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一语言之语言艺术 考点精析 角度一:炼字类的考察 炼字中要炼的字就是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 来的一两个关键字。 1.常见的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两个)字,为什么?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词),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赏析。 (3)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什么地方? (4)将某联中的某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 (5)请结合诗句评价某字的艺术效果。 2.真题感知 减字木兰花 向子①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 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①向子,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 要分析。 【解析】鉴赏诗歌的语言要能体现出诗人所用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依托诗句展 开联想,体味语言的妙处。“斜红叠翠”使用借代手法,以“红”代花,以“翠 代叶,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个“斜”字,写出花朵娇柔多姿、毫无呆板 之态,一个“叠”字,则强调了叶片争茂繁密的长势 【答案】“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 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 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3.【典型例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题:第三句“一看肠一断”,“看”看似寻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真切地表 现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看”在诗中是“回望”的意思(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 还频频地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人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 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想看的形象(步骤二)。着一“看”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 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举一反三】 春日 南宋]吴锡畴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鉴赏诗歌---语言之语言艺术 考点精析 角度一:炼字类的考察 炼字中要炼的字就是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 来的一两个关键字。 1. 常见的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两个)字,为什么?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词),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赏析。 (3)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什么地方? (4)将某联中的某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 (5)请结合诗句评价某字的艺术效果。 2.真题感知: 减字木兰花 向子 ①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 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 ①向子,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 要分析。 【解析】 鉴赏诗歌的语言要能体现出诗人所用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依托诗句展 开联想,体味语言的妙处。“斜红叠翠”使用借代手法,以“红”代花,以“翠” 代叶,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个“斜”字,写出花朵娇柔多姿、毫无呆板 之态,一个“叠”字,则强调了叶片争茂繁密的长势。 【答案】 “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 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 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3. 【典型例题】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题:第三句“一看肠一断”,“看”看似寻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真切地表 现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看”在诗中是“回望”的意思(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 还频频地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人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 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想看的形象(步骤二)。着一“看”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 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举一反三】 春日 [南宋]吴锡畴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 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 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问题: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 【答案】:逆,迎接之意,私人,偏爱之意。这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田园 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主人公的亲昵之状,曲折而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原生 的喜爱之情。这两字写活了田园,深化了人物性格 【归纳小结】 ①解题步骤 步骤一,解释:语境义+技巧 步骤二,描述:抓对象,明特点。 步骤三,作用:情感(内容)+术语 解题格式: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②答题模板: 这个字的意思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具体生动(生动形象、精妙传神)地写出 了形象(景色),烘托了意境,表达了情感。(有何艺术作用) 【随堂演练】 (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①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 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解析】“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是一种生在浅水中的水草,“蓼” 也是一种水边生长的草,味辛辣。一“白”一“红”,色彩鲜艳,相映成趣,勾 勒出一幅恬美幽静、令人心醉的美景图。“蓑”比喻为新绿,新颖别致;“映” 字体物精妙,令人怡悦 【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 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红蓼相映衬, 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2)阅读下面的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 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 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问题: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 【答案】:逆,迎接之意,私人,偏爱之意。这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田园 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主人公的亲昵之状,曲折而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原生 的喜爱之情。这两字写活了田园,深化了人物性格。 【归纳小结】 ① 解题步骤: 步骤一,解释:语境义+技巧 步骤二,描述:抓对象,明特点。 步骤三,作用:情感(内容)+术语 解题格式: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②答题模板: 这个字的意思是 ,运用了什么手法,具体生动(生动形象、精妙传神)地写出 了 形象(景色),烘托了 意境,表达了 情感。(有何艺术作用) 【随堂演练】 (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① 陆 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 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 ①本词写于作者 54 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解析】 “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 ”是一种生在浅水中的水草,“蓼” 也是一种水边生长的草,味辛辣。一“白”一“红”,色彩鲜艳,相映成趣,勾 勒出一幅恬美幽静、令人心醉的美景图。“蓑”比喻为新绿,新颖别致;“映” 字体物精妙,令人怡悦。 【答案】 “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 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红蓼相映衬, 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2)阅读下面的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题: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 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 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第三联上下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喧闹的泉声遇“危石” 而哽咽,温暖的日色因树林的幽深而变冷。这“咽”和“冷”充分点明和突出了 深山的特点,烘托出幽静、悠远的冷清气氛。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现愿 意远离世俗欲念的隐士情怀。 角度二:炼句类的考查 古人写诗讲究构思,往往一句话就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全诗的思想,即所 谓的炼句。赏析炼句,就是抓住诗歌中关键的句子进行品味,分析其在全诗的结 构、表情达意、升华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典型例题】 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问题: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答案】: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 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 称赞山泉作了铺垫(步骤一)。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 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 的奇观(步骤二)。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步骤三)。 【举一反三】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①赖:依赖,凭借。②豁我怀:使我开怀、振奋;豁,舒展 (1)“数峰清瘦出云来”是公认的全诗最精彩的一句,这一句妙在何处?“清 瘦”有何精神内涵? 【答案】:(1)高峻的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作者运用拟人手法,以“清 瘦”形容嵩山,仿佛一位清高孤傲之人从云端呈现出来。造语新奇:;(2)一个 “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 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清瘦”表现力作者清高独立、孤绝脱俗的精神气质。 【答题步骤】 第一步,抓住突出的一点(技巧或内容)简析 第二步,解读诗句的内涵,结合诗句的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如有传神的字,要 着重分析。 第三步,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内容、表达的情感 第四步,按题目的要求整合答案,然后细心检查答案
问题: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 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 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第三联上下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喧闹的泉声遇“危石” 而哽咽,温暖的日色因树林的幽深而变冷。这“咽”和“冷”充分点明和突出了 深山的特点,烘托出幽静、悠远的冷清气氛。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现愿 意远离世俗欲念的隐士情怀。 角度二:炼句类的考查 古人写诗讲究构思,往往一句话就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全诗的思想,即所 谓的炼句。赏析炼句,就是抓住诗歌中关键的句子进行品味,分析其在全诗的结 构、表情达意、升华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典型例题】 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 山 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问题: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答案】: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 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 称赞山泉作了铺垫(步骤一)。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 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 的奇观(步骤二)。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步骤三)。 【举一反三】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①赖:依赖,凭借。②豁我怀:使我开怀、振奋;豁,舒展。 (1)“数峰清瘦出云来”是公认的全诗最精彩的一句,这一句妙在何处?“清 瘦”有何精神内涵? 【答案】:(1)高峻的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作者运用拟人手法,以“清 瘦”形容嵩山,仿佛一位清高孤傲之人从云端呈现出来。造语新奇;(2)一个 “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 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清瘦”表现力作者清高独立、孤绝脱俗的精神气质。 【答题步骤】 第一步,抓住突出的一点(技巧或内容)简析。 第二步,解读诗句的内涵,结合诗句的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如有传神的字,要 着重分析。 第三步,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内容、表达的情感。 第四步,按题目的要求整合答案,然后细心检查答案
【答题模板】 表达技巧+内容+作用(结构和主旨) 【特别提醒】解读关键诗句,包括诗句的含意、色彩、情致、效果等方面,要结 合诗句中的词语,尤其是注意诗句中精当的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语的运 用,另外还要注意诗句的语法现象以及修辞方法等 【随堂演练】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 ②箨(tuo):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 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解析】“色侵书帙晚”一句是描写竹影的,句中“侵”与“晚”最具特色, “侵”写出竹影随光线移动逐渐扩大之态,“晚”也是侧重于光线之暗,是竹影 使人产生的错觉 【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 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写出了竹阴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角度三:语言特色(风格)类考查 所谓语言特色(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 个性。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 风格。鉴赏语言风格,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 析,要记忆一些常用术语,如沉郁顿挫、绮丽典雅、清新质朴、简洁明快、雄奇 奔放、悲慨沉郁等,以便表述恰当,答题规范 1、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②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③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此诗的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 音,显示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 打起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 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举一反三】 征人怨 柳中庸
【答题模板】 表达技巧 + 内容 +作用(结构和主旨) 【特别提醒】解读关键诗句,包括诗句的含意、色彩、情致、效果等方面,要结 合诗句中的词语,尤其是注意诗句中精当的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语的运 用,另外还要注意诗句的语法现象以及修辞方法等。 【随堂演练】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唐]杜 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 ②箨(tuò):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 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解析】 “色侵书帙晚”一句是描写竹影的,句中“侵”与“晚”最具特色, “侵”写出竹影随光线移动逐渐扩大之态,“晚”也是侧重于光线之暗,是竹影 使人产生的错觉 【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 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写出了竹阴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角度三:语言特色(风格)类考查 所谓语言特色(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 个性。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 风格。鉴赏语言风格,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 析,要记忆一些常用术语,如沉郁顿挫、绮丽典雅、清新质朴、简洁明快、雄奇 奔放、悲慨沉郁等,以便表述恰当,答题规范。 1、 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②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③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此诗的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 音,显示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 打起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 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举一反三】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案】:此时语言特点是慷慨悲凉。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黑河、黑山 等边塞地名写征人的戍边马策及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马策、刀环虽小而 微,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的联想,我们不仅看到了征戍之地的苦寒与荒 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征人的怨情也跃然纸上。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准确的词语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质朴无华、明白晓畅、委 婉含蓄、雄浑奔放、简练生动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多指诗的语言 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涵着深意。 委婉含蓄的语言风格表现在诗作中是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让读者自己展开 想象,通过思考而有所得。所以,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诗的特点选用恰当的词语进 行概括。 (2)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要依据具体的题目要求而定) 【答题模板】 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如×××,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 感 【随堂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问题:这首诗在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明特色)第一句的桑无叶,土生景中带情, 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雨使管弦受潮而 享乐。(例证)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中,溢于诗外。(析 情感) 附常见诗人的语言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髙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质朴清新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沉郁悲壮 苏轼的豪放旷达,辛弃疾的慷慨悲壮郊寒岛瘦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 专题教案(教师版) 、考纲分析: 1、对内容、主题的评价 2、对思想情感的评价 3、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理解诗歌内容的方法 看标题(序、注)《观书有感》 2.析句尾《枫桥夜泊》“夜半钟声到客船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案】:此时语言特点是慷慨悲凉。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黑河、黑山 等边塞地名写征人的戍边马策及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马策、刀环虽小而 微,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的联想,我们不仅看到了征戍之地的苦寒与荒 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征人的怨情也跃然纸上。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准确的词语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质朴无华、明白晓畅、委 婉含蓄、雄浑奔放、简练生动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多指诗的语言 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涵着深意。 委婉含蓄的语言风格表现在诗作中是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让读者自己展开 想象,通过思考而有所得。所以,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诗的特点选用恰当的词语进 行概括。 (2)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要依据具体的题目要求而定) 【答题模板】 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如×××,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 感。 【随堂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问题:这首诗在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明特色)第一句的桑无叶,土生景中带情, 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雨使管弦受潮而 享乐。(例证)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中,溢于诗外。(析 情感) 附常见诗人的语言风格 :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质朴清新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沉郁悲壮 苏轼的豪放旷达,辛弃疾的慷慨悲壮 郊寒岛瘦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 专题教案(教师版) 一、考纲分析: 1、 对内容、主题的评价 2、 对思想情感的评价 3、 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二、理解诗歌内容的方法: 1.看标题(序、注)《观书有感》 2.析句尾《枫桥夜泊》“夜半钟声到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