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方向:高技术纺织品研发与销售、高技术纺织品贸易及技术服务、大中型企业、国家事业单位、纺织院 所等。 纺织机电一体化方向 纺织机电一体化方向依托纺织学院强大的纺织专业背景优势,注重纺织机械电子电气设备的应用,围绕纺织 生产过程及控制自动化与纺织产品设计等主要内容展开,并在纺织品CAD应用与纺织机电相结合、开发数 字化与智能化纺织测试仪器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培养具有扎实的纺织专业知识,同时又在纺织机械调试 与维修、纺织电气自动化、纺织工艺自动控制、纺织生产信息管理和纺织设备电子商务等方面具有较强能力 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气控制技术基础与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低压电器控制、纺织数控检测技术、纺织CAD、计 算机网络与接口、纺织数控机械、液压与气动技术等 实践环节:微机上机、工程训练、专业课基础实验、纺织CAD上机、传感器技术实验、DSP实验、生产实 习、综合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就业方向:纺织机电设备维护与销售、纺织品贸易、国有大中型企业、海关、商检、国家事业单位、三资企 业、民营纺织企业、科研院所等。 (20)功能材料 本专业是教育部支持和鼓励的国家新兴战略相关专业,依托我校纺织、材料、化工生物等强势特色学科,下 设生物医用纺织材料与技术、生物材料、新能源与光电材料三个专业方向。该专业招生录取时不分专业方向 学生入学后修读两年基础课程后,学校通过考核并结合教学资源及学生志愿情况,确定其就读专业方向 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计算机技术基础、线性代数、无机化学、有机 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基础课程:工程制图、电工电子技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力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髙分子科学概论、功能材料导论、功能材料等 生物医用纺织材料与技术方向 本专业方向通过生物学基础、医学基础、纺织医用材料、生物医用纺织品制备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 注重生物学、医学与纺织功能材料的交叉融合,使学生获得生物医用纺织材料与技术的科学实验硏究能力 工程设计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和贸易及组织管理能力的基本训练,了解生物医用纺织品及相关学科的最新 发展动态,熟悉生物医用纺织品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功能设计及市场营销,能在医用纺织品、人工器官、 生物功能材料、卫生保健用纺织品等领域从事研宄、开发、生产、教学、管理及贸易等方面工作。 主要课程:生物学基础、医学基础、生物化学、生物力学、人体工学、生物医用材料学、纤维加工学、纺织 结构成型学、生物医用纺织品的功能设计与制备、保健卫生用纺织品、组织工程原理与方法、生物医用纺织 品的评估与营销等。 就业方向:生物医用材料研究机构、医疗器械公司、产业用纺织品(保健卫生用品)公司、检验检疫部门、 医疗机关事业单位、读研深造、出国留学等
16 / 65 就业方向:高技术纺织品研发与销售、高技术纺织品贸易及技术服务、大中型企业、国家事业单位、纺织院 校、科研院所等。 纺织机电一体化方向 纺织机电一体化方向依托纺织学院强大的纺织专业背景优势,注重纺织机械电子电气设备的应用,围绕纺织 生产过程及控制自动化与纺织产品设计等主要内容展开,并在纺织品 CAD 应用与纺织机电相结合、开发数 字化与智能化纺织测试仪器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培养具有扎实的纺织专业知识,同时又在纺织机械调试 与维修、纺织电气自动化、纺织工艺自动控制、纺织生产信息管理和纺织设备电子商务等方面具有较强能力 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气控制技术基础与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低压电器控制、纺织数控检测技术、纺织 CAD、计 算机网络与接口、纺织数控机械、液压与气动技术等。 实践环节:微机上机、工程训练、专业课基础实验、纺织 CAD 上机、传感器技术实验、DSP 实验、生产实 习、综合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就业方向:纺织机电设备维护与销售、纺织品贸易、国有大中型企业、海关、商检、国家事业单位、三资企 业、民营纺织企业、科研院所等。 (20)功能材料 本专业是教育部支持和鼓励的国家新兴战略相关专业,依托我校纺织、材料、化工生物等强势特色学科,下 设生物医用纺织材料与技术、生物材料、新能源与光电材料三个专业方向。该专业招生录取时不分专业方向, 学生入学后修读两年基础课程后,学校通过考核并结合教学资源及学生志愿情况,确定其就读专业方向。 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计算机技术基础、线性代数、无机化学、有机 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基础课程:工程制图、电工电子技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力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高分子科学概论、功能材料导论、功能材料等。 生物医用纺织材料与技术方向 本专业方向通过生物学基础、医学基础、纺织医用材料、生物医用纺织品制备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 注重生物学、医学与纺织功能材料的交叉融合,使学生获得生物医用纺织材料与技术的科学实验研究能力、 工程设计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和贸易及组织管理能力的基本训练,了解生物医用纺织品及相关学科的最新 发展动态,熟悉生物医用纺织品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功能设计及市场营销,能在医用纺织品、人工器官、 生物功能材料、卫生保健用纺织品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生产、教学、管理及贸易等方面工作。 主要课程:生物学基础、医学基础、生物化学、生物力学、人体工学、生物医用材料学、纤维加工学、纺织 结构成型学、生物医用纺织品的功能设计与制备、保健卫生用纺织品、组织工程原理与方法、生物医用纺织 品的评估与营销等。 就业方向:生物医用材料研究机构、医疗器械公司、产业用纺织品(保健卫生用品)公司、检验检疫部门、 医疗机关事业单位、读研深造、出国留学等
生物材料方向 本专业方向集生物功能材料、医学工程、生命科学等学科于一体,在组织工程材料、天然生物材料、药物材 料、检测与诊断材料等方面已经形成学科优势。本专业方向教师在组织工程支架、组织和器官修复与再生材 料、生物医用材料、药物材料、仿生生物材料、基因/药物载体及可控释放体系、临床诊断与检测材料方面 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主要课程:材料结构与性能、生物材料学概论、医学基础、生物医用器件设计、细胞培养技术与实验、分子 检测及生物安全性评价、药物缓释材料、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医学影像基础、生物医学信息与生物控制等。 就业方向:生物材料是一门正在高速发展的交叉学科,毕业生适应能力强,就业面宽,可在研究院所、设计院、 大专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工作 新能源与光电材料方向 本专业方向通过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各种先进材料的制备与加工、结构分析与性能检测技能及综合 训练等专业特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半导体材料及器件、光功能材料及器件、纳米材料与器件、新能源 材料与器件等国际前沿交叉领域的相关内容及发展趋势。根据能源和光电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发展需 要,培养在新能源和光电科学研究及其利用的技术开发与实施等方面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 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固体物理基础、电化学基础与化学电源、光催化材料与技术、光伏材料与太阳能电池、储氢材料 与燃料电池、材料硏究方法和测试技术功能材料、复合材料学、高技术纤维、电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 先进陶瓷材料与器件 就业方向:新能源与光电材料是国际上的朝阳领域,业方向广阔,可在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发 光材料、电子材料、半导体加工等新能源和光电材料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从事技术研发、工程 设计、新能源科学教育与研究、新能源管理等相关工作 (21)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学科与工程紧密联系的特点,它与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科技相结 合,综合了纺织,塑料,造纸,化学,印刷等的技术与装备,广泛涉及到物理学,化学,力学,工程学等各 个学科分支。非织造材料具有很大的材料设计自由度,可使之具备多种多样的优异性能,非织造技术又具有 工艺流程短,工艺灵活多样,生产效率高,原材料范围广,产品品种多和应用领域广等特点 主要课程:非织造学、纺织材料学、非织造产品与应用、非织造工程设计、非织造产品质量与检测、高分子 物理与化学、功能纤维及其应用、复合材料、非织造布后整理、国际贸易与实务等。 实践环节:社会实习、微机上机、工程训练、专业课基础实验、非织造产品的材料与结构分析、非织造材料 设计与检测、非织造工程及项目实习、非织造生产与装备的认知实习、贸易与营销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 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就业方向:国内外纺织贸易、外资企业、政府部门、商检与海关、国有及私营企业、科研院所、继续深造等
17 / 65 生物材料方向 本专业方向集生物功能材料、医学工程、生命科学等学科于一体,在组织工程材料、天然生物材料、药物材 料、检测与诊断材料等方面已经形成学科优势。本专业方向教师在组织工程支架、组织和器官修复与再生材 料、生物医用材料、药物材料、仿生生物材料、基因/ 药物载体及可控释放体系、临床诊断与检测材料方面 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主要课程:材料结构与性能、生物材料学概论、医学基础、生物医用器件设计、细胞培养技术与实验、分子 检测及生物安全性评价、药物缓释材料、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医学影像基础、生物医学信息与生物控制等。 就业方向: 生物材料是一门正在高速发展的交叉学科,毕业生适应能力强,就业面宽,可在研究院所、设计院、 大专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工作 。 新能源与光电材料方向 本专业方向通过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各种先进材料的制备与加工、结构分析与性能检测技能及综合 训练等专业特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半导体材料及器件、光功能材料及器件、纳米材料与器件、新能源 材料与器件等国际前沿交叉领域的相关内容及发展趋势。根据能源和光电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发展需 要,培养在新能源和光电科学研究及其利用的技术开发与实施等方面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 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固体物理基础、电化学基础与化学电源、光催化材料与技术、光伏材料与太阳能电池、储氢材料 与燃料电池、材料研究方法和测试技术功能材料、复合材料学、高技术纤维、电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 先进陶瓷材料与器件。 就业方向:新能源与光电材料是国际上的朝阳领域,业方向广阔,可在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发 光材料、电子材料、半导体加工等新能源和光电材料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从事技术研发、工程 设计、新能源科学教育与研究、新能源管理等相关工作。 (21)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学科与工程紧密联系的特点,它与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科技相结 合,综合了纺织,塑料,造纸,化学,印刷等的技术与装备,广泛涉及到物理学,化学,力学,工程学等各 个学科分支。非织造材料具有很大的材料设计自由度,可使之具备多种多样的优异性能,非织造技术又具有 工艺流程短,工艺灵活多样,生产效率高,原材料范围广,产品品种多和应用领域广等特点。 主要课程:非织造学、纺织材料学、非织造产品与应用、非织造工程设计、非织造产品质量与检测、高分子 物理与化学、功能纤维及其应用、复合材料、非织造布后整理、国际贸易与实务等。 实践环节:社会实习、微机上机、工程训练、专业课基础实验、非织造产品的材料与结构分析、非织造材料 设计与检测、非织造工程及项目实习、非织造生产与装备的认知实习、贸易与营销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 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就业方向:国内外纺织贸易、外资企业、政府部门、商检与海关、国有及私营企业、科研院所、继续深造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2)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本专业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化学纤维"特色,即以化学纤维的成型原理、工程制造、纤维的功能 化及高性能纤维为教学和科研的特色,使培养的学生在纤维行业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同时,本专业合理设置 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既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又通晓高分子材料专业知识、具有化学 纤维特长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研究方法和测试技术、高分子材料成型原 子材料成型工艺、高分子材料加工设备和高分子专业前沿课程等。 实践环节:微机上机、工程训练、四大基础化学实验(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工 程设计制图课程设计、化工原理设计、材料科学实验、高分子材料物理化学实验、大型材料加工实验、生产 实习、毕业实习、工厂设计及毕业论文等。 就业方向:可就职于三资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科研机构等从事产品研发、生产管理。 (23)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 本专业主要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以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为知识结构 的两大支撑点,以纳米材料、能源材料、特种玻璃、无机涂层、宝玉石、电子材料以及硅酸盐工程为主要发 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该领域的材料由原来传统的玻璃、陶瓷、搪瓷及水泥材料等向具有光电、 电子、传感、激光、磁性、生物等特种功能材料领域发展,为航天航空、通讯、电子、生物、医疗工程、传 感、激光、光电子、红外、生物、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各种新型的材料,所研制的材料曾成功地用于“神舟五 号”航天飞行器上。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学导论、材料研究方法和测试技术、无机材料 物理化学、固体物理、硅酸盐岩相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热工基础与设备、电子材料、宝玉石学、珠宝首 饰设计、玻璃装饰技术、电脑辅助首饰设计等。 实歲环节:工程设计制图课程设计、工程训练、无机、有机、分析、物理等四大基础化学实验、材料科学实 验、大型材料加工实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就业方向:科学院和工业部门相关研究院所,相关大专院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或在轻工、 化工、建材、电子、珠宝、航天航空、信息通讯、国防军工等行业的生产研发、鉴定检测及营销技术支持 (24)复合材料与工程 本专业结合东华大学在纤维材料研究开发方面的优势,将高性能纤维及其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作为发展重 点,兼顾金属和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除复合材料专业知识外,重点了解碳纤维、芳纶、PBO纤维、高 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制备原理与技术是本专业的特色。 主要课程: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研究方法和测试技术、复合材料学、复合 材料制品成型工艺与设备、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髙分子材料成型原理、纺织结构复合材料、材料表面与 界面等。 实践环节:工程设计制图课程设计,工程训练,大学物理实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 四大基础化学实验,材料科学实验,复合材料物理化学实验,复合材料大型工艺实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等 就业方向: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各类体育用品、汽车、建筑、工业用品等涉及复合材料制造企业的设计 师与工程师,高分子合成与加工、化工等相关企业的生产研发、营销,相关科研院所研发人员,贸易公司技 术开发、市场营销,公务员等。 18/65
18 / 65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2)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本专业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化学纤维”特色,即以化学纤维的成型原理、工程制造、纤维的功能 化及高性能纤维为教学和科研的特色,使培养的学生在纤维行业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同时,本专业合理设置 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既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又通晓高分子材料专业知识、具有化学 纤维特长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研究方法和测试技术、高分子材料成型原 理、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高分子材料加工设备和高分子专业前沿课程等。 实践环节:微机上机、工程训练、四大基础化学实验( 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工 程设计制图课程设计、化工原理设计、材料科学实验、高分子材料物理化学实验、大型材料加工实验、生产 实习、毕业实习、工厂设计及毕业论文等。 就业方向:可就职于三资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科研机构等从事产品研发、生产管理。 (23)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 本专业主要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以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为知识结构 的两大支撑点,以纳米材料、能源材料、特种玻璃、无机涂层、宝玉石、电子材料以及硅酸盐工程为主要发 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该领域的材料由原来传统的玻璃、陶瓷、搪瓷及水泥材料等向具有光电、 电子、传感、激光、磁性、生物等特种功能材料领域发展,为航天航空、通讯、电子、生物、医疗工程、传 感、激光、光电子、红外、生物、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各种新型的材料,所研制的材料曾成功地用于“神舟五 号”航天飞行器上。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学导论、材料研究方法和测试技术、无机材料 物理化学、固体物理、硅酸盐岩相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热工基础与设备、电子材料、宝玉石学、珠宝首 饰设计、玻璃装饰技术、电脑辅助首饰设计等。 实践环节:工程设计制图课程设计、工程训练、无机、有机、分析、物理等四大基础化学实验、材料科学实 验、大型材料加工实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就业方向:科学院和工业部门相关研究院所,相关大专院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或在轻工、 化工、建材、电子、珠宝、航天航空、信息通讯、国防军工等行业的生产研发、鉴定检测及营销技术支持。 (24)复合材料与工程 本专业结合东华大学在纤维材料研究开发方面的优势,将高性能纤维及其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作为发展重 点,兼顾金属和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除复合材料专业知识外,重点了解碳纤维、芳纶、PBO 纤维、高 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制备原理与技术是本专业的特色。 主要课程: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研究方法和测试技术、复合材料学、复合 材料制品成型工艺与设备、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纺织结构复合材料、材料表面与 界面等。 实践环节:工程设计制图课程设计,工程训练,大学物理实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 四大基础化学实验,材料科学实验,复合材料物理化学实验,复合材料大型工艺实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等。 就业方向: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各类体育用品、汽车、建筑、工业用品等涉及复合材料制造企业的设计 师与工程师,高分子合成与加工、化工等相关企业的生产研发、营销,相关科研院所研发人员,贸易公司技 术开发、市场营销,公务员等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2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过程体现强电与弱电相结合、电力与电子技术相结合、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特点 培养掌握电工电子、自动控制原理、信息处理、计算机检测与控制、工业网络、电力电子、电力传动自动控 制、供配电系统、新型电源等专业知识,能从事与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与装置的硬件与软件设计、研制开发、 运行维护及经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信号与线性系统、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机及拖动基础、计算机控制系统、电 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供配电系统、电力系统运行分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列课程、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 工业网络、控制电机、新型电源技术等。 实践环节:程序设计上机、认识实习(电子电工)、工程训练、生产实习(电器电控专题)、电子技术课程设 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供配电系统课程设计、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课程设计、微机 原理课程设计、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主要从事自动化和电气工程类产品和设备的开发、技术管理、系统策划、计算机软件设计等。 (26)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掌握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检测与仪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嵌入式 系统、系统工程、信息处理等专业知识,能从事以计算机控制技术为主的自动化系统与装置的硬件与软件设 计、信息处理、优化与决策硏究、运行维护及经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信号与线性系统、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列课程、计算机控 制系统、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工业过程自动控制、信息通讯网络、智能技术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DSP 技术、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等。 实践环节:程序设计上机、认识实习(电子电工)、工程训练、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软件综合设计、电子 技术课程设计、可编程计算杋控制器课程设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过程控制综合实验 基于工业网络的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从事自动化和电气工程类产品和设备的开发、技术管理、系统策划、计算机软件设计等。 (27)电子信息工程 本专业是面向电子和信息工程的宽口径专业,培养能从事通信系统、智能化仪器、信息电子和消费类电子系 统与装置的设计、研制、开发、运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研究方向包括:信号的产生、 信息传输、交换与处理以及在计算机通信、个人通信、嵌入式系统、多媒体技术以及智能仪器等方面的理论 和工程应用;新型集成电路与系统的分析、设计、故障诊断、智能计算及系统可靠性硏究;国际电子贸易金 融中的电子学技术和通信技术等 19/65
19 / 65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2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过程体现强电与弱电相结合、电力与电子技术相结合、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特点。 培养掌握电工电子、自动控制原理、信息处理、计算机检测与控制、工业网络、电力电子、电力传动自动控 制、供配电系统、新型电源等专业知识,能从事与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与装置的硬件与软件设计、研制开发、 运行维护及经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信号与线性系统、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机及拖动基础、计算机控制系统、电 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供配电系统、电力系统运行分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列课程、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 工业网络、控制电机、新型电源技术等。 实践环节:程序设计上机、认识实习(电子电工)、工程训练、生产实习(电器电控专题)、电子技术课程设 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供配电系统课程设计、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课程设计、微机 原理课程设计、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主要从事自动化和电气工程类产品和设备的开发、技术管理、系统策划、计算机软件设计等。 (26)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掌握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检测与仪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嵌入式 系统、系统工程、信息处理等专业知识,能从事以计算机控制技术为主的自动化系统与装置的硬件与软件设 计、信息处理、优化与决策研究、运行维护及经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信号与线性系统、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列课程、计算机控 制系统、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工业过程自动控制、信息通讯网络、智能技术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DSP 技术、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等。 实践环节:程序设计上机、认识实习(电子电工)、工程训练、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软件综合设计、电子 技术课程设计、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课程设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过程控制综合实验、 基于工业网络的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从事自动化和电气工程类产品和设备的开发、技术管理、系统策划、计算机软件设计等。 (27)电子信息工程 本专业是面向电子和信息工程的宽口径专业,培养能从事通信系统、智能化仪器、信息电子和消费类电子系 统与装置的设计、研制、开发、运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研究方向包括:信号的产生、 信息传输、交换与处理以及在计算机通信、个人通信、嵌入式系统、多媒体技术以及智能仪器等方面的理论 和工程应用;新型集成电路与系统的分析、设计、故障诊断、智能计算及系统可靠性研究;国际电子贸易金 融中的电子学技术和通信技术等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信号与线性系统、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数字信号 处理、电磁兼容原理和技术、数字图象处理、锁相与频率合成、DS尸技术、先进电子系统分析与设计、微机 信息采集与数据处理、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分析、感测技术、射频电路设计等。 实践环节:程序设计上机、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工程训练、认识实习(电工电子)、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通信电子电路实验、通信原理实验、数字信号处理综合实验、电 子信息系统设计、企业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就业方向:主要就职于国内外知名企业从事无线通信、IC、智能仪器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 信息系统及信息化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应用及技术引进、开发和工程应用工作 (28)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专业主要研究现代通信领域中信息的传输、交换与网络理论和技术,以及在数字通信、嵌入式系统、 GPS、计算机通信、移动通信和光纤通信等方面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培养掌握通信科学基础理论与技术 以及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的一般理论与技术,能在通信领域及相关领域中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 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通信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信号与线性系统、模拟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电子电路、通信原理、数字 信号处理、计算机通信网、无线移动通信、软交换技术与NGN、现代光纤通信原理、宽带网接入技术、无 线传感网络原理与应用、网络集成原理和系统、GPS原理与应用、射频电路设计等。 实践环节:程序设计上机、工程训练、认识实习(电子电工)、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综合实验、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原理实验、网络 综合实验与设计、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就业方向:主要就职于国外知名跨国公司、合资企业和国内高新技术企业,从事无线通信、通信技术、计算 机技术、信息系统及信息化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应用及技术引进、开发和工程应用工作。 20/65
20 / 65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信号与线性系统、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数字信号 处理、电磁兼容原理和技术、数字图象处理、锁相与频率合成、DSP 技术、先进电子系统分析与设计、微机 信息采集与数据处理、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分析、感测技术、射频电路设计等。 实践环节 :程序设计上机、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工程训练、认识实习(电工电子)、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通信电子电路实验、通信原理实验、数字信号处理综合实验、电 子信息系统设计、企业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就业方向:主要就职于国内外知名企业从事无线通信、IC、智能仪器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 信息系统及信息化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应用及技术引进、开发和工程应用工作。 (28)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专业主要研究现代通信领域中信息的传输、交换与网络理论和技术,以及在数字通信、嵌入式系统、 GPS、计算机通信、移动通信和光纤通信等方面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培养掌握通信科学基础理论与技术 以及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的一般理论与技术,能在通信领域及相关领域中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 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通信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信号与线性系统、模拟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电子电路、通信原理、数字 信号处理、计算机通信网、无线移动通信、软交换技术与 NGN、现代光纤通信原理、宽带网接入技术、无 线传感网络原理与应用、网络集成原理和系统、GPS 原理与应用、射频电路设计等。 实践环节:程序设计上机、工程训练、认识实习(电子电工)、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综合实验、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原理实验、网络 综合实验与设计、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就业方向:主要就职于国外知名跨国公司、合资企业和国内高新技术企业,从事无线通信、通信技术、计算 机技术、信息系统及信息化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应用及技术引进、开发和工程应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