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表面有皱纹,红褐色:下表面光滑,灰白色,边缘厚钝,白色。相孢子椭圆形,单胞,一 端斜截,褐色,大小为8,7~9.1μm3.3~54μm,中央有一油滴 病根表面平粘一层泥沙,用水较易洗掉,洗后常见枣红色革质菌膜,有时可见菌膜前端 呈白色,后端变为黑红色。湿腐,松软呈海绵状,皮木间有一层白色到深黄色腐竹状菌膜。 浓烈蘑菇味。 3.3.2.2褐根病phel 担子菌、层菌纲、非褶菌目、木层孔菌属的有苦木层孔菌。子实体木质,无柄,半圆形 边缘路向上,呈黄褐色,上表面黑褐色,下表面灰褐色不平滑,密布小孔,是产生孢子的多 孔层。担孢子卵圆形,单胞,深褐色,壁厚。大小为325~4.12um×26~8.25um,有油滴。 病根表面粘泥沙多,凹凸不平,不易洗掉,有铁锈色,疏松线毛状茵膜和薄而脆的黑 色菌膜。 干腐 质硬而脆,削面有蜂窝状褐纹 皮木间有白色绒毛状菌丝体。根颈处有时 成空洞。善菇味。 3.3.2.3紫根病Helicobasidium compactum 子菌、层菌、非酒菌日、卷相子南屈的紧密卷相菌。子实体平状,紫鱼、松软的治 绵状。菌丝生于橡胶树的根部,表面形成紫色疏松菌丝结成的绒毛状的菌膜或网状菌丝束, 扩展后形成扁球形菌核。担子孢子单细胞,无色,卵圆形或镰刀形,顶端圆,基部略尖,表 面光滑。 病根表面不粘泥沙,有密集的深紫色菌索覆盖。己死病根表面有紫黑色小颗粒。干腐 质脆、易粉碎, 木材易与根皮分离。无蘑菇味 3.3.2.4黑纹根病Ustulina deusta 子囊茵、核菌纲、球壳目、焦菌属的炭色焦菌。子实体由子座构成,子座初为白色至灰 白色的簿片,随后遂渐变为深灰色或黑色块状物。无性阶段的子实体青灰色,近边缘为浅灰 色,孢子梗短而不分枝,无色。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香瓜子形, 大小为2.5umx55um。有 性阶段产生子囊壳,子囊壳埋生于子座中,黑色,球形:子囊棒状,内含子囊孢子8个,单 行棒列,右侧丝:子囊孢子单胞。香蕉形成橡形,褐色至里色。 病根表面不粘泥沙,表面无菌丝菌雕、在树干、树头或兵露的病根表面常有灰色或奚色 炭质子实体。 干腐, 剖面有锯齿状黑纹,有时黑纹闭合成小圆圈。无蘑菇味 3.3.2.5臭根病Sphaerostilb repens 子囊菌、核菌纲、球壳目、灿球赤壳属的甸灿球赤壳菌。有性阶段的子囊壳球形,深红 色。直径达500μm:子囊孢子8个,双细胞,灰褐色至红褐色,卵圆形,微收缩,大小为 无性阶段属于束梗孢Sb 子实体高2~8 直径0.5~um,柄初呈粉 色,后变红褐色,有毛,头白色,球形:分生孢子单细胞,卵圆无色,9一22μm×6一10um 病根表面不粘泥沙,无菌丝菌膜。有时出现粉红色孢梗束。坚硬,木材易与根皮分离, 皮木间有扁而粗的白色至深褐色羽毛状菌索。粪便臭味。 3.3.2.6黑根病Poria hypobrunne 担子菌、层菌纲、非褶菌目、卧孔菌属的茶灰卧孔菌。根状菌索或菌皮有些部分呈红色 因此有”假红根病”之称。根状菌索生长很活跃,前端呈白色,较老部分变为黑色,在树根表 面形成网状菌索。子实体紧贴病部,为灰色薄片,面部若生小孔。 病根表面粘泥沙,水洗后可见网状菌索 其前端白色,中段红色,后段黑色,洗去泥沙 菌索露出白色小点。湿腐、松软、无条纹、有时呈白色。蓉菇味。 3.3.2.7白根病Rig1 doporus lignosus 担子菌层菌纲硬孔菌属木质硬孔菌。根状菌索粗细不一,一般不超过0.6m。子实体檐 生,无柄,通常单生或群生,堆积成层,长达数尺。革质或木质,上表面橙黄色,有明显的 11
11 上表面有皱纹,红褐色;下表面光滑,灰白色,边缘厚钝,白色。担孢子椭圆形,单胞,一 端斜截,褐色,大小为 8.7~9.1μm 3.3~5.4μm,中央有一油滴。 病根表面平粘一层泥沙,用水较易洗掉,洗后常见枣红色革质菌膜,有时可见菌膜前端 呈白色,后端变为黑红色。湿腐,松软呈海绵状,皮木间有一层白色到深黄色腐竹状菌膜。 浓烈蘑菇味。 3.3.2.2 褐根病 Phellinus noxius 担子菌、层菌纲、非褶菌目、木层孔菌属的有害木层孔菌。子实体木质,无柄,半圆形, 边缘略向上,呈黄褐色,上表面黑褐色,下表面灰褐色不平滑,密布小孔,是产生孢子的多 孔层。担孢子卵圆形,单胞,深褐色,壁厚。大小为 3.25~4.12μm×2.6~8.25μm,有油滴。 病根表面粘泥沙多,凹凸不平,不易洗掉,有铁锈色,疏松绒毛状菌膜和薄而脆的黑褐 色菌膜。干腐,质硬而脆,剖面有蜂窝状褐纹,皮木间有白色绒毛状菌丝体。根颈处有时烂 成空洞。蘑菇味。 3.3.2.3 紫根病 Helicobasidium compactum 担子菌、层菌纲、非褶菌目、卷担子菌属的紧密卷担菌。子实体平状,紫色、松软的海 绵状。菌丝生于橡胶树的根部,表面形成紫色疏松菌丝结成的绒毛状的菌膜或网状菌丝束, 扩展后形成扁球形菌核。担子孢子单细胞,无色,卵圆形或镰刀形,顶端圆,基部略尖,表 面光滑。 病根表面不粘泥沙,有密集的深紫色菌索覆盖。已死病根表面有紫黑色小颗粒。干腐、 质脆、易粉碎,木材易与根皮分离。无蘑菇味。 3.3.2.4 黑纹根病 Ustulina deusta 子囊菌、核菌纲、球壳目、焦菌属的炭色焦菌。子实体由子座构成,子座初为白色至灰 白色的薄片,随后逐渐变为深灰色或黑色块状物。无性阶段的子实体青灰色,近边缘为浅灰 色,孢子梗短而不分枝,无色。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香瓜子形,大小为 2.5μm×5.5μm。有 性阶段产生子囊壳,子囊壳埋生于子座中,黑色,球形;子囊棒状,内含子囊孢子 8 个,单 行排列,有侧丝;子囊孢子单胞,香蕉形或梭形,褐色至黑色。 病根表面不粘泥沙,表面无菌丝菌膜、在树干、树头或暴露的病根表面常有灰色或黑色 炭质子实体。干腐,剖面有锯齿状黑纹,有时黑纹闭合成小圆圈。无蘑菇味。 3.3.2.5 臭根病 Sphaerostilb repens 子囊菌、核菌纲、球壳目、灿球赤壳属的匐灿球赤壳菌。有性阶段的子囊壳球形,深红 色。直径达 500μm;子囊孢子 8 个,双细胞,灰褐色至红褐色,卵圆形,微收缩,大小为 19~21μm。无性阶段属于束梗孢 Stilbum,子实体高 2~8μm,直径 0.5~lμm,柄初呈粉红 色,后变红褐色,有毛,头白色,球形;分生孢子单细胞,卵圆无色,9~22μm×6~10μm。 病根表面不粘泥沙,无菌丝菌膜。有时出现粉红色孢梗束。坚硬,木材易与根皮分离, 皮木间有扁而粗的白色至深褐色羽毛状菌索。粪便臭味。 3.3.2.6 黑根病 Poria hypobrunnea 担子菌、层菌纲、非褶菌目、卧孔菌属的茶灰卧孔菌。根状菌索或菌皮有些部分呈红色, 因此有”假红根病”之称。根状菌索生长很活跃,前端呈白色,较老部分变为黑色,在树根表 面形成网状菌索。子实体紧贴病部,为灰色薄片,面部着生小孔。 病根表面粘泥沙,水洗后可见网状菌索,其前端白色,中段红色,后段黑色,洗去泥沙 菌索露出白色小点。湿腐、松软、无条纹、有时呈白色。蘑菇味。 3.3.2.7 白根病 Rigidoporus lignosus 担子菌层菌纲硬孔菌属木质硬孔菌。根状菌索粗细不一,一般不超过 0.6μm。子实体檐 生,无柄,通常单生或群生,堆积成层,长达数尺。革质或木质,上表面橙黄色,有明显的
黄色边缘,下表面橙色、红色或淡褐色。担孢子无色,圆形,直径2.8~8 病根表面根状茵索分枝,形成网状,先端白色, 扁平 老熟时稍圆,黄色至暗褐色。木 质部褐色、白色或淡黄色,坚硬。在湿土中腐烂的根呈果酱状。蘑菇味。 3.3.3橡胶树根病诊断检索表 橡胶树根演诊断检索表 1病根表面有菌丝体 .2 1病根表面无长菌丝体 9 2.菌丝体呈膜状 1.3 2南丝体早索状 .6 3,初生菌丝体为白色,后变枣红色 3初生菌丝体为白色,后变黑褐色, 中间有铁锈色菌丝绒毛 5 4病根木质部后期松软,海绵状,无花纹。 红根病 5.病根木质部有揭色网纹,后期呈蜂窝状 ·.褐根病 6病根表面不粘泥,有紫色菌索,菌丝后段常有紫黑色小颗粒 紫根病 6.病根表面粘泥,没有紫色南索及黑色小颗粒 7病根表面长有白色菌索,老熟时,呈奶油色,稍圆突起 白根病 7.病根表面没有白色菌索 ,8 8病根表面长有黑色网状茵索 .黑根病 8病根表面没有菌索也无菌膜 9病根皮木之间长有白色或紫色褐色扁平羽毛状菌索: .臭根病 9.病根表面及皮木间无任何菌膜或菌索 .10 10、病根木质部有锯齿状黑纹或闭合成小圆圈 .黑纹根病 4实验学时 36学时 5作业与思考题 5.1绘橡胶树炭疽病、麻点病菌简图。 52当橡胶苗圃地发生炭疽病及麻点病时,你如何鉴别它们? 5.3绘出橡胶树割面条渍疡病和季风性落叶病菌的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形态简图。 54温湿度对橡胶树面条溃病病菌的侵染和病斑扩展有何影响? 5.5几种根病树地上部分的症状有哪些共同特征? 5.6列表比较红根病、褐根病病根症状特征: 5.7诊断根病的主要依据有哪几方面? 12
12 黄色边缘,下表面橙色、红色或淡褐色。担孢子无色,圆形,直径 2.8~8μm。 病根表面根状菌索分枝,形成网状,先端白色,扁平,老熟时稍圆,黄色至暗褐色。木 质部褐色、白色或淡黄色,坚硬。在湿土中腐烂的根呈果酱状。蘑菇味。 3.3.3 橡胶树根病诊断检索表 橡胶树根病诊断检索表 1.病根表面有菌丝体····························································2 1.病根表面无长菌丝体··························································9 2.菌丝体呈膜状······························································3 2.菌丝体呈索状······························································6 3.初生菌丝体为白色,后变枣红色·················································4 3.初生菌丝体为白色,后变黒褐色,中间有铁锈色菌丝绒毛···························5 4.病根木质部后期松软,海绵状,无花纹···································红根病 5.病根木质部有褐色网纹,后期呈蜂窝状···································褐根病 6.病根表面不粘泥,有紫色菌索,菌丝后段常有紫黒色小颗粒 ················· 紫根病 6.病根表面粘泥,没有紫色菌索及黒色小颗粒······································7 7.病根表面长有白色菌索,老熟时,呈奶油色,稍圆突起····················白根病 7.病根表面没有白色菌索······················································8 8.病根表面长有黒色网状菌索··············································黒根病 8.病根表面没有菌索也无菌膜···················································9 9.病根皮木之间长有白色或紫色褐色扁平羽毛状菌索·························臭根病 9.病根表面及皮木间无任何菌膜或菌索· ······································10 10、病根木质部有锯齿状黒纹或闭合成小圆圈·······························黒纹根病 4 实验学时 3 ~ 6 学时。 5 作业与思考题 5.1 绘橡胶树炭疽病、麻点病菌简图。 5.2 当橡胶苗圃地发生炭疽病及麻点病时,你如何鉴别它们? 5.3 绘出橡胶树割面条溃疡病和季风性落叶病菌的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形态简图。 5.4 温湿度对橡胶树割面条溃疡病菌的侵染和病斑扩展有何影响? 5.5 几种根病树地上部分的症状有哪些共同特征? 5.6 列表比较红根病、褐根病病根症状特征? 5.7 诊断根病的主要依据有哪几方面?
实验三其他热带作物常见病害识别 1目的要求 诵过识别胡椒、咖啡、剑麻、哪子、馆榔第热带作物主要病实的定状特征,掌握其典型 症状,为田间诊断识别打堪础。 2材料和用具 胡椒瘟病、炭疽病、花叶病、根结线虫病、枯萎病、细菌性叶斑病,咖啡锈病、褐斑病、 细菌性叶斑病、炭疽病、褐根病,剑麻斑马纹病、茎腐病、炭疽病、褐斑病,椰子灰斑病、 芽腐病、泻血病、红环腐病,槟榔斑点病、细菌性条斑病、炭疽病、黑纹根病、褐根病等病 害的挂图及照片、腊叶标本、液浸标本 ,新鲜病害标本及病原物玻片标本 载玻片、盖玻片、挑针、镊子、剪刀、酒精灯、蒸馏水、小透明胶、小木块、放大镜 铅笔、生物显微镜、电视显微镜、投影机等。 3内容与方法 3.1胡椒病害 3.l.l胡椒瘟病Phytophthora parasitica 菌丝无色透明,孢子囊柠檬形、梨形或椭圆形,有明显的乳头状突起,无色透明,游动 孢子圆形或肾形,有两根鞭毛,具两游现象,厚垣孢子圆形无色,顶生或间生,卵孢子圆形, 开始无色,后转黄色, 一船不易形成。 病菌能侵染胡椒的主蔓基部、根、枝条、叶、花、果穗等器官。主蔓基部木质部导致变 黑,腐烂,流黑水,有腐臭味,病株叶缝无光泽,调菱,随后落叶。天气潮湿时,病叶呈现 大而圆、边缘放射状的黑色病斑(“黑太阳”),病斑背面有白色雾状物(即菌丝及孢子囊): 感病的未木栓化的蔓、花、果穗,病部变黑,易脱落。 附1:胡椒瘟病病情分级标准 0级,无病 1级:植株50cm以下有病叶10片以下:枝蔓一般无病。 2级:植株50cm以下有病叶片11-20片:未木栓化的枝条轻病。 3级:己木栓化枝蔓轻病,距离地面60m以上的叶片发病:发病叶片在21片以上, 病叶超过50cm以上。 4级:近地面处或地下主鹄基部发病馆烂,植株枝叶无光泽,叶有些发黄,但未稠券 5级:地下部主蔓大部分腐烂,地上部叶片调萎,果实皱缩 附2:胡椒遮病的诱发试验 胡椒瘟病和胡椒水害、肥害难以区分、尤其是后期的病死株:用离体胡椒叶片诱发,容 易诱发出胡椒瘟病的典型症状,进行快速诊断, A、病土诱发 从病株根茎部取回病土约1斤(表层5厘米以下的土不要):另摘取刚成熟的无病胡椒 叶片6~8片。先将少量病土放在大培养皿内,再将叶片用消毒过的束针刺伤后分层放入培养 皿内,每层34片,分层覆盖病土,随即淋水至土壤完全湿透为止 放在室内,2~3天后 去泥土便可以检查叶片是否发病。如有典型的“黑太阳病斑出现,则说明胡椒头土壤带有胡 椒瘟病菌。 B、椒头病组织诱发
13 实验三 其他热带作物常见病害识别 1 目的要求 通过识别胡椒、咖啡、剑麻、椰子、槟榔等热带作物主要病害的症状特征,掌握其典型 症状,为田间诊断识别打基础。 2 材料和用具 胡椒瘟病、炭疽病、花叶病、根结线虫病、枯萎病、细菌性叶斑病,咖啡锈病、褐斑病、 细菌性叶斑病、炭疽病、褐根病,剑麻斑马纹病、茎腐病、炭疽病、褐斑病,椰子灰斑病、 芽腐病、泻血病、红环腐病,槟榔斑点病、细菌性条斑病、炭疽病、黑纹根病、褐根病等病 害的挂图及照片、腊叶标本、液浸标本、新鲜病害标本及病原物玻片标本。 载玻片、盖玻片、挑针、镊子、剪刀、酒精灯、蒸馏水、小透明胶、小木块、放大镜、 铅笔、生物显微镜、电视显微镜、投影机等。 3 内容与方法 3.1 胡椒病害 3.1.1 胡椒瘟病 Phytophthora parasitica 菌丝无色透明,孢子囊柠檬形、梨形或椭圆形,有明显的乳头状突起,无色透明,游动 孢子圆形或肾形,有两根鞭毛,具两游现象,厚垣孢子圆形无色,顶生或间生,卵孢子圆形, 开始无色,后转黄色,一般不易形成。 病菌能侵染胡椒的主蔓基部、根、枝条、叶、花、果穗等器官。主蔓基部木质部导致变 黒,腐烂,流黑水,有腐臭味,病株叶缝无光泽,凋萎,随后落叶。天气潮湿时,病叶呈现 大而圆、边缘放射状的黒色病斑(“黑太阳”),病斑背面有白色雾状物(即菌丝及孢子囊); 感病的未木栓化的蔓、花、果穗,病部变黒,易脱落。 附 1:胡椒瘟病病情分级标准 0 级:无病 1 级:植株 50cm 以下有病叶 10 片以下;枝蔓一般无病。 2 级:植株 50cm 以下有病叶片 11~20 片;未木栓化的枝条轻病。 3 级:已木栓化枝蔓轻病,距离地面 60cm 以上的叶片发病;发病叶片在 21 片以上, 病叶超过 50cm 以上。 4 级:近地面处或地下主蔓基部发病腐烂,植株枝叶无光泽,叶有些发黄,但未凋萎。 5 级:地下部主蔓大部分腐烂,地上部叶片凋萎,果实皱缩。 附 2:胡椒瘟病的诱发试验 胡椒瘟病和胡椒水害、肥害难以区分、尤其是后期的病死株;用离体胡椒叶片诱发,容 易诱发出胡椒瘟病的典型症状,进行快速诊断。 A、病土诱发 从病株根茎部取回病土约 1 斤(表层 5 厘米以下的土不要);另摘取刚成熟的无病胡椒 叶片 6~8 片。先将少量病土放在大培养皿内,再将叶片用消毒过的束针刺伤后分层放入培养 皿内,每层 3~4 片,分层覆盖病土,随即淋水至土壤完全湿透为止;放在室内,2~3 天后洗 去泥土便可以检查叶片是否发病。如有典型的“黑太阳”病斑出现,则说明胡椒头土壤带有胡 椒瘟病菌。 B、椒头病组织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