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C》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总学时:48 讲授学时:48 实验学时:0 学分:3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医学检验、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运动人体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有机化学是生物、运动人体、医学等各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是生物、医学 等各专业其它基础课、专业课(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的基础。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认识有机化学与生物、人体、医学以及社 会科学的相互联系,并为后续基础课、专业课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1学时) 教学内容: 1.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1.2共价键1.3分子的极性和分之间的作用力 1.4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反应类型1.5有机酸碱概念 1.6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步骤与方法 教学要求: 1.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2.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5学时) 教学内容: 2.1烷烃2.2环烷烃 教学要求: L.了解s3杂化与烷烃的结构,了解构造异构。2.掌握普通命名法与系统命名法 3.草握烷经的构象异构 4.了解烷烃的物理性质,掌握烷烃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卤代反应、自由基的稳定 性)。5.学握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环烷烃结构,掌握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 (6学时) 教学内容: 3.1烯烃3.2炔烃 教学要求: 1.了解烯烃的结构,掌握烯烃的命名和立体异构。 2.了解烯烃的物理性质,掌握烯烃化学性质(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诱导效应 3.掌握共轭二烯烃的结构与共轭效应,掌握共轭二烯烃的性质(加成反应、双烯合 成)
《有机化学C》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总学时:48 讲授学时:48 实验学时:0 学分:3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医学检验、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运动人体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有机化学是生物、运动人体、医学等各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是生物、医学 等各专业其它基础课、专业课(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的基础。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认识有机化学与生物、人体、医学以及社 会科学的相互联系,并为后续基础课、专业课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1 学时) 教学内容: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2 共价键 1.3 分子的极性和分之间的作用力 1.4 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反应类型 1.5 有机酸碱概念 1.6 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步骤与方法 教学要求: 1.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2.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5 学时) 教学内容: 2.1 烷烃 2.2 环烷烃 教学要求: 1.了解 sp3 杂化与烷烃的结构,了解构造异构。2.掌握普通命名法与系统命名法。 3.掌握烷烃的构象异构。 4.了解烷烃的物理性质,掌握烷烃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卤代反应、自由基的稳定 性)。5.掌握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环烷烃结构,掌握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 (6 学时) 教学内容: 3.1 烯烃 3.2 炔烃 教学要求: 1.了解烯烃的结构,掌握烯烃的命名和立体异构。 2.了解烯烃的物理性质,掌握烯烃化学性质(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诱导效应。 3.掌握共轭二烯烃的结构与共轭效应,掌握共轭二烯烃的性质(加成反应、双烯合 成)
4了解炔烃的结构,掌握炔烃的命名 5.了解炔烃的物理性质,掌握炔烃化学性质(炔氢酸性、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四章:芳香烃 (4学时) 教学内容: 4.1苯及其同系物4.2稠环芳香烃4.3芳香性:uckel规则 牧学要求: 1.了解芳香烃的分类,掌握苯的结构,掌握苯及其同系物的命名。 2.了解单环芳香烃的物理性质,掌握化学性质(亲电取代、侧链烃基反应),掌握 定位效应。 3.了解稠环芳香烃萘、蒽、菲等,掌握休克尔规则。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五章:立体化学基础:手性分子 4学时) 教学内容: 5.1手性分子和对映体5.2费歇尔投影式5.3旋光性5.4外消旋体 5.5非对映体和内消旋化合物5.6构型标记法5.7无手性碳原子的对映体 5.8外消旋体的拆分5.9手性分子的形成和生物作用 教学要求: 1.了解手性分子和对映异构,平面偏振光和旋光性和比旋光度,掌握Fischer投影 2.了解外消旋体、非对映体和内消旋化合物,掌握/S构型标记法,含一个、二个 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3.了解无手性碳原子的对映体,了解外消旋体的拆分以及手性分子的形成和生物作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六章:卤代烃 (4学时) 教学内容: 6.1分类和命名6.2物理性质6.3化学性质 教学要求: 1.了解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2.了解卤代烃的物理性质,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和历程、消除反 应、不饱和卤代烃的取代反应、与金属镁的反应)。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七章:醇、硫醇、酚 (4学时) 教学内容: 7.1醇7.2硫醇7.3酚 教学要求: 1.了解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了解醇的物理性质,掌握醇的化学性质(与金属钠 反应、与无机含氧酸的酯化反应、脱水反应和氧化反应)。 2.了解硫醇的结构与命名,掌握硫醇的化学性质(弱酸性、与重金属作用和氧化反
4.了解炔烃的结构,掌握炔烃的命名。 5.了解炔烃的物理性质,掌握炔烃化学性质(炔氢酸性、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四章:芳香烃 (4 学时) 教学内容: 4.1 苯及其同系物 4.2 稠环芳香烃 4.3 芳香性:Huckel 规则 教学要求: 1.了解芳香烃的分类,掌握苯的结构,掌握苯及其同系物的命名。 2.了解单环芳香烃的物理性质,掌握化学性质(亲电取代、侧链烃基反应),掌握 定位效应。 3.了解稠环芳香烃萘、蒽、菲等,掌握休克尔规则。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五章:立体化学基础:手性分子 (4 学时) 教学内容: 5.1 手性分子和对映体 5.2 费歇尔投影式 5.3 旋光性 5.4 外消旋体 5.5 非对映体和内消旋化合物 5.6 构型标记法 5.7 无手性碳原子的对映体 5.8 外消旋体的拆分 5.9 手性分子的形成和生物作用 教学要求: 1.了解手性分子和对映异构,平面偏振光和旋光性和比旋光度,掌握 Fischer 投影 式。 2.了解外消旋体、非对映体和内消旋化合物,掌握 R/S 构型标记法,含一个、二个 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3.了解无手性碳原子的对映体,了解外消旋体的拆分以及手性分子的形成和生物作 用。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六章:卤代烃 (4 学时) 教学内容: 6.1 分类和命名 6.2 物理性质 6.3 化学性质 教学要求: 1.了解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2.了解卤代烃的物理性质,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和历程、消除反 应、不饱和卤代烃的取代反应、与金属镁的反应)。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七章:醇、硫醇、酚 (4 学时) 教学内容: 7.1 醇 7.2 硫醇 7.3 酚 教学要求: 1.了解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了解醇的物理性质,掌握醇的化学性质(与金属钠 反应、与无机含氧酸的酯化反应、脱水反应和氧化反应)。 2.了解硫醇的结构与命名,掌握硫醇的化学性质(弱酸性、与重金属作用和氧化反
应), 3.了解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了解酚的物理性质,掌握酚的化学性质(弱酸性、 亲电取代反应、与氯化铁的显色反应和氧化反应)。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八章:醚和环氧化物 (2学时) 教学内容: 8.1醚8.2环氧化合物 教学要求: 1.了解醚的结构和命名,了解醚的物理性质,掌握醚的化学性质(质子化、醚键的 断裂、形成过氧化物)。 2.了解环氧化物的结构和命名,掌握环氧化物的开环反应。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九章:醛和酮 (4学时) 9.1醛酮的分类和命名9.2醛酮的结构和物理性质9.3醛酮的化学性质 教学要求: 1.了解醛酮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了解醛酮的物理性质。 2.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αH的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章:羧酸和取代羧酸 3学时) 10.1羧酸10.2取代羧酸 教学要求: 1.了解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了解羧酸的物理性质,掌握羧酸的化学性质(酸 性、生成羧酸衍生物、脱羧反应)。 2.了解羟基酸的分类、命名和物理性质,掌握羟基酸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反应、 脱水反应、脱羧反应)。 3.了解酮酸的分类和命名,掌握酮酸的化学性质(酸性、脱羧反应),了解重要的 取代羧酸。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一章:羧酸衍生物 (3学时) 教学内容, 11.1梭酸行生物的命名11.2酸酸衍生物的性质 教学要求: 1.了解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了解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掌握羧酸衍 生物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酯缩合反应)。 2.了解重要的碳酸衍生物(氨基甲酸酯、脲、胍、丙二酰脲等)和羧酸衍生物的聚 合物。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二章:胺和生物碱 (4学时) 教学内容: 12.1胺12.2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 12.3生物碱
应)。 3.了解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了解酚的物理性质,掌握酚的化学性质(弱酸性、 亲电取代反应、与氯化铁的显色反应和氧化反应)。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八章:醚和环氧化物 (2 学时) 教学内容: 8.1 醚 8.2 环氧化合物 教学要求: 1.了解醚的结构和命名,了解醚的物理性质,掌握醚的化学性质(质子化、醚键的 断裂、形成过氧化物)。 2.了解环氧化物的结构和命名,掌握环氧化物的开环反应。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九章:醛和酮 (4 学时) 9.1 醛酮的分类和命名 9.2 醛酮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9.3 醛酮的化学性质 教学要求: 1.了解醛酮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了解醛酮的物理性质。 2.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H 的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章:羧酸和取代羧酸 (3 学时) 10.1 羧酸 10.2 取代羧酸 教学要求: 1.了解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了解羧酸的物理性质,掌握羧酸的化学性质(酸 性、生成羧酸衍生物、脱羧反应)。 2.了解羟基酸的分类、命名和物理性质,掌握羟基酸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反应、 脱水反应、脱羧反应)。 3.了解酮酸的分类和命名,掌握酮酸的化学性质(酸性、脱羧反应),了解重要的 取代羧酸。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一章:羧酸衍生物 (3 学时) 教学内容: 11.1 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11.2 羧酸衍生物的性质 教学要求: 1.了解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了解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掌握羧酸衍 生物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酯缩合反应)。 2.了解重要的碳酸衍生物(氨基甲酸酯、脲、胍、丙二酰脲等)和羧酸衍生物的聚 合物。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二章:胺和生物碱 (4 学时) 教学内容: 12.1 胺 12.2 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 12.3 生物碱
教学要求: 1.了解胺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了解胺的物理性质,掌握胺的化学性质(碱性、烃 基化反应、酰化反应、磺酰化反应、与亚硝酸的反应和亲电取代反应)。 2.了解重氮盐的制备及结构,掌握重氨盐的性质(重氮化反应,取代反应、偶联反 应)。 3.了解生物碱的概念、临床应用和通性,了解重要生物碱的结构、功能与毒性。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三章:芳香杂环化合物 (4学时) 教学内容: 13.1芳香杂环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13.2芳香六元杂环 13.3芳香五元杂环13.4稠杂环化合物 教学要求: 1.了解芳香杂环化合物结构、分类和命名。 2.了解吡啶的结构,掌握化学性质(水溶性、碱性、取代反应、侧链氧化反应), 了解嘧啶及其衍生物。 3.了解呋喃、噻吩、吡咯的结构,掌握化学性质(酸碱性、亲电取代反应),了解 些稠杂环化合物。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根据平时成绩、期末成绩进行评定,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配比例 如下: (1)平时成绩30%,包括出勤和作业(15%)、测验(15%)。 (2)期末成绩70%,开卷或闭卷考试。在期末考试时,不同专业的学生可根据教 师的具体要求,携带事先准备的本课程总结,以促进学生们更好地自主学习。 五、数材及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吕以仙.《有机化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主要参若书: 1.邢其毅等.《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2005年 2.高鸿宾.《有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撰写人:尹静梅 审核人:李德鹏 课程负责人:李德鹏
教学要求: 1.了解胺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了解胺的物理性质,掌握胺的化学性质(碱性、烃 基化反应、酰化反应、磺酰化反应、与亚硝酸的反应和亲电取代反应)。 2.了解重氮盐的制备及结构,掌握重氮盐的性质(重氮化反应,取代反应、偶联反 应)。 3.了解生物碱的概念、临床应用和通性,了解重要生物碱的结构、功能与毒性。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十三章:芳香杂环化合物 (4 学时) 教学内容: 13.1 芳香杂环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 13.2 芳香六元杂环 13.3 芳香五元杂环 13.4 稠杂环化合物 教学要求: 1.了解芳香杂环化合物结构、分类和命名。 2.了解吡啶的结构,掌握化学性质(水溶性、碱性、取代反应、侧链氧化反应), 了解嘧啶及其衍生物。 3.了解呋喃、噻吩、吡咯的结构,掌握化学性质(酸碱性、亲电取代反应),了解 一些稠杂环化合物。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无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根据平时成绩、期末成绩进行评定,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配比例 如下: (1)平时成绩 30%,包括出勤和作业(15%)、测验(15%)。 (2)期末成绩 70%,开卷或闭卷考试。在期末考试时,不同专业的学生可根据教 师的具体要求,携带事先准备的本课程总结,以促进学生们更好地自主学习。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吕以仙.《有机化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主要参考书: 1. 邢其毅等.《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2005 年. 2. 高鸿宾.《有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撰写人:尹静梅 审核人:李德鹏 课程负责人:李德鹏
《有机化学实验B》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Organic Chemistry 课程性质:必修 是否独立设课:是 总学时:32 其中实验学时:32 总学分:1 其中实验学分:1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药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环境科学、过程 装备与控制工程、医学检验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实验项目数:8 必做项目数:6 选作项目数:2 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4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有机化学实验是医学、生物及相关专业的必修的一门实践环节性学科基础课,学习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础知识,通过实 验加强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列 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 学生的科研素养。 掌握有机实验基本技能,包括仪器的安装与拆卸、加热与控温、冷却、搅拌、萃取、 蒸馏、减压蒸馏、重结晶、熔点、折光率、除水、干燥等基本操作技能。掌握有机化合 物物理常数测定、有机化合物分离纯化等基本操作和熟悉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掌握各 类有机化合物合成,初步掌握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技能、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方法以及 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 破璃仪翠, 1.标准磨口一套:蒸馏头,温度计套管,V氏柱,冷凝管,接引管,圆底烧瓶, 三口烧瓶,滴液漏斗等。 非标准:温度计,布氏漏斗,吸滤瓶、分液漏斗等。 2.其他仪器:电子秤,台秤,加热搅拌器、油泵,水泵,升降台,烘干器等。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 学 实 序 名称 时 验 验 验 组 号 分 属 类 人 配 性 型 基本知识,认掌握常用玻璃仪器的名称,清洗及保 专业 4 验证 必做2 领仪器,蒸馏养,掌握蒸馏操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基础 掌握环己烯的制备原理和方法:掌握 专业 2环己烯的制备 分馏、蒸馏、液体物质干燥的原理和4 验证必做2 基础 方法 3 乙酸乙酯的制学习从有机酸合成酯的一般原理及方 专形 验证选做 法:巩固蒸馏,分液漏斗的使用及测 4 基础 2
《有机化学实验B》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Organic Chemistry 课程性质:必修 是否独立设课:是 总学时:32 其中实验学时:32 总学分:1 其中实验学分:1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药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环境科学、过程 装备与控制工程、医学检验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实验项目数:8 必做项目数:6 选作项目数:2 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4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有机化学实验是医学、生物及相关专业的必修的一门实践环节性学科基础课,学习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础知识,通过实 验加强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 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 学生的科研素养。 掌握有机实验基本技能,包括仪器的安装与拆卸、加热与控温、冷却、搅拌、萃取、 蒸馏、减压蒸馏、重结晶、熔点、折光率、除水、干燥等基本操作技能。掌握有机化合 物物理常数测定、有机化合物分离纯化等基本操作和熟悉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掌握各 类有机化合物合成,初步掌握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技能、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方法以及 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 玻璃仪器: 1.标准磨口一套:蒸馏头,温度计套管,V 氏柱,冷凝管,接引管,圆底烧瓶, 三口烧瓶,滴液漏斗等。 非标准:温度计,布氏漏斗,吸滤瓶、分液漏斗等。 2.其他仪器:电子秤,台秤,加热搅拌器、油泵,水泵,升降台,烘干器等。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 序 号 实验项目 名 称 实验内容 学 时 分 配 实 验 属 性 实 验 类 型 实 验 要 求 每 组 人 数 1 基本知识,认 领仪器,蒸馏 掌握常用玻璃仪器的名称,清洗及保 养,掌握蒸馏操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4 专 业 基础 验证 必做 2 2 环己烯的制备 掌握环己烯的制备原理和方法;掌握 分馏、蒸馏、液体物质干燥的原理和 方法 4 专 业 基础 验证 必做 2 3 乙酸乙酯的制 备 学习从有机酸合成酯的一般原理及方 法;巩固蒸馏,分液漏斗的使用及测 4 专 业 基础 验证 选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