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碎血濡。隶因绁之到县,具供杀客状。问其金,尚在,就家取之。因于橐中得 小籍,知其邑里姓字。令乃抵少年辟,而籍其橐归库。 犬复至令前吠不已,令因思曰:“客死,其家固在,此橐金安属?犬吠,将 无是乎?”乃复遣隶直往太原,此犬亦随去。既至,其家方知客死,又知橐金无 恙,大感恸。客有子,束装偕隶至,贼已瘐死狱中。令乃取橐验而付之。其犬仍 尾其子至,扶榇偕返,还往数千里,旅食肆宿,与人无异 论曰:夫人赴几在智,观变在忍。祸起仓卒,张皇震慑而不知所出,智不足 也;不忍忿忿之心,蹈义赴难,而规画疏略,志虽诚而谋卒无济,忍不足也。故 曰成事难。使犬当少年戕客之时,奋其牙齿以与贼角,糜身巨梃而不之避,烈矣, 然于客无补。衔哀茹痛,疾走控吁,而于贼之窟宅未能晓识,纵令当事怜而听我, 荒畦漫野,于何索之?冤难达,贼不可得也。唯明有报贼之心,而不骤起以骇之。 知县之可诉,而姑忍以候,逡巡追蹑以识其处,贼已在吾目中,而后走诉之。已 落吾彀中,而后奋怒于一啮,而仇可得,金可还,太原之问可通,而客之榇可以 归矣。其经营细稳不必痛之遽伸而务其忠之克济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子房豫让 诸人所不得遂而竟遂之者也。岂独狺讼公庭,旅走数千里外之奇且壮哉?夫人孰 不怀忠,而遇变则渝;孰不负才,而应猝则乱。智取其深,勇取其沉,以此临天 下事,何弗办焉?予既悲客,又甚羡客之有是犬也而胜人也。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曳至小桥水滨曳:拖、拉 B.顾无从得贼顾:只是 C.令乃抵少年辟辟:通“避”,指躲避之处 D.而遇变则渝渝:改变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经营细稳/不必痛之/遽伸而务/其忠之克济/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 /全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遂而竟遂之者也 B.其经营细稳不必痛之/遽伸而务其忠之/克济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子 房豫让诸人/所不得遂而竟遂之者也 C.其经营细稳不必/痛之遽伸而务/其忠之克济/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 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遂/而竟遂之者也 D.其经营细稳/不必痛之遽伸/而务其忠之克济/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 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遂/而竟遂之者也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原商人在回家途中被人谋财害命,他所救的一只狗两次到县衙报信求助, 最终带着衙役将罪犯捉拿归案 B.这只狗跟随中牟县衙役前往太原,然后跟随商人的儿子回到中牟县,又跟商 人的儿子一起返回太原,往返几千里,在旅店里吃住,跟人一样 C.作者认为,商人的仇能够报,钱能够追回,家人能够得知消息,灵柩能够运 回,这一切主要靠的是这只狗奋不顾身,与歹徒拼死搏斗。 D.作者视角独特。在整个事件中,他关注的主要不是义狗的知恩图报,而是义 狗的智慧谋略和隐忍沉稳;目的主要不是告诫人们如何“为人”,而是怎样“临 事 10.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犬见客死,阴尾少年至其家,识之,却诣县中。(4分)
衣碎血濡。隶因绁之到县,具供杀客状。问其金,尚在,就家取之。因于橐中得 小籍,知其邑里姓字。令乃抵少年辟,而籍其橐归库。 犬复至令前吠不已,令因思曰:“客死,其家固在,此橐金安属?犬吠,将 无是乎?”乃复遣隶直往太原,此犬亦随去。既至,其家方知客死,又知橐金无 恙,大感恸。客有子,束装偕隶至,贼已瘐死狱中。令乃取橐验而付之。其犬仍 尾其子至,扶榇偕返,还往数千里,旅食肆宿,与人无异。 论曰:夫人赴几在智,观变在忍。祸起仓卒,张皇震慑而不知所出,智不足 也;不忍忿忿之心,蹈义赴难,而规画疏略,志虽诚而谋卒无济,忍不足也。故 曰成事难。使犬当少年戕客之时,奋其牙齿以与贼角,糜身巨梃而不之避,烈矣, 然于客无补。衔哀茹痛,疾走控吁,而于贼之窟宅未能晓识,纵令当事怜而听我, 荒畦漫野,于何索之?冤难达,贼不可得也。唯明有报贼之心,而不骤起以骇之。 知县之可诉,而姑忍以候,逡巡追蹑以识其处,贼已在吾目中,而后走诉之。已 落吾彀中,而后奋怒于一啮,而仇可得,金可还,太原之问可通,而客之榇可以 归矣。其经营细稳不必痛之遽伸而务其忠之克济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子房豫让 诸人所不得遂而竟遂之者也。岂独狺讼公庭,旅走数千里外之奇且壮哉?夫人孰 不怀忠,而遇变则渝;孰不负才,而应猝则乱。智取其深,勇取其沉,以此临天 下事,何弗办焉?予既悲客,又甚羡客之有是犬也而胜人也。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曳至小桥水滨 曳:拖、拉 B.顾无从得贼 顾:只是 C.令乃抵少年辟 辟:通“避”,指躲避之处 D.而遇变则渝 渝:改变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经营细稳 / 不必痛之 / 遽伸而务 / 其忠之克济 / 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 / 全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 / 遂而竟遂之者也 B.其经营细稳不必痛之 / 遽伸而务其忠之 / 克济是荆轲聂政之所 / 不能全子 房豫让诸人/ 所不得遂而竟遂之者也 C.其经营细稳不必 / 痛之遽伸而务 / 其忠之克济 / 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 / 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遂 / 而竟遂之者也 D.其经营细稳 / 不必痛之遽伸 / 而务其忠之克济 / 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 / 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遂 / 而竟遂之者也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原商人在回家途中被人谋财害命,他所救的一只狗两次到县衙报信求助, 最终带着衙役将罪犯捉拿归案。 B.这只狗跟随中牟县衙役前往太原,然后跟随商人的儿子回到中牟县,又跟商 人的儿子一起返回太原,往返几千里,在旅店里吃住,跟人一样。 C.作者认为,商人的仇能够报,钱能够追回,家人能够得知消息,灵柩能够运 回,这一切主要靠的是这只狗奋不顾身,与歹徒拼死搏斗。 D.作者视角独特。在整个事件中,他关注的主要不是义狗的知恩图报,而是义 狗的智慧谋略和隐忍沉稳;目的主要不是告诫人们如何“为人”,而是怎样“临 事”。 10.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犬见客死,阴尾少年至其家,识之,却诣县中。(4 分)
(2)使犬当少年戕客之时,奋其牙齿以与贼角,糜身巨梃而不之避,烈矣,然 于客无补。(6分)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 卜者言当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殴之。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射, 勇冠三军。 崇宁四年,西夏骚动,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墙外,诸军乘之,夏人大败。俄复 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绍兴四年,是岁,金人与刘豫合兵,分道入侵。帝手札命世忠饬守备,图进取, 辞旨恳切。世忠受诏,感泣曰:“主忧如此,臣子何以生为!”遂自镇江济师, 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良臣疾驰去。世忠度良臣 已出境,即上马令军中曰:“视吾鞭所向。”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 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 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 军乱,吾军迭进。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 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 捷闻,群臣入贺,帝曰:“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沈与求曰:“自建炎 以来,将士未尝与金人迎敌一战,今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帝曰:“第 优赏之。”于是部将董旼、陈桷、解元、呼延通等皆峻擢有差, 世忠尝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岳 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独世忠怒桧。又抵排和议,触桧尤多,或劝止之,世 忠曰:“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 嗜义轻财,赐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然知人善奖用,成闵、解元 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行伍,秉将旄,皆其部曲云。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 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晚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 《宋史·韩世忠传》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年鸷勇绝人 绝:超过 B.俾统制解元守高邮俾:使,让 C.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绐:等到 D.秉将旄,皆其部曲云秉:持,拿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 大溃 B.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 溃C溃 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 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 众大溃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世忠早年勇猛过人,占卜的人说他将官至三公,世忠认为侮辱了自己,而 将其痛打一顿。后来,他凭借勇猛和骑马射箭技艺髙超而使自己勇冠三军
(2)使犬当少年戕客之时,奋其牙齿以与贼角,糜身巨梃而不之避,烈矣,然 于客无补。(6 分) 06.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 卜者言当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殴之。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射, 勇冠三军。 崇宁四年,西夏骚动,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墙外,诸军乘之,夏人大败。俄复 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绍兴四年,是岁,金人与刘豫合兵,分道入侵。帝手札命世忠饬守备,图进取, 辞旨恳切。世忠受诏,感泣曰:“主忧如此,臣子何以生为!”遂自镇江济师, 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良臣疾驰去。世忠度良臣 已出境,即上马令军中曰:“视吾鞭所向。”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 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 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 军乱,吾军迭进。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 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 捷闻,群臣入贺,帝曰:“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沈与求曰:“自建炎 以来,将士未尝与金人迎敌一战,今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帝曰:“第 优赏之。” 于是部将董旼、陈桷、解元、呼延通等皆峻擢有差。 世忠尝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岳 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独世忠怒桧。又抵排和议,触桧尤多,或劝止之,世 忠曰:“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 嗜义轻财,赐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然知人善奖用,成闵、解元、 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行伍,秉将旄,皆其部曲云。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 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晚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 《宋史•韩世忠传》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年鸷勇绝人 绝:超过 B.俾统制解元守高邮 俾:使,让 C.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 绐:等到 D.秉将旄,皆其部曲云 秉:持,拿 8.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 大溃 B.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 溃 C.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 溃 D.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 众大溃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世忠早年勇猛过人,占卜的人说他将官至三公,世忠认为侮辱了自己,而 将其痛打一顿。后来,他凭借勇猛和骑马射箭技艺高超而使自己勇冠三军
B.世忠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金人和刘豫的合兵,沉着镇定, 巧用计策,在途中设伏,经过激战几个回合,金兵伤亡惨重 C.世忠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尤其是同金的作战,整个朝野都给世忠很高的评价,其部下也受到了嘉奖 D.世忠为官正派,告诫家人不要忘忠。在岳飞蒙冤这一事件上,不肯依附丞相 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世忠这个人还轻财好义,把自己收到的租税分给 了各户百姓。 10.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6分) 译文 (2)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4分) 译文 吴汝纶传 赵尔巽 吴汝纶,字挚父,桐城人。少贫力学,尝得鸡卵一,易松脂以照读。好文出天性, 早著文名。同治四年进士,用内阁中书。曾国藩奇其文,留佐幕府,久乃益奇之, 尝以汉祢衡相拟。旋调直隶,参李鸿章幕。时中外大政常决于国藩、鸿章二人, 其奏疏多出汝纶手 寻出补深州,丁外内艰。服除,补冀州。其治以教育为先,不惮贵势,籍深州诸 村已废学田为豪民侵夺者千四百余亩入书院,资膏火。聚一州三县高材生亲教课 之,民忘其吏,推为大师。会以忧去,豪民至交通御史以坏村学劾奏,还其田 及莅冀川,仍锐意兴学,深、冀二州文教斐然冠畿辅。又开冀、衡六十里之渠, 泄积水于滏①,以溉田亩,便商旅。时时求其士之贤有文者礼先之,得十许人。 月一会书院,议所施为兴革于民便不便,率不依常格。 鸿章素重其人,延主莲池讲席。其为教,一主乎文,以为:“文者,天地之至精 至粹,吾国所独优。语其实用,则欧、美新学尚焉。博物格致机械之用,必取资 于彼,得其长乃能共竞。旧法完且好,吾犹将革新之,况其窳②败不可复用 其勤勤导诱后生,常以是为说。尝乐与西士游,而日本之慕文章者,亦踔海来请 业。会朝旨开大学堂于京师,管学大臣张百熙奏荐汝纶加五品卿衔总教务,辞不 获,则请赴日本考学制。既至其国,上自君、相及教育名家,妇孺学子,皆备礼 接款,求请题咏,更番踵至。旋返国,先乞假省墓,兴办本邑小学堂。规制粗立, 遽以疾卒,年六十四。 汝纶为学,由训诂以通文辞,无古今,无中外,唯是之求。自群经子史、周、秦 故籍,以下逮近世方、姚诸文集,无不博求慎取,穷其原而竞其委。著有《易说》 二卷、《写定尚书》一卷、《尚书故》三卷、《夏小正私笺》一卷、《文集》四 卷、《诗集》一卷、《深州风土记》二十二卷,及点勘诸书,皆行于世。 (选自《清史稿·吴汝纶传》,有别节) 【注】:①滏(瑣),滏阳河,水名,在河北省。②窳(y),(事物)恶劣 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寻出补深州,丁外内艰寻:不久 B.议所施为兴革于民便不便,率不依常格率:率先 C.会朝旨开大学堂于京师会:适逢
B.世忠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金人和刘豫的合兵,沉着镇定, 巧用计策,在途中设伏,经过激战几个回合,金兵伤亡惨重。 C.世忠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尤其是同金的作战,整个朝野都给世忠很高的评价,其部下也受到了嘉奖。 D.世忠为官正派,告诫家人不要忘忠。在岳飞蒙冤这一事件上,不肯依附丞相 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世忠这个人还轻财好义,把自己收到的租税分给 了各户百姓。 10.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6 分) 译文: (2) 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4 分) 译文: 07. 吴汝纶传 赵尔巽 吴汝纶,字挚父,桐城人。少贫力学,尝得鸡卵一,易松脂以照读。好文出天性, 早著文名。同治四年进士,用内阁中书。曾国藩奇其文,留佐幕府,久乃益奇之, 尝以汉祢衡相拟。旋调直隶,参李鸿章幕。时中外大政常决于国藩、鸿章二人, 其奏疏多出汝纶手。 寻出补深州,丁外内艰。服除,补冀州。其治以教育为先,不惮贵势,籍深州诸 村已废学田为豪民侵夺者千四百余亩入书院,资膏火。聚一州三县高材生亲教课 之,民忘其吏,推为大师。会以忧去,豪民至交通御史以坏村学劾奏,还其田。 及莅冀川,仍锐意兴学,深、冀二州文教斐然冠畿辅。又开冀、衡六十里之渠, 泄积水于滏①,以溉田亩,便商旅。时时求其士之贤有文者礼先之,得十许人。 月一会书院,议所施为兴革于民便不便,率不依常格。 鸿章素重其人,延主莲池讲席。其为教,一主乎文,以为:“文者,天地之至精 至粹,吾国所独优。语其实用,则欧、美新学尚焉。博物格致机械之用,必取资 于彼,得其长乃能共竞。旧法完且好,吾犹将革新之,况其窳②败不可复用。” 其勤勤导诱后生,常以是为说。尝乐与西士游,而日本之慕文章者,亦踔海来请 业。会朝旨开大学堂于京师,管学大臣张百熙奏荐汝纶加五品卿衔总教务,辞不 获,则请赴日本考学制。既至其国,上自君、相及教育名家,妇孺学子,皆备礼 接款,求请题咏,更番踵至。旋返国,先乞假省墓,兴办本邑小学堂。规制粗立, 遽以疾卒,年六十四。 汝纶为学,由训诂以通文辞,无古今,无中外,唯是之求。自群经子史、周、秦 故籍,以下逮近世方、姚诸文集,无不博求慎取,穷其原而竞其委。著有《易说》 二卷、《写定尚书》一卷、《尚书故》三卷、《夏小正私笺》一卷、《文集》四 卷、《诗集》一卷、《深州风土记》二十二卷,及点勘诸书,皆行于世。 (选自《清史稿·吴汝纶传》,有别节) 【注】:①滏(fǔ),滏阳河,水名,在河北省。②窳(yǔ),(事物)恶劣; 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寻出补深州,丁外内艰 寻:不久 B.议所施为兴革于民便不便,率不依常格 率:率先 C.会朝旨开大学堂于京师 会:适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