亮关于原生态艺术的那篇文章有错误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C.“扬州八怪”并非都是扬州人,其实指的是形成于扬州的八位画家的某些共同特征
天津耀华中学 2011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一、(15 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 A.直言不讳.(huì) 鹤长凫.短(fū) 汗流浃.背(jiā) 无耻谰.言(lán) B.万箭攒.心(cuán) 气势煊.赫(xuǎn) 温情脉脉.(mò) 心旷神怡.(yí) C.心力交瘁.(cuì) 遐迩.闻名(ěr) 奴颜婢.膝(bēi) 金蝉脱壳.(qiào) D.书声琅琅.(láng) 蒙.头转向(mēng) 尽.快回复(jǐn) 摈.除陋习(bì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他用原形分析的方法,用文本细读的姿态,读出了很多人眼中没有的《红楼梦》, 写出的论文高屋建瓴,大气磅礴。 B.那一张张发黄的照片,承载着历史遗迹,能给人带来无限的回忆和遐想,让人浮想 连翩,追忆逝去的青葱岁月。 C.他老道地说:“具有这种锐利眼光,能够看清事实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 界及其知识财富,拥有多彩的人生。” D.孩子大了,要到外面历练,于是,十二岁的他告别了连绵不断的绿色山峦和淙淙流 淌的溪涧,来到了喧闹的城市。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被媒体称为经贸之旅.和平之旅和缅怀之旅的“连宋”大陆之行,有利于____两岸的 关系并促进两地的交流和发展,这是__________的。 ②帮助受难的矿工家属子女走出矿难阴影,把目光投向未来,并解决他们实际的生活困 难,政府部门____,不能随意把他们推到社会上去。 ③3 月 1 日施行的国务院发布的《电力监管条例》____使电力企业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使电力企业从此必须规范自己的市场行为。 A.和缓/毋庸置疑 责无旁贷 既/又 B.和解/无可辩驳 义不容辞 既/也 C.和缓/毋庸置疑 责无旁贷 既/也 D.和解/无可辩驳 义不容辞 既/又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 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B.毋庸置疑,原生态的东西有精华也有糟粕,必须具体分析,辩证看待,因此,王冰 认为赵亮关于原生态艺术的那篇文章有错误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C.“扬州八怪”并非都是扬州人,其实指的是形成于扬州的八位画家的某些共同特征
D.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决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考试为唯一目的 围绕应考开展教学活动的做法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第一部编年体著作是《左传》,第一部纪传体通 史是《史记》,第一部断代史是《汉书》。 B.唐代“古文运动”是我国一次文体改革运动,到了宋代继续提倡这种改革,出现了 被世人称颂的“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 辙、曾巩 C.继元杂剧后,我国明清两代的戏曲得到迅速发展,著名作品有汤显祖的《牡丹亭》、 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D.莫泊桑是法国著名作家,也是举世公认的短篇小说大师,其作品韵基本主题是暴露 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的腐败堕落。著名作品有《羊脂球》、《项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艺术美感与科学创造 曾为牛顿作传的科学史家沙利文说:“引导科学家的动力是美学冲动的表示。”他特别强 调科学创造的美学价值,他指出,数学家创立的优美公式犹如但丁《神曲》中的诗句;黎曼 几何与钢琴协奏曲一样优美。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爱因斯坦称赞玻尔提出的原子中电子 壳层模型极其定律是“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而玻尔兹曼竟把麦克斯韦关于气体力 学的论文当作神奇壮美的交响乐来欣赏 艺术美感实质上是一种深刻的思想,它常常能在整体上一下子把握事物的本质。艺术美 感在科学创造中之所以能起作用,正是因为真与美之间存在着统一性,肯定真的东西和肯定 美的东西是一致的,真的就是美的,美的就是真的。尤其在检验评价科学创造成果时,对美 的考虑的重要性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爱因斯坦于1916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至今还没有 完全被人们接受,科学家们进一步又提出了其他新的理论。但是,在各种理论中,只有爱因 斯坦的理论最为简洁、奇妙、雅致、优美。而许多科学家确信它的正确性,也正是它最富艺 术美感 实际上,大到天地宇宙,小到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无一不充满着艺术美感。世上万物
D.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决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考试为唯一目的, 围绕应考开展教学活动的做法.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第一部编年体著作是《左传》,第一部纪传体通 史是《史记》,第一部断代史是《汉书》。 B.唐代“古文运动”是我国一次文体改革运动,到了宋代继续提倡这种改革,出现了 被世人称颂的“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 辙、曾巩。 C.继元杂剧后,我国明清两代的戏曲得到迅速发展,著名作品有汤显祖的《牡丹亭》、 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D.莫泊桑是法国著名作家,也是举世公认的短篇小说大师,其作品韵基本主题是暴露 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的腐败堕落。著名作品有《羊脂球》、《项链》、《一 生》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艺术美感与科学创造 曾为牛顿作传的科学史家沙利文说:“引导科学家的动力是美学冲动的表示。”他特别强 调科学创造的美学价值,他指出,数学家创立的优美公式犹如但丁《神曲》中的诗句;黎曼 几何与钢琴协奏曲一样优美。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爱因斯坦称赞玻尔提出的原子中电子 壳层模型极其定律是“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而玻尔兹曼竟把麦克斯韦关于气体力 学的论文当作神奇壮美的交响乐来欣赏。 艺术美感实质上是一种深刻的思想,它常常能在整体上一下子把握事物的本质。艺术美 感在科学创造中之所以能起作用,正是因为真与美之间存在着统一性,肯定真的东西和肯定 美的东西是一致的,真的就是美的,美的就是真的。尤其在检验评价科学创造成果时,对美 的考虑的重要性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爱因斯坦于 1916 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至今还没有 完全被人们接受,科学家们进一步又提出了其他新的理论。但是,在各种理论中,只有爱因 斯坦的理论最为简洁、奇妙、雅致、优美。而许多科学家确信它的正确性,也正是它最富艺 术美感。 实际上,大到天地宇宙,小到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无一不充满着艺术美感。世上万物
在其运动过程中就具有简洁、节奏、旋律、和谐、明暗、交叉、重叠、周期等特征。广袤无 垠的宇宙星空,繁星闪烁,引人无尽的遐思;晶体结构精巧奇妙,让人赞叹不已;DNA的 双螺旋,楚楚动人;高倍电镜下的原子犹如灿烂星空,令人激动;受激发的电子图案像飘逸 的五彩锦缎,让人心动……如此充满美术美感的科学世界,怎能不激发起科学家们极大的好 奇和兴趣,以至达到如醉如痴的硏究境界。这正如物理学家海森堡所说:“通过原子现象的 表面,我窥测到了一个异常美丽的内部,当想到现在必须探明自然界如此慷慨地展示在我面 前的数学结构这一宝藏时,我几乎晕眩了。”正是强烈的艺术美感的冲动激发了科学活动的 巨大创造性 艺术美感在科学创造中往往给人们意想不到的启迪。特别当你在科学创造过程中遇到困 难,思路受阻,百思不得其解时某些艺术美感的启示,能使你茅塞顿开,接通已经失掉和忽 略的线索,沟通“已知”和“未知”的联系,促使你浮想联翩,触发灵感,使难题迎刃而解。 6.根据文意,下列有关“艺术美感”在科学创造中价值和意义的叙述,错误的一项 A.科学创造中的艺术美感和文学、音乐一样,都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B.科学创造过程中,真和美之间存在着统一性,而艺术美感常常起着重要作用。 C.美感存在于世间万物,它激发了科学活动的巨大创造性 D.在科学创造过程中,艺术美感常常能给处于困境中的人们以启迪,利于科学的进步 与发展 7.对文中第一自然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进行科学活动的动力,来源于对科学创造中的艺术美感的追求 B.科学创造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这一点为许多科学家认同。 C.麦克斯韦有关气体力学的论文和数学家创立的公式、黎曼几何都能给人带来美的享 D.爱因斯坦称赞玻尔的科学创造是“思想领域中的音乐神韵”,基于玻尔的科学研究 中蕴涵着深厚的思想 8.下列对原文所提供信息的分析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史家沙利文把引导科学家进行科学创造的动力归结为“美学冲动”,即后文所 说的“好奇和兴趣”。 B.艺术美感是一种深刻的思想,它贯穿于整个科学创造活动之中。 C.“真的就是美的,美的就是真的”,在科学创造中,“真”和“美”没有什么本质的
在其运动过程中就具有简洁、节奏、旋律、和谐、明暗、交叉、重叠、周期等特征。广袤无 垠的宇宙星空,繁星闪烁,引人无尽的遐思;晶体结构精巧奇妙,让人赞叹不已;DNA 的 双螺旋,楚楚动人;高倍电镜下的原子犹如灿烂星空,令人激动;受激发的电子图案像飘逸 的五彩锦缎,让人心动……如此充满美术美感的科学世界,怎能不激发起科学家们极大的好 奇和兴趣,以至达到如醉如痴的研究境界。这正如物理学家海森堡所说:“通过原子现象的 表面,我窥测到了一个异常美丽的内部,当想到现在必须探明自然界如此慷慨地展示在我面 前的数学结构这一宝藏时,我几乎晕眩了。”正是强烈的艺术美感的冲动激发了科学活动的 巨大创造性。 艺术美感在科学创造中往往给人们意想不到的启迪。特别当你在科学创造过程中遇到困 难,思路受阻,百思不得其解时某些艺术美感的启示,能使你茅塞顿开,接通已经失掉和忽 略的线索,沟通“已知”和“未知”的联系,促使你浮想联翩,触发灵感,使难题迎刃而解。 6.根据文意,下列有关“艺术美感”在科学创造中价值和意义的叙述,错误的一项 ( ) A.科学创造中的艺术美感和文学、音乐一样,都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B.科学创造过程中,真和美之间存在着统一性,而艺术美感常常起着重要作用。 C.美感存在于世间万物,它激发了科学活动的巨大创造性。 D.在科学创造过程中,艺术美感常常能给处于困境中的人们以启迪,利于科学的进步 与发展。 7.对文中第一自然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科学家进行科学活动的动力,来源于对科学创造中的艺术美感的追求。 B.科学创造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这一点为许多科学家认同。 C.麦克斯韦有关气体力学的论文和数学家创立的公式、黎曼几何都能给人带来美的享 受。 D.爱因斯坦称赞玻尔的科学创造是“思想领域中的音乐神韵”,基于玻尔的科学研究 中蕴涵着深厚的思想。 8.下列对原文所提供信息的分析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科学史家沙利文把引导科学家进行科学创造的动力归结为“美学冲动”,即后文所 说的“好奇和兴趣”。 B.艺术美感是一种深刻的思想,它贯穿于整个科学创造活动之中。 C.“真的就是美的,美的就是真的”,在科学创造中,“真”和“美”没有什么本质的
区别。 D.科学创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艺术美感总会触发你的灵感使问题迎刃而解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也。少落拓,不治产业,家贫无以自给,每穿窬为盗。与辅公祏(sh 为刎颈之交。公祏姑家以牧羊为业,公祏数攘羊以馈之,姑有憾焉,因发其盗事。郡县 捕之急,伏威与公祏遂俱亡命,聚众为群盜,时年十六。 时下邳有苗海潮,亦聚众为盜,伏威使公祏谓日:“今同苦隋政,各兴大义,力分势弱 常恐见擒,何不合以为强,则不患隋军相制。若公能为主,吾当敬从,自揆不堪,可来听命, 不则一战以决雄雌。”海潮惧,即以其众归于伏威。江都留守遺校尉宋颢率兵讨之,伏威与 战,阳为奔北,引入葭芦中,而从上风纵火,迫其步骑陷于大泽,火至皆烧死。有海陵贼帅 赵破阵,闻伏威兵少而轻之,遣使召伏威,请与并力。伏威令公祏严兵居外以待变,亲将十 人持牛酒入谒。破阵大悦,引伏威入幕,尽集其酋帅纵酒高会。伏威于坐斩破阵而并其众。 由此兵威稍盛,复屠安宜 宇文化及之反也,署为历阳太守,伏威不受。又移居丹阳,进用人士,大修器械,薄赋 敛,除殉葬法,其犯奷盗及官人贪浊者,无轻重皆杀之。太宗之围王世充,遣使招之,伏威 请降。封吴王,赐姓李氏 武德四年,遺其将军王雄诞讨李孑通于杭州,擒之以献。又破汪华于歙州,尽有江东、 淮南之地,南接于岭,东至于海。寻闫太宗平刘黑闼,进攻徐圆朗,伏威惧而来朝,拜为太 子太保,仍兼行台尚书令。留于京师,礼之甚厚,位在齐王元吉之上,以宠异之。辅公祏之 反也,诈称伏威之令,以绐其众,高祖遣赵郡王孝恭讨之。时伏威在长安暴卒。及公祏平, 孝恭收得公祏反辞,不晓其诈,遗以奏闻,乃除伏威名,籍没其妻子。贞观元年,太宗知其 冤,赦之,复其官爵,葬以公礼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揆不堪,可来听命 揆:估计、揣度
区别。 D.科学创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艺术美感总会触发你的灵感使问题迎刃而解。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9-12 题。(12 分)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也。少落拓,不治产业,家贫无以自给,每穿窬为盗。与辅公祏(sh ì)为刎颈之交。公祏姑家以牧羊为业,公祏数攘羊以馈之,姑有憾焉,因发其盗事。郡县 捕之急,伏威与公祏遂俱亡命,聚众为群盗,时年十六。 时下邳有苗海潮,亦聚众为盗,伏威使公祏谓曰:“今同苦隋政,各兴大义,力分势弱, 常恐见擒,何不合以为强,则不患隋军相制。若公能为主,吾当敬从,自揆不堪,可来听命, 不则一战以决雄雌。”海潮惧,即以其众归于伏威。江都留守遣校尉宋颢率兵讨之,伏威与 战,阳为奔北,引入葭芦中,而从上风纵火,迫其步骑陷于大泽,火至皆烧死。有海陵贼帅 赵破阵,闻伏威兵少而轻之,遣使召伏威,请与并力。伏威令公祏严兵居外以待变,亲将十 人持牛酒入谒。破阵大悦,引伏威入幕,尽集其酋帅纵酒高会。伏威于坐斩破阵而并其众。 由此兵威稍盛,复屠安宜。 宇文化及之反也,署为历阳太守,伏威不受。又移居丹阳,进用人士,大修器械,薄赋 敛,除殉葬法,其犯奸盗及官人贪浊者,无轻重皆杀之。太宗之围王世充,遣使招之,伏威 请降。封吴王,赐姓李氏。 武德四年,遣其将军王雄诞讨李子通于杭州,擒之以献。又破汪华于歙州,尽有江东、 淮南之地,南接于岭,东至于海。寻闻太宗平刘黑闼,进攻徐圆朗,伏威惧而来朝,拜为太 子太保,仍兼行台尚书令。留于京师,礼之甚厚,位在齐王元吉之上,以宠异之。辅公祏之 反也,诈称伏威之令,以绐其众,高祖遣赵郡王孝恭讨之。时伏威在长安暴卒。及公祏平, 孝恭收得公祏反辞,不晓其诈,遽以奏闻,乃除伏威名,籍没其妻子。贞观元年,太宗知其 冤,赦之,复其官爵,葬以公礼。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自揆.不堪,可来听命 揆:估计、揣度
B.阳为奔北,引入葭芦中 奔北:逃向北方 C.进用人士,大修器械 进用:提拔、任用 D.诈称伏威之令,以绐其众 绐:蒙騙 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公能为主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B.其犯奸盗及官人贪浊者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辅公祏之反也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D.复其官爵,葬以公礼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11.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体现了杜伏威有勇有谋的一组是 ①伏威与公祏遂俱亡命,聚众为群盜 ②何不合以为强,则不患隋军相制 ③阳为奔北,引入葭芦中,而从上风纵火 ④伏威令公祏严兵居外以待变,亲将十人持牛酒入谒 ⑤由此兵威稍盛,复屠安宜 ⑥其犯奸盗及官人贪浊者,无轻重皆杀之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③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辅公祏在杜伏威落拓时接济他,后来又成为杜军事上的得力助手,但他最终的谋反 却给杜伏威一家带来灾祸。 B.杜伏威利用海陵贼帅赵破阵的狂妄自大,在酒席上斩杀了他,由此使得自己的军队 逐渐强盛起来 C.杜伏威率部转移到丹阳后,提拔任用有名望的人,大力修整器械,减轻赋税,废除 殉葬法,显示了自己的治理才能。 D.杜伏威归降太宗后,凭借自己的才能受到优厚礼遇,但后来受到朝廷猜忌,最终被 高祖赐死 Ⅱ卷(114分 13.翻译下列句子(8分) ①公柘数攘羊以馈之,姑有憾焉,因发其盗事。(3分) ②今同苦隋政,各兴大义,力分势弱,常恐见擒。(3分) ③闻伏威兵少而轻之,遣使召伏藏,请与并力。(2分)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以下各题。(6分) 东阳①遗中 黄镇成
B.阳为奔北..,引入葭芦中 奔北:逃向北方 C.进用..人士,大修器械 进用:提拔、任用 D.诈称伏威之令,以绐.其众 绐:蒙骗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若.公能为主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B.其.犯奸盗及官人贪浊者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辅公祏之.反也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D.复其官爵,葬以.公礼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11.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体现了杜伏威有勇有谋的一组是 ( ) ①伏威与公祏遂俱亡命,聚众为群盗 ②何不合以为强,则不患隋军相制 ③阳为奔北,引入葭芦中,而从上风纵火 ④伏威令公祏严兵居外以待变,亲将十人持牛酒入谒 ⑤由此兵威稍盛,复屠安宜 ⑥其犯奸盗及官人贪浊者,无轻重皆杀之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辅公祏在杜伏威落拓时接济他,后来又成为杜军事上的得力助手,但他最终的谋反 却给杜伏威一家带来灾祸。 B.杜伏威利用海陵贼帅赵破阵的狂妄自大,在酒席上斩杀了他,由此使得自己的军队 逐渐强盛起来。 C.杜伏威率部转移到丹阳后,提拔任用有名望的人,大力修整器械,减轻赋税,废除 殉葬法,显示了自己的治理才能。 D.杜伏威归降太宗后,凭借自己的才能受到优厚礼遇,但后来受到朝廷猜忌,最终被 高祖赐死。 II 卷(114 分) 13.翻译下列句子(8 分) ①公柘数攘羊以馈之,姑有憾焉,因发其盗事。(3 分) ②今同苦隋政,各兴大义,力分势弱,常恐见擒。(3 分) ③闻伏威兵少而轻之,遣使召伏藏,请与并力。(2 分)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以下各题。(6 分) 东阳①遗中 黄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