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业科学 2008,45(S3):33-40 Xinj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伊犁地区土壤培肥技术 刘骅,王西和,马兴旺,许咏梅,孟凤轩肖克来提2,依里哈姆,迪里夏提 新伊 3580 摘 土地资源质量的高低,最终 本现在 的生产能力上 而生 能力的高低。 主要取决于土壤不断供 成果。针对伊梨河流城新垦贫瘠士壤的快速培肥,应以巡 业生 结构为指导 展农区畜牧业,搞好农区内部农、林、牧之间的结构调整,实行农牧结合:增施有机肥料,推广秸杆还田技术,节 能增效实现粮多(草多)一畜多-肥多-粮多(草多)的良性循环:推广草田轮作、麦棉轮作和阿套作栽培技 术.增加黄豆、绿肥等作物茬口.满足作物吸收利用营养元素即不同而又具有互补的作用.使作物能均衡地利 用土壤养分,充分发挥土壤的生产潜力:重视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在采取平衡施肥、作物推 荐施肥的基础上,兼顾种养结合、农牧结合”的种植榄式,达到慨能快速培肥土壤,同时又能快速增产增效。 关键词:新显区:贫府土壤:培肥:地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S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3302008S3-0033-08 伊犁是西北边疆 块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地,是亚欧大陆干早地带的一块“绿岛”,位于天山西部的 山间河谷内的-伊型地区分布有9个县市前.全州有宜农土地200多×10m2.现已耕种90×10时hm2: 人口419×10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31.67×10人,占全州总人口的55.3%。伊犁河谷呈喇叭状向西 开放,利于湿润气流入境,这里士地肥沃、降水丰沛,日照丰富,水、土、光、热条件组合优越,自然资源 分丰富,是宜农宜林宜牧的好地方,素有塞外江南之称,开发潜力极大。伊犁地区的农业生产基础较 好粮食、油料、苹果、木材、牧畜及畜产品商品率高,商品量大。近年来农业生产的发展已向甜菜、亚麻 等开发潜力大的作物发展,伊犁地区将成为自治区巩固的粮、畜、甜菜、油、亚麻和林、果生产基地。 1自然资源情况 1.1光能资源 伊犁地区远离海洋,空气比较干燥,水汽杂质含量少,光能资源较丰富,太阳辐射年总量在5600 5800M山/m3.季分布为夏半年占70%强,冬半年不足30%。年日照时数在2600-3000h.日照时数占 全年的65%,一日最长可达15h,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良好环境条件。 1.2热能资源 冬暖夏凉的伊犁地区按年平均温度可划分为三个地区:①伊率河谷区89℃.②巩乃斯河谷区6 8℃.③昭特盆地(含喀什河谷)地3-6℃.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其递减率为0.5℃/100m左右。 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生长期,昭苏近100d特克斯、尼勒克140d其它地区160-180d,累积温 度:昭苏近1400℃,特克斯、尼勒克2400℃,其它地区2900-3500℃。各地由于地形、地势、下垫面性 质等的差异较大,无霜期差异较大,无霜期在昭苏为100d,尼勒克110d,特克斯130d,新源、巩留、伊宁 市150d其余地区160-170d。 1.3降水资源 131降水量及其分布 伊犁地区降水总的特点是山区多于平原,迎风坡多,背风坡少,各地差异明显,降水变率大。年降水 量伊犁河谷为200-500m,山区为600-800mm,最大值在巩乃斯林场苗圃曾测得1000mm以上,河谷 西部沙漠地区在150mm以下。 收稿日期:2008-08-08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掉计划项甘新县区土致良培肥与可持续利用技术开发与示范(207B4C15B0) 作者简介:刘弊(19%5-).女,安徽芜湖人,时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土壤改良培肥(T991-45180.(E-mi山m@as.acm C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www.cnki.ne
伊犁地区土壤培肥技术 刘 骅 1 , 王西和 1 , 马兴旺 1 , 许咏梅 1 , 孟凤轩 1 , 肖克来提 2 , 依里哈姆 2 , 迪里夏提 2 (1. 新疆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乌鲁木齐 830091; 2. 伊犁州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新疆伊宁 835800) 摘 要: 土地资源质量的高低, 最终体现在土壤的生产能力上, 而生产能力的高低, 主要取决于土壤不断供给 植物生长所需的水- 肥- 气- 热的能力, 即土壤肥力。国内外对新垦贫瘠土壤的培肥熟化研究已较为全面, 取得很多有特色的研究成果。针对伊犁河流域新垦贫瘠土壤的快速培肥, 应以当地农业生产结构为指导, 发 展农区畜牧业, 搞好农区内部农、林、牧之间的结构调整, 实行农牧结合; 增施有机肥料, 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节 能增效, 实现粮多( 草多) - 畜多- 肥多- 粮多( 草多) 的良性循环; 推广草田轮作、麦棉轮作和间套作栽培技 术, 增加黄豆、绿肥等作物茬口, 满足作物吸收利用营养元素即不同而又具有互补的作用, 使作物能均衡地利 用土壤养分, 充分发挥土壤的生产潜力; 重视推广平衡施肥技术, 提高化肥利用率。在采取平衡施肥、作物推 荐施肥的基础上, 兼顾 种养结合、农牧结合 的种植模式, 达到既能快速培肥土壤, 同时又能快速增产增效。 关键词: 新垦区; 贫瘠土壤; 培肥; 地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 S1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4330( 2008) S3- 0033- 08 伊犁是西北边疆一块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地, 是亚欧大陆干旱地带的一块 绿岛 , 位于天山西部的 山间河谷内的- 伊犁地区分布有 9 个县( 市) , 全州有宜农土地 200 多! 10 4 hm 2 , 现已耕种 90 ! 10 4 hm 2 ; 人口 419 ! 10 4 人,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 231. 67 ! 10 4 人, 占全州总人口的 55. 3% 。伊犁河谷呈喇叭状向西 开放, 利于湿润气流入境, 这里土地肥沃、降水丰沛、日照丰富, 水、土、光、热条件组合优越, 自然资源十 分丰富, 是宜农宜林宜牧的好地方, 素有 塞外江南 之称, 开发潜力极大。伊犁地区的农业生产基础较 好, 粮食、油料、苹果、木材、牧畜及畜产品商品率高, 商品量大。近年来, 农业生产的发展已向甜菜、亚麻 等开发潜力大的作物发展, 伊犁地区将成为自治区巩固的粮、畜、甜菜、油、亚麻和林、果生产基地。 1 自然资源情况 1. 1 光能资源 伊犁地区远离海洋, 空气比较干燥, 水汽杂质含量少, 光能资源较丰富, 太阳辐射年总量在 5 600~ 5 800 MJ/m 3 , 季分布为夏半年占 70%强, 冬半年不足 30% 。年日照时数在 2 600~ 3 000 h, 日照时数占 全年的65% , 一日最长可达 15 h, 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良好环境条件。 1. 2 热能资源 冬暖夏凉的伊犁地区按年平均温度可划分为三个地区: ∀ 伊犁河谷区 8~ 9 # , ∃ 巩乃斯河谷区 6~ 8 # , % 昭特盆地( 含喀什河谷) 地 3~ 6 # , 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 其递减率为 0. 5 # / 100 m 左右。 日平均气温稳定&10 # 的生长期, 昭苏近100 d, 特克斯、尼勒克 140 d, 其它地区 160~ 180 d, 累积温 度: 昭苏近 1 400 # , 特克斯、尼勒克2 400 # , 其它地区 2 900~ 3 500 # 。各地由于地形、地势、下垫面性 质等的差异较大, 无霜期差异较大, 无霜期在昭苏为 100 d, 尼勒克 110 d, 特克斯 130 d, 新源、巩留、伊宁 市150 d, 其余地区160~ 170 d。 1. 3 降水资源 1. 3. 1 降水量及其分布 伊犁地区降水总的特点是山区多于平原, 迎风坡多, 背风坡少, 各地差异明显, 降水变率大。年降水 量伊犁河谷为 200~ 500 mm, 山区为600~ 800 mm, 最大值在巩乃斯林场苗圃曾测得1 000 mm 以上, 河谷 西部沙漠地区在 150 mm 以下。 收稿日期: 2008- 08- 08 基金项目: 十一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新垦区土壤改良培肥与可持续利用技术开发与示范 (2007BAC15B01) 作者简介: 刘骅( 1965- ), 女, 安徽芜湖人,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土壤改良培肥, ( Tel) 0991- 451380, (E- mail) liuhua@ xaas. ac. cn. 新疆农业科学 2008, 45( S3) : 33- 40 Xin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34· 新疆农业科学 45卷 夏半年降水占全年的60%左右,冬半年约占49%,夏秋季多雨,冬春季多雪,年、季、月、日变率都比 较大。日降水量0.1mm的日数河谷西部为80-90d,东部为100-120d,南部为120-140d最长连 县海日平制任买斗曹下18平好所衫狂 降雪:霍城、察布查尔始于11月初.止于3月下旬。伊宁县、巩留始于10月下句.止于3月底4月 初。新源、尼勒克、特克斯始于10月中旬,止于4月中旬。昭苏始于9月底,止于5月中旬。 积雪:各地积雪初日较降雪推迟15d左右,积雪终日较降雪终日提早10d左右。稳定积雪一般始 于12月上旬,止于3月上旬,稳定积雪期可达80-100d。 1.3.2大气湿度 各地的年平均相对湿度在60% 70%,最大为伊犁河谷底的察布查尔和巩留,最小为霍尔果斯利 伊宁县,冬季最大为70%~80%,夏季最小为50%~65%,属全疆湿度较大地区之一。 1.3.3蒸发与蒸散 霍尔果斯的年蒸发量近 1900 是降水量的8.4倍,察布查尔伊宁县(市)为160 ,是降水星 的5-7.5倍.巩留、霍城、特克斯、尼勒克为1400-150mm,是降水量的4-6倍,新源昭苏近1300 mm,是降水量的2.5倍,各地以作物生长(49月)季的蒸发最为旺盛,占年蒸发量的70%~80%,7月 最大,1月最小。 农田蒸散是经农田景观订正后之值与有效降水量之差即为水分差额,各地水分差额分别为霍尔果 斯、霍城、察布查尔、伊宁市、伊宁县、巩留、尼勒克、新源、特克斯和昭苏是585.9、418.4、500.8、428.9、 474.9、398.7、450.6、116.3、311.7和48.1m。伊犁地区耕地均需灌水,每年灌溉用水约需22.2×10 问题。 1.4土地资源 土地是指地球陆地表层,即由土壤、地貌、水文、气候、植被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按土壤普查的分类 系统,伊宁地区的土壤主要类型是潮士、灌耕土,其他还有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亚高山草甸士、草甸 土、沼泽土等。其中潮士及灌耕土占士壤面积的绝大部分。 潮土是在草甸上开垦种植演化而来。它的形成的两个重要特征是:地下水位高和耕作熟化程度深 般称之为下潮地,有机质含量高,据测定39个耕作层养分分析,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28%,士地 肥沃.抗早力强,但杂草多.主要为水早轮作。 灌耕土是经过长期灌溉、耕作、施肥,实行用地、养地相结合,养重于用,用寓于养,使土壤肥力呈上 升趋势,种植农作物达到稳产高产。土壤理化性状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土壤热、水条件稳、匀、适, 足,土壤适耕性好.宜耕期长.土壤养分含量高.缺素夺肥现象不明显。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43%」 速效磷达56.1mgkg,土壤养分含量适中。灌耕土主要分布在老灌溉农业区,如伊宁市莱田、果园地,高 产稳产田。 伊犁地区土壤类型众多,不同的土壤与土地利用是不尽相同的,因而农牧业生产提供多宜性.为士 地合理利用和改息措施提供多样性。就种植业分析,灰钙士分布带热量条件好无霜期较长宜于种相 多种作物,宜于冬麦区复播早熟作物:黑钙土肥力高,属温凉地带,宜于发展油料生产:而栗钙土则处 两个土壤类型之间。就牧业生产分析,半荒漠、草原灰钙土是伊宁地区牧业生产的春秋草场,亚高山草 甸士则提供重要的夏草地,是畜牧业生产牲裔度夏抓骠的好去处。 2农牧业生产状况 21农业播种面积及化肥施用量 2007年统计年鉴显示伊犁地区化肥施用量(折纯4.71×10,比去年增长2.7%。伊犁州耕地面积 73.11×10hm2,粮食播种面积32.24×10m(含复播),比上年增加0.178×10hm:经济作物播种面积 41.84×10hm2(含复播),其中棉花6.078×10hm2,减少1.19×10hm2,油料9.8×10mm2,减少1.173× 10hm2,甜菜3.728×10hmn2,增加0.089×10hm2,麻类2.04×10hm2,增加0.857×10hm2。 100-2011hin All rights .cnki.ne
夏半年降水占全年的 60% 左右, 冬半年约占 49%, 夏秋季多雨, 冬春季多雪, 年、季、月、日变率都比 较大。日降水量 &0. 1 mm 的日数河谷西部为 80~ 90 d, 东部为 100~ 120 d, 南部为 120~ 140 d; 最长连 续降水日数昭苏为 19 d, 其余地区均在 8~ 12 d, 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普遍为 40~ 60 d, 且大都出现在冬 季。 降雪: 霍城、察布查尔始于 11 月初, 止于 3 月下旬。伊宁县、巩留始于 10 月下旬, 止于 3 月底 4 月 初。新源、尼勒克、特克斯始于 10 月中旬, 止于 4 月中旬。昭苏始于 9 月底, 止于 5 月中旬。 积雪: 各地积雪初日较降雪推迟 15 d 左右, 积雪终日较降雪终日提早 10 d 左右。稳定积雪一般始 于12 月上旬, 止于 3 月上旬, 稳定积雪期可达 80~ 100 d。 1. 3. 2 大气湿度 各地的年平均相对湿度在 60% ~ 70%, 最大为伊犁河谷底的察布查尔和巩留, 最小为霍尔果斯和 伊宁县, 冬季最大为 70%~ 80%, 夏季最小为 50% ~ 65%, 属全疆湿度较大地区之一。 1. 3. 3 蒸发与蒸散 霍尔果斯的年蒸发量近 1 900 mm, 是降水量的 8. 4 倍, 察布查尔、伊宁县( 市) 为1 600 mm, 是降水量 的5~ 7. 5 倍, 巩留、霍城、特克斯、尼勒克为 1 400~ 1 500 mm, 是降水量的 4~ 6 倍, 新源昭苏近 1 300 mm, 是降水量的 2. 5 倍, 各地以作物生长( 4~ 9 月) 季的蒸发最为旺盛, 占年蒸发量的 70% ~ 80% , 7 月 最大, 1 月最小。 农田蒸散是经农田景观订正后之值与有效降水量之差即为水分差额, 各地水分差额分别为霍尔果 斯、霍城、察布查尔、伊宁市、伊宁县、巩留、尼勒克、新源、特克斯和昭苏是 585. 9、418. 4、500. 8、428. 9、 474. 9、398. 7、450. 6、116. 3、311. 7 和 48. 1 mm。伊犁地区耕地均需灌水, 每年灌溉用水约需 22. 2 ! 10 8 m 3。就地面水而言, 现年有 34. 4 ! 10 8 m 3 , 应为不缺水之区, 然而实际是水的利用率太低, 自然降水分布 极不均匀, 尤其是大气干旱的枯水年份, 山区灌区断流现象严重, 造成部分地区干旱严重是不容忽视的 问题。 1. 4 土地资源 土地是指地球陆地表层, 即由土壤、地貌、水文、气候、植被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按土壤普查的分类 系统, 伊宁地区的土壤主要类型是潮土、灌耕土, 其他还有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亚高山草甸土、草甸 土、沼泽土等。其中潮土及灌耕土占土壤面积的绝大部分。 潮土是在草甸上开垦种植演化而来。它的形成的两个重要特征是: 地下水位高和耕作熟化程度深。 一般称之为下潮地, 有机质含量高, 据测定 399 个耕作层养分分析, 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 3. 28% , 土地 肥沃, 抗旱力强, 但杂草多, 主要为水旱轮作。 灌耕土是经过长期灌溉、耕作、施肥, 实行用地、养地相结合, 养重于用, 用寓于养, 使土壤肥力呈上 升趋势, 种植农作物达到稳产高产。土壤理化性状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土壤热、水条件稳、匀、适、 足, 土壤适耕性好, 宜耕期长, 土壤养分含量高, 缺素夺肥现象不明显。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 3. 43%, 速效磷达 56. 1 mg/ kg, 土壤养分含量适中。灌耕土主要分布在老灌溉农业区, 如伊宁市菜田、果园地, 高 产稳产田。 伊犁地区土壤类型众多, 不同的土壤与土地利用是不尽相同的, 因而农牧业生产提供多宜性, 为土 地合理利用和改良措施提供多样性。就种植业分析, 灰钙土分布带热量条件好, 无霜期较长, 宜于种植 多种作物, 宜于冬麦区复播早熟作物; 黑钙土肥力高, 属温凉地带, 宜于发展油料生产; 而栗钙土则处于 两个土壤类型之间。就牧业生产分析, 半荒漠、草原灰钙土是伊宁地区牧业生产的春秋草场, 亚高山草 甸土则提供重要的夏草地, 是畜牧业生产牲畜度夏抓膘的好去处。 2 农牧业生产状况 2. 1 农业播种面积及化肥施用量 2007 年统计年鉴显示伊犁地区化肥施用量( 折纯) 4. 71 ! 10 4 t, 比去年增长 2. 7%。伊犁州耕地面积 73. 11 ! 10 4 hm 2 , 粮食播种面积 32. 24 ! 10 4 hm 2 ( 含复播) , 比上年增加 0. 178 ! 10 4 hm 2 ;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 41. 84 ! 10 4 hm 2 ( 含复播) , 其中棉花6. 078 ! 10 4 hm 2 , 减少1. 19 ! 10 4 hm 2 , 油料 9. 8 ! 10 4 hm 2 , 减少1. 173 ! 10 4 hm 2 , 甜菜 3. 728 ! 10 4 hm 2 , 增加 0. 089 ! 10 4 hm 2 , 麻类 2. 044 ! 10 4 hm 2 , 增加0. 857 ! 10 4 hm 2。 ∋ 34 ∋ 新疆农业科学 45 卷
增刊(S3) 刘骅等:伊犁地区土壤培肥技 ·35· 22农作物产量水平 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主要农产品在结构调整中仍获得好收成。全州粮食产量184.91×10时 比上年增长7.5%;棉花10.5卫×101,增长11.6%;油料19.01×10L,下降3.1%:甜菜198.7×10L,增 长4.99%:麻类10.9 ×10L增长20.6%:水果9.×10L,下降13.87% 23畜牧业发展动态 伊犁自治州有天然草场2000×10矿m,是新恶细毛羊、阿勒泰大尾羊、新疆褐牛和伊犁马等优良看 产品肉、奶、皮 产量和乳品产量居全疆之首 产量2.68×101,增长3.86%;牛奶产量42.69×10t,增长7.99%;禽蛋产量7.51×101,增长7.26%。 水产品产量1.53×10t,增长2.0% 自治州在坚持发展草原畜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农区和城郊畜牧业,坚持农牧结合、种养结合,走 “以种促养、以养补种、种养结合、提高效益”的新路子。近年来改良品种牛、黑蜂养殖、规模养鸡、养鹿、 水产养殖等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生产方式,科技在畜牧业生产中的贡献率已达35%。 土壤的培肥与利用 土地资源质量的高低,最终体现在土壤的生产能力上,而生产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士壤不断供 给植物生长所需的水 肥-气热的能力,即士壤肥力的高低。为使土壤这个重要的生产资料,在人为 生产活动中,能以最低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充分了解掌握士壤肥力状况及障碍因子,做 到因土施肥、因土种植,因土改良。土壤地力的培肥和提升应从改造土壤环境条件和土壤属性两个方面 着手,其途径有六种。 是搞好农田基本建设 采取治水改土的农田基本建设措施.在改造土壤环境的基础上.培肥土壤.使士壤肥力不断提高: 二是利用生物培肥 利用绿肥自身的培肥能力,开展用地养地结合、农业牧业结合来改良土壤 三是增施有机物料改土培肥 增施有机肥对提高土壤肥力有特殊作用。可改变土壤理化性状和耕作性能,丰富植物营养元素,促 进土壤有效微生物活动,有利于保水保肥增加土壤通透性。 四是耕作改士 采取以深耕为主的耕、把、磨、压等耕作措施.加速生土熟化.定向培肥土壤,改变土壤结构。 五品究十改十 采用开沟淋碱等方法改良士 六是间套作、轮作倒茬 正确的轮作倒茬可使土壤中养分、水分得到合理利用.充分发挥生物养地培肥增产的良好作用.同 时还可以减少病虫危害,促进丰产丰收 3.1增施有机物料的改土培肥 有机物料培肥土壤有两种方式:秸秆直接还田:秸秆过腹还田。 在伊犁地区的一些老农业区的耕作土壤上,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引起士壤生产力下降的现象较普边 主要原因是由于老农区耕作历史长,人为耕作对土壤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作物布局不合理,轻投入 重产出.耕作制度不合理.粗放、连作年限长、病虫害危吉严重.用地养地失调等制约因素.使土壤结构破 坏、土壤肥力下降。因此,维持该土壤肥力的有效方法是秸秆直接还田,采用秸秆直接还田可不断增加 土中的有机质 含量,促进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循环,在维持和恢复土壤地力方面,有许多化学肥料所不 具各的特殊功能。 311桔纤青接不田 该区秸秆资源丰富,但秸秆作为浓业有机养分资源利用率较低,农村的秸秆主要是以玉米、小麦 水稻和棉花秸秆为主,占秸秆总量的90%,而且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农作物秸秆被弃置在田间地头或 焚烧.其主要原因与秸秆本身难以降解,对秸轩直接还田的技术性要求较强.方法不当,效果不好,尤其 是水稻直接还田给稻田插税带来定难度,在排广盛用中存在着一柴问恩首先,作物秆在
2. 2 农作物产量水平 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主要农产品在结构调整中仍获得好收成。全州粮食产量 184. 91 ! 10 4 t, 比上年增长7. 5%; 棉花 10. 52 ! 10 4 t, 增长11. 6% ; 油料 19. 01 ! 10 4 t, 下降 3. 1%; 甜菜 198. 7 ! 10 4 t, 增 长4. 9%; 麻类 10. 92 ! 10 4 t, 增长 120. 6% ; 水果9. 75 ! 10 4 t, 下降 13. 87% 。 2. 3 畜牧业发展动态 伊犁自治州有天然草场 2 000 ! 10 4 hm 2 , 是新疆细毛羊、阿勒泰大尾羊、新疆褐牛和伊犁马等优良畜 种的繁育基地, 具有发展畜牧业经济的良好条件。畜产品肉、奶、皮、毛产量和乳品产量居全疆之首。 牲畜存栏头数 1 416. 35 ! 10 4 头, 比上年增长 2. 07%; 肉类总产量 30. 41 ! 10 4 t, 增长 4. 89%; 绵羊毛 产量 2. 68 ! 10 4 t, 增长 3. 86%; 牛奶产量 42. 69 ! 10 4 t, 增长 7. 99%; 禽蛋产量 7. 51 ! 10 4 t, 增长 7. 26%。 水产品产量1. 53 ! 10 4 t, 增长 2. 0% 。 自治州在坚持发展草原畜牧业的同时, 大力发展农区和城郊畜牧业, 坚持农牧结合、种养结合, 走 以种促养、以养补种、种养结合、提高效益 的新路子。近年来, 改良品种牛、黑蜂养殖、规模养鸡、养鹿、 水产养殖等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生产方式, 科技在畜牧业生产中的贡献率已达 35%。 3 土壤的培肥与利用 土地资源质量的高低, 最终体现在土壤的生产能力上, 而生产能力的高低, 主要取决于土壤不断供 给植物生长所需的水- 肥- 气- 热的能力, 即土壤肥力的高低。为使土壤这个重要的生产资料, 在人为 生产活动中, 能以最低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就需要充分了解掌握土壤肥力状况及障碍因子, 做 到因土施肥、因土种植、因土改良。土壤地力的培肥和提升应从改造土壤环境条件和土壤属性两个方面 着手, 其途径有六种。 一是搞好农田基本建设 采取治水改土的农田基本建设措施, 在改造土壤环境的基础上, 培肥土壤, 使土壤肥力不断提高。 二是利用生物培肥 利用绿肥自身的培肥能力, 开展用地养地结合、农业牧业结合来改良土壤。 三是增施有机物料改土培肥 增施有机肥对提高土壤肥力有特殊作用。可改变土壤理化性状和耕作性能, 丰富植物营养元素, 促 进土壤有效微生物活动, 有利于保水保肥增加土壤通透性。 四是耕作改土 采取以深耕为主的耕、耙、磨、压等耕作措施, 加速生土熟化, 定向培肥土壤, 改变土壤结构。 五是客土改土 采用开沟淋碱等方法改良土壤。 六是间套作、轮作倒茬 正确的轮作倒茬可使土壤中养分、水分得到合理利用, 充分发挥生物养地培肥增产的良好作用, 同 时还可以减少病虫危害, 促进丰产丰收。 3. 1 增施有机物料的改土培肥 有机物料培肥土壤有两种方式: 秸秆直接还田; 秸秆过腹还田。 在伊犁地区的一些老农业区的耕作土壤上, 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引起土壤生产力下降的现象较普遍, 主要原因是由于老农区耕作历史长, 人为耕作对土壤的影响较大, 主要体现在作物布局不合理, 轻投入、 重产出, 耕作制度不合理, 粗放、连作年限长、病虫害危害严重, 用地养地失调等制约因素, 使土壤结构破 坏、土壤肥力下降。因此, 维持该土壤肥力的有效方法是秸秆直接还田, 采用秸秆直接还田可不断增加 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促进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循环, 在维持和恢复土壤地力方面, 有许多化学肥料所不 具备的特殊功能[ 1] 。 3. 1. 1 秸秆直接还田 该区秸秆资源丰富, 但秸秆作为农业有机养分资源, 利用率较低, 农村的秸秆主要是以玉米、小麦、 水稻和棉花秸秆为主, 占秸秆总量的 90%, 而且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农作物秸秆被弃置在田间地头或 焚烧, 其主要原因与秸秆本身难以降解, 对秸秆直接还田的技术性要求较强, 方法不当, 效果不好, 尤其 是水稻秸秆直接还田给稻田插秧带来一定难度, 在推广应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 作物秸秆在土壤 增刊( S3) 刘骅等: 伊犁地区土壤培肥技术 ∋ 35 ∋
·36 新餐农业科学 45卷 中被土壤微生物分解转化的周期较长,不能作为当季作物的肥源而且一年只能还田一次。其次,还田 的作物秸秆数量、土壤水分、秸秆被粉碎的程度等影响秸秆还田的效果。第三,由于秸秆含氮量低,直接 还田时需要添加一定的氮肥以加速微生物分解, 避免造成微生物与农作物争肥影响苗期生长。近年来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化肥用量增加,饲料和燃料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秸秆直接还田发展的很快 作物吸收养分有/3~25是贮存在秸秆内,如果把秸秆都归还土壤,则约2001m(3向地左右的秸秆 以平衡667m(1亩)地的作物吸收养分的支出,对改良土壤,节能增效.促进农业稳产高产有重要作 用 ()秸秆直接还田的要点 秸轩直接还田要获得良好效果,必须深耕翻埋.有利于秸轩吸水腐解,通过耕翻、压盖,消除因秸有 造成的士壤架空:作物秸秆主要成分是乡 素和半纤维素,含有 定数量的木质素和少量的蛋白质、,破 钾及灰分元素,直接还田的秸秆碳氨比偏大,因此要注意调节碳氮比率和补足土壤水分:有机物的腐解 不仅要具备水、肥、气、温条件,还应把握好秸秆翻压量比例,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在现有农业机械和 合理化肥配施支撑下,保证秸秆直接还田的技术质量,对后茬作物起到较好的增产效果。 (2)培肥效果 长期粘秆直接还田对提高土壤有机质效果好于单施化肥.对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效果明显,尤其 是对土壤速效磷、钾含量的提高作用较大犬:秸秆直接还田可增加土壤生物类群数量和生物多样性,提 高土壤酶数量、增强土壤酶活性 4,加速士壤熟化的作用。例处对衣田土壤动物的个体 数和类 数尤其是疣跳科和等节跳科动物个体数量增加近10倍、优势类群数量等综合影响较为明显:提高士 壤细菌、固氮菌、氨化细菌15%左右.提高放线菌、反硝化细菌、纤维分解菌44%,提高土壤尿酶25硫、蔗 3)增产数果 秸杆直接还田比单施化肥能增加作物产量。每年还田玉米秸秆850kg、小麦秸秆4500kg 2,基本维持比常规施用化肥增产12%的水平上(参考长期定位监测数据,长期秸秆直接还田的化肥 施用量只是常规施肥量的85%).玉米的增产作用比小麦史加明显.表现出显著的增产趋势.并且在后 10年中品现出持续高产的效果斗 312 秸秆过腹还田 秸秆经草食动物采食-排泄-腐熟后,能够作为优良的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这样显著提高了秸 秆中营养物质返还土壤的效率,能够更快地满足植物生长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并可以减少秸秆直接还 田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豆科作物的茎叶,大多数可作为家备良好的饲料.而其中的氮素的/4被家台吸收利用.其余3)4 的氨素又通过粪尿排出体外.变成很好的匠肥。又如首蓿是一种多年生优质牧草在新疆其利用方式主 要为过腹还田。过腹还田是农牧业生产上最科学最经济的利用方式,首蓿蛋白质含量高(15.54 180%),而且各种营养成分含量适度。就新疆的气候条件,北疆每年可收割3茬,南疆可收草4次,每 年可产干草10001500ka/667m2全疆现有首若400×10°多m.每年可收40×10°-60×10°kg首若 草,因此,利用首蓿先喂牲,再用粪便肥田,是一举两得的经济有效的好方法。 即使在化学肥料普遍施用的今天,有机肥料也是不可代替的。有机肥料的优点是含有丰富的有机 质和各种养分,它不仅可以为作物提供能直接吸收的养分,而且可以活化土壤中的潜在养分,增强土壤 微生物活性,促进物质的循环和转化。实践证明,有机肥料有许多独特的作用:一是有机肥料肥效持久 而稳定,可 为作 是供各种有机养分,特别是微量元素。这种肥料施入 土壤里被微生物分解后,形成的 腐殖质有吸附土壤溶液中多种离子的能力.可以避免或成少速效养分流失。二是有机肥料还是作物利 物质营养的直接来源。有机肥料施入土壤被微生物分解后,除了提供各种矿物质养分外,还能不断地释 放出C02改善作物的碳素营养。 三是有机肥料是改良土壤的重要物质。 土壤中微生物需要有机物质 提供充足的养分和能量,只有不新地向士壤中施人有机肥料,才能维持和促进微生物的繁殖。鉴于有杠 肥具有的独特作用,与化肥混合施用可以发挥有机肥料供肥时间长,肥效缓慢,而化学肥料肥效快,肥效 不能持久的特点。在施用有机肥料为主的基础上,要合理地施用化肥,既能提高化肥的有效利用率 同时还能培肥土塊减少土壤污染,这是化肥所不具备的。in House All rights HD:
中被土壤微生物分解转化的周期较长, 不能作为当季作物的肥源, 而且一年只能还田一次。其次, 还田 的作物秸秆数量、土壤水分、秸秆被粉碎的程度等影响秸秆还田的效果。第三, 由于秸秆含氮量低, 直接 还田时需要添加一定的氮肥以加速微生物分解, 避免造成微生物与农作物争肥影响苗期生长。近年来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化肥用量增加, 饲料和燃料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 秸秆直接还田发展的很快, 作物吸收养分有 1/ 3~ 2/ 5 是贮存在秸秆内, 如果把秸秆都归还土壤, 则约 2 001 m 2 ( 3 亩) 地左右的秸秆 可以平衡 667 m 2 ( 1 亩) 地的作物吸收养分的支出, 对改良土壤, 节能增效, 促进农业稳产高产有重要作 用 [ 1] 。 ( 1) 秸秆直接还田的要点 秸秆直接还田要获得良好效果, 必须深耕翻埋, 有利于秸秆吸水腐解, 通过耕翻、压盖, 消除因秸秆 造成的土壤架空; 作物秸秆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含有一定数量的木质素和少量的蛋白质、磷 钾及灰分元素, 直接还田的秸秆碳氮比偏大, 因此要注意调节碳氮比率和补足土壤水分; 有机物的腐解 不仅要具备水、肥、气、温条件, 还应把握好秸秆翻压量比例, 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 在现有农业机械和 合理化肥配施支撑下, 保证秸秆直接还田的技术质量, 对后茬作物起到较好的增产效果。 ( 2) 培肥效果 长期秸秆直接还田对提高土壤有机质效果好于单施化肥, 对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效果明显, 尤其 是对土壤速效磷、钾含量的提高作用较大[ 2] ; 秸秆直接还田可增加土壤生物类群数量和生物多样性, 提 高土壤酶数量、增强土壤酶活性[ 3, 4] , 加速土壤熟化的作用。例如: 对农田土壤动物的个体总数和类群 数, 尤其是疣跳科和等节跳科动物个体数量增加近 10 倍、优势类群数量等综合影响较为明显 [ 5] ; 提高土 壤细菌、固氮菌、氨化细菌 15% 左右, 提高放线菌、反硝化细菌、纤维分解菌 44%, 提高土壤尿酶 25%、蔗 糖酶 28% [ 6] 。通过秸秆还田改变了土壤物理性状, 增加了土壤孔隙度和透气性, 提高了作物的出苗和 保苗率, 并且秸秆直接还田的后效长, 对改土培肥作用稳定持久。 ( 3) 增产效果 秸秆直接还田比单施化肥能增加作物产量。每年还田玉米秸秆 8 500 kg/ hm 2、小麦秸秆 4 500 kg/ hm 2 , 基本维持比常规施用化肥增产 12% 的水平上( 参考长期定位监测数据, 长期秸秆直接还田的化肥 施用量只是常规施肥量的 85% ) , 玉米的增产作用比小麦更加明显, 表现出显著的增产趋势, 并且在后 10 年中显现出持续高产的效果[ 2] 。 3. 1. 2 秸秆过腹还田 秸秆经草食动物采食- 排泄- 腐熟后, 能够作为优良的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这样显著提高了秸 秆中营养物质返还土壤的效率, 能够更快地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提高生产效率, 并可以减少秸秆直接还 田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豆科作物的茎叶, 大多数可作为家畜良好的饲料, 而其中的氮素的 1/ 4 被家畜吸收利用, 其余 3/ 4 的氮素又通过粪尿排出体外, 变成很好的厩肥。又如苜蓿是一种多年生优质牧草, 在新疆其利用方式主 要为过腹还田。过腹还田是农牧业生产上最科学最经济的利用方式, 苜蓿蛋白质含量高( 15. 54~ 18. 0% ) , 而且各种营养成分含量适度。就新疆的气候条件, 北疆每年可收割 3 茬, 南疆可收草 4 次, 每 年可产干草1 000~ 1 500 kg/ 667m 2 , 全疆现有苜蓿 400 ! 10 4 多 hm 2 , 每年可收 40 ! 10 8 ~ 60 ! 10 8 kg 苜蓿 草, 因此, 利用苜蓿先喂牲畜, 再用粪便肥田, 是一举两得的经济有效的好方法。 即使在化学肥料普遍施用的今天, 有机肥料也是不可代替的。有机肥料的优点是含有丰富的有机 质和各种养分, 它不仅可以为作物提供能直接吸收的养分, 而且可以活化土壤中的潜在养分, 增强土壤 微生物活性, 促进物质的循环和转化。实践证明, 有机肥料有许多独特的作用: 一是有机肥料肥效持久 而稳定, 可为作物提供各种有机养分, 特别是微量元素。这种肥料施入土壤里被微生物分解后, 形成的 腐殖质有吸附土壤溶液中多种离子的能力, 可以避免或减少速效养分流失。二是有机肥料还是作物矿 物质营养的直接来源。有机肥料施入土壤被微生物分解后, 除了提供各种矿物质养分外, 还能不断地释 放出 CO2, 改善作物的碳素营养。三是有机肥料是改良土壤的重要物质。土壤中微生物需要有机物质 提供充足的养分和能量, 只有不断地向土壤中施人有机肥料, 才能维持和促进微生物的繁殖。鉴于有机 肥具有的独特作用, 与化肥混合施用可以发挥有机肥料供肥时间长, 肥效缓慢, 而化学肥料肥效快, 肥效 不能持久的特点 [ 7] 。在施用有机肥料为主的基础上, 要合理地施用化肥, 既能提高化肥的有效利用率, 同时还能培肥土壤, 减少土壤污染, 这是化肥所不具备的。 ∋ 36 ∋ 新疆农业科学 45 卷
增刊(S3) 刘骅等:伊犁地区土埃培肥技术 ·37· ()施用方法 有机肥料的施用常随土壤、作物及肥料的腐熟程度而有不同。 根据士壤性质施用。在土质粘重的土壤通气性较差。有机肥料分解慢应施用东分腐熟的料。吵 质透水性好空 气流通,土壤温度容易上升,好气分解旺盛,可施腐熟度较低的肥料 根据作物种类施用。根茎类作物对有机肥料利用能力较强,宜多施:禾谷类作物利用有机肥料能力 不如根茎类强应相对少施:蔬菜类作物品质鲜嫩生长期短,种植茬次多,产量高,要求有充足速效养 分,应施用完全腐熟的肥料 在春播作物地上,有机肥料最好在前 一年秋天施入,可用半腐熟肥料,在看 季施用最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施用后应深翻地。 根据有机肥料的腐熟程度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只能作基肥,不宜作种肥和追肥。腐熟的 可作种肥和追肥,但追肥后应覆土并结合灌水。 (2)培肥威果 有机物质料的输入量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作用很大.长期施用有机吧料加速了耕层土壤有机质 的积累,施用量越大土墙有机质积累的就战快.平均年增加1.0/k,并对土壤中有效养分供应量的增 ,培肥效果更好 土壤速效氨、磷、钾含量平均年增加 :长期施用有机肥料 燥本稳箱物绿和效果眼,寿用血土疼 39%、3%、2% 物数量增加的越显著,尤其是土壤尿酶、磷酸酶较为突出,分别比常规施用化肥的提高了29% 32%【6网。 (3)增产效果 施用有机肥料是生物体中营养元素得以循环与再利用的最有效途径,它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系 统内部的物质、能量提高作物产量,减少作物对外部能量的依赖,形成一个稳定的自循环较高农业生长 系统,减轻对环境的压力,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由于作物所吸收的养分与施用的肥料类型有关.长期施用有机肥料能提高作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 与常规施化肥相比,增产小麦平均8.5%,增产玉米149%习。 3.1.3生物塔肥 所谓的生物培肥指种植绿肥。绿肥可以解决有机肥源不足的困难,改善肥料总量中的有机无机比 例:可以减少化肥用量,节省成本和能源消耗,提高作物单产,达到增产增收:可以更新土壤有机质,提高 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改良士壤结构,增加士壤微团聚体和土壤也隙度,减小土壤容重:可以减轻了土 和水源的污染:高产的绿肥还可采割部分作饲料,可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提高农作物产品的品质,因此 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化肥供应不足.绿肥在新丽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绿肥的主要种类及作用 按绿肥的来源分为野生绿肥和栽培绿肥。 野生绿肥主要有白花苦豆子、红花苦豆子、黄花苦豆子、天兰首蒂、百脉根、新疆野豌豆、白刺、路驴 刺、芨芨草等。苦豆子和路驼刺是人们在生产中应用最普遍的野生绿肥。苦豆子,又名苦草多生长于 田头、渠边、轻盐碱滩地和小片荒地上 。苦豆子以开花期收集最好,常用作瓜地追肥 一是将苦豆子鲜 折卷成拳头大小的小捆,在垅旁瓜根0m处,挖一穴直接压入,覆土浇水二是将苦豆子鲜草撒于农田 中翻压做基肥。此外也有将苦豆子、骆驼刺等野生绿肥混和秸秆、粪土制成堆肥和沤肥用作后茬作物的 底肥使用 栽培绿肥主要有苜蓿、草木樨、沙达旺、油葵、油菜、豌豆,此外还有三叶草、柽麻、箭舌豌豆、田菁、红 豆草、紫穗槐等,近年来新疆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绿肥主要为首蓿、草木辉、油葵。绿肥翻压到士壤中 以后,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解矿化,释放出养分,供作物吸收利用。掌握绿肥养分转化规律,控制 和调节绿肥养分释放、供应和积累,对充分发挥绿肥肥效是十分重要的。按照不同绿肥的腐解特点,并 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特性,确定合适的翻压时期和翻压量。目前新疆麦田套种草木樨、麦收后复播油葵 油菜绿肥、首蓿种植34年后,都要进行翻压绿肥,培肥地力。为了充分发挥绿肥的增产作用.必须型 到如下几方面 适时收割或翻压。绿肥过早翻压产量低,植株过分幼嫩,压青后分解过快.肥效短:翻压过迟,绿肥 植株老化,养分多会转移到种子中茎叶养分含量较低,而且茎叶碳氨比大,在土壤中不易分解.降低肥 效。根据绿肥生育特点般豆科绿肥植株适宜的韩压时间为感花至谢花期,因为这时产草量高,养分1心
( 1) 施用方法 有机肥料的施用常随土壤、作物及肥料的腐熟程度而有不同。 根据土壤性质施用。在土质粘重的土壤通气性较差, 有机肥料分解慢, 应施用充分腐熟的肥料。砂 质土壤透水性好, 空气流通, 土壤温度容易上升, 好气分解旺盛, 可施腐熟度较低的肥料。 根据作物种类施用。根茎类作物对有机肥料利用能力较强, 宜多施; 禾谷类作物利用有机肥料能力 不如根茎类强, 应相对少施; 蔬菜类作物品质鲜嫩, 生长期短, 种植茬次多, 产量高, 要求有充足速效养 分, 应施用完全腐熟的肥料。在春播作物地上, 有机肥料最好在前一年秋天施入, 可用半腐熟肥料, 在春 季施用最好用腐熟的, 有机肥料施用后应深翻地。 根据有机肥料的腐熟程度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 只能作基肥, 不宜作种肥和追肥。腐熟的 可作种肥和追肥, 但追肥后应覆土并结合灌水。 ( 2) 培肥效果 有机物质料的输入量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作用很大, 长期施用有机肥料加速了耕层土壤有机质 的积累, 施用量越大土壤有机质积累的就越快, 平均年增加 1. 0 g/ kg, 并对土壤中有效养分供应量的增 加更加显著, 培肥效果更好, 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平均年增加 1. 3%、3%、2% ; 长期施用有机肥料对 改变土壤生态环境, 使增加土壤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效果明显, 并且随着有机肥料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微生 物数量增加的越显著, 尤其是土壤尿酶、磷酸酶较为突出, 分别比常规施用化肥的提高了 29%、 32% [ 6, 8] 。 ( 3) 增产效果 施用有机肥料是生物体中营养元素得以循环与再利用的最有效途径, 它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系 统内部的物质、能量提高作物产量, 减少作物对外部能量的依赖, 形成一个稳定的自循环较高农业生长 系统, 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由于作物所吸收的养分与施用的肥料类型有关, 长期施用有机肥料能提高作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 与常规施化肥相比, 增产小麦平均 8. 5% , 增产玉米 14% [ 9] 。 3. 1. 3 生物培肥 所谓的生物培肥指种植绿肥。绿肥可以解决有机肥源不足的困难, 改善肥料总量中的有机无机比 例; 可以减少化肥用量, 节省成本和能源消耗, 提高作物单产, 达到增产增收; 可以更新土壤有机质, 提高 土壤有机质含量; 可以改良土壤结构, 增加土壤微团聚体和土壤也隙度, 减小土壤容重; 可以减轻了土壤 和水源的污染; 高产的绿肥还可采割部分作饲料, 可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提高农作物产品的品质, 因此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由于化肥供应不足, 绿肥在新疆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1) 绿肥的主要种类及作用 按绿肥的来源分为野生绿肥和栽培绿肥。 野生绿肥主要有白花苦豆子、红花苦豆子、黄花苦豆子、天兰苜蓿、百脉根、新疆野豌豆、白刺、骆驼 刺、芨芨草等。苦豆子和骆驼刺是人们在生产中应用最普遍的野生绿肥。苦豆子, 又名苦草, 多生长于 田头、渠边、轻盐碱滩地和小片荒地上。苦豆子以开花期收集最好, 常用作瓜地追肥, 一是将苦豆子鲜草 折卷成拳头大小的小捆, 在垅旁瓜根10 cm 处, 挖一穴直接压入, 覆土浇水; 二是将苦豆子鲜草撒于农田 中翻压做基肥。此外也有将苦豆子、骆驼刺等野生绿肥混和秸秆、粪土制成堆肥和沤肥用作后茬作物的 底肥使用。 栽培绿肥主要有苜蓿、草木樨、沙达旺、油葵、油菜、豌豆, 此外还有三叶草、柽麻、箭舌豌豆、田菁、红 豆草、紫穗槐等, 近年来新疆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绿肥主要为苜蓿、草木樨、油葵。绿肥翻压到土壤中 以后, 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 腐解矿化, 释放出养分, 供作物吸收利用。掌握绿肥养分转化规律, 控制 和调节绿肥养分释放、供应和积累, 对充分发挥绿肥肥效是十分重要的。按照不同绿肥的腐解特点, 并 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特性, 确定合适的翻压时期和翻压量。目前新疆麦田套种草木樨、麦收后复播油葵 油菜绿肥、苜蓿种植 3~ 4 年后, 都要进行翻压绿肥, 培肥地力。为了充分发挥绿肥的增产作用, 必须做 到如下几方面: 适时收割或翻压。绿肥过早翻压产量低, 植株过分幼嫩, 压青后分解过快, 肥效短; 翻压过迟, 绿肥 植株老化, 养分多会转移到种子中, 茎叶养分含量较低, 而且茎叶碳氮比大, 在土壤中不易分解, 降低肥 效。根据绿肥生育特点, 一般豆科绿肥植株适宜的翻压时间为盛花至谢花期, 因为这时产草量高, 养分 增刊( S3) 刘骅等: 伊犁地区土壤培肥技术 ∋ 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