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量转变到质量上;b抓好良种工作,改变见种就采、有种就造的 现状;c真正做到适地适树;d加强造林后的抚育管理 ②发展良种基地,逐步扩大我国造林用种的良种比例」 ③以提高育苗质量为中心,实现育苗技术的科学化、苗木生产规范 化、苗林质量标准化。 ④统筹安排,建立多树种、多层次的人工林体系。 面对21世纪到来对森林培育工作提出的新方向、新任务、新要求, 森林培育工作在总体上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大问题: (1)森林多目标经营和定向培育的关系问题 国家对整个林业的要求是多目标、多样化的,从森林整体来说也,是多 功能的,但对每一个具体地区,每一片具体森林,其要求又是有所侧 重的。为更有效地满足全国对森林的多样需求,必须实行分类经营 定向培育的方针。森林培育要明确定向这个“向“可以是单纯的“向” 如水源涵养、纸浆用材或木本油料生产等,也可以是复合的“向” 如用材与水土保持结合、林果结合、风景游憩与自然保护结合等。定 向目标可以有主次,培育措施要与所定的向相适应。在定向培育森林 时又不要忘记森林本身还是有多功能的,需要适当协调注意发挥森林 的最佳综合效益。在这方面,森林培育既是科学问题,又是一项技艺 可以充分利用知识和手段,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2)森林培育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问题 在我国林业建设的相当一段时间里,重量轻质问题相当突出,这固然 有其客观的需要,如原森林覆盖率低、造林任务大,主要依靠群众参 与等。但久而久之,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不协调的问题越来越大。 我国森林资源的数量(面积、蓄积量)虽然绝对数也不算少,但森林的 质量太差,生产力低,效益不高,与社会经济的要求相差太远,这已 成了突出的矛盾。要把提高森林质量和生产力水平放到今后森林资源 建设的重点位置上来,这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森林培育工作面对 的艰巨任务,在这方面,科学技术应当起关键的作用。 (3)森林的自然化培育和集约化培育的关系问题 中国目前森林面积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但森林覆盖 率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 积0.132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34位。森林 蓄积124.56亿立方米,人均森林蓄积9.421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 水平的1/6居世界第122位。人工林保存面积0.53亿公顷,即7.95
从数量转变到质量上;b 抓好良种工作,改变见种就采、有种就造的 现状;c 真正做到适地适树;d 加强造林后的抚育管理。 ② 发展良种基地,逐步扩大我国造林用种的良种比例。 ③ 以提高育苗质量为中心,实现育苗技术的科学化、苗木生产规范 化、苗林质量标准化。 ④ 统筹安排,建立多树种、多层次的人工林体系。 面对 21 世纪到来对森林培育工作提出的新方向、新任务、新要求, 森林培育工作在总体上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大问题。 (1) 森林多目标经营和定向培育的关系问题 国家对整个林业的要求是多目标、多样化的,从森林整体来说也是多 功能的,但对每一个具体地区,每一片具体森林,其要求又是有所侧 重的。为更有效地满足全国对森林的多样需求,必须实行分类经营、 定向培育的方针。森林培育要明确定向,这个“向”可以是单纯的“向”, 如水源涵养、纸浆用材或木本油料生产等,也可以是复合的“向”, 如用材与水土保持结合、林果结合、风景游憩与自然保护结合等。定 向目标可以有主次,培育措施要与所定的向相适应。在定向培育森林 时又不要忘记森林本身还是有多功能的,需要适当协调注意发挥森林 的最佳综合效益。在这方面,森林培育既是科学问题,又是一项技艺, 可以充分利用知识和手段,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2)森林培育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问题 在我国林业建设的相当一段时间里,重量轻质问题相当突出,这固然 有其客观的需要,如原森林覆盖率低、造林任务大,主要依靠群众参 与等。但久而久之,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不协调的问题越来越大。 我国森林资源的数量(面积、蓄积量)虽然绝对数也不算少,但森林的 质量太差,生产力低,效益不高,与社会经济的要求相差太远,这已 成了突出的矛盾。要把提高森林质量和生产力水平放到今后森林资源 建设的重点位置上来,这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森林培育工作面对 的艰巨任务,在这方面,科学技术应当起关键的作用。 (3)森林的自然化培育和集约化培育的关系问题 中国目前森林面积 1.75 亿公顷,森林覆盖率 18.21%,但森林覆盖 率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61.52%,居世界第 130 位。人均森林面 积 0.132 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 1/4,居世界第 134 位。森林 蓄积 124.56 亿立方米,人均森林蓄积 9.421 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 水平的 1/6,居世界第 122 位。人工林保存面积 0.53 亿公顷,即 7.95
亿亩,蓄积15.05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在全世界堪称 为一个人工林大国。这是与我国森林破坏历史长,荒山荒地多的国情 相对应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人工林的质量效益低,生产力 水平低的情况相当普遍。虽然也有少量优质高产的人工林存在,但人 工林的平均生产力水平低于天然林,更低于其潜在的生产能力现实 生产力仅为潜在生产力的1/3~1/2),显露了我国森林培育工作的 突出弱点。再加上人工林由于树种单纯、培育期短等固有特点,其生 态效益一般低于同地区的中等天然林,这个问题已引起了全世界的广 泛注意。在我国,这就造成了一对矛盾,一方面是需要大幅度提高森 林生产力以满足国民经济对林业的多种需求,这就要求森林培育的集 约化(包括良种化、机械化工程化、人工生境调控等);另一方面, 对森林生态效益的广泛关注要求森林培育的自然化(包括封山育林的 应用,复层混交林的培育等。如何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指导,把森 林培育的集约化和自然化更好地协调起来或明确分工,为总的发展目 标服务,这又是摆在新世纪森林培育工作面前的重大课题。 (4)森林培育与其他产业和工程的配合关系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生活的需要。土地利用也总的走向集约 化、综合化。在区域、流域或景观层次合理安排土地利用,使农、林 牧、水产各业各得其所,又和水利、交通、电力等工程协调发展,这 当然是一门重要的学问,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在地块或林分的层 次上,如何使森林培育与其他络业搭配起来的综合发展,也逐渐成为 了一种发展方向。林农复合经营曾经是我国一些地区的传统经营方 式,在世界上一些国家发展方兴未艾,而经过近二三十年的发展,这 种以林为主的复合经营的形式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了,技术上日趋 成熟,效益上更为显著,是一个值得继续开拓的领域。这方面的开拓 也对森林培育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第一章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 林木种子是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总称,包括植物学真正意义上 的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一部分。是营林事业最基本的 生产资料,是绝大多数乔、灌木树种繁殖后代的主要材料,是育苗和 造林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需要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给予保证(有 了足够数量的优良种子,才可以保证造林任务的完诚,而种子品质的 优劣直接影响人工林的生产率和质量),在森林培育学中我们首先要 涉及的一个概念是良种
亿亩,蓄积 15.05 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在全世界堪称 为一个人工林大国。这是与我国森林破坏历史长,荒山荒地多的国情 相对应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人工林的质量效益低,生产力 水平低的情况相当普遍。虽然也有少量优质高产的人工林存在,但人 工林的平均生产力水平低于天然林,更低于其潜在的生产能力(现实 生产力仅为潜在生产力的 1/3~1/2),显露了我国森林培育工作的 突出弱点。再加上人工林由于树种单纯、培育期短等固有特点,其生 态效益一般低于同地区的中等天然林,这个问题已引起了全世界的广 泛注意。在我国,这就造成了一对矛盾,一方面是需要大幅度提高森 林生产力以满足国民经济对林业的多种需求,这就要求森林培育的集 约化(包括良种化、机械化、工程化、人工生境调控等);另一方面, 对森林生态效益的广泛关注要求森林培育的自然化(包括封山育林的 应用,复层混交林的培育等)。如何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指导,把森 林培育的集约化和自然化更好地协调起来或明确分工,为总的发展目 标服务,这又是摆在新世纪森林培育工作面前的重大课题。 (4)森林培育与其他产业和工程的配合关系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生活的需要。土地利用也总的走向集约 化、综合化。在区域、流域或景观层次合理安排土地利用,使农、林、 牧、水产各业各得其所,又和水利、交通、电力等工程协调发展,这 当然是一门重要的学问,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在地块或林分的层 次上,如何使森林培育与其他各业搭配起来的综合发展,也逐渐成为 了一种发展方向。林农复合经营曾经是我国一些地区的传统经营方 式,在世界上一些国家发展方兴未艾,而经过近二三十年的发展,这 种以林为主的复合经营的形式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了,技术上日趋 成熟,效益上更为显著,是一个值得继续开拓的领域。这方面的开拓 也对森林培育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第一章 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 林木种子是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总称,包括植物学真正意义上 的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一部分。是营林事业最基本的 生产资料,是绝大多数乔、灌木树种繁殖后代的主要材料,是育苗和 造林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需要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给予保证(有 了足够数量的优良种子,才可以保证造林任务的完成,而种子品质的 优劣直接影响人工林的生产率和质量)。在森林培育学中我们首先要 涉及的一个概念是良种
良种: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即使用品质)两个方面都优良的种子。 优良的遗传品质主要表现在用此种子造林形成的林分具有速生、丰 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而播种品质优良则体现在种子物理特性 和发芽能力等指标达到域超过有关国家标准。遗传品质是基础,播种 品质是保证,只有在两者都优良的情况下才能称为良种。培育森林的 周期长,一旦用劣种造林,不仅影响树木成活、成林成材,而且损 失严重,难以挽回。遗传品质的优劣决定于母树的遗传性,根据人工 林不同经营目的有不同的要求。播种品质包括种子的发芽率、含水率 等多方面的内容,播种品质的优劣除遗传性的影响外,还与母树的条 件、环境条件及种子的生产和经营技术水平均有很大的关系。(植物 学上的种子专指高等植物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材料,包括种皮、完 整的胚(子叶、胚芽、胚根、胚轴)及胚乳,而林业生产上的种子泛 指各种播种材料和天然下种更新的繁殖材料,包括胚胎学意义上的种 子(如杉木、刺槐等)果实(如桦木、椴树等)果实的一部分(如 核桃、山杏等入种子的一部分(如银杏),。所以,为了实现林木良 种化,必须建立良种基地 包括采种母树林种子园和采穗圃等。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论述生产优质高产林木种子的理论与技术措施。以 及种子品质检验等的理论与方法。(这部分内容主要论述林木的结实 规律以及种子的生产和经营理论与技术。) §5.1造林用种的种源 林木种子是造林更新的物质基础,种子基地的建设,是林业生产的 项重要的基本建设。种子生产的数量多少,质量的好坏,对林业发展 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适应林业发展的需要,首先必须搞好种子 的生产,要有计划地进行良种基地的建设。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现有的林木种子资源比较缺乏,能够采种的 些天然林分中壮龄林较少,特别是针叶树种,多属成过熟林,对种 子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从现状出发我们必须要规划 抚育和保护好现有的天然种子林,同时考虑到长远的发展,还需要积 极开展良种繁育工作,迅速培育新的种源,建立林木优良种子园。 树种的种源 1.种源 种源(Provenance,Source,Origin):指树种分布区中某一批种子 的来源或产地,也称地理起源(同一树种分布区中一批种子的来源或 产地相同,就是一个种源。造林除遵循适地适树的原侧外,还要做
良种: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即使用品质)两个方面都优良的种子。 优良的遗传品质主要表现在用此种子造林形成的林分具有速生、丰 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而播种品质优良则体现在种子物理特性 和发芽能力等指标达到或超过有关国家标准。遗传品质是基础,播种 品质是保证,只有在两者都优良的情况下才能称为良种。培育森林的 周期长,一旦用劣种造林,不仅影响树木成活、成林、成材,而且损 失严重,难以挽回。遗传品质的优劣决定于母树的遗传性,根据人工 林不同经营目的有不同的要求。播种品质包括种子的发芽率、含水率 等多方面的内容,播种品质的优劣除遗传性的影响外,还与母树的条 件、环境条件及种子的生产和经营技术水平均有很大的关系。(植物 学上的种子专指高等植物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材料,包括种皮、完 整的胚(子叶、胚芽、胚根、胚轴)及胚乳,而林业生产上的种子泛 指各种播种材料和天然下种更新的繁殖材料,包括胚胎学意义上的种 子(如杉木、刺槐等)、果实(如桦木、椴树等)、果实的一部分(如 核桃、山杏等)、种子的一部分(如银杏))。所以,为了实现林木良 种化,必须建立良种基地——包括采种母树林、种子园和采穗圃等。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论述生产优质高产林木种子的理论与技术措施。以 及种子品质检验等的理论与方法。(这部分内容主要论述林木的结实 规律以及种子的生产和经营理论与技术。) §5.1 造林用种的种源 林木种子是造林更新的物质基础,种子基地的建设,是林业生产的一 项重要的基本建设。种子生产的数量多少,质量的好坏,对林业发展 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适应林业发展的需要,首先必须搞好种子 的生产,要有计划地进行良种基地的建设。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现有的林木种子资源比较缺乏,能够采种的 一些天然林分中壮龄林较少,特别是针叶树种,多属成过熟林,对种 子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从现状出发,我们必须要规划、 抚育和保护好现有的天然种子林,同时考虑到长远的发展,还需要积 极开展良种繁育工作,迅速培育新的种源,建立林木优良种子园。 一、 树种的种源 1.种源 种源(Provenance, Source, Origin):指树种分布区中某一批种子 的来源或产地,也称地理起源(同一树种分布区中一批种子的来源或 产地相同,就是一个种源)。造林除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外,还要做
到适地适种源,才能保证营造的人工林生产力高、稳定性强。同一树 种由于长期敬处在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必然形成适应当地条件的遗 传特性和地理变异,如造林地条件与种源地条件差异太大,会出现林 木生长不良,甚至全部死亡的现象,我国在这方面曾有过不少惨痛的 教训。 1958年北凉引种新疆核桃成功的消息报道后,全国十几个省 (自治区)净相种,一年调种量高达10万kg以上,结果很多地方因 气候条件不适宜而失败给林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大量研究证明 使用适宜种源区的优良种子造林,不仅能够保证造林用种的安全,而 且增产效益一般可达10%以上。 一般来讲,引起树种产生不同地理种源变异的倾向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纬度的高低;②气温的冷暖;③干旱与潮湿;④海拔高度;⑤随机 变异。这些变异有些是连续的,有时是不连续的. 根据多年种源试验的研究经验,同一树种的不同种源一般符合 以下的几点规律: ()分布在不同气候区的同一树种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不同。其中在 某一地区某一个气候因子可能是关键性的,而在另一地区这一因子可 能变为次要的。如西北千旱,而在西南,水分可能不是一个关键性因 子。 (2)一般当地树种的种子在当地的适应性较强,使用起来相对比较安 全。所以在造林树种选择时强调选用乡土树种,但乡土树种的生长量 并不一定很高,因此在适当时也可引进外来树种,但对外来树种的特 性不了解时必须进行种源试验。 (3)同一树种由较温暖南方地区的种子培育的林木生长较快,生长期 较长,但容易感染病虫害,且抗寒性较差,容易受霜冻。而由从北方 调入南方的种子培育的喵木生长期较短,春天萌动早秋天提早封顶, 较抗寒,树形较好,树干通直,材质好,种实较小。但有时容易产生 二次生长现象,受冻害。 我国种源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后全国各地进行了大规 模的种源试验和种子区划试验研究,涉及树种达10多个。研究发现, 同一树种由于地理起源不同,其生长特点、适应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变 异。种源地理变异的基本规律是,种源间在绝大多数性状上存在显著 差异,从中心产区到边缘产区,多数性状呈南北新变趋势,中心产区 生长快,但适应性不如非中心产区。(认识这些规律,对做到选优建
到适地适种源,才能保证营造的人工林生产力高、稳定性强。同一树 种由于长期处在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必然形成适应当地条件的遗 传特性和地理变异,如造林地条件与种源地条件差异太大,会出现林 木生长不良,甚至全部死亡的现象,我国在这方面曾有过不少惨痛的 教训。 1958 年北京引种新疆核桃成功的消息报道后,全国十几个省 (自治区)争相引种,一年调种量高达 10 万 kg 以上,结果很多地方因 气候条件不适宜而失败,给林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大量研究证明, 使用适宜种源区的优良种子造林,不仅能够保证造林用种的安全,而 且增产效益一般可达 10%以上。 一般来讲,引起树种产生不同地理种源变异的倾向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纬度的高低;②气温的冷暖;③干旱与潮湿;④海拔高度;⑤随机 变异。这些变异有些是连续的,有时是不连续的。 根据多年种源试验的研究经验,同一树种的不同种源一般符合 以下的几点规律: ⑴ 分布在不同气候区的同一树种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不同。其中在 某一地区某一个气候因子可能是关键性的,而在另一地区这一因子可 能变为次要的。如西北干旱,而在西南,水分可能不是一个关键性因 子。 ⑵ 一般当地树种的种子在当地的适应性较强,使用起来相对比较安 全。所以在造林树种选择时强调选用乡土树种,但乡土树种的生长量 并不一定很高,因此在适当时也可引进外来树种,但对外来树种的特 性不了解时必须进行种源试验。 ⑶ 同一树种由较温暖南方地区的种子培育的林木生长较快,生长期 较长,但容易感染病虫害,且抗寒性较差,容易受霜冻。而由从北方 调入南方的种子培育的苗木生长期较短,春天萌动早,秋天提早封顶, 较抗寒,树形较好,树干通直,材质好,种实较小。但有时容易产生 二次生长现象,受冻害。 我国种源研究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70 年代后全国各地进行了大规 模的种源试验和种子区划试验研究,涉及树种达 10 多个。研究发现, 同一树种由于地理起源不同,其生长特点、适应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变 异。种源地理变异的基本规律是,种源间在绝大多数性状上存在显著 差异,从中心产区到边缘产区,多数性状呈南北渐变趋势,中心产区 生长快,但适应性不如非中心产区。(认识这些规律,对做到选优建
园和防止普遍建园可能?引起的弊端,制定适合不同树种自身特点的最 佳良种繁育体系,以及合理调运、用种具有重要意义)》 2.树木的生态型 中国树种繁多,同一树种分布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上,便形成不同的生 态型。 (1)树木的生态型(Ecotype) 生态型:同一树种在其分布区范围内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条 件不同,在长期胜长和适应过程中形成遗传上有差别的各种群体,这 些树木种类的变异群体称为生态型。如马尾松,从广东到河南都有分 布,但在抗寒能力上有一定的差别。 同一生态型通常是群体对一定环境条件(如温度、光周期、土壤、降 雨量等)有共同的或近似的变异反应,但在外部形态上不同生态型间 不一定有显著的差别。 根据导致树木形成不同裙群体类型的主导因子可以将生态型分为两类: 气候生态型(地理生态型):指同树种由于分布在一定地区和气候 条件下,长期授当地气候(包括温度、光照和降雨等,受纬度、海拔 等影响)的影响而形成的最适宜该地区气候条件的生态类型。如前面 讲的马尾松。不同气候生态型在生长发育的生理及抗性等各方面都有 适应各自气候条件的特性」 土壤生态型:在同一气候生态范围内,同一树种的不同群体由于 长期生长在不同条件士壤上经过自然选择所形成的最适于该士壤条 件(pH值、理化性质等)的生态类型。如林木的抗盐型和不抗盐型 等。 不同生态型是可以遗传的变异,因此在进行选种、引种、种子调拨以 及母树林和种子园的建立等工作时,必须重视树种的生态型。生态 型选择不对,在实际工作中会造成很大的失败。如温暖地区的树种在 寒冷地区造林时,冻害严重,生长不正常:而用寒冷地区树种在温暖 地区造林时不仅生长缓慢,也容易导致冻害(why】 种子调拨的原则 1.林木种子区划 为避免因种源不明和种子盲目调拨使用而造成的重大损失,林业发达 国家对种源实施法律控制,并进行种子区划工作。德国是开展此项工 作较早的国家,早在1906年就立法禁止从国外进口种子;1934年 制定林业种苗法,中心内容是淘汰遗传上低劣的林木和林分,规定采
园和防止普遍建园可能引起的弊端,制定适合不同树种自身特点的最 佳良种繁育体系,以及合理调运、用种具有重要意义) 2.树木的生态型 中国树种繁多,同一树种分布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上,便形成不同的生 态型。 (1)树木的生态型(Ecotype) 生态型:同一树种在其分布区范围内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条 件不同,在长期生长和适应过程中形成遗传上有差别的各种群体,这 些树木种类的变异群体称为生态型。如马尾松,从广东到河南都有分 布,但在抗寒能力上有一定的差别。 同一生态型通常是群体对一定环境条件(如温度、光周期、土壤、降 雨量等)有共同的或近似的变异反应,但在外部形态上不同生态型间 不一定有显著的差别。 根据导致树木形成不同群体类型的主导因子可以将生态型分为两类: 气候生态型(地理生态型):指同树种由于分布在一定地区和气候 条件下,长期受当地气候(包括温度、光照和降雨等,受纬度、海拔 等影响)的影响而形成的最适宜该地区气候条件的生态类型。如前面 讲的马尾松。不同气候生态型在生长发育的生理及抗性等各方面都有 适应各自气候条件的特性。 土壤生态型:在同一气候生态范围内,同一树种的不同群体由于 长期生长在不同条件土壤上,经过自然选择所形成的最适于该土壤条 件(pH 值、理化性质等)的生态类型。如林木的抗盐型和不抗盐型 等。 不同生态型是可以遗传的变异,因此在进行选种、引种、种子调拨以 及母树林和种子园的建立等工作时,必须重视树种的生态型。如生态 型选择不对,在实际工作中会造成很大的失败。如温暖地区的树种在 寒冷地区造林时,冻害严重,生长不正常;而用寒冷地区树种在温暖 地区造林时不仅生长缓慢,也容易导致冻害(why)。 二、 种子调拨的原则 1.林木种子区划 为避免因种源不明和种子盲目调拨使用而造成的重大损失,林业发达 国家对种源实施法律控制,并进行种子区划工作。德国是开展此项工 作较早的国家,早在 1906 年就立法禁止从国外进口种子;1934 年 制定林业种苗法,中心内容是淘汰遗传上低劣的林木和林分,规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