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基础会计学》授课教案 第五讲会计循环I:以商业为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讲以商业企业为例,阐述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通过本讲的学习,要使学 了解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 2.掌握分析经济业务的基本方法 3.理解期末账项调整的必要性和几类不同性质的调整账项的会计处理 4.掌握调整前后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 5.掌握结帐的基本方法 二、学时安排 会计专业学生:5学时 非会计专业学生:3学时 、授课内容: (一)引子: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 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 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 风俗,不知凤姐如何处治,且听下回分解(《红楼梦》,第十三回) 王熙凤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 贾府的会计系统应当如何设计? (二)会计循环的含义和基本步骤 1、含义:会计循环是指从分析经济业务起到编制会计报表为止的全过程。 2、基本步骤:商业企业的会计循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1)分析经济业务 (2)编制会计分录 (3)登记账簿(过账) (4)编制调整前试算平衡表 (5)编制调整分录;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基础会计学》授课教案 第五讲 会计循环Ⅰ:以商业为例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讲以商业企业为例,阐述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通过本讲的学习,要使学生: 1. 了解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 2. 掌握分析经济业务的基本方法; 3. 理解期末账项调整的必要性和几类不同性质的调整账项的会计处理; 4. 掌握调整前后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 5. 掌握结帐的基本方法 二、 学时安排 会计专业学生: 5 学时 非会计专业学生:3 学时 三、 授课内容: (一)引子: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 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 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 风俗,不知凤姐如何处治, 且听下回分解(《红楼梦》,第十三回) 王熙凤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 贾府的会计系统应当如何设计? (二) 会计循环的含义和基本步骤 1、 含义:会计循环是指从分析经济业务起到编制会计报表为止的全过程。 2、 基本步骤:商业企业的会计循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1) 分析经济业务; (2) 编制会计分录; (3) 登记账簿(过账); (4) 编制调整前试算平衡表; (5) 编制调整分录;
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 (6)调整后试算; (7)编制会计报表; (8)结帐 (三)会计循环的起点:分析经济业务 1、经济业务与非经济业务 (1)经济业务:经济业务是指发生在主体与主体之间或主体内部、导致各会计要素产生 实际数量变化的企业各类经济活动以及内部事项。例如:购买设备、偿还到期债务、产品生产 完工入库和计提折旧等 (2)非经济业务:凡不引起会计要素数量发生变化的活动都不能作为会计上的经济业务 比如签订一份合同,虽然会影响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但由于合同在实际履行之前,尚未引起 会计要素数量上的变化,因此,会计上不能作为经济业务加以记录 (3)交易、事项与经济业务 所谓交易:( Accounting transactions)是指发生在两个不同会计主体之间的价值转移 比如一家公司购买另一家公司的产品 所谓事项:( Accounting events)主要指发生在主体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资源的转移,比如生 产车间领用原材料、地震导致财产受损等 我国习惯将交易与事项统称为“经济业务” 会计作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反映与记录,与企业的经济活动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学习会 计,也必须与企业的经济活动结合起来。 会计循环的第一步,就是分析经济业务,也就是运用复式记账原理,分析企业经济活动对 各项会计要素的影响。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分析的具体问题包括: 第一,该业务影响到哪些会计要素; 第二,影响的方向是增加还是减少; 第三,被影响的要素通过什么会计帐户反映。 下面以商业企业为例,说明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和各步骤的基本方法:假设可可贸易公司 2004年3月成立,当月发生了以下几笔经济业务: (1)6日,股东可欢和可欣分别投入注册资本20和30万元; 分析:该笔业务对可可公司会计要素的影响为: 现金(资产)增加(这里所说的现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6) 调整后试算; (7) 编制会计报表; (8) 结帐。 (三) 会计循环的起点:分析经济业务 1、经济业务与非经济业务 (1) 经济业务:经济业务是指发生在主体与主体之间或主体内部、导致各会计要素产生 实际数量变化的企业各类经济活动以及内部事项。例如:购买设备、偿还到期债务、产品生产 完工入库和计提折旧等; (2) 非经济业务:凡不引起会计要素数量发生变化的活动都不能作为会计上的经济业务, 比如签订一份合同,虽然会影响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但由于合同在实际履行之前,尚未引起 会计要素数量上的变化,因此,会计上不能作为经济业务加以记录。 (3)交易、事项与经济业务 所谓交易:(Accounting transactions)是指发生在两个不同会计主体之间的价值转移, 比如一家公司购买另一家公司的产品; 所谓事项:(Accounting events)主要指发生在主体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资源的转移,比如生 产车间领用原材料、 地震导致财产受损等; 我国习惯将交易与事项统称为“经济业务” 会计作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反映与记录,与企业的经济活动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学习会 计,也必须与企业的经济活动结合起来。 会计循环的第一步,就是分析经济业务,也就是运用复式记账原理,分析企业经济活动对 各项会计要素的影响。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分析的具体问题包括: 第一,该业务影响到哪些会计要素; 第二,影响的方向是增加还是减少; 第三,被影响的要素通过什么会计帐户反映。 下面以商业企业为例,说明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和各步骤的基本方法:假设可可贸易公司 2004 年 3 月成立,当月发生了以下几笔经济业务: (1)6 日,股东可欢和可欣分别投入注册资本 20 和 30 万元; 分析:该笔业务对可可公司会计要素的影响为: 现金(资产)增加 (这里所说的现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
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 实收资本(所有者权益)增加 (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增) (2)10日,用现金购买汽车一部,买价与各类费用共计15万元,款项已经支付 分析:该笔业务导致可可公司的下列会计要素发生变动: 现金(资产)减少,固定资产(资产)增加 (一种资产增加,另一种资产减少) (3)13日,购买商品1000件,每件50元,共计50000元,商品已经入库,货款尚未支付 分析:该笔业务对可可公司会计要素的影响为: 库存商品(资产)增加,应付账款(负债)增加 (资产与负债同时增加) (4)20日,销售商品给白云公司600件,每件60元,商品已经发出,货款尚未收到。 分析:该笔业务对可可公司会计要素的影响为 销售收入(收入)增加,应收账款(资产) (收入与资产同增) 同时影响:库存商品(资产)减少,商品销售成品(成本)增加 (费用增加,资产减少) (5)26日,支付当月租金5000元。 分析:该笔业务对可可公司会计要素的影响为 营业费用(费用)增加 现金(资产)减少 (6)31日,支付当月工资计4000元。 分析:该笔业务对可可公司会计要素的影响为 营业费用(费用)增加,现金(资产)减少 (四)会计循环第二步:编制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是根据复式记账原理对经济业务的记录。有关的原理和方法已经在前面详细讨 论。可可公司经济业务,可编制分录如下: 经济业务(1)的分录如下 借:现金 500000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实收资本(所有者权益)增加 (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增) (2)10 日,用现金购买汽车一部,买价与各类费用共计 15 万元,款项已经支付; 分析: 该笔业务导致可可公司的下列会计要素发生变动: 现金(资产)减少,固定资产(资产)增加 (一种资产增加,另一种资产减少) (3)13 日,购买商品 1000 件,每件 50 元,共计 50000 元,商品已经入库,货款尚未支付。 分析:该笔业务对可可公司会计要素的影响为: 库存商品(资产)增加,应付账款(负债)增加 (资产与负债同时增加) (4)20 日,销售商品给白云公司 600 件,每件 60 元,商品已经发出,货款尚未收到。 分析:该笔业务对可可公司会计要素的影响为: 销售收入(收入) 增加,应收账款(资产) (收入与资产同增) 同时影响:库存商品(资产)减少,商品销售成品(成本)增加 (费用增加,资产减少) (5)26 日,支付当月租金 5000 元。 分析:该笔业务对可可公司会计要素的影响为: 营业费用(费用)增加 现金(资产)减少 (6)31 日,支付当月工资计 4000 元。 分析:该笔业务对可可公司会计要素的影响为: 营业费用(费用)增加, 现金(资产)减少 (四)会计循环第二步:编制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是根据复式记账原理对经济业务的记录。有关的原理和方法已经在前面详细讨 论。可可公司经济业务,可编制分录如下: 经济业务(1)的分录如下: 借:现金 500000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贷:实收资本50000 经济业务(2)的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 150000 贷:现金 150000 经济业务(3)的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 0000 贷:应付账款 50000 经济活动(4)的分录如下 借:应收账款 36000 贷:商品销售收入 36000 借:商品销售成品30000 贷:库存商品 30000 (如果企业采用定期盘存制,则一般在期末一次性编制结转成本的分录,因此此时不 必作此分录) 经济活动(5)的分录如下: 借:营业费用 5000 贷:现金 5000 记录经济活动(6)的分录如下: 借:营业费用4000 贷:应付工资 借:应付工资 4000 贷:现金 4000 为了单独反映企业的工资费用水平,即使计提公司与发放工资同时进行,一般也要通 过应付工资帐户 (四)会计循环第三步:账簿登记 登记账簿就是将稽留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过入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过程。有关账簿登 记的基本要求和技术方法已经在第四讲详细讨论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贷:实收资本 500000 经济业务(2)的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 150000 贷:现金 150000 经济业务(3)的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 50000 贷:应付账款 50000 经济活动(4)的分录如下: 借:应收账款 36000 贷:商品销售收入 36000 借:商品销售成品 30000 贷:库存商品 30000 (如果企业采用定期盘存制,则一般在期末一次性编制结转成本的分录,因此此时不 必作此分录) 经济活动(5)的分录如下: 借:营业费用 5000 贷:现金 5000 记录经济活动(6)的分录如下: 借:营业费用 4000 贷:应付工资 4000 借:应付工资 4000 贷:现金 4000 为了单独反映企业的工资费用水平,即使计提公司与发放工资同时进行,一般也要通 过应付工资帐户。 (四) 会计循环第三步:账簿登记 登记账簿就是将稽留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过入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过程。有关账簿登 记的基本要求和技术方法已经在第四讲详细讨论
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 (五)会计循环第四步:调整前试算 1、含义:所谓调整前试算,就是要在会计期末当全部会计分录都已经过到总分类账和明细 分类帐后,为了检查过帐是否正确,要编制试算平衡表以检査过帐过程是否有错误。 2、原理:试算平衡表的原理和格式是依据下列两个反映借贷记账法原理的公式设计的 所有帐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所有帐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所有帐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所有帐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为了编制试算平衡表,首先应计算出各个账户的期末余额,然后讲分类账户的期末借方余 额和贷方余额分别过到试算平衡表的相应栏目内。如果借方余额合计等于贷方余额合计,表明 不存在明显的记帐、过帐差错。需要注意的是,试算结果不平衡,则表明会计循环的某个步骤 存在错误。发生错误的潜在原因包括: (1)日记帐上的会计分录出现错误,如分录中的借贷方余额不平衡 (2)过帐过程中出现错误,如借贷方金额中的某一方遗漏或重复过帐,或者借贷方颠倒 (3)分类帐户余额结计时出现错误 (4)试算平衡表本身出现错误,如代贷方金额抄错,某些帐户被遗漏未被抄录等等。 必须指出,即使试算平衡表借贷余额相等,也并不一定说明不存在错误。这是因为有些记帐 错误并不影响借贷方帐户的平衡关系,因而无法为试算平衡表所觉察(如一笔完整的交易或事 项被漏记帐或漏登帐,借贷双方正好可以抵销,最终也可以试算平衡)。这些不影响借贷平衡 的错误包括 (1)漏记整笔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分录 (2)重复记录整笔交易与事项 (3)将分类帐户的余额过入错误帐户 (4)金额差错恰好相互抵消。 所以,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平时记帐、登帐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马虎潦草、随意错 乱,导致最终试算无法进行。 (六)会计循环第五步:编制调整分录 1、含义:试算平衡,只是用于检查确定本期记帐工作过程中是否存在差错,它尚不能说明 本期收入和费用得到了全面、充分地反映。而检查、确定收入和费用的处理是否有遗漏,与会 计确认的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每个会计期的期末,将应该按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五) 会计循环第四步:调整前试算 1、含义:所谓调整前试算,就是要在会计期末当全部会计分录都已经过到总分类账和明细 分类帐后,为了检查过帐是否正确,要编制试算平衡表以检查过帐过程是否有错误。 2、原理:试算平衡表的原理和格式是依据下列两个反映借贷记账法原理的公式设计的 所有帐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所有帐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所有帐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所有帐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为了编制试算平衡表,首先应计算出各个账户的期末余额,然后讲分类账户的期末借方余 额和贷方余额分别过到试算平衡表的相应栏目内。如果借方余额合计等于贷方余额合计,表明 不存在明显的记帐、过帐差错。需要注意的是,试算结果不平衡,则表明会计循环的某个步骤 存在错误。发生错误的潜在原因包括: (1)日记帐上的会计分录出现错误,如分录中的借贷方余额不平衡; (2)过帐过程中出现错误,如借贷方金额中的某一方遗漏或重复过帐,或者借贷方颠倒; (3)分类帐户余额结计时出现错误; (4)试算平衡表本身出现错误,如代贷方金额抄错,某些帐户被遗漏未被抄录等等。 必须指出,即使试算平衡表借贷余额相等,也并不一定说明不存在错误。这是因为有些记帐 错误并不影响借贷方帐户的平衡关系,因而无法为试算平衡表所觉察(如一笔完整的交易或事 项被漏记帐或漏登帐,借贷双方正好可以抵销,最终也可以试算平衡)。这些不影响借贷平衡 的错误包括: (1)漏记整笔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分录; (2)重复记录整笔交易与事项; (3)将分类帐户的余额过入错误帐户; (4)金额差错恰好相互抵消。 所以,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平时记帐、登帐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马虎潦草、随意错 乱,导致最终试算无法进行。 (六) 会计循环第五步:编制调整分录 1、含义:试算平衡,只是用于检查确定本期记帐工作过程中是否存在差错,它尚不能说明 本期收入和费用得到了全面、充分地反映。而检查、确定收入和费用的处理是否有遗漏,与会 计确认的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每个会计期的期末,将应该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