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朱光潜 (1897—1986) 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 文艺理论家,我国现代美学 奠基者之一。笔名孟实、孟 石,先后就读于6所大学。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教育 系,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 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 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 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教授、 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代表作 有:《文艺心理学》、《谈清代桐城派:方 文学》、《西方美学史》等刘大櫆、姚鼐
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 文艺理论家,我国现代美学 奠基者之一。笔名孟实、孟 石,先后就读于6所大学。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教育 系,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 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 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 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教授、 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代表作 有:《文艺心理学》、《谈 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朱光潜 ( 1897—1986) 清代桐城派:方苞、 刘大櫆、姚鼐
地灵人杰 安徽桐城一→派教文家(代) 方刘姚 苞大霸 櫆 文章特点:简洁,朱光潜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 学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
方 苞 刘 大 櫆 姚 鼐 文章特点:简洁,朱光潜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 学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
“咬文嚼字”释义 义项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义项B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义项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辨。 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 地咬文嚼字。(A)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 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B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O ●那么,本课中的“咬文嚼字”指的是什么? (学完课文后再思考回答)
➢“咬文嚼字”释义 义项A 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义项B 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义项C 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例 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 地咬文嚼字 。( )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 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C) B A 那么,本课中的“咬文嚼字”指的是什么? (学完课文后再思考回答)
流弊 滋生的或相沿而成的弊端 尺牍: 书信。 锱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 都十分计较 推陈翻新 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 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流弊: 尺牍: 锱铢必较: 推陈翻新: 滋生的或相沿而成的弊端。 书信。 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 都十分计较。 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 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先不看课文,我们尝试咬文嚼字一番。请看下面四则材料 材料一: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2、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比较这组句子中的上下两句,说说在用字上有什么变化?在 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区别? 材料二:1、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 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2、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3、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一—这三则材料将的都是李广射虎的故事,第一则里有多个“石” 另外两则里都只有一个“石”,你认为哪个写得好?为什么? 材料三:1、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2、鸟宿池边树,僧 敲月下门。 -韩愈修改了哪个字,你认为谁的好? 材料四:1、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2、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 泉。/3、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这三句都是说苏轼在无锡惠山品茶一事,比较这三句,那一句 更富有文学色彩?试说明理由
先不看课文,我们尝试咬文嚼字一番。请看下面四则材料: 材料一: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2、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比较这组句子中的上下两句,说说在用字上有什么变化?在 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区别? 材料二: 1、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 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2、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3、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这三则材料将的都是李广射虎的故事,第一则里有多个“石”, 另外两则里都只有一个“石”,你认为哪个写得好?为什么? 材料三:1、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 2、鸟宿池边树,僧 敲月下门。 -----韩愈修改了哪个字,你认为谁的好? 材料四:1、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 2、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 泉。//3、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这三句都是说苏轼在无锡惠山品茶一事,比较这三句,那一句 更富有文学色彩?试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