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组网技术AC0HHOmE第5章 组网技术5.1概述5.2多址技术5.3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5.4网络结构5.5信令5.6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组网技术 5.1 概述 5.2 多址技术 5.3 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 5.4 网络结构 5.5 信令 5.6 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组网技术
第5章组网技术H5.1 概 述在前面几章的讨论中,我们主要解决了在移动环境下,点对点的传输问题。本章将试图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对于给定的频率资源,大家如何来共享?即采用什么样的多址技术,使得有限的资源能传输更大容量的信息?(2)由于传播损耗的存在,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通信距离总是有限的。(3)如何将服务区内的各个基站互连起来,并且要与固定网络(如PSTN、ISDN、BISDN等)互连,从而实现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移动用户与移动用户之间的互连互通?也就是说,移动通信应采用什么样的网络结构?
第5章 组网技术 5.1 概 述 在前面几章的讨论中,我们主要解决了在移动环境下, 点对点的传输问题。 本章将试图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对于给定的频率资源, 大家如何来共享? 即采用什么 样的多址技术, 使得有限的资源能传输更大容量的信息? (2) 由于传播损耗的存在, 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通信距 离总是有限的。 (3) 如何将服务区内的各个基站互连起来, 并且要与固 定网络(如PSTN、 ISDN、 BISDN等)互连, 从而实现移动用 户与固定用户、 移动用户与移动用户之间的互连互通? 也就 是说, 移动通信应采用什么样的网络结构?
第5章组网技术H(4)移动通信的基本特点是用户在网络覆盖的范围内可任意移动。这就要解决下面两个问题:一是当移动用户从一个基站的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的覆盖区时,如何保证用户通信过程的连续性,即如何实现有效的越区切换?二是用户在移动网络中任意移动,网络如何管理这些用户,使网络在任何时刻都知道,该用户当前在哪一个地区的哪一个基站覆盖的范围内,即如何解决移动性管理的问题?(5)如何在用户和移动网络之间,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之间交换控制信息,从而对呼叫过程、移动性管理过程和网络互连过程进行控制,以保证网络有序运行,即在移动通信网中应采用什么样的信令系统?
第5章 组网技术 (4) 移动通信的基本特点是用户在网络覆盖的范围内可 任意移动。这就要解决下面两个问题:一是当移动用户从 一个基站的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的覆盖区时,如何保 证用户通信过程的连续性,即如何实现有效的越区切换? 二 是用户在移动网络中任意移动,网络如何管理这些用户, 使网络在任何时刻都知道,该用户当前在哪一个地区的哪 一个基站覆盖的范围内,即如何解决移动性管理的问题? (5) 如何在用户和移动网络之间,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 之间交换控制信息,从而对呼叫过程、移动性管理过程和 网络互连过程进行控制, 以保证网络有序运行, 即在移动 通信网中应采用什么样的信令系统?
第5章组网技术COHHO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经历了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包括AMPS、TACS和NMT等体制。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包括GSM、IS-136(DAMPS)、PDC、IS-95等体制。一个典型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由下列主要功能实体组成(如图1-16所示):移动台(MS)、基站分系统(BSS)(包括基站收发信机(BTS)和基站控制器(BSC))、移动交换中心(MSC)、原籍(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访问位置寄存器(VLR)、设备标识寄存器(EIR)、认证中心(AUC)和操作维护中心(OMC)
第5章 组网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经历了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第 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包括AMPS、TACS和NMT等体制。第 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包括GSM、IS-136(DAMPS)、PDC、 IS-95等体制。一个典型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由下列主要 功能实体组成(如图 1 - 16 所示): 移动台(MS)、 基站分系统 (BSS)(包括基站收发信机(BTS)和基站控制器(BSC))、移动交 换中心(MSC)、原籍(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访问位置寄存 器(VLR)、设备标识寄存器(EIR)、认证中心(AUC)和操作维 护中心(OMC)
第5章组网技术H为了能够明确表示控制和信令的有关概念,这里简要阐述一下分层协议模型的概念。移动通信的空中接口或称无线接入部分)的协议和信令是按照分层的概念来设计的。空中接口包括无线物理层、链路层和网络层,链路层还进一步分为介质接入控制层和数据链路层,物理层是最低层,参见图1-18
第5章 组网技术 为了能够明确表示控制和信令的有关概念, 这里简要阐 述一下分层协议模型的概念。移动通信的空中接口(或称无线 接入部分)的协议和信令是按照分层的概念来设计的。 空中接 口包括无线物理层、 链路层和网络层, 链路层还进一步分为 介质接入控制层和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是最低层, 参见图 1 - 18