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基础会计学》授课教案 第8将会计报告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会计信息以何种方式传递给使用者 2.掌握工作底表的编制与运用 3.掌握利润表的结构原理和基本编制方法; 4.掌握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原理和基本编制方法; 5.掌握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原理和基本编制方法; 6.掌握表外披露的形式和内容。 、学时安排 会计专业:9学时 非会计专业:6学时 三、授课内容 引子 《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 不知己,每战必殆。 问题:企业如何做到知己知彼? 1.概述 1.1会计信息以何种形式传递给使用者? 会计报告:既包括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又包括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不对 外提供的报告—一成本报告。 财务报表:依据日常账簿资料,按照预先设计的指标体系,运用表格形式;对会计主 体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及其变动和一定时期的经营业绩等进行综合反映的书面文件。 财务报告:不仅包括财务报表,而且包括传递直接或间接地与会计系统所提供的信息 (即有关企业的资源、债务、贏利等方面的信息)有关的各种信息的其他手段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其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中提出 财务报告不仅包括财务报表,而且包括传递直接或间接地与会计系统所提供的信息 (即有关企业的资源、债务、贏利等方面的信息)有关的各种信息的其他手段 1.2基本财务报表及其数量关系 基本财务报表包括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其中利润表是连接期初和期末 资产负债表的桥梁,现金流量表是连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桥梁 利润表的编制依据“收入-费用=利润”这一关系。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会计衡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依据现金的流动的来龙去脉,即“现金流入-现金流岀=现金増加 或减少=期末现金一期出现金” 2.工作底稿 工作底稿是汇集某一会计期间的日常账簿资料和账项调整的数据,为检査账簿记录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1 《基础会计学》授课教案 第 8 将 会计报告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 了解会计信息以何种方式传递给使用者; 2. 掌握工作底表的编制与运用; 3. 掌握利润表的结构原理和基本编制方法; 4. 掌握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原理和基本编制方法; 5. 掌握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原理和基本编制方法; 6. 掌握表外披露的形式和内容。 二、学时安排 会计专业:9 学时 非会计专业:6 学时 三、授课内容 引子 《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 不知己,每战必殆。” 问题:企业如何做到知己知彼? 1. 概述 1.1会计信息以何种形式传递给使用者? 会计报告:既包括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又包括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不对 外提供的报告——成本报告。 财务报表:依据日常账簿资料,按照预先设计的指标体系,运用表格形式;对会计主 体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及其变动和一定时期的经营业绩等进行综合反映的书面文件。 财务报告:不仅包括财务报表,而且包括传递直接或间接地与会计系统所提供的信息 (即有关企业的资源、债务、赢利等方面的信息)有关的各种信息的其他手段。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其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中提出: “财务报告不仅包括财务报表,而且包括传递直接或间接地与会计系统所提供的信息 (即有关企业的资源、债务、赢利等方面的信息)有关的各种信息的其他手段。 1.2 基本财务报表及其数量关系 基本财务报表包括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其中利润表是连接期初和期末 资产负债表的桥梁,现金流量表是连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桥梁。 利润表的编制依据“收入-费用=利润”这一关系。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会计衡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依据现金的流动的来龙去脉,即“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增加 或减少=期末现金-期出现金”。 2. 工作底稿 工作底稿是汇集某一会计期间的日常账簿资料和账项调整的数据,为检查账簿记录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的正确性以及为编表预作准备而进行试算、分析等的表式 工作底稿包括六栏:调整前试算表、账项调整、调整后试算表、收益表、利润分配 表、资产负债表 工作底稿的编制步骤 将日常账簿记录各账户调整前的余额过入工作底稿,编制调整前试算表 将调整分录过入工作底稿 口编制调整后试算表 口将调整后试算表的数据分别列入“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的期 初余额应记入“利润分配表”的相应栏上 ¤根据损益表栏的利润总额计算企业本期应缴所得税,并填入“调整分录”“损 益表”以及“资产负债表”的相应栏目 口提取本期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计算分配给投资者的利 润,填列“利润分配表”相应项目的借方及“资产负债表”相应项目的贷方, 计算出本期未分配利润,填入“利润分配表”的借方,并相应转入“资产负债 表”的相应栏目的贷方。 口合计资产负债表兰所填列账户的借方贷方余额,并填在本栏最后一行上。 3.利润表:具体期间的业绩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报表。损益表是一张动态报表,它反映某 报告期间内发生的资金耗费及补偿情况。 利润表的作用在于:了解企业利润或亏损的形成情况,分析盈亏增减变化的原因, 评价企业经济效益水平,预测未来盈亏趋势 3.1利润表的构成 利润表的内容就必须包括影响企业该会计期间的所有损益的内容,包括来自生产品 经营单位已实现的各项收入,以及与该收入相配比的各项成本、费用,以及来自其他方 面的业务收支,如投资净收益;还要包括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各项营业外收入和支出。 我国的利润表内容具体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其他抵扣、销售费 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非常净损失、以前 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等。 利润表的格式通常包括表首和表体两部分。 表首应列示编表单位的名称、报表名称、提供信息的期间、所用货币的名称和讲师 单位等,这些体现了会计基本假设的要求 表体要根据企业收益表的构成因素,按收益计算过程排列表中项目。在此有两种排 列方式,一种为单步式排列,称单步式利润表:另一种为多步式排列,称多步式利润表 单步式利润表,首先列示所有的收入项目,然后再列示所有的费用项目,两者相减 收入大于费用的部分即为净收益,若收入小于费用,差额为亏损。 多步式利润表将经营活动和非经营活动分开列示,不同的收入与相应的成本和费用 进行分别配比,得出一些中间利润指标。 3.2利润表的编制 编制方法 根据某一损益类帐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2 的正确性以及为编表预作准备而进行试算、分析等的表式。 工作底稿包括六栏:调整前试算表、账项调整、调整后试算表、收益表、利润分配 表、资产负债表 工作底稿的编制步骤: ❑ 将日常账簿记录各账户调整前的余额过入工作底稿,编制调整前试算表。 ❑ 将调整分录过入工作底稿 ❑ 编制调整后试算表 ❑ 将调整后试算表的数据分别列入“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的期 初余额应记入“利润分配表”的相应栏上。 ❑ 根据损益表栏的利润总额计算企业本期应缴所得税,并填入“调整分录”、“损 益表”以及“资产负债表”的相应栏目。 ❑ 提取本期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计算分配给投资者的利 润,填列“利润分配表”相应项目的借方及“资产负债表”相应项目的贷方, 计算出本期未分配利润,填入“利润分配表”的借方,并相应转入“资产负债 表”的相应栏目的贷方。 ❑ 合计资产负债表兰所填列账户的借方贷方余额,并填在本栏最后一行上。 3. 利润表:具体期间的业绩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报表。损益表是一张动态报表,它反映某 一报告期间内发生的资金耗费及补偿情况。 利润表的作用在于:了解企业利润或亏损的形成情况,分析盈亏增减变化的原因, 评价企业经济效益水平,预测未来盈亏趋势。 3.1 利润表的构成 利润表的内容就必须包括影响企业该会计期间的所有损益的内容,包括来自生产品 经营单位已实现的各项收入,以及与该收入相配比的各项成本、费用,以及来自其他方 面的业务收支,如投资净收益;还要包括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各项营业外收入和支出。 我国的利润表内容具体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其他抵扣、销售费 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非常净损失、以前 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等。 利润表的格式通常包括表首和表体两部分。 表首应列示编表单位的名称、报表名称、提供信息的期间、所用货币的名称和讲师 单位等,这些体现了会计基本假设的要求。 表体要根据企业收益表的构成因素,按收益计算过程排列表中项目。在此有两种排 列方式,一种为单步式排列,称单步式利润表;另一种为多步式排列,称多步式利润表。 单步式利润表,首先列示所有的收入项目,然后再列示所有的费用项目,两者相减, 收入大于费用的部分即为净收益,若收入小于费用,差额为亏损。 多步式利润表将经营活动和非经营活动分开列示,不同的收入与相应的成本和费用 进行分别配比,得出一些中间利润指标。 3.2 利润表的编制 编制方法: ❑ 根据某一损益类帐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口根据某几个损益类帐户的发生额加减计算分析填列 口根据损益表项目直接计算得出 多步式收益表按以下四个项目分步骤来计算企业的经营成果 口主营业务利润项目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折扣与折让-商品销售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 口营业利润项目: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口利润总额项目: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口净利润项目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3.3一个实例 4.资产负债表:具体试点的财务状况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是一张 静态报表,它显示出企业至某一报表日止所拥有的资产总量、负债金额及企业投资者对 本企业所持有的权益状况 资产负债表的作用在于: 口掌握企业拥有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情况,据以分析其合理性; 口据以了解所有者和债权人的权益,分析资本结构的合理性 口据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变化趋势,以便决策。 4.1资产负债表的构成 作为反映报告主体特定时日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就是该企业特 定时日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4.1.1资产 资产按其流动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各种存款、短期投资(有价证券)、应收帐款、应收 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待摊费用等项目。 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是流动资产以外的所有资产,其中,主要指长期资产,包括长期投资、 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 4.1.2负债 负债项目按到期日的长短,同样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税金、 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 长期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4.1.3所有者权益 与资产和负债有所不同的是,所有者权益没有流动性或变现性的问题,也没有到期 期限的限制,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按照其形成来源的不同划分可以分为:股本(实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3 ❑ 根据某几个损益类帐户的发生额加减计算分析填列; ❑ 根据损益表项目直接计算得出。 多步式收益表按以下四个项目分步骤来计算企业的经营成果: ❑ 主营业务利润项目: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折扣与折让-商品销售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 ❑ 营业利润项目: 营业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 其他业务利润-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 利润总额项目: 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 ❑ 净利润项目: 净利润= 利润总额- 所得税 3.3 一个实例 4. 资产负债表:具体试点的财务状况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是一张 静态报表,它显示出企业至某一报表日止所拥有的资产总量、负债金额及企业投资者对 本企业所持有的权益状况。 资产负债表的作用在于: ❑ 掌握企业拥有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情况,据以分析其合理性; ❑ 据以了解所有者和债权人的权益,分析资本结构的合理性; ❑ 据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变化趋势,以便决策。 4.1 资产负债表的构成 作为反映报告主体特定时日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就是该企业特 定时日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4.1.1 资产 资产按其流动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各种存款、短期投资(有价证券)、应收帐款、应收 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待摊费用等项目。 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是流动资产以外的所有资产,其中,主要指长期资产,包括长期投资、 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 4.1.2 负债 负债项目按到期日的长短,同样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税金、 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 长期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4.1.3 所有者权益 与资产和负债有所不同的是,所有者权益没有流动性或变现性的问题,也没有到期 期限的限制,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按照其形成来源的不同划分可以分为:股本(实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4.1.4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根据资产负债表主体部分排列形式的不同,资产负债表的格式主要有:账户式、报 告式、近几年又发展有了财务状况式。 账户式资产负债表直接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等式,采用左右对称排 列的结构。 报告式资产负债表是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按纵向顺序排列,有两种排列 方法。第一种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等式纵向顺序排列,第二种按“资产一 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变形的等式纵向顺序排列 财务状况式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财务状况式资产负债表。这种资产负债表特别强调 “营运资金”项目,由于营运资金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尺度,所以这种格式能使 报表使用者一目了然地大致了解企业支付能力情况 财务状况式资产负债表依据:“流动资产一流动负债=营运资本”,“营运资金十非流 动资产一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等式编制。 4.2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是以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实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且要 求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之间保持恒等关系。一般说来,资产类项目应根据资产类账户 的期末借方余额填列,负债和所的者权益类项目应据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 贷方余额填列。但这并不意味着账簿信息全部可以直接进入报表,由于报表项目与账户 记录并不一定完全一一对应,所以,将各账户中的数据转化为报表项目时,仍有个再确 认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数据必须进行合并,分拆等重新整理,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直接转化填列: 口根据总账有关账户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 口根据明细账有关账户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 间接填列 根据有关一级账户期末余额合并或抵减填列 口根据有关账户(一级或明细账户)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4.3一个实例 5.现金流量表:现金从哪儿来,又到哪儿去? 5.1为何需要这张报表? 口对投资者或债权人而言,现金流量表能够说明公司的偿债和支付股利的能力。 口对公司管理当局而言,现金流量表能够说明公司一定期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 原因。 口现金流量表能说明资产、负债变动的原因,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起到补充说 明的作用,是连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桥梁 5.2现金流量表的构成 5.2.1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现金。这里所指的现金,亦包括现金等价物。现金等价物 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 投资。其中,期限短一般是指从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4 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4.1.4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根据资产负债表主体部分排列形式的不同,资产负债表的格式主要有:账户式、报 告式、近几年又发展有了财务状况式。 账户式资产负债表直接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等式,采用左右对称排 列的结构。 报告式资产负债表是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按纵向顺序排列,有两种排列 方法。第一种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等式纵向顺序排列,第二种按“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变形的等式纵向顺序排列。 财务状况式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财务状况式资产负债表。这种资产负债表特别强调 “营运资金”项目,由于营运资金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尺度,所以这种格式能使 报表使用者一目了然地大致了解企业支付能力情况。 财务状况式资产负债表依据:“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营运资本”,“营运资金+非流 动资产-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等式编制。 4.2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是以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实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且要 求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之间保持恒等关系。一般说来,资产类项目应根据资产类账户 的期末借方余额填列,负债和所的者权益类项目应据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 贷方余额填列。但这并不意味着账簿信息全部可以直接进入报表,由于报表项目与账户 记录并不一定完全一一对应,所以,将各账户中的数据转化为报表项目时,仍有个再确 认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数据必须进行合并,分拆等重新整理,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直接转化填列: ❑ 根据总账有关账户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 ❑ 根据明细账有关账户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 间接填列 ❑ 根据有关一级账户期末余额合并或抵减填列。 ❑ 根据有关账户(一级或明细账户)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4.3 一个实例 5. 现金流量表:现金从哪儿来,又到哪儿去? 5.1 为何需要这张报表? ❑ 对投资者或债权人而言,现金流量表能够说明公司的偿债和支付股利的能力。 ❑ 对公司管理当局而言,现金流量表能够说明公司一定期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 原因。 ❑ 现金流量表能说明资产、负债变动的原因,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起到补充说 明的作用,是连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桥梁。 5.2 现金流量表的构成 5.2.1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现金。这里所指的现金,亦包括现金等价物。现金等价物 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 投资。其中,期限短一般是指从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5.2.2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内容 现金流量表的内容按业务性质分为: 口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一般与企业创造利润的 目的有关。如顾客现购商品,企业支付货款就属于此类。 口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 动 口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从现金流量表的这 部分,可以看出企业取得资源的来源 5.3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编制现金流量表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列报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法, 是间接法。不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来自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将会相同 5.3.1直接法 直接法是通过现金收入和支出的主要类别反映来自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一般 是以利润表中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数据为基础,将收入调整为实际收现数,将费用也 从权责发生制基础,调整为实际付现数,并以一定的类别反映在现金流量表上 直接法的优点是直观。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来自哪里,又运用到哪里去,让人一目 了然。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鼓励使用直接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 规定采用直接法。 5.3.2间接法 间接法则以利润表上的净利润为起点,以是否影响现金流动为标准进行调整,将减 少净收益但不减少现金的项目加回净收益,将增加净收益但不增加现金的项目从净收益 中扣除,据此计算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间接法较之直接法,更易于编制。 54一个实例 6.表外披露 表外披露是指在财务报表之外的会计信息披露,是一种重要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 它用于披露有助于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但由于受会计确认和计量原则的限制无法 在表内披露的会计信息(即表外信息) 6.1表外披露的主要内容 口报表项目注释:由于报表内容日益复杂化,表内某些信息若不加以必要的说明 或补充,将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困惑。因此,在表外通过注释 对表内项目进行解释和说明成为一种十分必要的披露手段。例如,固定资产原 价中有多少属于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原价、重置价值和净值各是 多少等内容就可以在表外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补充说明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5 5.2.2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内容 现金流量表的内容按业务性质分为: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一般与企业创造利润的 目的有关。如顾客现购商品,企业支付货款就属于此类。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 动。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从现金流量表的这 一部分,可以看出企业取得资源的来源。 5.3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编制现金流量表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列报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法,二 是间接法。不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来自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将会相同。 5.3.1 直接法 直接法是通过现金收入和支出的主要类别反映来自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一般 是以利润表中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数据为基础,将收入调整为实际收现数,将费用也 从权责发生制基础,调整为实际付现数,并以一定的类别反映在现金流量表上。 直接法的优点是直观。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来自哪里,又运用到哪里去,让人一目 了然。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鼓励使用直接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 规定采用直接法。 5.3.2 间接法 间接法则以利润表上的净利润为起点,以是否影响现金流动为标准进行调整,将减 少净收益但不减少现金的项目加回净收益,将增加净收益但不增加现金的项目从净收益 中扣除,据此计算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间接法较之直接法,更易于编制。 5.4 一个实例 6. 表外披露 表外披露是指在财务报表之外的会计信息披露,是一种重要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 它用于披露有助于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但由于受会计确认和计量原则的限制无法 在表内披露的会计信息(即表外信息)。 6.1 表外披露的主要内容 ❑ 报表项目注释:由于报表内容日益复杂化,表内某些信息若不加以必要的说明 或补充,将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困惑。因此,在表外通过注释 对表内项目进行解释和说明成为一种十分必要的披露手段。例如,固定资产原 价中有多少属于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原价、重置价值和净值各是 多少等内容就可以在表外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补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