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 (全部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只交答题卡) 、积累与运用:(25分) 1.请将下面的句子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中。(2分) 阳光、健康、和谐、发展 2.下面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组是()(3分) A.眩目(xuan)涟漪(yi)倏地(shu)摇曳(ye) B.参差(can)谛听(di)安谧(mi)篝火(gou) C.璀璨(cαn)喧嚣(xuan)娴熟(xian)斑斓(lan) D.烙印(1ao)深湛(zhan)潸然(shan)浣妆(hudn) 3.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瞬息万变首屈一指 不可阻挡 脍灸人口 B.超凡脱俗青葱可爱 分道扬镳 稍纵即逝 C.潸然泪下尾尾动听白雪皑皑张灯结彩 D.争先恐后重峦叠障如诉如泣 柳暗花明 4.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成熟的麦穗在阳光下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忙碌的蜜蜂在田 野里采集花粉,那是在教我们:柔弱的水珠在四季轮回中滴穿顽石,那是 在教我们 A.谦虚勤劳坚韧 B.谦让勤劳坚强 C.谦让勤 俭坚韧 D.谦虚勤俭坚强 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 (全部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只交答题卡)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请将下面的句子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中。(2 分) 阳光、健康、和谐、发展 2.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组是( )(3 分) A. 眩.目(xuàn) 涟漪.(yī) 倏.地(shū) 摇曳.(yè) B. 参.差(cān) 谛.听(dì) 安谧.(mì) 篝.火(gōu) C. 璀璨.(càn) 喧.嚣(xuān) 娴.熟(xián) 斑斓.(lán) D. 烙.印(lào) 深湛.(zhàn) 潸.然(shān) 浣.妆(huàn) 3.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瞬息万变 首屈一指 不可阻挡 脍灸人口 B.超凡脱俗 青葱可爱 分道扬镳 稍纵即逝 C.潸然泪下 尾尾动听 白雪皑皑 张灯结彩 D.争先恐后 重峦叠障 如诉如泣 柳暗花明 4. 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成熟的麦穗在阳光下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 ;忙碌的蜜蜂在田 野里采集花粉,那是在教我们 ;柔弱的水珠在四季轮回中滴穿顽石,那是 在教我们 。 A.谦虚 勤劳 坚韧 B.谦让 勤劳 坚强 C.谦让 勤 俭 坚韧 D.谦虚 勤俭 坚强 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
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 ②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 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 石缝中渗出来 ③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 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 ④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⑤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 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A、①②③④⑤B、③①④②⑤C、③④①②⑤D、①③②⑤④ 6.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巴东三峡》是一篇游记,作者刘大杰记叙了自己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 到的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B、《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消息,它用“特写镜头”的手法集中描写 了英方撤离香港的整个过程,表达中国人民在香港回归后的欣喜之情 C、《周庄水韵》的作者是赵丽宏,是当代作家,本文选自《散文选刊》(2000 年第7期)。 D、新闻是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包括消息、通讯、特 写、电视新闻等,主要特征是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7.走近名著。(4分) (1)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写出A、B对应的人物。(2分) A.他一一-禁军教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 B.他——-郓城押司,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 A中他是 (2)请从下列故事情节中,选出对鲁滨逊的经历表述有误的一项( 分) A.在从巴西到非洲贩卖黑奴的途中,他遇到了很大的风暴,被刮到荒岛上幸存 下来
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 ②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 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 石缝中渗出来。 ③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 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 ④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⑤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 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④②⑤ C、③④①②⑤ D、①③②⑤④ 6.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巴东三峡》是一篇游记,作者刘大杰记叙了自己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 到的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B、《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消息,它用“特写镜头”的手法集中描写 了英方撤离香港的整个过程,表达中国人民在香港回归后的欣喜之情。 C、《周庄水韵》的作者是赵丽宏,是当代作家,本文选自《散文选刊》(2000 年第 7 期)。 D、新闻是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包括消息、通讯、特 写、电视新闻等,主要特征是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7. 走近名著。(4 分) (1)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写出 A、B 对应的人物。(2 分) A.他---禁军教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 B.他---郓城押司,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 A 中他是 ,B. 。 (2)请从下列故事情节中,选出对鲁滨逊的经历表述有误的一项( )(2 分) A.在从巴西到非洲贩卖黑奴的途中,他遇到了很大的风暴,被刮到荒岛上幸存 下来
B.他从叛变的船员手中解救了落难的船长,并随船长一道返回英国。 C.航海遭遇风暴后,他游到岸边沉沉睡去,醒来时发现自己已被捆住,看到身 上有许多小人。 D.他到非洲去贩卖小玩意儿和零碎杂货赚了一笔钱,这使他发财的欲望更强烈 了 8.综合性学习一一让我们携手参与“光盘行动”。(4分) 今年1月16日,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推行“光盘行动”,倡议市民在饭店 就餐时将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光盘”离开饭店,形成人人节约的好风气。 这一倡议通过腾讯微博平台发出后,立即引起关注。 “光盘行动”腾讯微博平台关注度统计图 (1)根据左侧图表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2)请你也发一条微博,发表你对“光盘行动”的看法。(不少于15字)(2分) 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选文,完成9~13题。(5分)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①不受。其弟曰:“夫子嗜鱼 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②人之色:有 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 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夫恃人 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已之自为也。 《初潭集·廉勤相》 注释:①公仪子:对公仪休的尊称。②下人:退让人,不敢要求别人
B.他从叛变的船员手中解救了落难的船长,并随船长一道返回英国。 C.航海遭遇风暴后,他游到岸边沉沉睡去,醒来时发现自己已被捆住,看到身 上有许多小人。 D.他到非洲去贩卖小玩意儿和零碎杂货赚了一笔钱,这使他发财的欲望更强烈 了。 8. 综合性学习——让我们携手参与“光盘行动”。(4 分) 今年 1 月 16 日,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推行“光盘行动”,倡议市民在饭店 就餐时将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光盘”离开饭店,形成人人节约的好风气。 这一倡议通过腾讯微博平台发出后,立即引起关注。 “光盘行动”腾讯微博平台关注度统计图 (l)根据左侧图表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 分) (2)请你也发一条微博,发表你对“光盘行动”的看法。(不少于 15 字)(2 分) 二、阅读理解(35 分) (一)阅读选文,完成 9~13 题。(5 分)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①不受。其弟曰:“夫子嗜鱼 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②人之色;有 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 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夫恃人 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已之自为也。” 《初潭集·廉勤相》 注释:①公仪子:对公仪休的尊称。 ②下人:退让人,不敢要求别人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①公仪休相鲁而嗜鱼 ②故不受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 1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一处)(1分)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 (二)阅读选文,完成12~16题。(15分) 韭菜饺子 徐立新 ①儿子回乡下的老家看父母,但只能在家待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5点半就 要走,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儿子跟母亲坐在老房里一直聊到深夜。 ②临睡前,儿子有些遗憾地说:“妈,这次太匆忙,等下次有空,我一定在 家多待几天陪陪您,还要吃小时您亲手包的韭菜饺子,那个味道太好了,我一直 都想着呢。” ③之后,儿子便到里屋睡觉了,可母亲却没了睡意,她走到另一间屋,叫醒 已经睡下的父亲,说:“老头子,你赶紧起来,去问问谁家菜园里有韭菜,跟他 打个招呼,割点儿回来,娃想吃韭菜饺子了,我得给他做。” ④躺在床上的父亲一听,立即明白,连说:“好,好。”然后迅速穿上衣服, 下了床。母亲又说:“老头子,你动静小些,别吵醒了娃,他明早还要走呢。” ⑤父亲再次“嗯”了两声,然后别上一把菜刀,悄悄打开大门,出去了。 ⑥此时,正是初冬的深夜,外面很寒冷。 ⑦父亲开始在村子里挨家挨户敲门,借割他们菜园里的韭菜,冬日,菜园里 韭菜很少,好在敲了数十家门后终于找到了 ⑧村里各家各户的菜园都离村子很远,加上夜路不好走,等父亲割完韭菜回 家已是夜里11点多了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 分) ①公仪休相.鲁而嗜鱼 ②故.不受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 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 11.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一处)(1 分) 公 仪 休 相 鲁 而 嗜 鱼 一 国 争 买 鱼 而 献 之 (二)阅读选文,完成 12~16 题。(15 分) 韭菜饺子 徐立新 ①儿子回乡下的老家看父母,但只能在家待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 5 点半就 要走,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儿子跟母亲坐在老房里一直聊到深夜。 ②临睡前,儿子有些遗憾地说:“妈,这次太匆忙,等下次有空,我一定在 家多待几天陪陪您,还要吃小时您亲手包的韭菜饺子,那个味道太好了,我一直 都想着呢。” ③之后,儿子便到里屋睡觉了,可母亲却没了睡意,她走到另一间屋,叫醒 已经睡下的父亲,说:“老头子,你赶紧起来,去问问谁家菜园里有韭菜,跟他 打个招呼,割点儿回来,娃想吃韭菜饺子了,我得给他做。” ④躺在床上的父亲一听,立即明白,连说:“好,好。”然后迅速穿上衣服, 下了床。母亲又说:“老头子,你动静小些,别吵醒了娃,他明早还要走呢。” ⑤父亲再次“嗯”了两声,然后别上一把菜刀,悄悄打开大门,出去了。 ⑥此时,正是初冬的深夜,外面很寒冷。 ⑦父亲开始在村子里挨家挨户敲门,借割他们菜园里的韭菜,冬日,菜园里 韭菜很少,好在敲了数十家门后终于找到了。 ⑧村里各家各户的菜园都离村子很远,加上夜路不好走,等父亲割完韭菜回 家已是夜里 11 点多了
⑨接下来,两位老人开始择韭菜,把两斤多韭菜择完、洗净后,差不多已经 是凌晨了 ⑩接下来是擀饺子皮,然后包馅。这一切如果是在明亮的灯光下完成,不需 要太长时间,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在手电筒的光亮下完成的一一两位老人怕开灯惊 扰了儿子的好梦。 ①这一切都做完是凌晨3点多,两位老人想了想,还有一会儿得煮饺子了, 干脆别睡了,给儿子烧点儿热乎的水,这样,他一起来就有热水洗脸 25点30分,儿子的手机闹铃准时响了,儿子从睡梦中醒来,一睁开眼睛, 便隐约闻到一股似曾相识的香味,这香味越来越浓,最后在厨房里达到了鼎盛- 一大锅韭菜饺子在翻滚呢。 ③3看到儿子,母亲连连说:“娃快趁热吃了吧,你最喜欢的韭菜饺子,吃过 再刷牙。”“是呀,先吃,先吃。”站在一旁的父亲帮母亲的腔,并立即将饺子 盛进碗里,双手递到儿子的面前。 040儿子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话,父亲和母亲就当真了,两 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竟然为了饺子一夜未眠 ⑤5那是一碗滚烫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香,吃得儿子想哭。(摘自《安徽 青年报》有删改)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13.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3分) 14.文中描写了怎样的一对父母?请简要概括。(3分) 15.文中最后一段写到“那是一碗滚烫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香,吃得儿子想 哭”,儿子想哭的原因有哪些?(3分)
⑨接下来,两位老人开始择韭菜,把两斤多韭菜择完、洗净后,差不多已经 是凌晨了。 ⑩接下来是擀饺子皮,然后包馅。这一切如果是在明亮的灯光下完成,不需 要太长时间,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在手电筒的光亮下完成的——两位老人怕开灯惊 扰了儿子的好梦。 ⑾这一切都做完是凌晨 3 点多,两位老人想了想,还有一会儿得煮饺子了, 干脆别睡了,给儿子烧点儿热乎的水,这样,他一起来就有热水洗脸。 ⑿5 点 30 分,儿子的手机闹铃准时响了,儿子从睡梦中醒来,一睁开眼睛, 便隐约闻到一股似曾相识的香味,这香味越来越浓,最后在厨房里达到了鼎盛— —一大锅韭菜饺子在翻滚呢。 ⒀看到儿子,母亲连连说:“娃快趁热吃了吧,你最喜欢的韭菜饺子,吃过 再刷牙。”“是呀,先吃,先吃。”站在一旁的父亲帮母亲的腔,并立即将饺子 盛进碗里,双手递到儿子的面前。 ⒁儿子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话,父亲和母亲就当真了,两 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竟然为了饺子一夜未眠。 ⒂那是一碗滚烫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香,吃得儿子想哭。(摘自《安徽 青年报》有删改)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 分) 13.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3 分) 14.文中描写了怎样的一对父母?请简要概括。(3 分) 15.文中最后一段写到“那是一碗滚烫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香,吃得儿子想 哭”,儿子想哭的原因有哪些?(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