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植保专业用 李增平、刘晓妹、谢昌平、张荣意编 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二0一0年三月
1 热带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植保专业用 李增平、刘晓妹、谢昌平、张荣意编 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二 0 一 0 年三月
目录 热作病理学实验.39 实验一橡胶树白粉病症状识别及短期预测预报.3-7 实验二橡胶树常见病害识别.812 实验三其他热带作物常见病害识别.13一9 农作病理学实验.2032 实验一水稻和玉米病害症状和病原形态观察.20-24 实验二甘蔗和花生病害症状和病原形态观察.2528 实验三烟草和蔬菜病害症状与病原形态观察.2932 果树病理学实验.33-38 实验一柑桔病害症状识别和病原形态观察.33-34 实验二香蕉病害症状识别和病原形态观察.3536 实验三其他热带果树病害症状和病原形态观察37-38
2 目录 热作病理学实验 .3~19 实验一 橡胶树白粉病症状识别及短期预测预报 .3~7 实验二 橡胶树常见病害识别‥.8~12 实验三 其他热带作物常见病害识别 .13~19 农作病理学实验‥.20~32 实验一 水稻和玉米病害症状和病原形态观察 .20~24 实验二 甘蔗和花生病害症状和病原形态观察 .25~28 实验三 烟草和蔬菜病害症状与病原形态观察 .29~32 果树病理学实验.33~38 实验一 柑桔病害症状识别和病原形态观察 .33~34 实验二 香蕉病害症状识别和病原形态观察 .35~36 实验三 其他热带果树病害症状和病原形态观察 .37~38
实验一橡胶树白粉病症状识别及短期预测预报 白粉病是世界橡胶树重要叶部病之一,对橡胶树生长和产量影响很大。此病主要为吉 橡胶树嫩叶(古铜叶、淡绿叶)、做档及花序。不侵染老化叶片。古铜做叶感病初期,将叶 片斜对光观察,在侵入点附近呈现银白色放射状的南丝(蜘蛛丝状)。其病斑随若橡胶树叶 片物候进程的发展和气温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类型。橡胶树白粉病全年均可发生,但流行于松 胶树大量抽嫩叶的春季。其发生流行与胶树抽叶物候期的长短、越冬菌量大小及冬春的气候 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是一种气候型病害。 1目的要求 通过对树白粉病不同类型定状的田闾观,特别是对古相嫩叶咸病期的完状 识别,掌握橡胶树白粉病在叶片上的五种病斑类型:同时进行橡胶树白粉病短期预测预报的 田间病情、物候调查实践,学习并掌握总指数法和总发病率法两种短期测报方法在生产中的 实际运用。在橡胶树抽叶后,根据病害始见期和胶树抽叶情况及白粉病早期流行速度,预测 白粉病在近期内的发展趋势和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防治、喷粉次数及喷药日期,以指导 近期的防治工化 2材料和用具 橡胶树叶片白粉病五种病斑类型的新鲜标本、橡胶树五种不同物候类型的叶蓬标本、高 枝剪、物候及病情田间调查表、铅笔、记录本、计算器、放大镜等。 内容与方法 3.1橡胶树白粉病Oidium heveae Steinmann 按病斑发展过程橡胶树叶片白粉病分为五种病斑类型。 3.1.1嫩叶新鲜活动斑 病斑表面呈现蜘蛛丝状的银白色菌丝或一层白色粉状物,即白粉茵的菌丝、分生孢子树 和分生孢子。主要出现在古铜叶和淡绿叶上。 312红斑 嫩叶期新鲜活动斑出现后遇高温,病斑上的白粉菌菌丝及孢子消退,病斑呈现紫红色。 当气温再降低适宜时, 病部又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 3.1.3 老叶癣状功 橡胶树叶片生长发育转为老化后,由于高温或低温环境不适于白粉南生长,原嫩叶期存 留下的病斑上的白粉状物消褪,只留下少量白色残存的菌丝或孢子。 3.1.4黄斑 老叶癣状斑表面的菌丝或孢子消褪完后,病斑呈现黄色。 315褐色坏死斑 老叶病斑上的病菊消退完后,病斑组织变揭坏死,呈不规则形,且病斑边缘不整齐。此 类型病斑上没有病南残留,对再侵染不起任何作用 通过对以上五种橡胶树白粉病病斑类型的识别,对了解橡胶树白粉病越冬菌源与落叶量 之间的关系及进行越冬菌量计算、进行白粉病病情调查打下基础。 3.2橡胶树白粉病短期预测预报 3.2.1短期预测预报方法种类 321.1总指数 总指数=抽叶率×病情指数 总指数法测报指标:
3 实验一 橡胶树白粉病症状识别及短期预测预报 白粉病是世界橡胶树重要叶部病害之一,对橡胶树生长和产量影响很大。此病主要为害 橡胶树嫩叶(古铜叶、淡绿叶)、嫩梢及花序。不侵染老化叶片。古铜嫩叶感病初期,将叶 片斜对光观察,在侵入点附近呈现银白色放射状的菌丝(蜘蛛丝状)。其病斑随着橡胶树叶 片物候进程的发展和气温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类型。橡胶树白粉病全年均可发生,但流行于橡 胶树大量抽嫩叶的春季。其发生流行与胶树抽叶物候期的长短、越冬菌量大小及冬春的气候 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是一种气候型病害。 1 目的要求 通过对橡胶树白粉病不同类型症状的田间观察,特别是对古铜嫩叶感病初期的症状观察 识别,掌握橡胶树白粉病在叶片上的五种病斑类型;同时进行橡胶树白粉病短期预测预报的 田间病情、物候调查实践,学习并掌握总指数法和总发病率法两种短期测报方法在生产中的 实际运用。在橡胶树抽叶后,根据病害始见期和胶树抽叶情况及白粉病早期流行速度,预测 白粉病在近期内的发展趋势和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防治、喷粉次数及喷药日期,以指导 近期的防治工作。 2 材料和用具 橡胶树叶片白粉病五种病斑类型的新鲜标本、橡胶树五种不同物候类型的叶蓬标本、高 枝剪、物候及病情田间调查表、铅笔、记录本、计算器、放大镜等。 3 内容与方法 3.1 橡胶树白粉病 Oidium heveae Steinmann 按病斑发展过程橡胶树叶片白粉病分为五种病斑类型。 3.1.1 嫩叶新鲜活动斑 病斑表面呈现蜘蛛丝状的银白色菌丝或一层白色粉状物,即白粉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 和分生孢子。主要出现在古铜叶和淡绿叶上。 3.1.2 红斑 嫩叶期新鲜活动斑出现后遇高温,病斑上的白粉菌菌丝及孢子消退,病斑呈现紫红色。 当气温再降低适宜时,病部又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 3.1.3 老叶癣状斑 橡胶树叶片生长发育转为老化后,由于高温或低温环境不适于白粉菌生长,原嫩叶期存 留下的病斑上的白粉状物消褪,只留下少量白色残存的菌丝或孢子。 3.1.4 黄斑 老叶癣状斑表面的菌丝或孢子消褪完后,病斑呈现黄色。 3.1.5 褐色坏死斑 老叶病斑上的病菌消退完后,病斑组织变褐坏死,呈不规则形,且病斑边缘不整齐。此 类型病斑上没有病菌残留,对再侵染不起任何作用。 通过对以上五种橡胶树白粉病病斑类型的识别,对了解橡胶树白粉病越冬菌源与落叶量 之间的关系及进行越冬菌量计算、进行白粉病病情调查打下基础。 3.2 橡胶树白粉病短期预测预报 3.2.1 短期预测预报方法种类 3.2.1.1 总指数法 总指数= 抽叶率×病情指数 总指数法测报指标:
橡胶树的物候期为古相色嫩叶期。发病总指数状到】一3,或淡绿期发病总指数大到4 6时,已达到了喷药指标,应立即进行第一次全面喷药防治。 喷药后7天继续调查,如果总 指数还超过上述指标的,则需要进行第二次全面喷药,直至橡胶树新叶70%以上老化为止, 新叶70%老化后,则改为后抽植株单株或局部喷药。 3212总发病率法 总发病率=抽叶率×发病率 总发病率法测报指标: ①第一次全面喷药指标:平均温度在24℃以下,古铜色叶期(抽叶20%~50%)病情 总发病率达到2%一3%后3一5天:淡绿叶期(抽叶51%一85%)总发病率达到2%一3%后6一 8天,应进行第一次全面喷药。调查时如果总发病率超过2~3%,按每天总发病率增加29%的 速度提前一天喷粉 ②第二次全面喷药指标:第一次全面喷药后8天,调查橡胶树物候未到50%老化的测 报风,应在2一4天内讲行第二次全面喷药防治。 ③橡胶树抽叶85%以后,病情才达到总发病率2%一3%的测报区,不需要全面喷药防治 ④橡胶树60%叶片老化后,若总发病率超过20%的,需要对后抽叶的植株进行局部防 治。 3.2.1.3微叶病率法 嫩叶病率法的调查方法同总指数法,但只采嫩叶(即古铜和淡绿叶),不采老化叶,喷 第一次粉后7天恢复调查,达到表内任一指标时需进行再次喷粉。 横叶病率暗粉指标查对表 橡胶物候期 嫩叶发病率(%) 喷粉方式 抽叶30%以前 20左右 单株或局部 抽叶3050% 15-20 全部 抽叶50%-老化40% 25-30 叶老化40-709 5060 全部 叶片老化70%以后 单株或局部 3.22短期预测预报步骢 3.2.2.1测报区划分 在橡胶树抽芽初期,以生产队为单位,按照橡胶树林段的物候、越冬菌量大小、胶园立 地环境条件,划分为36个测报区,每个测报区内再按上述条件把比较一致的2~4个林段 划为一个普查区,每个普查区选一个代表林段作普查点,以此普查点的病情指标来指导该普 查区的防治工作。采取以测报点的病情指导普查,以普查点病情指导防治的程序。每个普查 区的施药日期,除主要按测报指标外,还应考虑天气情况,适当提前或推迟喷粉时间。 32.2.2调查方法 从橡胶树抽叶10-20%开始,对测报点进行物候及病情调查,当测报点达到预测指标 后,对普查点进行普查。 物候调查采取定株取样法,视林段大小固定50-100株胶树,作为物候观察样株。计算 胶树物候比例和抽叶率。 病情调查按当时物候比例五点取样,每个测报点(或普查点)共调查20株树,每株采 2蓬叶,每莲叶采顶端五片叶,每片叶观察中间5片小叶,共200片,不分叶龄,进行病情 分级计算病情指数,或不分级统计有病叶片数和无病叶片数,计算总指数或总发病率 3.2.2.3物候调查 4
4 橡胶树的物候期为古铜色嫩叶期,发病总指数达到 l~3,或淡绿期发病总指数达到 4~ 6 时,已达到了喷药指标,应立即进行第一次全面喷药防治,喷药后 7 天继续调查,如果总 指数还超过上述指标的,则需要进行第二次全面喷药,直至橡胶树新叶 70%以上老化为止, 新叶 70%老化后,则改为后抽植株单株或局部喷药。 3.2.1.2 总发病率法 总发病率= 抽叶率×发病率 总发病率法测报指标: ①第一次全面喷药指标:平均温度在 24℃以下,古铜色叶期(抽叶 20%~50%)病情 总发病率达到 2%~3%后 3~5 天;淡绿叶期(抽叶 51%~85%)总发病率达到 2%~3%后 6~ 8 天,应进行第一次全面喷药。调查时如果总发病率超过 2~3%,按每天总发病率增加 2%的 速度提前一天喷粉 ②第二次全面喷药指标:第一次全面喷药后 8 天,调查橡胶树物候未到 50%老化的测 报区,应在 2~4 天内进行第二次全面喷药防治。 ③橡胶树抽叶 85%以后,病情才达到总发病率 2%~3%的测报区,不需要全面喷药防治。 ④橡胶树 60%叶片老化后,若总发病率超过 20%的,需要对后抽叶的植株进行局部防 治。 3.2.1.3 嫩叶病率法 嫩叶病率法的调查方法同总指数法,但只采嫩叶(即古铜和淡绿叶),不采老化叶,喷 第一次粉后 7 天恢复调查,达到表内任一指标时需进行再次喷粉。 嫩叶病率喷粉指标查对表 橡胶物候期 嫩叶发病率(%) 喷粉方式 抽叶 30%以前 抽叶 30~50% 抽叶 50%~老化 40% 叶老化 40~70% 叶片老化 70%以后 20 左右 15~20 25~30 50~60 单株或局部 全部 全部 全部 单株或局部 3.2.2 短期预测预报步骤 3.2.2.1 测报区划分 在橡胶树抽芽初期,以生产队为单位,按照橡胶树林段的物候、越冬菌量大小、胶园立 地环境条件,划分为 3~6 个测报区,每个测报区内再按上述条件把比较一致的 2~4 个林段 划为一个普查区,每个普查区选一个代表林段作普查点,以此普查点的病情指标来指导该普 查区的防治工作。采取以测报点的病情指导普查,以普查点病情指导防治的程序。每个普查 区的施药日期,除主要按测报指标外,还应考虑天气情况,适当提前或推迟喷粉时间。 3.2.2.2 调查方法 从橡胶树抽叶 10~20%开始,对测报点进行物候及病情调查,当测报点达到预测指标 后,对普查点进行普查。 物候调查采取定株取样法,视林段大小固定 50~100 株胶树,作为物候观察样株。计算 胶树物候比例和抽叶率。 病情调查按当时物候比例五点取样,每个测报点(或普查点)共调查 20 株树,每株采 2 蓬叶,每蓬叶采顶端五片叶,每片叶观察中间 5 片小叶,共 200 片,不分叶龄,进行病情 分级计算病情指数,或不分级统计有病叶片数和无病叶片数,计算总指数或总发病率。 3.2.2.3 物候调查
物候分级标准如下: 未抽:梢头新芽没有萌动 开芽:新芽长1生米到小叶张开以前: 古铜:古削色小叶片张开到变色期以前 淡绿:叶片变色期到挺直以前: 老化:叶片挺直硬化,有光泽 胶树抽叶百分率=古翻+淡绿老化)株数×1O09。 调查株数 3.2.24病情调查 叶片病情分级标准及发病率、发病指数计算 0级: 无病 1级:病斑总面积占叶片总面积1/16: 2级:病斑总面积占叶片总面积18: 3级:病斑总面积占叶片总面积4或轻度皱缩 4级:病斑总面积占叶片总面积12或中度皱缩 5级:病斑总面积占叶片总面积 4或严重皱缩或落叶 有病叶片数 发病率=调春总叶片数×100% 病情指数一二各病级值×该病缓叶片划×10 5×调查总叶片数 总发病率=抽叶率×发病率 总指数=抽叶率×病情指数 3.2.2.5最终病情调查 橡胶树白粉病防治工作结束后,胶树新叶已达95%老化时进行最终病情调查,计算最 终病情及防治效果。 橡胶树最终病情调查分级标淮(整株调查) 0级:无病或只有少量病斑: 1级:多数叶片有少量病斑 2级. 多数叶片有较多病斑 3级:病斑累累,叶片轻度皱缩或落叶1/10: 4级:病斑布满叶片,叶片中度皱缩或落叶13: 5级:叶片严重皱缩或落叶一半以上。 Σ(各柄级值×该级株数 最终病情指数= ×100 最高病级值×调查株数 防治效果计算:按防治区与对照区(不防治区)的病情进行比较 一般要在施药前后 各进行一次病情指数调查,施药若干天后,再进行一次药效调查,计算防治效果。 相对防效=对照区病情指数-一防治区病情指数×1O0% 对照区病情指数 5
5 物候分级标准如下: 未抽:梢头新芽没有萌动; 开芽:新芽长 1 厘米到小叶张开以前; 古铜:古铜色小叶片张开到变色期以前; 淡绿:叶片变色期到挺直以前; 老化:叶片挺直硬化,有光泽。 100% 调查株数 (古铜+淡绿+老化)株数 胶树抽叶百分率= 3.2.2.4 病情调查 叶片病情分级标准及发病率、发病指数计算: 0 级:无病; 1 级:病斑总面积占叶片总面积 1/16; 2 级:病斑总面积占叶片总面积 1/8; 3 级:病斑总面积占叶片总面积 1/4 或轻度皱缩; 4 级:病斑总面积占叶片总面积 1/2 或中度皱缩; 5 级:病斑总面积占叶片总面积 3/4 或严重皱缩或落叶。 调查总叶片数 有病叶片数 发病率= ×100% 病情指数= ( ) 调查总叶片数 各病级值 该病级叶片数 5 ×100 总发病率=抽叶率 × 发病率 总 指 数=抽叶率 × 病情指数 3.2.2.5 最终病情调查 橡胶树白粉病防治工作结束后,胶树新叶已达 95%老化时进行最终病情调查,计算最 终病情及防治效果。 橡胶树最终病情调查分级标准(整株调查) 0 级:无病或只有少量病斑; 1 级:多数叶片有少量病斑; 2 级:多数叶片有较多病斑 3 级:病斑累累,叶片轻度皱缩或落叶 1/10; 4 级:病斑布满叶片,叶片中度皱缩或落叶 1/3; 5 级:叶片严重皱缩或落叶一半以上。 Σ(各病级值×该级株数) 最终病情指数 = ———————————— ×100 最高病级值×调查株数 防治效果计算:按防治区与对照区(不防治区)的病情进行比较,一般要在施药前后 各进行一次病情指数调查,施药若干天后,再进行一次药效调查,计算防治效果。 相对防效= 对照区病情指数 对照区病情指数-防治区病情指数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