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14)式代入(13)式,得: V 8o (y,+y)RT olna±J (15) 同理,当参比电极对正离子可逆时,负离子的表面剩余量的计算式为: T=一 (16) (15)、(16)式可实际用于求解离子表面剩余量。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5返回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同理,当参比电极对正离子可逆时,负离子的表面剩余量的计算式为: _ ' ( ) ln + = − + − − RT a (16) (15)、(16)式可实际用于求解离子表面剩余量。 把(14)式代入(13)式,得: _ ' ( ) ln + = − + + + RT a (15)
小结: 计算离子表面剩余量的步骤和所需的数据: (1)测定不同浓度a电解质溶液的电毛细曲线;(。-p)曲线 (2)在各电毛细曲线上取同一相对电位下的表面张力σ值,作 o-lna曲线; 0o (3)由o-lna曲线,求出某浓度下的斜率 alna生 ,再用 (15) 、(16)式,便可求的该浓度下的离子表面剩余量「,。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5返回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小结: 计算离子表面剩余量的步骤和所需的数据: (1)测定不同浓度a电解质溶液的电毛细曲线; (2)在各电毛细曲线上取同一相对电位下的表面张力σ值,作 曲线; (3)由 曲线,求出某浓度下的斜率 ,再用(15) 、(16)式,便可求的该浓度下的离子表面剩余量 。 ( − )曲线 ln a − ln a − ' ln a i
当电极表面荷负电时,电位越负 10 正离子剩余 电荷密度 正离子表面电荷剩余量增大, KBr 负离子表面电荷剩余量变化很小 6 符合静电作用规律 2 Ka 当电极表面荷正电时,电位越正 KAc 负离子表面电荷剩余量急剧增大 KF 2 正离子表面电荷剩余量增大 除静电作用外还有其他作用 负离子利余 电荷密度 问题:引起离子表面剩余量异常 8 的因素是什么?它们对双电层结 0 -0.4 -0.8 -1.2 构和性质有何影响? 一 (SCE)/v 在0.1m0l/儿溶液中,正、负离子表面剩余量随电极电位的变化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5返回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当电极表面荷负电时,电位越负 正离子表面电荷剩余量增大, 负离子表面电荷剩余量变化很小 ——符合静电作用规律 当电极表面荷正电时,电位越正 负离子表面电荷剩余量急剧增大 正离子表面电荷剩余量增大 ——除静电作用外还有其他作用 问题:引起离子表面剩余量异常 的因素是什么?它们对双电层结 构和性质有何影响?
三、双电层的微分电容 1、双电层的电容 双电层的电容特性一 电极体系中,界面剩余电荷的变化将引起界面双电 层电位差的改变,因而电极-溶液界面具有储存电荷的能力。 Ca 电容器 +Q TTll R 一般电极 理想极化电极 电池给电容器充电 电解电容 插件电容 贴片电容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5返回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三、双电层的微分电容 1、双电层的电容 双电层的电容特性——电极体系中,界面剩余电荷的变化将引起界面双电 层电位差的改变,因而电极-溶液界面具有储存电荷的能力。 电容器 电池给电容器充电 一般电极 理想极化电极 电解电容 插件电容 贴片电容
理想极化电极一 没有电极反应,可等效成电容器 说明:由于可把理想极化电极作为平行板电容器处理,因此可把电极-溶液 界面的两个剩余电荷层比拟成电容器的两个平行板,其电容值为一常数, 即: EoEr C (1)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前提条件:平行板电容器内的电场是匀强电场。 C= U 电容 是在给定电位差下的电荷储藏量,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 E.S C= Arkd 介电常数真空=1,k为静电力常量,S为两板正对面积,d为两板间距离。 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0返回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理想极化电极——没有电极反应,可等效成电容器 说明:由于可把理想极化电极作为平行板电容器处理,因此可把电极-溶液 界面的两个剩余电荷层比拟成电容器的两个平行板,其电容值为一常数, 即: l C r 0 = (1)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前提条件:平行板电容器内的电场是匀强电场。 介电常数真空εr=1,k为静电力常量,S为两板正对面积,d为两板间距离。 Q C U = 电容——是在给定电位差下的电荷储藏量,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