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液态物质折光率 学习从1丁醇制1浪丁烷的反应原理 1-溴丁烷的制和方法:掌握回流、分液漏斗的使用 专业 综合必做2 备 及萃取原理:掌握阿贝折射仪的使用, 8 基础 正确测定液体物态的折光率 乙酰苯胺的制 学习胺类酰化的反应原理和方法:掌 握周定物质分离提纯(抽滤,重结晶)4 专业 5 综合必做2 备 基础 的方法及原理 学习氧化法制备有机二元羧酸原理和 专业 6己二酸的制备 4 方法,巩固固体有机物的提纯方法 基础 综合必做2 > 咖啡因的提掌握茶叶中咖啡因提取方法,升华法 专业 综合必做2 取、纯化 纯化咖啡因的操作技术 基础 掌握辣椒素的萃取方法和柱色谱分离 专业 8柱色碧分离 验证选做2 原理,IC确定Rf值 基础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由实验者本人撰写,实验基本情况的信息应填写完整、清楚。做到内容完 整、文理通顺、字迹工整、图表规范、分析详尽、讨论深刻、符合规范的要求。数据记 录要真实可靠,相应表格中数据的小数位要符合规范要求。学生实验中获取的原始数据, 以须填写在报告中指定位置,并由指导数师当场检查确认签字及主明检查日期。必须在 规定的时间内交付实验报告,如无任何理由拖延不交,视为放弃该实验项目,记零分。 2老核方式: 本门课程成绩按A、B、C、D、F评定,包括:平日成绩、操作考核(包括口试) 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 每个实验项目成绩以预习、课堂综合表现(操作)及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为依据综 合评定,平日成绩为每个实验项目成绩的和值,占实验成绩的90%。操作考核占总评成 绩的10%。 五、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辛剑等.基础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有机化学实验补充讲义》.自编.2009年. 2.主要参考书: (1)罗一鸣,唐瑞仁编著。有机化学实验与指导.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2)(美)帕维亚著.现代有机化学实验技术导论.科学出版社,1985年. (3)兰州大学,复旦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编著。有机化学实验.高等教育 出版社,1988年. (4)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实验中心编。有机化学实验.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年. (5)高等医学院校有机化学立体化教材编写组.有机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6)季萍,薛思佳,Larry Olson主编.有机化学实验:英汉双语教材.科学出版社
定液态物质折光率 4 1-溴丁烷的制 备 学习从 1-丁醇制 1-溴丁烷的反应原理 和方法;掌握回流、分液漏斗的使用 及萃取原理;掌握阿贝折射仪的使用, 正确测定液体物态的折光率 8 专 业 基础 综合 必做 2 5 乙酰苯胺的制 备 学习胺类酰化的反应原理和方法;掌 握固定物质分离提纯(抽滤,重结晶) 的方法及原理 4 专 业 基础 综合 必做 2 6 己二酸的制备 学习氧化法制备有机二元羧酸原理和 方法,巩固固体有机物的提纯方法 4 专 业 基础 综合 必做 2 7 咖 啡 因 的 提 取、纯化 掌握茶叶中咖啡因提取方法,升华法 纯化咖啡因的操作技术 4 专 业 基础 综合 必做 2 8 柱色谱分离 掌握辣椒素的萃取方法和柱色谱分离 原理,TLC 确定 Rf 值 4 专 业 基础 验证 选做 2 四、考核方式 1.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由实验者本人撰写,实验基本情况的信息应填写完整、清楚。做到内容完 整、文理通顺、字迹工整、图表规范、分析详尽、讨论深刻、符合规范的要求。数据记 录要真实可靠,相应表格中数据的小数位要符合规范要求。学生实验中获取的原始数据, 必须填写在报告中指定位置,并由指导教师当场检查确认签字及注明检查日期。必须在 规定的时间内交付实验报告,如无任何理由拖延不交,视为放弃该实验项目,记零分。 2.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成绩按 A、B、C、D、F 评定,包括:平日成绩、操作考核(包括口试) 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 每个实验项目成绩以预习、课堂综合表现(操作)及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为依据综 合评定,平日成绩为每个实验项目成绩的和值,占实验成绩的 90%。操作考核占总评成 绩的 10%。 五、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辛剑等.基础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有机化学实验补充讲义》.自编.2009 年. 2.主要参考书: (1)罗一鸣, 唐瑞仁编著. 有机化学实验与指导. 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年. (2)(美)帕维亚著. 现代有机化学实验技术导论. 科学出版社,1985 年. (3)兰州大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编著. 有机化学实验. 高等教育 出版社,1988 年. (4)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实验中心编. 有机化学实验.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5)高等医学院校有机化学立体化教材编写组. 有机化学实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6)季萍,薛思佳, Larry Olson 主编. 有机化学实验:英汉双语教材. 科学出版社
2005年. (7)马沛生主编。有机化合物实验物性数据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撰写人:李德鹏 审核人:杨光 课程负责人:李德鹏
2005 年. (7)马沛生主编. 有机化合物实验物性数据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年. 撰写人:李德鹏 审核人:杨光 课程负责人:李德鹏
《人体解剖学A》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Human anatomy 总学时:96 讲授学时:48 学分:5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 开课单位:医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人体解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检验医学专业及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通 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要 求,闸明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各器官系统之间联系,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临床实 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0、绪论 (1学时) 教学内容 0.1人体解剖学定义0.2学习人体解剖学的观点 0.3人体结构概术 0.4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0.5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及轴和面 教学要求 1.了解人体解剖学的任务和分科,了解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人体解 剖学发展史。2.掌握人体的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授课方式讲授+示教演示 第一篇:运动系统 (3学时) 教学内容 1.1骨学总论1.2躯干骨1.3附肢骨1.4颅骨1.5关节学总论 1.6躯干骨的连结1.7附肢骨的连结1.8颅骨的连结1.9肌学总论 1.10躯干肌1.11头颈肌1.12四肢肌 教学要求 1.掌握骨的一般形态、构造和功能。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 2.了解脊柱的组成、分部和功能。了解椎骨的一般形态、各部椎骨的形态结构特 征。掌握肋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和功能。掌握胸骨的形态结构与分部。 3.掌握颅的位置、组成、分部。掌握脑颅、面颅诸骨名称,位置。了解颅底内面三 个颅窝的境界及主要结构:颅底外面观,鼻旁窦的名称、位置:眶、骨性鼻腔的构成。 4.掌握上肢带骨、自由上肢骨的名称、位置和形态。了解腕骨、掌骨、指骨的形态。 5.掌握下肢带骨、自由下肢骨的名称、位置和形态。了解跖骨、趾骨、的形态与位 置。 6.掌握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了解骨连结的形态分类及滑膜关节的分 类。 7.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前、后纵韧带的位置、形态。掌握脊柱的正常弯
《人体解剖学A》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Human anatomy 总学时:96 讲授学时:48 学分:5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 开课单位:医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人体解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检验医学专业及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通 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要 求,阐明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各器官系统之间联系,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临床实 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0、绪论 (1 学时) 教学内容 0.1 人体解剖学定义 0.2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观点 0.3 人体结构概述 0.4 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0.5 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及轴和面 教学要求 1.了解人体解剖学的任务和分科,了解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人体解 剖学发展史。 2.掌握人体的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授课方式 讲授+示教演示 第一篇:运动系统 (3 学时) 教学内容 1.1 骨学总论 1.2 躯干骨 1.3 附肢骨 1.4 颅骨 1.5 关节学总论 1.6 躯干骨的连结 1.7 附肢骨的连结 1.8 颅骨的连结 1.9 肌学总论 1.10 躯干肌 1.11 头颈肌 1.12 四肢肌 教学要求 1.掌握骨的一般形态、构造和功能。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 2.了解脊柱的组成、分部和功能。了解椎骨的一般形态、各部椎骨的形态结构特 征。掌握肋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和功能。掌握胸骨的形态结构与分部。 3.掌握颅的位置、组成、分部。掌握脑颅、面颅诸骨名称,位置。了解颅底内面三 个颅窝的境界及主要结构;颅底外面观,鼻旁窦的名称、位置;眶、骨性鼻腔的构成。 4.掌握上肢带骨、自由上肢骨的名称、位置和形态。了解腕骨、掌骨、指骨的形态。 5.掌握下肢带骨、自由下肢骨的名称、位置和形态。了解跖骨、趾骨、的形态与位 置。 6.掌握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了解骨连结的形态分类及滑膜关节的分 类。 7.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前、后纵韧带的位置、形态。掌握脊柱的正常弯
曲的结构与生理意义。了解椎骨连结概况及脊柱运动特点。 8.掌握骨性胸廓的组成,了解其功能,了解肋与脊柱和胸骨的连结,骨性胸廓的年 龄变化及性别差异。 9.掌握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运动。 10.掌握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运动,骨盆的组 成。 11.了解上、下肢其它关节的形态及运动。 12.了解缝及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和运动。 13.掌握肌的形态、结构、起止和作用。了解肌群的配布原则、命名和肌的辅助装 習。 14.擎握躯干肌的分部以及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锁乳突肌、胸大肌、胸小 肌、前锯肌、肋间内、外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位置、形态起止 概况及主要作用:了解其它肌的位置、形态,腹股沟管的位置。掌握膈的位置、外形、 结构及功能。 15.表情肌、咀嚼肌的组成、分布特点及主要功能。 16.掌握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桡肌、旋前圆肌的位置、起止概况和作 用,了解其它各肌的位置及主要作用。 17.掌握臀大肌、股四头肌、缝匠肌、长收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胫骨 前、后肌及小腿三头肌的位置、起止概况和作用,了解其他各肌的位置及主要作用。 授课方式讲授+多煤体演示 第二篇:内脏学 (13学时) 教学内容 2.1内脏学总论2.2消化管2.3消化腺2.4鼻2.5喉2.6气管和主支气管 2.7胸膜和纵隔2.8肾2.9输尿管2.10膀胱和尿道 2.11男性生殖器2.12女性生殖器2.13腹膜 教学要求 1.理解内脏的概念,了解内脏器官的一般结构,掌握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2.掌握牙的形态、舌的形态和粘膜特征、口腔腺的位置与咽峡的组成。了解唇、颊、 腭的一般形态。 3.掌握咽的位置、分部,扁桃体的位置和功能,了解咽的形态结构。掌握食管的位 置及狭窄部位。学握胃的形态、位置及分部。 4.掌握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分部及主要构造,了解小肠的分部。掌握大肠的分 部、结肠的形态特点,言肠与阑尾的位置,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结肠的分部,直肠的 形态位置。 5.掌握肝的形态、位置,掌握胆囊的位置、形态以及输胆管道的组成。了解胰的形 态位置。 6.掌握鼻腔的分部,鼻旁窦的位置与开口。掌握喉的位置、喉腔分部及主要形态结 构。了解喉软骨和喉的连结。 7.了解气管的位置、构造特点,掌握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差别。 8.掌握肺的形态、位置与分叶。掌握胸膜、胸膜腔、胸膜窦的概念。了解纵隔的概
曲的结构与生理意义。了解椎骨连结概况及脊柱运动特点。 8.掌握骨性胸廓的组成,了解其功能,了解肋与脊柱和胸骨的连结,骨性胸廓的年 龄变化及性别差异。 9.掌握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运动。 10.掌握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运动,骨盆的组 成。 11.了解上、下肢其它关节的形态及运动。 12.了解缝及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和运动。 13.掌握肌的形态、结构、起止和作用。了解肌群的配布原则、命名和肌的辅助装 置。 14.掌握躯干肌的分部以及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锁乳突肌、胸大肌、胸小 肌、前锯肌、肋间内、外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位置、形态起止 概况及主要作用;了解其它肌的位置、形态,腹股沟管的位置。掌握膈的位置、外形、 结构及功能。 15.表情肌、咀嚼肌的组成、分布特点及主要功能。 16.掌握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桡肌、旋前圆肌的位置、起止概况和作 用,了解其它各肌的位置及主要作用。 17.掌握臀大肌、股四头肌、缝匠肌、长收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胫骨 前、后肌及小腿三头肌的位置、起止概况和作用,了解其他各肌的位置及主要作用。 授课方式 讲授+多媒体演示 第二篇:内脏学 ( 13 学时) 教学内容 2.1 内脏学总论 2.2 消化管 2.3 消化腺 2.4 鼻 2.5 喉 2.6 气管和主支气管 2.7 胸膜和纵隔 2.8 肾 2.9 输尿管 2.10 膀胱和尿道 2.11 男性生殖器 2.12 女性生殖器 2.13 腹膜 教学要求 1.理解内脏的概念,了解内脏器官的一般结构,掌握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2.掌握牙的形态、舌的形态和粘膜特征、口腔腺的位置与咽峡的组成。了解唇、颊、 腭的一般形态。 3.掌握咽的位置、分部,扁桃体的位置和功能,了解咽的形态结构。掌握食管的位 置及狭窄部位。掌握胃的形态、位置及分部。 4.掌握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分部及主要构造,了解小肠的分部。掌握大肠的分 部、结肠的形态特点,盲肠与阑尾的位置,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结肠的分部,直肠的 形态位置。 5.掌握肝的形态、位置,掌握胆囊的位置、形态以及输胆管道的组成。了解胰的形 态位置。 6.掌握鼻腔的分部,鼻旁窦的位置与开口。掌握喉的位置、喉腔分部及主要形态结 构。了解喉软骨和喉的连结。 7.了解气管的位置、构造特点,掌握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差别。 8.掌握肺的形态、位置与分叶。掌握胸膜、胸膜腔、胸膜窦的概念。了解纵隔的概
念与区分 9.掌握肾的位置,形态和主要结构,了解肾的被膜。 10.了解输尿管的位置、分部,掌握其狭窄部位。 11.了解膀胱的形态、位置,掌握膀胱三角的位置及粘膜特点。 12.了解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和开口部位。 13.掌握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了解睾丸、附睾、输精管、前列腺的位置形态:了 解阴茎的构成,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三狭窄、三扩大和两个弯曲。 14.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卵巢的形态位置,输卵管的位置,分部,结构,子 宫的位置、形态及主要固定装置,了解阴道穹的概念以及女性乳房的构造特点。 15.了解会阴的概念及分部。 16掌握腹膜、腹膜腔的概念以及大、小网膜的位置,了解网膜孔、网膜囊、系膜 韧带的位置,陷凹的位置。 授课方式讲授+多媒体演示 第三篇:脉管学 (6学时) 教学内容 3.1心血管系统总论3.2心3.3动脉3.4静脉3.5淋巴系统3.6脾 教学要求 1.掌握心血管系的组成,体、肺循环的概念。 2.掌握心脏的位置、外形、心脏各腔的结构,心传导系的组成,左右冠状动脉的位 置及主要分支:了解心壁的构造。 3.了解肺动脉的行径、动脉导管索的位置。 4.掌握主动脉的分部,了解主动脉的分支、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位置与行径,颈 动脉窦和颜动脉小球的位置及功能概况。了解硕外动脉、锁骨下动脉及上肢动脉、胸主 动脉、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内、外动脉的主要分支及分布。 5.了解静脉系的组成及静脉结构特点。左、右肺静脉的行径。掌握上腔静脉、左右 头臂静脉的组成及上肢浅静脉的位置行径:了解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奇静脉及深 静脉的位置。掌握下腔静脉位置、组成、下肢浅静脉的位置、行径:了解下肢深静脉的 名称及位置。掌握门静脉的组成、行径、属支及与上、下腔静脉系间的吻合部位、交通 途径。 6掌握淋巴系的组成、淋巴管道的组成、胸导管的起止部位,收集范围,了解局部 淋巴结群的概念,配布规律及淋巴流向的意义。了解人体主要局部淋巴结群的位置、名 称。 7.了解脾的位置、形态。 授课方式讲授+多媒体演示 第四篇:感觉器官 (4学时) 教学内容 4.1眼球4.2眼副器4.3视器的血管和神经4.4外耳4.5中耳4.6内耳 教学要求 1.掌握眼球壁的组成及各部的主要形态结构,眼球内容物的组成,了解晶状体的形 态、位置、结构
念与区分。 9.掌握肾的位置,形态和主要结构,了解肾的被膜。 10.了解输尿管的位置、分部,掌握其狭窄部位。 11.了解膀胱的形态、位置,掌握膀胱三角的位置及粘膜特点。 12.了解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和开口部位。 13.掌握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了解睾丸、附睾、输精管、前列腺的位置形态;了 解阴茎的构成,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三狭窄、三扩大和两个弯曲。 14.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卵巢的形态位置,输卵管的位置,分部,结构,子 宫的位置、形态及主要固定装置,了解阴道穹的概念以及女性乳房的构造特点。 15.了解会阴的概念及分部。 16.掌握腹膜、腹膜腔的概念以及大、小网膜的位置,了解网膜孔、网膜囊、系膜、 韧带的位置,陷凹的位置。 授课方式 讲授+多媒体演示 第三篇:脉管学 (6 学时) 教学内容 3.1 心血管系统总论 3.2 心 3.3 动脉 3.4 静脉 3.5 淋巴系统 3.6 脾 教学要求 1.掌握心血管系的组成,体、肺循环的概念。 2.掌握心脏的位置、外形、心脏各腔的结构,心传导系的组成,左右冠状动脉的位 置及主要分支;了解心壁的构造。 3.了解肺动脉的行径、动脉导管索的位置。 4.掌握主动脉的分部,了解主动脉的分支、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位置与行径,颈 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位置及功能概况。了解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及上肢动脉、胸主 动脉、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内、外动脉的主要分支及分布。 5.了解静脉系的组成及静脉结构特点。左、右肺静脉的行径。掌握上腔静脉、左右 头臂静脉的组成及上肢浅静脉的位置行径; 了解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奇静脉及深 静脉的位置。掌握下腔静脉位置、组成、下肢浅静脉的位置、行径;了解下肢深静脉的 名称及位置。掌握门静脉的组成、行径、属支及与上、下腔静脉系间的吻合部位、交通 途径。 6.掌握淋巴系的组成、淋巴管道的组成、胸导管的起止部位,收集范围,了解局部 淋巴结群的概念,配布规律及淋巴流向的意义。了解人体主要局部淋巴结群的位置、名 称。 7.了解脾的位置、形态。 授课方式 讲授+多媒体演示 第四篇:感觉器官 (4 学时) 教学内容 4.1 眼球 4.2 眼副器 4.3 视器的血管和神经 4.4 外耳 4.5 中耳 4.6 内耳 教学要求 1.掌握眼球壁的组成及各部的主要形态结构,眼球内容物的组成,了解晶状体的形 态、位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