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由图3-4查得附加损耗(x/x,~-1)为16.5dB,因此电波传播的损耗L为[L] = [Ls] +16.5 = 116.0dB
第3章 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由图3-4 查得附加损耗(x/x1≈-1)为16.5dB, 因此电波 传播的损耗L为 [L] = [Lfs]+16.5 = 116.0dB
第3章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杨4-20西246EP/鲜装81012141618西202224西260.51.01.52.02.5-2.52.01.5-1.0-0.50x/x)图3-4绕射损耗与余隙关系
第3章 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图3 – 4 绕射损耗与余隙关系
第3章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3.1.5反射波当电波传播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光滑界面时,如果界面尺寸比电波波长大得多,就会产生镜面反射。由于大地和大气是不同的介质,所以入射波会在界面上产生反射,如图3-5所示。通常,在考虑地面对电波的反射时,按平面波处理,即电波在反射点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同界面的反射特性用反射系数R表征,它定义为反射波场强与入射波场强的比值,R可表示为R =[Rle-jv(3 - 22)式中,IR为反射点上反射波场强与入射波场强的振幅比,代表反射波相对于入射波的相移
第3章 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3.1.5 反射波 当电波传播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光滑界面时, 如果界 面尺寸比电波波长大得多, 就会产生镜面反射。 由于大地 和大气是不同的介质, 所以入射波会在界面上产生反射,如 图 3 - 5 所示。通常, 在考虑地面对电波的反射时, 按平面 波处理, 即电波在反射点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不同界面 的反射特性用反射系数R表征, 它定义为反射波场强与入射 波场强的比值, R可表示为 R = |R|e-jψ (3 - 22) 式中, |R|为反射点上反射波场强与入射波场强的振幅比,ψ代 表反射波相对于入射波的相移
第3章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T地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达服社V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成社心电子学出康caRh.兴西安电子科及大学电子科大学欢版bh9图3-5反射波与直射波
第3章 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图 3 - 5 反射波与直射波
第3章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对于水平极化波和垂直极化波的反射系数R,和R分别由下列公式计算:sin -(。-cos? )1/2一R, =Rle-jo(3 - 23)sin 0+(8。- cos? 0)R, = . sin 0 -(e。-cos* 0)1/2(3 - 24)6, sin 0 +(s。 - cos? 0)/2式中,ε.是反射媒质的等效复介电常数,它与反射媒质的相对介电常数&、电导率$和工作波长^有关,即8= 8r- j6028(3-25)
第3章 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对于水平极化波和垂直极化波的反射系数Rh和Rv分 别由下列公式计算: 2 1/ 2 2 1/ 2 2 1/ 2 2 1/ 2 sin ( cos ) sin ( cos ) sin ( cos ) sin ( cos ) + − − − = + − − − = = − c c c c v c j c h h R R R e (3 - 23) (3 - 24) 式中, εc是反射媒质的等效复介电常数, 它与反射媒质的相 对介电常数εr、 电导率δ和工作波长λ有关, 即 c = r − j60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