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增长值一防治区病情指数增长值×10% 对照区病情指数增长值 病情指数增长值=调查药效时的病情指数一施药时的病情指数 3.3实例 实例1:三月十日调查某林段100株橡胶树的物候,其中未抽0株,开芽35株,古铜 50株,淡绿10株,老化5株。调查200片叶病情,其中0级:178片,1级:10片,2级: 5片,3级:5片,4级:1片,5级:1片。计算此林段的抽叶率和总指数,并确定是否需 要进行防治及防治时间? 解,抽叶率=50+105×10%=65% 100 病情指数=1x10+2x5+3x5+4x1+5x1x100 5×200 44 1000*100=44 总指数=发病指数×抽叶率 =44×065 =2.86 此林段为古铜叶盛期,其总指数为2.86,应该在三月十一日进行第一次全面喷粉防治 实例2:三月五日调查某林段100株橡胶树物候,其中未抽0株,开芽15株,古铜30 株,淡绿50株,老化5株。调查200片叶病情,其中0级169片,1级15片,2级10片, 3级3片, 4级2片,5级1片,计算该林段的抽叶率及总指数,并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防治 及防治时间 解:抽叶率=30+50+5x10%=85% 100 病情指数=1x15+2×10+3×3+4×2+5x1x100=57 5×200 总指数=病情指数×抽叶率=5.7x0.85=4.85 该林段胶树物候为淡绿盛期,其总指数为4.85已达到喷粉指标,应在3月6日进行喷 药防治。 4实验学时 3一6学时 5作业与思考题 5.1橡胶树白粉病的五种叶斑类型各有哪些? 52什么叫发病案、病情指数、总发病率及总指数? 5.3每5~6名学生成立 个小组进行橡胶树物候及白粉病病情的田间调查,并分别运用总指 数法和总法病率法进行短期测报。 5.4橡胶树物候期长短及病害始见期出现的早晚与最终病情指数有何关系? 55冬春温度是如何影响橡胶树白粉病发生流行的? 6
6 实际防治效果= 对照区病情指数增长值 对照区病情指数增长值-防治区病情指数增长值 ×100% 病情指数增长值=调查药效时的病情指数—施药时的病情指数 3.3 实例 实例 1:三月十日调查某林段 100 株橡胶树的物候,其中未抽 0 株,开芽 35 株,古铜 50 株,淡绿 10 株,老化 5 株。调查 200 片叶病情,其中 0 级:178 片,1 级:10 片,2 级: 5 片,3 级:5 片,4 级:1 片,5 级:1 片。计算此林段的抽叶率和总指数,并确定是否需 要进行防治及防治时间? 解: %= % + + 抽叶率= 100 65 100 50 10 5 100 4.4 1000 44 100 5 200 1 10 2 5 3 5 4 1 5 1 = = + + + + 病情指数= 总指数=发病指数×抽叶率 =4.4×0.65 =2.86 此林段为古铜叶盛期,其总指数为 2.86,应该在三月十一日进行第一次全面喷粉防治。 实例 2:三月五日调查某林段 100 株橡胶树物候,其中未抽 0 株,开芽 15 株,古铜 30 株,淡绿 50 株,老化 5 株。调查 200 片叶病情,其中 0 级 169 片,1 级 15 片,2 级 10 片, 3 级 3 片,4 级 2 片,5 级 1 片,计算该林段的抽叶率及总指数,并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防治 及防治时间? 解: %= % + + 抽叶率= 100 85 100 30 50 5 100 5.7 5 200 1 15 2 10 3 3 4 2 5 1 = + + + + 病情指数= 总指数=病情指数×抽叶率=5.7×0.85=4.85 该林段胶树物候为淡绿盛期,其总指数为 4.85 已达到喷粉指标,应在 3 月 6 日进行喷 药防治。 4 实验学时 3 ~ 6 学时。 5 作业与思考题 5.1 橡胶树白粉病的五种叶斑类型各有哪些? 5.2 什么叫发病率、病情指数、总发病率及总指数? 5.3 每 5 ~ 6 名学生成立一个小组进行橡胶树物候及白粉病病情的田间调查,并分别运用总指 数法和总法病率法进行短期测报。 5.4 橡胶树物候期长短及病害始见期出现的早晚与最终病情指数有何关系? 5.5 冬春温度是如何影响橡胶树白粉病发生流行的?
附:橡胶树白粉病短期测报田间调查表 调查日期: 调查人: 情 查 林段 开古 淡老抽 0 3 发 预测喷粉 项 名称 病 率 率 总指数 芽铜绿化% 级级级级级级 % % 病 2 情 0 病 2 情 0 最 最终病情调查,其调查位点为 查 株数 株,进行整株观寨进行病情分 情 级。调查50-100株。 公 未抽:梢头新芽没有萌动 胶树开芽:新芽长1厘米到小叶张开以前 胶树抽叶百分率 物候 (古+淡绿+老化)株数 分级 直以前 ×100% 标准老化:叶片挺直硬化,有光泽 调查株数 定株取样:50100株林段 0级:无病 1级:病面积总和占叶片总面积1 病情 2级:病斑面积总和占叶片总面积18 病情指数 分级3级:病舞面积总和占叶片总面积14 Σ(各病级值X该级叶片数) 标准4级:病斑面积总和占叶片总面积12,或中度皱 -×100 5X调查总叶片数 5级:病斑面积总和占叶片总面积34, 严重皱缩成落叶 0级:无病或只有少量病斑 最终1级:多数叶片有少量病斑 病情指数 2级:多数叶片有较客病费 Σ(各病级值X该级株数) 分级 3级: 叶片轻度皱缩或落叶1( ×100 标准 4级:病斑布满叶片,叶片中度皱缩或落叶1/3 最高病级值X调查总株数 5级:叶片严重皱缩或落叶一半以上
7 附:橡胶树白粉病短期测报田间调查表 调查日期: 调查人: 调 查 项 目 林段 名称 物 候 病 情 预 测 喷 粉 日 期 末 抽 开 芽 古 铜 淡 绿 老 化 抽 叶 率 % 调 查 叶 片 数 0 级 1 级 2 级 3 级 4 级 5 级 发 病 率 % 总 发 病 率 % 总 指 数 病 情 Ⅰ 2 0 0 病 情 Ⅱ 2 0 0 最 终 病 情 最终病情调查,其调查位点为 株,进行整株观察进行病情分 级。调查 50~100 株。 调查 株数 50 胶 树 物 候 分级 标准 未抽:梢头新芽没有萌动 开芽:新芽长 1 厘米到小叶张开以前 古铜:古铜色小叶张开到变色期以前 淡绿:叶片变色期到挺直以前 老化:叶片挺直硬化,有光泽 定株取样:50~100 株/林段 胶树抽叶百分率 (古铜+淡绿+老化)株数 = ——————————— ×100% 调查株数 病情 分级 标准 0 级:无病 1 级:病斑面积总和占叶片总面积 1/16 2 级:病斑面积总和占叶片总面积 1/8 3 级:病斑面积总和占叶片总面积 1/4 4 级:病斑面积总和占叶片总面积 1/2,或中度皱 缩 5 级:病斑面积总和占叶片总面积 3/4, 严重皱缩或落叶 病情指数 Σ(各病级值×该级叶片数) = ———————————— ×100 5×调查总叶片数 最终 病情 分级 标准 0 级:无病或只有少量病斑 1 级:多数叶片有少量病斑 2 级:多数叶片有较多病斑 3 级:病斑累累,叶片轻度皱缩或落叶 1/10 4 级:病斑布满叶片,叶片中度皱缩或落叶 1/3 5 级:叶片严重皱缩或落叶一半以上。 病情指数 Σ(各病级值×该级株数) = ———————————— ×100 最高病级值×调查总株数
实验二橡胶树常见病害识别 在全世界,巴西橡胶树上发生的病苦,已知有100多种。橡胶树主要病害除白粉病外, 常见病害还有炭疽病、红根病、褐根病、黑纹根病、臭根病、黑团孢叶斑病、麻点病、季风 性落叶病等。观察上述橡胶树常见病害,注意区分它们之间的不同症状特征。并绘制重要病 害病原菌简图 1目的要求 通过识别橡胶树不同病害的症状特征,掌握其典型症状,为田间诊断识别打基础。 2材料和用具 橡胶树炭疽病、红根病、褐根病、黑纹根病、臭根病、紫根病、黑根病、白根病、黑团 孢叶斑病、麻点病、季风性落叶病、割面条溃疡病、丛枝病、烂脚病、根结线虫病等病害的 挂图及照片、腊叶标本、液浸标本、新鲜病害标本及病原物玻片标本: 载玻片、盖玻片、挑针、镊子、剪刀、酒精灯、蒸馏水、小透明胶、小木块、放大镜 铅笔、生物显微镜 电视显微镜、投影机等。 内容与方法 3.1橡胶树叶部病害 3.11炭疽病、麻点病 3.1.1.1橡胶树炭疽病 Colletorrichum gloeosporioides( 病菌分生孢子盘多在叶面散生或不规则排列:分生孢子盘上有时长有硬而长、直或弯 的深褐色刚毛,刚毛1~2个隔膜,大小为500μm~100um×4~7μm:分生孢子单胞,无色, 椭圆形或圆筒形,有油点或无:大小为12.2um一15.5um×4.0-5.4um。为害橡胶树枝叶星现 以下多种症状 (1)、急性型病斑:古铜色嫩叶染病后,呈现不规则形,暗绿色似开水烫过一样的水渍 状病斑,病斑大而凹陷,有时在病斑边缘可见黑色坏死钱。在高湿条件下,常在病部长出的 粉红色粘稠孢子堆。 ,呈现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暗绿色或褐色病斑 (3)、小圆锥体:接近老化的叶片染病后,病斑凸起成小圆锥体。 (4)、条斑:嫩梢、叶柄、叶脉染病后,出现黑色下陷小点或黑色条斑。染病的嫩梢有时 皮出胶。顶芽枯死状 3l.l.2檬胶树麻点病Bipolaris heveae(Petch)Arx=Drechslera heveae (Petch)M.B.Ellis=Helminthosporium heveae Petch. 病菌分生孢子梗褐色,弯曲或稍弯曲,膝状。分生孢子舟形,两端钝圆,新形成的分生 孢子浅褐色,弯曲,无隔膜。老熟分生孢子深褐色,壁厚,并有等距离隔膜,一般7一8个, 多的有13个隔膜 不同叶龄的橡胶树叶片染病后,表现的症状不同。古铜色嫩叶染病后,最初出现暗褐色 水渍状小斑点:有时顶梢由于多次落叶引起畸形肿大:淡绿色叶片染病后,最初出现黄色小 斑点,扩展为直径1一3mm的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病斑中央灰白色,略透明,边缘褐色 外围有黄晕,叶片老化后 部分病斑中央组织脱落形成穿孔,潮湿情况下,病斑背面长出 褐色霉状物:接近老化的叶片染病后,出现深褐色小点。 8
8 实验二 橡胶树常见病害识别 在全世界,巴西橡胶树上发生的病害,已知有 100 多种。橡胶树主要病害除白粉病外, 常见病害还有炭疽病、红根病、褐根病、黑纹根病、臭根病、黑团孢叶斑病、麻点病、季风 性落叶病等。观察上述橡胶树常见病害,注意区分它们之间的不同症状特征。并绘制重要病 害病原菌简图。 1 目的要求 通过识别橡胶树不同病害的症状特征,掌握其典型症状,为田间诊断识别打基础。 2 材料和用具 橡胶树炭疽病、红根病、褐根病、黑纹根病、臭根病、紫根病、黑根病、白根病、黑团 孢叶斑病、麻点病、季风性落叶病、割面条溃疡病、丛枝病、烂脚病、根结线虫病等病害的 挂图及照片、腊叶标本、液浸标本、新鲜病害标本及病原物玻片标本; 载玻片、盖玻片、挑针、镊子、剪刀、酒精灯、蒸馏水、小透明胶、小木块、放大镜、 铅笔、生物显微镜、电视显微镜、投影机等。 3 内容与方法 3.1 橡胶树叶部病害 3.1.1 炭疽病、麻点病 3.1.1.1 橡胶树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Sacc. 病菌分生孢子盘多在叶面散生或不规则排列;分生孢子盘上有时长有硬而长、直或弯 的深褐色刚毛,刚毛 1~2 个隔膜,大小为 500µm~100um×4~7µm;分生孢子单胞,无色, 椭圆形或圆筒形,有油点或无;大小为 12.2µm~15.5µm×4.0~5.4µm。为害橡胶树枝叶呈现 以下多种症状。 (1)、急性型病斑:古铜色嫩叶染病后,呈现不规则形,暗绿色似开水烫过一样的水渍 状病斑,病斑大而凹陷,有时在病斑边缘可见黑色坏死钱。在高湿条件下,常在病部长出的 粉红色粘稠孢子堆。 (2)、不规则形斑:淡绿色嫩叶染病后,呈现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暗绿色或褐色病斑, 病斑边缘凹凸不平,叶片皱缩畸形,后期病斑叶央易穿孔 (3)、小圆锥体:接近老化的叶片染病后,病斑凸起成小圆锥体。 (4)、条斑:嫩梢、叶柄、叶脉染病后,出现黑色下陷小点或黑色条斑。染病的嫩梢有时 会爆皮溢出凝胶,顶芽枯死呈鼠尾状。 3.1.1.2 橡 胶 树 麻 点 病 Bipolaris heveae (Petch)Arx=Drechslera heveae (Petch)M.B.Ellis=Helminthosporium heveae Petch。 病菌分生孢子梗褐色,弯曲或稍弯曲,膝状。分生孢子舟形,两端钝圆,新形成的分生 孢子浅褐色,弯曲,无隔膜。老熟分生孢子深褐色,壁厚,并有等距离隔膜,一般 7~8 个, 多的有 13 个隔膜。 不同叶龄的橡胶树叶片染病后,表现的症状不同。古铜色嫩叶染病后,最初出现暗褐色 水渍状小斑点;有时顶梢由于多次落叶引起畸形肿大;淡绿色叶片染病后,最初出现黄色小 斑点,扩展为直径 1~3mm 的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病斑中央灰白色,略透明,边缘褐色, 外围有黄晕,叶片老化后,部分病斑中央组织脱落形成穿孔,潮湿情况下,病斑背面长出灰 褐色霉状物;接近老化的叶片染病后,出现深褐色小点
3.1.1.3橡胶树炭疽病与麻点病的区别 病名 共同点 不同点 古铜嫩叶感病 1,病斑发生在叶尖、叶缘或叶片其他部位 后,出现圆形或 2.按斑多早不趣刷形 不规则形暗经 3。病斑普面在湖况情况下易产生粉红伍泡子推】 色水渍状小斑 4. 病斑边缘一般有黑色坏死线,病斑中央褐色不透明,近老 点 叶受害病斑呈圆锥形突起。 5.多发生在春季或低温多雨季节,为害各种树龄的胶树。 嫩叶多出现圆 1.病斑在叶片任何部位均可发生 形褐色小斑点 2。病斑较圆形,中央略透明灰白色,边缘褐色,周围有黄晕 叶面较平。 3,病斑背面产生灰色霉层 4.此病主要为害苗围幼苗,不为害幼龄树及成龄开割树 3.l.2橡胶树季风性落叶病P%citmophthora Leonian等多种疫霉菌 嫩叶染病后,初期呈暗绿色水渍状病斑,病部有时溢出凝胶,以后变黑,调菱脱落。老 叶通常是在大叶柄的基部先染病,初期呈水渍状黑色条斑,并在病部溢出1~2滴凝胶,易 是蓬朵学兰果类病后。初期为水渍状盛溢出凝成后湖全果去察。天气。剂 3.l.3橡胶树黑团孢叶斑病Periconia heveae Stevenson&lmle 病菌在叶片上的分生孢子梗直立,不分枝,暗褐色,众多,两面生,2个分隔,极少3 个分隔,高150 300 m:分生孢子梗基部细胞球茎状膨大,长40~90um,基部直径为25~ 35m,顶部直径为15~18um。分生孢子梗顶部细胞浅褐色,短棍棒状,隔膜处稍收缩,大 小为30~40μm×35~40μm,其上轮生产孢细胞,大小为10~15μm×18~25μm。分生孢于单 生或短链串生于产孢细胞上,深褐色,球形,表面有疣状突起,直径大小为20一40um。 橡胶树叶片染病后最初出现针头大小的褐色病斑,病斑扩展连接在一起形成大的病班 甲央呈 灰白色,不规则坏死破裂或穿孔。老叶病斑边缘有浅黄色的褪绿晕圈,病斑表面常有 黑色毛状物。 3.l.4橡胶树南美叶疫病ficrocvclus ulei(P Henning)on Arx.=Dothidella ulei P Henning。 病菌分牛狗子梗等生,据鱼单细胞,基部半调形。分牛孢子生,椭圆形或长梨形 常弯曲,单细胞和双细胞,单胞型的孢于大小为15一34um×59um,双胞型的为23 65umx5 10μm。分生孢子器黑色,炭质,圆形或椭圆形。器孢子哑铃状,大小为12~20μm×2~3um 子囊果直径200~400um。子囊孢子无色,双细胞,长椭圆形,大小为12~20um×2~5μm。 本病是拉丁美洲橡胶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是南美洲热带地区发展天然橡胶种植业的限 制因素,是中国对外植物检疫对象之 嫩叶最易感病,发病初期,只出现透明斑点,随后 迅速变成暗淡的、橄榄色或青灰色的斑点,其上长有绒毛状物。病斑多时,则整张叶片卷缩 变黑脱落,或挂在枝条上呈火烧状。后期病斑多数穿孔,在病斑四周发黑部位产生许多黑色 圆形子实体。叶龄达12~一20天的叶片,染病后出现橄横色或灰绿色的病斑,其上密生绒毛 状物 3.2橡胶树茎干病害 3.2.l橡胶树割面条渍病病Ph%tophthora citrophthora Leonian等多种疫霉菌 病菌有柑桔褐腐疫霉、辣椒疫霉、寄生疫霉、蜜色疫霉和棕榈疫霉5种。其中以柑桔褐 腐疫霉为主要致病菌。相枯褐腐疫莓(P citophthora)菌丝无色透明,管状,分枝少,无隔 膜,多核:病菌在CA培养基上的菌落呈花瓣状。孢囊梗分枝不规则。孢子囊形状变异很大, 0
9 3.1.1.3 橡胶树炭疽病与麻点病的区别 病名 共同点 不同点 炭 疽 病 古铜嫩叶感病 后,出现圆形或 不规则形暗绿 色水渍状小斑 点 1.病斑发生在叶尖、叶缘或叶片其他部位。 2.病斑多呈不规则形。 3.病斑背面在潮湿情况下易产生粉红色孢子堆。 4.病斑边缘一般有黑色坏死线,病斑中央褐色不透明,近老化 叶受害病斑呈圆锥形突起。 5.多发生在春季或低温多雨季节,为害各种树龄的胶树。 麻 点 病 嫩叶多出现圆 形褐色小斑点 1.病斑在叶片任何部位均可发生 2.病斑较圆形,中央略透明灰白色,边缘褐色,周围有黄晕, 叶面较平。 3.病斑背面产生灰色霉层。 4.此病主要为害苗圃幼苗,不为害幼龄树及成龄开割树。 3.1.2 橡胶树季风性落叶病 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 Leonian 等多种疫霉菌 嫩叶染病后,初期呈暗绿色水渍状病斑,病部有时溢出凝胶,以后变黑,凋萎脱落。老 叶通常是在大叶柄的基部先染病,初期呈水渍状黑色条斑,并在病部溢出 1~2 滴凝胶,易 脱落。绿色胶果染病后,初期为水渍状病斑,溢出凝胶,后期全果实腐烂。天气潮湿时,病 果上长出白色霉层。 3.1.3 橡胶树黑团孢叶斑病 Periconia heveae Stevenson & Imle. 病菌在叶片上的分生孢子梗直立,不分枝,暗褐色,众多,两面生,2 个分隔,极少 3 个分隔,高 150~300μm;分生孢子梗基部细胞球茎状膨大,长 40~90μm,基部直径为 25~ 35μm,顶部直径为 15~18μm。分生孢子梗顶部细胞浅褐色,短棍棒状,隔膜处稍收缩,大 小为 30~40μm×35~40μm,其上轮生产孢细胞,大小为 10~15μm×18~25μm。分生孢于单 生或短链串生于产孢细胞上,深褐色,球形,表面有疣状突起,直径大小为 20~40μm。 橡胶树叶片染病后最初出现针头大小的褐色病斑,病斑扩展连接在一起形成大的病班, 中央呈灰白色,不规则坏死破裂或穿孔。老叶病斑边缘有浅黄色的褪绿晕圈,病斑表面常有 黑色毛状物。 3.1.4 橡胶树南美叶疫病 Microcyclus ulei(P.Henning)Von Arx.=Dothidella ulei P.Henning。 病菌分生孢子梗簇生,褐色单细胞,基部半圆形。分生孢子顶生,椭圆形或长梨形, 常弯曲,单细胞和双细胞,单胞型的孢于大小为 15~34µm×59µm,双胞型的为 23~65µm×5~ 10µm。分生孢子器黑色,炭质,圆形或椭圆形。器孢子哑铃状,大小为 12~20µm×2~3um。 子囊果直径 200~400µm。子囊孢子无色,双细胞,长椭圆形,大小为 12~20µm×2~5µm。 本病是拉丁美洲橡胶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是南美洲热带地区发展天然橡胶种植业的限 制因素,是中国对外植物检疫对象之一。嫩叶最易感病,发病初期,只出现透明斑点,随后 迅速变成暗淡的、橄榄色或青灰色的斑点,其上长有绒毛状物。病斑多时,则整张叶片卷缩 变黑脱落,或挂在枝条上呈火烧状。后期病斑多数穿孔,在病斑四周发黑部位产生许多黑色 圆形子实体。叶龄达 12~20 天的叶片,染病后出现橄榄色或灰绿色的病斑,其上密生绒毛 状物。 3.2 橡胶树茎干病害 3.2.1 橡胶树割面条溃疡病 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 Leonian 等多种疫霉菌 病菌有柑桔褐腐疫霉、辣椒疫霉、寄生疫霉、蜜色疫霉和棕榈疫霉 5 种。其中以柑桔褐 腐疫霉为主要致病菌。柑桔褐腐疫霉(P. citrophthora)菌丝无色透明,管状,分枝少,无隔 膜,多核;病菌在 CA 培养基上的菌落呈花瓣状。孢囊梗分枝不规则。孢子囊形状变异很大
有倒梨形、长倒梨形、卵形、椭圆形、葫芦形或不规则形,基部钝圆,长49(39~65)um: 长宽比1,7(13 2.1),乳突明显,平均厚度28(18 43)um. 般单乳突 所致病苦特征症状是在新割面上首先出现1至数条、数十条与割面垂直的黑线条,病痕 深达木质部。黑线条可扩大或汇合成条斑或块斑。病组织坏死,针刺无胶流出。根据天气病 情的不新发展和变化,病斑分为三种卷型: 急性扩展型病斑:病部水渍或流黄水,病健交界模糊不清。 (2)、慢性扩展型病斑:病健交界明显,有一条褐线包围病部。 (3)、稳定型病斑:病斑凹陷,边缘长出愈伤组织,表皮破裂隆起 3.2.2橡胶树刻而量南病Ceratocustis fimbriata ell同Hals过 茵丝体橄榄褐色,有隔膜。病菌无性繁殖可产生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有性繁殖产生子 囊孢子 发病初期在新割面的皮层出现略为凹陷的暗褐色斑块,后变黑色。病害发展时,斑块联 合成为一条与判线平行相连或断续的下路黑带,胶工叫制面“发乌”(栏番萝皮状)。其上罗 盖一层白色霉状物,后期霉状物上出现一些小而黑的刺毛状物。病部皮层腐烂,露出变蓝黑 色的木质部,但变色深度不超过0.6mm 3.2.3绯腐病Corticium salmonicolor Berk.etBr 在胶树树干的第二、三分权处的树皮表面出现蜘蛛网状银白色菌索,随后病部逐渐萎缩, 下陷,变灰黑色,燥裂流胶,最后出现粉红色泥层状菌膜 3.2.4褐皮病Phytoplasma s.=ML0 割线干酒,变褐色,不排胶。在割线上出现一些沿着乳管列外部分布的褐色条纹或斑点, 通常在割线上方的胶乳早凝,引起胶乳外流。 3.2.5丛枝病Phytopla =MIO 条。形,丛枝。顶部叶片变小或成族 3.2.6烂脚病 由低温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它主要发生在以辐射低温为主的地区。胶树的茎基部离 地面30cm范围内的树皮溃烂。初期内皮层变色,夹有凝胶块,皮层隆起,燥裂流胶,后期 烂皮干缩下陷 3.2.7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Loranthus gebosus 桑寄生种子在橡胶树枝条或树干上萌芽发后,长出胚根和胚芽,胚根形成吸盘,然后由 吸盘长出吸根,穿入寄主的树皮并侵入木质部,其导管与寄主的导管相连,胚芽长成枝叶。 延续不断为害, 剥夺寄主养分,寄主受侵染部位畸形肿大。 3.3橡胶树根部病害 目前中国已发现七种根病,即红根病,褐根病、紫根病、黑纹根病、黑根病、白根病、 臭根病、其中以前三种为害最为普遍。危害也较重。根病的诊断主要从(1)病根表面的菌 丝、茵膜(索)的色泽 (2)病根的外观(根表粘泥沙情况和木质部的线纹)、质地及气味 (3)子实体的形状及颜色等作为诊断依据,来区分其中病根。 3.3.1地上部症状 一般表现为树冠稀疏,枯枝多,顶芽抽不出或抽芽不均匀,叶片往往变小、变黄、无光 泽,甚至卷缩。秋冬季早落 十或春季迟抽叶 ,树干干缩,有些病树树头出现条沟、凹陷或烂 洞。高温多雨季节还会在病树基部长出菌膜和子实体。 332地下部症状 3.3.2.1红根病Ga0d 担子菌、层菌纲、非褶菌目、灵芝属的橡胶树灵芝。子实体檐生,半圆形,木质坚硬
10 有倒梨形、长倒梨形、卵形、椭圆形、葫芦形或不规则形,基部钝圆,长 49(39~65)µm; 长宽比 1.7(1.3~2.1),乳突明显,平均厚度 2.8(1.8~4.3)µm。一般单乳突, 所致病害特征症状是在新割面上首先出现 1 至数条、数十条与割面垂直的黑线条,病痕 深达木质部。黑线条可扩大或汇合成条斑或块斑。病组织坏死,针刺无胶流出。根据天气病 情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病斑分为三种类型: (1)、急性扩展型病斑:病部水渍或流黄水,病健交界模糊不清。 (2)、慢性扩展型病斑:病健交界明显,有一条褐线包围病部。 (3)、稳定型病斑:病斑凹陷,边缘长出愈伤组织,表皮破裂隆起 3.2.2 橡胶树割面霉腐病 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et Halst。 菌丝体橄榄褐色,有隔膜。病菌无性繁殖可产生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有性繁殖产生子 囊孢子。 发病初期在新割面的皮层出现略为凹陷的暗褐色斑块,后变黑色。病害发展时,斑块联 合成为一条与割线平行相连或断续的下陷黑带,胶工叫割面“发乌” (烂番薯皮状)。其上覆 盖一层白色霉状物,后期霉状物上出现一些小而黑的刺毛状物。病部皮层腐烂,露出变蓝黑 色的木质部,但变色深度不超过 0.6mm。 3.2.3 绯腐病 Corticium salmonicolor Berk. et Br. 在胶树树干的第二、三分杈处的树皮表面出现蜘蛛网状银白色菌索,随后病部逐渐萎缩, 下陷,变灰黑色,爆裂流胶,最后出现粉红色泥层状菌膜。 3.2.4 褐皮病 Phytoplasma sp.=MLO 割线干涸,变褐色,不排胶。在割线上出现一些沿着乳管列外部分布的褐色条纹或斑点, 通常在割线上方的胶乳早凝,引起胶乳外流。 3.2.5 丛枝病 Phytoplasma sp.=MLO 枝条变扁,畸形,缩节,丛枝。顶部叶片变小或成簇。 3.2.6 烂脚病 由低温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它主要发生在以辐射低温为主的地区。胶树的茎基部离 地面 30cm 范围内的树皮溃烂。初期内皮层变色,夹有凝胶块,皮层隆起,爆裂流胶,后期 烂皮干缩下陷。 3.2.7 桑寄生 Taxillus chinensis =Loranthus gebosus 桑寄生种子在橡胶树枝条或树干上萌芽发后,长出胚根和胚芽,胚根形成吸盘,然后由 吸盘长出吸根,穿入寄主的树皮并侵入木质部,其导管与寄主的导管相连,胚芽长成枝叶。 延续不断为害,剥夺寄主养分,寄主受侵染部位畸形肿大。 3.3 橡胶树根部病害 目前中国已发现七种根病,即红根病,褐根病、紫根病、黑纹根病、黑根病、白根病、 臭根病、其中以前三种为害最为普遍。危害也较重。根病的诊断主要从(1)病根表面的菌 丝、菌膜(索)的色泽;(2)病根的外观(根表粘泥沙情况和木质部的线纹)、质地及气味; (3)子实体的形状及颜色等作为诊断依据,来区分其中病根。 3.3.1 地上部症状 一般表现为树冠稀疏,枯枝多,顶芽抽不出或抽芽不均匀,叶片往往变小、变黄、无光 泽,甚至卷缩。秋冬季早落叶或春季迟抽叶。树干干缩,有些病树树头出现条沟、凹陷或烂 洞。高温多雨季节还会在病树基部长出菌膜和子实体。 3.3.2 地下部症状 3.3.2.1 红根病 Ganoderma pseudoferreum 担子菌、层菌纲、非褶菌目、灵芝属的橡胶树灵芝 。子实体檐生,半圆形,木质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